1935年1月17日,农历腊月十三,眼看就到大寒节气。腊七腊八冻掉下巴,酷寒冻得石头像铁,浇上热水,一瞬间就爆裂成碎块儿。
延吉县三道湾张芝营东满特委所在地,满洲省委巡视员魏拯民举办的东满特委党政干部训练班开课了。
魏拯民没有举行仪式。他沉静地坐在炕头上,擦擦眼镜,扫视了一下炕上屋地坐着的二十多名学员,看到的是一张张带着稚气的青春的面庞,是一棵棵正在成长的需要浇灌施肥的小树。
匆匆赶到东满特委进行巡视,魏拯民一路上边赶路边和知情人进行谈话,无论是地方干部、普通群众、游击战士、军事将领,包括交通员、赶爬犁的车老板,他都谈得来,大伙也都喜欢和他聊天。
魏拯民本想在汪清多住两天,多找人谈话,多了解情况,尽快把握大局,扭转困境。可是,从特委回来的交通员告诉他一个紧急消息,义勇军“明山好”部联合几支义勇军部队,要和独立师第一团火拼。情况紧急,魏拯民一分钟也不敢耽搁,立刻奔向张芝营,督促特委立即和“明山好”部联络,弄清原委,坚决不许发生自己人火拼。
魏拯民在张芝营召开座谈会,招呼东满特委临时执行委员会书记王中山、第二军独立师政委王德泰、共青团满洲省委巡视员钟子云等进行座谈,听取工作汇报,了解高级干部对东满特委下一步工作的思路和看法,交流发展党组织和抗日武装、贯彻反日统一战线以及开展反“民生团“斗争的意见建议。
魏拯民通过谈话和座谈,深切感受到东满形势的复杂和混乱,忧心忡忡。他认为,东满党团组织在政治工作上、在贯彻反日统一战线上、在开展反“民生团“斗争上,出现乱象和偏差,不是偶然的。东满特委临时执行委员会在思想上、组织上、宣传上都存在问题。这些问题亟待解决。
魏拯民思考着扭转危局的办法,想找到一把开锁的钥匙。反复思考之后,他决定举办党政干部训练班,引导大家进行反思,提高大家对纯洁组织工作的认识,解剖麻雀,打开心锁。
魏拯民讲到:“明末清初,东北有个袁崇焕。大家知道吗?袁崇焕筑城抗清,用大炮轰击努尔哈赤军队的骑兵,把努尔哈赤轰到马下重伤而死,是个很厉害的角色。到了皇太极和袁崇焕较量,皇太极使用离间计,诬陷袁崇焕勾结清朝军队、拥兵自重,结果袁崇焕被明朝崇祯皇帝抓了起来,凌迟处死。老百姓听信谣言,人人恨透了袁崇焕,在凌迟处死的时候分吃了他的肉。后来,人们知道上了皇太极的当,可是已经自毁长城,不得不面对清兵杀进北京城、崇祯皇帝在煤山上吊的后果。大家可以谈一谈,错杀袁崇焕的经验教训是什么。”
有的学员说:“崇祯是个糊涂蛋,不问青红皂白就杀人,自己害了自己。”有的学员说:“崇祯多疑,总怕将领谋反,所以相信了皇太极的鬼话,干出了自毁长城的蠢事儿。”有的学员说:“清朝政府张贴告示,宣称袁崇焕通敌卖国的罪状,所以不明真相的老百姓恨他,这不是老百姓的错。老百姓恨的是卖国求荣的汉奸,把袁崇焕当成了汉奸。”
魏拯民示意学员们暂停讨论,接着讲到:“我来到张芝营之前,在汪清县第四团驻地和第四团政委润成同志进行了两次长谈,润成同志提出几个问题,引起了我的反思。我请大家听一听这些问题,提出意见建议,看看应该怎样解决为好。”
魏拯民说:“肃反工作中单凭某个人在严刑拷打下说的“口供”,就认定供出来的人为“民生团”,就把供出来的人严刑拷打,逼出了新的“口供”再抓人,结果越抓越多。昨天,他还是拷问“民生团”嫌疑分子的骨干,过了一夜,他也成了拷问的对象。这样的“口供”真的可信吗?如果仅凭口供就不论青红皂白抓人,那么敌人使了离间计怎么办?轻信口供不是像崇祯皇帝一样愚蠢吗?”
“崇祯杀了袁崇焕,自毁长城。发现中了离间计,想吃后悔药来不及了。人死不能复生,脑袋掉了就安不上了。如果我们在斗争中发现错杀了自己人怎么办?这不是亲者痛仇者快吗?”
“现在有人认为党的支部、区委和县委,已经变成了“民生团”的支部、区委和县委,这种想法符合事实吗?要是‘民生团’真的窃取了我们党的领导权,那么东满武装抗日的形势能有今天的局面吗?”
学员们沉默了。他们中的很多人认为肃反斗争是胜利的,挖出了内奸,纯洁了队伍,可是当他们冷静下来反思对一些将领和干部的处决,却惊讶地发现可能中了敌人的离间计,觉得一些人可能杀错了。以往对这些将领和干部是敬佩的,他们一夜之间就被打成了敌人,仔细想想,确实令人难以置信。
魏拯民接着说道:“我在四团那里看到有四五十位老人、妇女和孩子跟着部队行动。润成同志告诉我,他们跟随部队行动已经一个多月了,其中就有‘民生团’分子”的亲属。我问一位儿子是‘民生团’分子而被驱逐出游击队的老人为什么不离开,老人说他相信党是无私的,儿子被驱逐不是因为个人的恩怨,有一天党还会无私的纠正自己的错误,还儿子一个清白。他就是在队伍里等着还儿子清白的那一天,让儿子回来接着打日本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