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5年2月10日,绥宁反日同盟军改编为东北反日联合军第五军,周保中任军长,下辖两个师,兵力900余人。是月,中共吉东特委在牡丹江成立,吴平任书记,组织部长李范五,宣传部长孟泾清。东北反日联合军第五军是吉东特委领导的抗日武装。
周保中是王德泰敬重爱戴的兄长,俩人书信往来中,王德泰主动向周保中请教。他们都是在人生迷茫中得到了党的指引,走上了革命道路。
周保中,原名奚李元,1902年2月7日,生于云南大理一个贫苦的白族家庭。他十五岁时被迫辍学投军,在云南陆军第一师教导团当学兵,同年参加“靖国护法”战争,足智多谋、悍不怕死,先后任排长、连长。1924年,他面对连年军阀混战,痛感打仗只为长官争夺地盘、官员中饱私囊,于是愤然去职,返回乡里,后随马帮去南亚各国游历,1925年,归国途中,周保中遇见了时任中共两广区委军委书记的张伯简。俩人都是白族,十分投缘,在张伯简的指引下,迷茫中的周保中接受了共产主义思想,毅然投身革命事业。
在王德泰指挥二军纵横东满的战斗中,周保中多次向王德泰提出重要的意见、建议,推动了二军的发展壮大。周保中丰富的军事科学知识和武装斗争经验,让他与王德泰的关系亦师亦友。
1926年,周保中在国民革命军第六军任营长,随大军参加北伐,一路屡建奇功,由营长升至团长,由团长升至副师长,授予少将军衔。
1927年,蒋介石背叛革命,共产党人在腥风血雨中认识到了“枪杆子里面出政权”这一宝贵的真理,周保中在革命低潮中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28年,党为培养军事人才,安排周保中跟随叶剑英等人到苏联学习军事,其间改名为周保中。
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东北危急、中华民族危急,周保中奉命从苏联回国,后受党中央的指派来到东北,担任满洲省委军委书记。1932年4月,按照满洲省委的指示,周保中来到吉东领导抗日武装斗争。他先到吉林自卫军左路军总指挥部任宣传部长,因宣传抗日救国、统一战线、一致对外等党的主张,左路军总指挥张振邦寻机将周保中驱逐。后来,经李延禄介绍,到救国军王德林部任总参议,迅即被王德林总司令任命为前敌指挥部参谋长。
周保中与王德泰都是真正的勇士,性格相投。周保中身先士卒,敢打必胜,是五军的军魂,深得将士拥戴。他的勇敢精神和战斗意志令王德泰十分敬佩,引为自己的榜样。
1932年10月9日,救国军出动5000余兵力分五路攻打宁安县城。10月10日深夜11点,总攻开始,周保中指挥三、四两路救国军攻城,这次战斗,击毙日本大尉2名,炸毁了日军的军火库和日本领事公署,缴获子弹万余发。战斗中,周保中的腿部受了伤,一颗子弹卡在小腿的两根骨头中问,他忍痛指挥部队,直到战斗结束才去找军医治伤。当时救国军孤立无援,缺医少药,但是伤情严重不敢拖延,军医万般无奈,在没有医疗器械和麻药的情况下给周保中做手术,硬是用工人干活的铁工钳子把子弹拔了出来,随后用剃头刀刮净被子弹打烂的皮肉。周保中动骨刮肉,疼得豆大的汗珠顺着脸往下淌,围观的战士都为他暗暗咧嘴,可他咬紧牙关一声不吭。大家都称赞说:“周参谋长刮骨疗毒,胜过关云长。”
1934年5月间,日伪军集中兵力向宁安东南山一带发动军事进攻。中共宁安县委与绥宁反日同盟军党委决定,组成东满派遣队和西北派遣队,分兵转移。周保中亲率东满派遣队,于是年6月联合第二军独立师,和王德泰并肩指挥攻打大甸子(今汪清县罗子沟镇)战斗。由于进攻前消息泄露,敌有准备,战斗持续两天一夜不能取胜。这时,敌人援兵又至,我军主动撤出。在退却时,周保中负了重伤,仍沉着指挥战斗,命令部队掩护人民革命军第二军先行撤出,高喊:“让人民革命军第二军先撤,大家压住敌人。”
1934年秋,在一次战斗中,周保中腹部受伤,肠子流出体外。他用手将肠子塞回腹部,用绑腿缠住伤口,咬牙继续坚持战斗。后来,卫生员敷草药给他治伤,行军时他拒绝坐担架,捂着腹部和战士们一起行军,忍着伤痛指挥作战。
周保中善于团结各路英豪,动员各方力量一同抗击日寇,理论水平高,政治经验丰富,王德泰在政治斗争中的许多困惑都得到了他的指导和帮助。
1934年1月,中共满洲省委吉东局决定“在保持原有救国军形式下,与王德林、孔宪荣、吴义成脱离关系。”开始着手建立党直接领导下的抗日武装。1934年2月1日,中共满洲省委指示东北党组织,要以周保中率领的部队为中心,联合其他抗日部队组织联合司令部。这时,周保中即以救国军参谋长名义号召各部队共同抗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