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男女男少人人离不开手机、不少人喜爱“快餐式读物”、几乎人人“向钱看”、鲜有人卒读大部头的纸质出版物的当下,从头到尾、完完整整、逐字逐句地读完一部长达20余万的纪实小说,应该说不是一件容易事。近期受老朋友湖南作家罗笵懿之邀,自己硬着头皮来读他的新作《红星啼血》。正值中伏,酷暑难耐,但读完之后,顿有夏日饮冰、三伏纳凉之感,感觉自己读到了一部多年来罕见的令人心灵震撼的文学作品。
读罢《红星啼血》才知道,这部20万字的纪实小说几乎完全是作者,根据20世纪20年代中后期大革命和土地革命时期发生在湖南省浏阳县达浒乡的一个“富二代“”由一个同情穷人的地主少年后成为红军优秀指挥员并在长征途中最惨烈的湘江战役中为保卫中央纵队渡过湘江而流进了最后一滴血的著名革命英烈易荡平历史的真人真事,进行加工完成的。整部小说除了易荡平与兄弟救起的杜鹃鸟、与头上插着刀的老虎之间的瓜葛多少有些传奇色彩并加以必要的烘托和渲染外,总体上几乎没有多少夸张、夸大的成分与元素。《红星啼血》生动、全面、详略结合地叙述和再现了大革命和土地革命时期,一个自幼有正义感、同情心的地主阔少爷,在共产党发起的革命浪潮的感召下,在共产党员教师、校长的引导教育下,由最初对不公平、人吃人的社会极为不满、对身边的穷苦人的深切同情,而逐步确立了要通过改变社会制度、建立一个人人平等、人人有饭吃、有田种、没有剥削压迫的共产主义的精神信仰,由一位小学教师成长为一名坚定的共产主义战士,并领导当地百姓率先“打土豪分田地”把自家的达浒乡龙脑寨的土地、山林直接分给当地的农民,后来又率领自己的堂兄弟和童年伙伴一起参加了家乡附近工农红军的游击队。因为他有勇有谋,很快成长为一位有勇有谋的红军指挥员,最后在湘江战役中为保卫中央纵队安全转移而英勇牺牲的人民英雄易荡平烈士的惊天地、泣鬼神的传奇生涯和心路历程。
这部20余万字的纪实小说,故事跌宕起伏,情节千变万化,时而高潮迭起,时而平铺直叙,时而文笔细腻,时而笔触粗犷,一会儿这个章节让人义愤填膺、愤愤不平,一会儿那个章回又让人心花怒放、忍俊不住,有时又叫人产生疑问、不可思议,着实地让生活在和平开放时代的读者们对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的中国中南部三湘四水区域内发生的阶级对立、官民冲突、风土人情、爱恨情仇、地貌物产、民俗信仰、自然生态甚至飞禽走兽,有了一个宏观上、总体上的张弛有度、粗略结合的认知与了解。小说叙述故事的时间跨度之长,涉及的人物、事件之多、地域之广,描绘的个别情节之细致、之传神、之生动,勾画的大山、瀑布之峻伟、之险奇、之壮观,刻画之生动、形象、鲜活,作者详略不一、远近有致、色彩参差、时而远景、时而近景、时而中景,犹如一架最为现代的摄像机可以根据作者的需要与设计随心所欲地调焦、聚焦、取舍、剪辑,所采用出的艺术表现手法的娴熟、新锐,所使用的语言表达技巧的机敏、灵活,令人惊叹不已---
应该说,最能引起读者产生浓厚兴趣并难以释怀的是小说中的4个带有浪漫的神奇色彩的“高光”情节的设计、描绘与刻画:一是英俊少儿兄弟联手脱衣救起从乌鸦窠巢跌落的小杜鹃,到后来每到关键时刻总是传来杜鹃鸟的啼叫,使人不禁想起古蜀国王杜宇化作杜鹃鸟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呼唤,提醒人们春来不忘耕田直至啼血而亡,而杜鹃所啼之血又化为漫山遍野的杜鹃花的悲壮而神奇的故事;二是英雄少年“神弹”使用土枪弹弓的三次神奇出手:“一射龙脑峡猛虎救起农家女娃造成百兽之王成为独眼虎”,“二射曾家土豪使这位在当地多年作恶多端、欺男霸女的地主恶霸成为独眼龙”,“三射本是汤氏本家老板却在仁义的大当家去世、忠勇的二当家牺牲后,成为当地土豪劣绅的狗腿帮凶的汤老板,使之成为植物人”,三是被汤世积母亲及两个儿媳救起的2只虎崽长成后,竟然能够在深夜保护“救驾”仅存的汤家女眷并咬死试图害人的2名曾家地主崽---我相信每当读者读到如此情节时一定在深感解气、解恨,痛快淋漓的同时,还会感到有些疑惑不解,会怀疑这段文字的真实性:老虎是否真的通人性---读者们肯定会在阅读时,有时会被作者巧妙、别出心裁的故事设计与情节安排,弄得应接不暇、顾此失彼,常常会不得不经常停下来,回过头去再次重读细看、去了解个究竟---本人在拜读小说是,时常为作者独具匠心、自成一家的文学“伏笔”和类似相声式的“抖包袱”,每每屡生兴趣、屡生敬意。本人总体感觉:小说作者使用的艺术表现手法,常常是不拘一格、别开生面,总体上给人的感觉是大处泼墨,追求写意之洒脱、飘逸;小处细描,追求工笔之细密、精准。
老实说,《红星啼血》,我先后认真地阅读了2遍,感触最深的可以把它概括、总结为一句话:与其说是一部以易荡平由一名富二代,经历长期艰苦残酷的革命斗争的洗礼,成长为一名土地革命时期的坚定的共产主义战士和著名人民英雄的人生轨迹的成长史,不如说是一部多年来当代文坛上绝无仅有的充盈、彰显着革命英雄主义精神的惊天地、泣鬼神的正气歌!
说它是一部充盈、彰显着革命英雄主义精神的惊天地、泣鬼神的正气歌,因为主人公原为汤世积在大革命后期加入共产党,1928年在斗争环境最为险恶时,加入当地党组织领导的游击队时,改名“易荡平”,多次向党组织和世人发誓自己今后一定“以荡平天下不平事为己任”!这种浩然正气,令天地动容、人神共敬!成为革命者、始终有着一身正气的易荡平,自少儿时期就有着一般富家子弟所鲜有的最为宝贵的对穷人们的同情心、怜悯心和痛恨造成诸多不平的社会制度的正义感!童年时,他在龙脑峡玩水时当听说不允许穷人家孩子来此游玩就心生愤懑,向自己的叔叔问“为什么要这样?”看到自家的长工有田叔,叫“有田”而没有土地可种,也一再问二叔、问哥哥、问母亲“为什么会这样?”当他听说童年的好伙伴满明一家被曾地主迫害得人亡失地,愤怒至极当即与少年的哥哥一起去面斗地主,要为有田叔一家讨回公道---成为革命者入党后积极开展农会工作,教育启发农民要通过土地革命改变自己的命运。易荡平发起可贵的“自我革命”,主动和叔叔、哥哥一起把自家200多亩、3万多亩竹林分给无地的佃农,1928年参加工农红军之后,多次向党组织宣誓,自己活着一天就是要为实现共产主义,就是要消灭人剥削人、人压迫人的现象,要为建立大同世界而奋斗!
易荡平自少儿时期为穷人抱打不平的故事所带有的凛然正气,令所有认识他的人惊叹不已、钦佩不已!“天地有正气,杂然赋流形。下则为河岳,上则为日星。于人曰浩然,沛乎塞苍冥。(摘自文天祥《正气歌》部分)”其实,文天祥诗中的正气不是别的,就是人们常说的“浩然之气”,就是正义之气、正当之气。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平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富贵不能淫,是为大丈夫”的价值取向,表现在中国古代士大夫所追求的独立的人格精神上就是一种正气、一种浩然之气。2300年前的孟子早在《公孙丑上》就认为:“浩然之气”就是指“至大至刚,以直养而无害,则塞于天地之间。其为气也,配义与道;无是,馁也。”他显然是说,浩然之气就是“大而刚之气”,就是“道义之气”,是一种阳刚、高大、道德之情怀、之精神,这与我们现在人所理解的“正气”在内涵上基本是一致的。
个人认为,孟子所讲的正气与十九世纪的德国哲学家康德所论述和推崇的“崇高感”不无相近、相同之处。康德认为:崇高就是主体理性对自然威力的超越,这种“来自于理性观念的力量—和一个人的道德情操和文化修养有关(见蒋孔阳《德国古典美学》)”。易荡平身上的浩然正气,显然不仅与他自幼受到了很好的文化传统教育,以及在家里受到母亲素贞的积极引导教育以及家族中崇尚勤俭、耕读传家、乐善好施的家风、族风的耳濡目染所养成的宝贵的崇尚道义、追求公平的道德情操和文化修养不无关系。回顾一下易荡平的成长史,我们不会忘记母亲素贞多次以孟母的故事启发开导他,激励他发奋读书、立志成才,后以优异成绩考取了长沙著名中学“楚怡中学”,使他在学校学习刻苦、博览群书时,不仅受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追求“浩然之气”价值观的熏陶与滋养,而且其父亲汤祥福、二叔祥端、三叔祥柏、母亲素贞、哥哥世和的乐善好施、乐于帮助穷人的善举,也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小世积的人生观与价值观的形成与定型,进而养成了一身正气。更为重要的是,这种由家庭、家族的教育影响以及接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修齐治平(儒家文化推崇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横渠四句(宋代张载提出的:“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长期陶冶而养成的正气,后来又在他学习领会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形成了解放全人类建立共产主义的思想信仰后,得到了进一步的巩固、发展和升华,使他最终成长为我党在红军时期拥有“独有永雄驱虎豹,更无豪杰怕熊罴”的大无畏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的一身正气、为了“荡平天下不平事”而英勇善战、赴汤蹈火、视死如归的优秀指挥员和人民英烈---
《红星杜鹃》不但以时而细腻时而粗犷的笔触,描绘了1920年代中期前后湖南浏阳县达浒乡一带及周边地区的“田连阡陌”的地主阶级与“无立锥之地”的广大贫苦农民之间的日趋严重的阶级对立、贫富冲突,及日益激化的官民矛盾,以及以满月、满明的爷爷奶奶为代表的“瘦如骷髅”的穷人们的痛苦挣扎、以曾姓地主、汤姓土豪为代表的地主豪绅们的荒淫、贪婪、凶狠、残暴,而且常常以浓笔重彩的色调和粗重有力、充满阳刚之气的线条勾画了自大革命失败后共产党人在广大的湖南农村发动的波澜壮阔、风起云涌、前赴后继的土地革命、武装斗争,整部小说正能量满满,情义真挚,感人至深,不少动人情节催人泪目、令人难以释怀---
南方的杜鹃鸟,又称子规鸟,在我们河北被称为“布谷鸟”,每年的三、四月间,在广袤的春意盎然的冀中平原上经常会听到“布谷”“布谷”的鸟鸣---(已故去20多年的母亲生前曾多次告诉童年的我,老家农村的老人都说,布谷鸟在喊“光棍扛锄”---这显然与湖南人的杜鹃鸟鸣的“光棍起土”的意思是相近的--)读过《红星杜鹃》的我:今后每当春回大地、柳绿桃红的季节,再听到布谷声声,一定会向我的同事和后人讲述易荡平烈士的故事与传奇---
“若要盼得呦红军来,岭上开遍呦映山红”,一首久违的红歌在读罢《红星杜鹃》后再次在我耳边回响、萦绕,我知道,杜鹃啼血化作的杜鹃花,在湖南、湖北的山区也叫映山红,这首久违的红歌不仅唱出了当年革命根据地的人民群众对远去长征红军的深切思念,更唱出了革命人民对未来共产主义新社会的殷切期盼与美好憧憬---二读《红星杜鹃》使我被现世甚嚣尘上的“拜金主义”多少也蒙上了一些烟尘的心灵,得到了一次难得的洗礼与自省---展望未来,我始终坚信杜鹃鸟的“荡平”“荡平”的鸟鸣、及杜鹃啼血化作的映山红一定会传遍世界、红遍世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