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4年3月下旬,王德泰得到消息,童长荣书记于3月21日壮烈牺牲。这个不幸的消息,犹如晴天霹雳,让征尘未消的王德泰和战士们陷入深深的悲痛之中。
童长荣与王德泰同岁,但在王德泰的心目中,童长荣是他的老师、是他的领路人、是他的榜样。王德泰仰望星空,觉得每一颗星星都有童长荣的影子,每一颗星星都在他的心中闪烁。他在心里暗暗发誓:用日寇的狗头来祭奠牺牲的童长荣,沿着他的足迹坚持斗争,直到取得最后的胜利。
从1931年的12月,到1934年3月,他们的相处只有短短的两年多,却像从小一起长大的兄弟,成了肝胆相照的朋友。俩人意气相投,彼此信任,私下交流常常争得面红耳赤,可是转眼之间又为另一个话题谈笑风生。
做为敌人“第二期讨伐”的重点地区,面对3000多日伪军警的进犯,汪清县游击大队在童长荣的直接指挥下,避实击虚、与敌周旋,多次袭击敌人,拖着敌人主力在崇山峻岭中转来转去。
2月4日,日军大濑户部队集聚日伪军数百兵力,向汪清县大肚川一带进犯。“讨伐”队到处杀人放火,烧毁民房数十栋,杀害许多来不及转移的群众。2月20日,汪清县游击大队一部联合救国军等其他抗日部队集中兵力150余人,在大肚川附近森林中伏击日军大濑户部队所属松井所部,将敌人击溃,粉碎了日军大濑户部队企图“围剿”游击大队主力的图谋。
随后,汪清县游击大队联合反日部队“万顺”、“万军”等部,集中主力近千人,在绥芬大甸子(今罗子沟镇)老母猪河附近,击溃日伪军“讨伐”队,迫使敌人停止了进犯。
敌人不甘心失败,从2月中旬开始,集中兵力进攻十里坪游击区,意图寻歼游击队主力,消灭中共东满特委机关。童长荣临危不惧,率领特委机关和部分游击队员,和群众一起转移到十里坪庙沟的大北沟一带,踏着没膝的积雪回到大北沟深山的密营。这座密营,原是清朝末年伐木工人建的工棚,十分隐蔽。
由于敌人跟踪追击,部队一直无法摆脱敌人,指战员们吃不上饭、得不到休息,都处于极度疲劳状态。童长荣身患重病,两次负伤,身体更是十分虚弱。
3月21日,气温骤降到摄氏零下三十多度,北风刺骨,寒气袭人。当时队伍已经断粮。炊事员担心童长荣的身体,从倒木上采到一点去年秋天留下的干巴冻蘑,特意煮了碗蘑菇汤,劝他趁热喝下暖暖身子。
童长荣接过汤碗,端着碗高兴地说:“多好的味道呀,谢谢同志们。”转身把碗递到李宋一爱人面前,要她趁热喝。亲切地安慰她说:“快喝吧,你还得哺乳两个孩子呢。你不要怕,有同志们保护,孩子一定能活下来的。”
李宋一时任汪清县委书记。他爱人转战途中生下了双胞胎宝贝,可是一路上吃不上饭、露宿林中,没有一滴奶水,两个孩子又饿又冷,连哭的力气都没有了。
几天前,童长荣看到李宋一爱人生下两个宝贝没有包布,就把余下的一件衣服送给了她。李宋一爱人把这件衣服剪成两块包裹孩子,一前一后把孩子背在身上。李宋一书记绰号“大布衫子”,他爱人就给两个孩子取乳名“小布衫”哥哥、“小布衫”弟弟。
孩子喝几口热汤好了一点,李宋一爱人流下了感激的泪水,周围的战士和群众眼睛也湿润了。
这一天,敌人进行了拉网式搜山,延吉伪自卫团突然发现了密营的木刻楞房子,急忙报告,日伪军像饿狼一样围了过来。敌人一边叫喊着“要活命、快投降”,一边向木刻楞房子密集射击。
木刻楞房子里,大家都看着童长荣,此刻他面色苍白,豆大的汗珠从鬓角和脖颈、额头冒出来,顺着下巴往下淌着。身边的崔今淑见他浑身发抖,急忙上前搀扶。崔今淑时任汪清县委妇女部长,由于童长荣伤病体弱,转移途中一直照顾他。
童长荣示意崔今淑不用搀扶,严肃地看着大家,用沙哑的声音一字一句地命令道:“同志们,不要顾我,为了消灭敌人,你们赶快冲出去!冲出去!”
敌人冲上来了,他咬紧牙关,手持短枪,一边射击一边指挥撤离,敌人接连倒在他的枪下。敌人发现了他的射击位置,集中火力疯狂地向他射击,一颗子弹击中了他的腹部,他倒了下去。
距离密营20多米远的地方就是森林,如果能冲进森林就可以和敌人周旋,也许可以甩掉敌人。崔今淑搀扶着童长荣刚刚离开房子七八米远,就中弹倒在血泊里。她艰难地爬起身,搀扶童长荣继续向森林转移,但童长荣因伤势过重,倒在了积雪里。崔今淑身负重伤,仍拖着童长荣往前爬,最后牺牲在了童长荣身旁。
运粮队的同志们回到大北沟深山密营时,这里的房子己被烧毁。他们找到了童长荣和崔今淑的遗体,含着热泪,在童长荣居住过的密营附近,用树枝和积雪掩埋了两位烈士的遗体。
在童长荣书记的追悼会上,王德泰才知道张书记的真名叫童长荣,为了掩护身份还叫过张树华。主持追悼会的中共东满特委宣传部长王中山动情地说:“我们没有照顾好童书记。我们东满哪怕战斗到只剩一个组织、一名党员,都不能忘记童长荣。”
1932年4月15日,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主席毛泽东,发布《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宣布对日战争宣言》,公开向日寇宣战。童长荣是宣战后,抗日牺牲的党的高级干部之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