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视频 | 红色博览 | 红色网群 | 作者专栏 | 英模事迹 | 权威发布 | 领袖故事 | 史海秘闻 | 红色教育 | 红色恋情
红色联播 | 红色书信 | 红色演讲 | 红色景区 | 红色诗词 | 红色歌谣 | 红色镜头 | 红色游记 | 红色书画 | 红色访谈
红色收藏 | 红色格言 | 绿色景区 | 红色精神 | 导游词集 | 英模瞬间 | 特稿精选 | 红色歌舞 | 红色环球 | 红色题词
景区地图 | 红色日历 | 红色图库 | 红色文化 | 红色课堂 | 精神大观 | 长篇连载 | 红色人物 | 红色文物 | 红色头条
  当前位置:专题>>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纪念活动>>正文
盐湖映初心 热土谱新篇(铭记历史 缅怀先烈)
来源:《 人民日报 》( 2025年08月25日 01 版)
作者:程 龙、张 文
浏览次数:
2025-08-25 11:15:07
【字号 打印 投稿 纠错 论坛

  花马池畔,白茫茫的盐田里,赤着脚的战士与老乡们,或肩挑,或车推,一派热火朝天的景象——宁夏盐池县革命烈士纪念园内的老照片,定格了“三五九旅打盐忙”的历史场景,也铭刻下这座以盐命名的城市,在抗日战争年代作为经济生命线的特殊贡献。

  盐池县,地处陕、甘、宁、内蒙古四省份交界地带。抗战时期,盐池产“三宝”——食盐、皮毛和甘草,是陕甘宁边区重要的经济支柱和财政来源,为保卫边区、支援经济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

  支援前线:

  一担池盐显担当

  “天是我们的天,地是我们的地……生产支前线,参加打盐队……”

  歌声响起,打破了盐湖的静谧,湖畔鸟群腾空而起。湖边不远处100多孔简易窑洞静静伫立。这里是八路军三五九旅开展盐业大生产的遗址,位于盐池县城东10余公里。

  “当年,八路军战士在这里打盐,创作了这首《打盐歌》。为不打扰群众,他们就近挖建简易的土窑洞住宿。”宁夏吴忠市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主任胡建东止住歌声,那段波澜壮阔的大生产运动,在他的讲述中徐徐展开。

  1936年6月,红军解放盐池县城。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处在军事包围和经济封锁中。出路在哪里?

  盐池县,因盐得名、因盐而兴,有2000多年的产盐史。1937年8月,当时的中央国民经济部发出“大家到盐池驮盐去”的号召,组织军民打盐、运盐销售,改善陕甘宁边区经济。1941年秋,为增加盐产量,八路军三五九旅四支队2000多名指战员来到盐池集体打盐。

  “战士们将盐湖水引入盐田,经高温蒸发结晶,再刮成堆,最后挑出晾干。”胡建东介绍,当时条件差,战士们没有捞耙,就用手捞;没有车拉,就用脸盆端、子弹箱扛。鞋子容易被泡坏,大家就光脚站在盐水中生产,不少人的腿脚被盐茬刺破,被盐水侵蚀,但生产热情从未消减。

  一担担“救命盐”不仅满足了边区军民的需要,更被运往西安等地,换回急需的粮食、布匹、药品、钢铁等大量物资,对打破经济封锁、活跃边区经济贸易、支援抗日战争发挥了重要作用。据不完全统计,仅1938年到1943年,从盐池运出的食盐约有12.5亿公斤。

  薪火相传:

  一抹红色永不息

  “我们拼命抢盐,其实是在抢命!”

  盐池县革命烈士纪念园内,红色情景讲解剧《盐耙耙  命根根》中的这句台词,吼出了当年军民的心声。

  “《盐耙耙  命根根》根据三五九旅四支队在盐池夜以继日打盐的故事改编,再现边区军民团结一心、支援前线的历史。”盐池县革命烈士纪念园园长张雨潇介绍,“我们用青少年的视角来演绎,就是为了让红色文化更具感染力,让革命精神薪火相传。今年上半年,就有接近10万人次参与盐池县革命历史红色研学。”

  “到盐池参加红色研学前,我们先在课堂上重点介绍盐池的军民大生产细节。”宁夏银川市阅海第二中学历史老师汪鑫表示,活动让学生们在沉浸式体验中深入了解盐池的革命历史,切实感受到红色基因的力量。

  红色基因的火炬,也在老一辈的言传身教中接力传递。

  “爷爷,什么是冲锋号?您给我们演奏一段吧。”盐池县革命历史纪念馆内,孩子们听马章锁老战士讲完抗战的故事,拉着他的手说。这位年过百岁的老兵,脑海中再次浮现出那段金戈铁马的岁月。

  抗战期间,盐池县群众踊跃参军,马章锁便是其中一位。1936年盐池解放时,还是放羊娃的马章锁主动报名参军。14岁时,他成为司号员,跟随部队在抗战中南征北战。1982年离休后,马章锁还时常到学校、部队等地分享抗战经历。

  “娃娃们听好了。”马章锁哼起冲锋号的声调。孩子们先是静静聆听,接着纷纷模仿着哼唱起来。老人看着孩子们,眼中充满期许:“要牢记历史,好好学习,将来报效国家。”

  “红色文化资源是引领干部群众前行的强大力量。”宁夏回族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资源开发处处长王光华表示,宁夏不断探索红色文化资源的保护、挖掘、开发,在盐池县革命历史纪念馆等场馆打造党员干部党性教育基地、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基地,让人们在实地感悟中汲取精神力量。

  谱写新篇:

  一片盐碱变热土

  一场大雨过后,宁夏哈巴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上空缀满大朵白云,哈巴湖如同一面锃亮的镜子,镶嵌于绿荫之中。

  历史的硝烟早已散尽,抗战精神在这片土地上扎根、发芽,催生出新的生机。昔日“一年一场风,从春刮到冬”的不毛之地,如今绿意盎然、生机勃勃。

  “羊毛九道弯,头顶有杂斑,柳叶尾过膝……盐池滩羊喝着盐碱水、吃着中草药长大。”中国农业大学农林经济管理专业博士生吴庚鸿,同时是盐池县九道农业科技有限公司销售总监,说起家乡的“名片”——滩羊,一脸自豪。抗战时期,滩羊就为边区经济作出重要贡献。如今,这位土生土长的盐池人正用科技为传统产业赋能。

  “通过羊圈内安装的高清摄像头,结合智能耳标,可实时掌握羊只存栏数量、体温等,还能和远在北京的客户共享信息。”在盐池县花马池镇的智慧牧场里,吴庚鸿展示着成果,“我们要让盐池滩羊的品牌叫得更响。”如今,全县滩羊养殖户约有8400户,滩羊饲养量达330万只,农村居民过半收入源于此。

  盐池人民发扬革命先辈战天斗地的精神,还在盐碱地里养起了海产品。

  宁夏盐池宁丰生物饵料制品有限公司,原来以盐湖里的丰年虫等生产饵料,近年来转型养起了南美白对虾。“盐池的盐碱水盐度高,富含钙、镁、钾等,养出的虾品质更高,口感鲜甜。”4000多平方米的厂房里,公司技术员滕德林指着一排排巨大的养殖池说,“预计年产30万斤,销量不愁!现在正加紧扩建厂房。”

|<< << < 1 2 > >> >>|

(责任编辑:cmsnews2007)
·上一篇:《伟大胜利 川渝贡献——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专题展》在四川博物院开幕
·下一篇:无
·红色热土,新时代焕发新活力(铭记历史 缅怀先烈)
·宋明淋、张晶晶:踏访红色热土,传承革命薪火(组图)
·特稿:踏访红色热土,传承革命薪火(组图)
·黄艺:探寻红色记忆:叶坪热土上的平凡坚守(组图)
·特稿:探寻红色记忆:叶坪热土上的平凡坚守(组图)
·天涯热土
·丁穆松:彭州市天彭街道老科技工作者走进彭县起义纪念馆:在红色热土汲取奋进力
·特稿:彭州市天彭街道老科技工作者走进彭县起义纪念馆:在红色热土汲取奋进力量
·红色热土焕新颜——再访陕甘宁革命老区
·从“革命热土”到“幸福沃土”
中国红色旅游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红网”或“特稿”或带有中红网LOGO、水印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频视频稿件,版权均属中红网所有,允许他人转载。但转载单位或个人应当在正确范围内使用,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红网”和作者,否则,中红网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2、本网其他来源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
3、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或本网站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该及时向本网站书面反馈,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尽快移除被控侵权的内容或链接。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来信:js88@vip.sina.com
5、声明:凡投稿者一经采用,一律没有稿酬,且版权归中红网所有!
盐湖映初心 热土谱新篇(铭记历史 缅怀先烈
杨小周:赤血映闽江:杨世宁——20世纪20年
张步侠11岁参加新四军,身受多处弹伤——“
特稿:赤血映闽江:杨世宁——20世纪20年代
人民军队的战场救治能力建设
赤血映闽江:杨世宁——20世纪20年代闽南革
砥柱人间是此峰——中国共产党发挥中流砥柱
血沃狼牙山
一部文坛罕见惊天地泣鬼神的壮歌——读罗范
黄河与中国共产党抗战
特稿:2015年“9·9”深情缅怀毛主席(组图
特稿:2015年12月26日,毛主席亲属怀念他老
中红头条:刘松林(刘思齐)同志遗体告别仪
特稿:深切怀念李昭同志 齐心同志送来花圈(
特稿:董必武之子董良翮同志追悼会在北京八
特稿:2016年“9·9”深情缅怀毛主席(组图
特稿:粟裕大将夫人楚青遗体送别仪式在京举
特稿:张洁清同志告别仪式在北京八宝山革命
特稿:首都各界数千人送别万里同志(组图)
特稿:张震将军送别会在京举行(组图)
特稿:纪念何长工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在京
特稿:毛主席亲属、身边工作人员和人民群众
特稿:李力群同志与高岗同志合葬仪式在京举
特稿:中国人民志愿军第38军后代举办《“万
特稿:共和国不会忘记——纪念抗美援朝出国
特稿:先行者习仲勋在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时
特稿:王树声大将夫人杨炬同志告别仪式在京
特稿:“徐文惠大姐,您永远活在我们心中!
特稿:深切怀念李力群同志(组图)
特稿:各界人士前往八宝山与女红军王定国告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意见反馈 | 版权声明
投稿QQ:402022481  463917348
投稿邮箱:js88@vip.sina.com
中红网—红色旅游网 版权所有
冀ICP备05003408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58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