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荒崴会议结束后,魏拯民立即动身前往绥芬大甸子(今汪清县罗子沟镇)。他急着和救国军首领吴义成、柴世荣、史忠恒和李三侠等进行交流,调查清楚人民革命军和救国军余部联合作战的真实状况,商讨成立抗日联合军指挥部,确定指挥部总指挥人选。
由于错误的执行收缴山林队枪支的三个条件,导致义勇军“明山好”部联合几支义勇军部队,要和独立师第一团火拼,这使魏拯民对统一战线工作格外重视。联合抗日,贵在信任,上下同欲者胜。要联合抗日,急迫的任务是重新建立互信协作的同盟关系,让各个反日部队聚集在团结抗日的旗帜下,真心实意的做朋友、做兄弟。兄弟同心,其利断金。
为了不辱使命,魏拯民让王润成和他一道前往。做为新当选的特委委员、第四团政委,王润成是独立师将领中有名的统战工作专家。王润成在王德林的救国军里工作过,后来又做过东满特委驻大甸子办事处主任,负责同救国军的联络工作,和吴义成、柴世荣、史忠恒、李三侠等救国军将领都有很深的友情。
魏拯民赶到绥芬大甸子,顾不上休息,由王润成领路,直接去拜访吴义成。俩人走进吴义成指挥部的院子,一位瘦削精干的中年人迎了出来。中年人见到王润成十分高兴,笑呵呵和王润成紧紧握手,开口道:“王大脑袋哎,无事不登三宝殿,不会是到这儿命令我交枪的吧?”
王润成笑呵呵的回答道:“我王大脑袋嘴馋你是知道的,这不是惦着吃你做的鲶鱼炖茄子嘛。”
“好你个王大脑袋,鲶鱼炖茄子,撑死老爷子。你这是调着方的咒我死呀。”
王润成这时点点头,神情严肃起来,指着身边的魏拯民介绍道:“吴兄啊,此次前来有大事相商,这是我们新来的魏拯民书记,刚刚落脚,就奔你来了,真心实意想和你交个朋友。”
魏拯民忙上前一步,主动和吴义成握手,语气恭敬地打招呼:“吴司令好,幸会,久闻吴司令大名。”吴义成哈哈大笑道:“魏书记客气,老吴就是个粗人,做小买卖的。今日得见魏书记,器宇轩昂,英气逼人,真是‘腹有诗书气自华’,老吴佩服佩服。”
魏拯民一路上和王润成仔细了解了吴义成的情况。吴义成原是东北陆军第二十七旅六七七团三营营长王德林的下属,曾任连长,后解甲归田,在敦化县城开饭店谋生。王德林营长原是为俄国人修筑铁路的劳工,不堪欺压,揭竿而起,带领弟兄们起兵反俄。1917年,时任吉林督军孟恩远招抚王德林,任命为吉林省防军第一旅第一团第三营营长,并将他的原名王林改为王德林。第三营几次改编,都是第三营,军中称王德林部为“老三营”。
1931年12月7日,因日本敦图铁路测量队武装闯入老三营在明月沟瓮声砬子上的炮台,执勤班长史忠恒下令开枪,当即打死两名日本技术员。这一事件成为王德林毅然举旗抗日的导火索,史称“瓮声砬子事件”。1932年2月8日,王德林在延吉县小城子(今汪清县春阳镇)以“挽救危亡 收复东北”为宗旨,宣告成立中国国民救国军,吴义成再度从军,任救国军前敌司令部司令。
吴义成能打仗,讲义气,对王德林忠心耿耿,率部取得了“墙缝”伏击战、镜泊湖连环战的胜利。他虽然不赞成中国共产党的政治主张,但有爱国之心、救国之志。谁真心打击日寇,他就愿意和谁联合作战,对人民革命军第二军独立师的战斗能力和战斗意志十分钦佩。
会谈是诚恳而热烈的。魏拯民表示对“山林队收缴枪支的三个条件”是错误的,对不住朋友,现已纠正。今后,人民革命军和救国军更要同心协力联合作战,拧成一股绳,一定能取得更大的胜利。吴义成表示自从王德林总司令退入苏联之后,救国军余部大多和人民革命军第二军独立师联合抗日,确实取得了很好的战果,联合越打越强,闹矛盾越闹越乱,各路英豪其实都盼着联合起来,抱团取暖。一根筷子容易折,一把筷子折不断,我吴傻子都明白这个理儿,那些比猴子少身毛的大当家的更明白这个理儿。
当天晚上,吴义成亲自下厨款待魏拯民。他做了几道拿手菜,又拿出了苏联出产的虎骨酒,嚷嚷一醉方休,喝醉了啥都忘了,明天早起只记着哥们感情。为了表达诚意,魏拯民不顾患有严重的胃病,开戒喝了几杯。王润成替魏拯民挡酒,和吴义成斗酒,喝得酩酊大醉,和吴义成一起醉倒在大炕上呼呼酣睡。
人民革命军第二军独立师和救国军冰释前嫌,带动了各反日山林队、义勇军各部和人民革命军的团结,联合抗日再度深入人心,重新形成了团结抗日、一致对外的局面。
在局势稳定后,魏拯民开始纠正反“民生团”斗争中出现的错误做法,使东满各级党的组织和人民革命军的将领逐渐认识到“肃反扩大化”的危害性。到1935年6月,反“民生团”斗争已基本停了下来。1935年5月末,特委书记魏拯民去苏联,向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全面汇报了东满的情况,听取代表团对东满工作的指示。魏拯民返回东满后,于1936年3月上旬召开了东满党组织和第二军领导干部会议,传达了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关于纠正反“民生团”中的错误的指示,决定解除对查无实据的“民生团”人员的监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