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视频 | 红色博览 | 红色网群 | 作者专栏 | 英模事迹 | 权威发布 | 领袖故事 | 史海秘闻 | 红色教育 | 红色恋情
红色联播 | 红色书信 | 红色演讲 | 红色景区 | 红色诗词 | 红色歌谣 | 红色镜头 | 红色游记 | 红色书画 | 红色访谈
红色收藏 | 红色格言 | 绿色景区 | 红色精神 | 导游词集 | 英模瞬间 | 特稿精选 | 红色歌舞 | 红色环球 | 红色题词
景区地图 | 红色日历 | 红色图库 | 红色文化 | 红色课堂 | 精神大观 | 长篇连载 | 红色人物 | 红色文物 | 红色头条
  当前位置:专题>>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纪念文章>>正文
黄河与中国共产党抗战
来源:《北京日报》2025年8月25日
作者:杨光
浏览次数:
2025-08-25 10:55:12
【字号 打印 投稿 纠错 论坛

    1937年9月,八路军一二九师经陕西省韩城县芝川镇东渡黄河,奔赴抗日前线。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诞生于1939年的《黄河大合唱》,以象征性的手法将中华儿女奋勇抵抗侵略者的情感,写进雄浑、坚定的乐曲中。而中国共产党人则是以身躯血肉担负起“保护黄河、保卫全中国”的责任。面对装备精良的日军,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武装凭借黄河天堑,在沿黄两岸复杂艰苦的环境中,仅靠有限火力,浴血奋战,力挽狂澜。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黄河抗战,应当为后人所牢记。

    八路军凭借黄河天堑和山地高原,创建山西敌后抗日根据地

    1937年9月,八路军在陕西召开誓师大会,从韩城芝川镇东渡黄河,踏上战火纷纭的山西前线。山西是八路军开赴抗日前线的第一站,在华北抗战中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打开地图,黄河至内蒙古托克托县,受吕梁山脉的阻隔,急转南下,形成了一条南北走向的天然鸿沟,将山西与陕西分开。对于山西的地理位置,叶剑英早有论断:“山西的存亡,关系于抗战的前途极大……保障山西不仅可以屏障西北,掩护河南,并且北进平绥,东出平汉,东北出涞源,均能给敌军以极大打击,直接威胁平津。因此山西阵地为我方必须坚持,同时也是敌人亟图攻取的。”八路军进入山西后,配合国民党部队在平型关、忻口、娘子关、太原展开激战,取得了局部胜利。太原失守后,败退的国民党部队退守山西南部,以临汾为中心进行整编。经土门会议商议,八路军肩负起山西东部、东南部的敌后阻击任务,并由朱德担任东路军总指挥。

    占领太原的日军,经休整后开始南下,由北面和东面向晋南进军。毛泽东与朱德反复研究,认为日军进攻动向意在夺取临汾。临汾如失,可压迫中国军队退守黄河南岸和西岸,并可向潼关、西安进攻,也将严重影响延安的安危。东面的日军逼近临汾东侧的安泽县府城镇,而朱德正在附近。1938年2月25日,毛泽东电告朱德:“晋南之敌既进府城,离临汾已甚近,其目的在袭占临汾,如不能给以歼灭的打击,势必将牵动大局。必须使用全力歼灭之”,并通知阎锡山必须全力歼灭敌军,不可动摇整个战局。毛泽东和任弼时也向国民党当局提出国民党军队要“为保卫潼关及西安而战”,并告诫黄河以北部队即便在最坏情况下也不应渡河,应坚持在晋西晋南作战或转入外线作战。朱德亲率警卫部队和决死队一部,节节阻击日军进攻,为临汾军民转移赢得了时间。

    至2月28日,临汾城内中国军民安全转移后,日军才得以占领,朱德则已率部队转入外线作战。但日军很快向军渡、碛口等黄河渡口进军,有渡河西犯、进攻边区的企图。位于陕甘宁边区的八路军留守部队早已做好准备。这支部队坚守于边区黄河西岸,与河东的八路军相互依援,肩负起巩固千里河防的重任。之后,八路军与国民党友军相互合作,数度击退日军西侵计划,使日本侵略者的铁蹄始终未能跨越黄河。

    由于国民党正面部队已无力阻止日军,蒋介石虽然严令华北部队一兵一卒不得过黄河,但已遏制不住国民党部队溃退于黄河西岸和南岸。坚守在黄河北岸,是中国共产党一直坚持的战略方针。早在1937年11月,刘少奇、杨尚昆就提出:“我们目前一切工作布置,应以争取华北游击战的胜利,红军不致被逼退过黄河为出发点”,“如果红军被逼退过黄河,将使我党与红军在各方面感受极大困难,影响华北人民对游击战争的信心。”阎锡山在临汾失守后,避往黄河西岸。那么,八路军是留守河东,还是退至河西,成为中共中央必须立即明确的战略方向。毛泽东于1938年3月向朱德、彭德怀表示:“在目前阶段,在不被日军根本隔断条件下,我军均应在敌后配合友军坚决作战,有效地消灭与削弱敌人,发动广泛的抗日运动。只要无被隔断危险,决不应过早渡过河来。”朱德和彭德怀明确表示“此时我们决不能离开此地”。八路军坚持山西抗战,稳定了留守山西国民党部队的军心,也稳定了全国上下抗日的决心。之后,朱德、彭德怀东进太行,八路军成为山西敌后抗战的主力军。在黄河之东、之北,八路军凭借黄河天堑和山地高原,创建了山西敌后抗日根据地,担任起保卫黄河、抵御日军西窜的艰巨责任。

    黄河沙区为中国共产党抗日力量的发展提供了一条天然通道

    东流的黄河在郑州桃花峪进入平缓的下游阶段。由于黄河频繁改道,泥沙沉积,使得黄河中下游流域呈现出复杂的地形特征。

    平津失陷后,日军沿平汉路南犯,于1937年10月推进至漳河北岸,轰炸安阳县城,侵犯至河南境内。国民党部队于1938年2月17日炸毁新乡与郑州间黄河铁桥,退守黄河南岸,而黄河北岸则陆续被日军攻占。

    在日寇的残酷统治下,八路军和当地党组织、游击队逐步发展为晋冀鲁豫抗日根据地。这一区域号称“天下之中”,是连接太行、山东与华中,沟通南北交通的纽带。

    在这片根据地上,不得不提到“沙区”这一特殊的地理区域。沙区主要位于豫北地区,是在濮阳、内黄、清丰等县之间的长近百里,宽数十里的大片沙地。根据地很快发现沙区可以开辟为一条地下交通线,能够沟通太行与冀鲁豫、冀南、山东、苏北等抗日根据地。沙区内沙丘起伏,沟壑密布,可以阻碍依赖机械化的日军行动;沙区枣槐密集、荆棘丛生,荫蔽遮日,也使日军难以侦察;沙区为冀鲁豫交界地带,日伪指挥不相统一,无法到达,正可为我军利用。

    1941年5月,卫河东岸的内黄县井店一带设立了第一个沙区办事处。1942年夏,北路地下交通线形成。这条交通线在近一年时间内,护送党政军过往人员近千人。延安整风开始后,冀鲁豫、山东和华中抗日根据地的大批党政军干部和青年学生,络绎不绝地由这条交通线前往太行,转送延安。同时,大量棉花、药品、煤油、弹药等重要物资,以及货币、书籍报刊、文件等重要物品,通过经商等隐蔽方式,经沙区交通线交换到各抗日根据地。

    由于过往人员日益频繁,北路交通线的压力越来越大,因日伪破坏,一度造成冀鲁豫至太行交通中断。1943年8月,沙区办事处又开辟了南路地下交通线。根据不完全统计,1943年后,南路交通线护送过往党政军干部和青年学生达4000余人,包括刘少奇、邓小平、陈毅等重要领导人。

    黄河沙区为中国共产党抗日力量的发展提供了一条天然通道,但也遭受到日军的疯狂“清剿”。日军对沙区一带,进行反复“扫荡”,采取梳篱式“清剿”,实行“三光”政策,妄图切断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交通线,但始终未能得逞。

    充分挖掘黄泛区的战略价值

    1938年6月9日,蒋介石指派国民党军队炸开黄河南岸的郑州花园口。黄河水喷涌而出,漫过已被日军占领的豫东多县,一度冲毁日军物资,破坏津浦和陇海铁路线。但泛滥的黄河水,也带给黄河南岸的百姓无尽灾难,造成大面积的黄泛区,导致44个县受淹,1250万人口受灾,4400平方公里土地饥荒连年。黄泛区遍布着河流、沼泽、密林、沙地和盐碱地,水系紊乱、风沙肆虐,水患、旱灾、蝗灾接连发生。

    面对如此复杂的水文和地质条件,日军不得不放弃原有的进攻计划。国民党军将兵力集中于郑州和豫西、豫南,借助黄河与日军隔岸对峙,但也远离黄泛区。

    然而,正是这片满目疮痍的黄泛区,在共产党人眼中有着极其重要的战略价值。正所谓“敌之所惧,我之所倚”。如果打开地图,我们就会发现黄泛区贯穿于华北和华中之间,可为中国共产党提供新的抗战基地。它可以使坚守华北地区的八路军在必要时刻向南转移,也可以在敌伪、国民党控制薄弱的地区开辟新的根据地。

    1938年9月30日,彭雪枫率领300人的队伍向豫东进军,与当地党组织、游击部队会合后,成立了新四军游击支队。10月24日,新四军游击支队跨过新黄河,在敌伪匪、会道门、国民党残部盘衡交错的黄泛区开启了抗战之路。到了1940年7月,这支部队已经发展为19500余人,创建了东到皖东北,西抵睢杞太、北依陇海路、南跨涡河直至淮上,辖10个县级政权,活动范围涉及50余县的豫皖苏边抗日根据地。

    除了要应对军事斗争外,中国共产党还致力于解决黄泛区的民生问题。1942年至1943年间,河南发生了严重饥荒,日伪军和国民党部队以掠夺性的方式控制粮食,并试图削弱中国共产党力量。中国共产党通过组织地方联防、地方组织,保护当地居民,形成互助小组,和农民建立了长远联系。

    苏北地区,水系发达,是黄泛区中相对富裕的区域,适合新四军休养生息与积聚力量。为了迅速解决苏北问题,经中共中央决定,从山西经冀鲁豫边的八路军115师黄克诚部,南下来到新兴集与彭雪枫部会合。黄克诚部又与从山东南进的八路军苏鲁豫支队、陇海南进支队一起,东进至盐阜地区,在白驹镇与新四军陈毅部会师,开辟了拥有4.2万平方公里,800多万人口的苏北抗日根据地。由此成立的新四军三师,部队由2万人发展为7万余人,日后成为解放战争的主力部队之一。

    中国共产党以坚毅不拔之精神,在条件恶劣的黄河下游区域建立根据地,充分挖掘黄泛区的战略价值,发展壮大了一支伟大的抗日力量。

|<< << < 1 2 > >> >>|

(责任编辑:cmsnews2007)
·上一篇:一位抗战老兵的1945——读97岁老兵程永芳的抗战日记
·下一篇:无
·梁希贤:黄河岸边的铁血忠魂
·《黄河大合唱》:不朽的中华民族精神颂歌
·“大河奔流·红色血脉——黄河流域红色文化展”青岛高校巡展启动仪式举行
·中红网-李慧:探索党建引领黄河滩区迁建社区治理新路径绘就民生幸福新画卷(组图
·“大河奔流·红色血脉——黄河流域红色文化主题展”走进山东枣庄
·黄河铁桥见证烽火岁月
·中红网-宋有荣:黄河颂歌
·“大河奔流·红色血脉——黄河流域红色文化主题展”走进济南市
·中红网-白薇:河北大学国际视野大讲堂“书写新时代 共筑强国梦”——从《拥抱母
·中红网-马金木、苏浩然、马艳丽:河南义马抗演三队《黄河大合唱》纪念馆奏出新时
中国红色旅游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红网”或“特稿”或带有中红网LOGO、水印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频视频稿件,版权均属中红网所有,允许他人转载。但转载单位或个人应当在正确范围内使用,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红网”和作者,否则,中红网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2、本网其他来源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
3、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或本网站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该及时向本网站书面反馈,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尽快移除被控侵权的内容或链接。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来信:js88@vip.sina.com
5、声明:凡投稿者一经采用,一律没有稿酬,且版权归中红网所有!
黄河与中国共产党抗战
让红旗渠精神绽放时代光芒
特稿精选:红色文化的坚定传承者:申士荣
“万里同心——海外华侨与中国人民抗日战争
王庆德:玉海园社区“一老一小”试点工程调
玉海园社区“一老一小”试点工程调查研究
毛主席送给李银桥的两把手枪(组图)
神洲奇石迎国庆——作家文苑报特约记者迎建
燕赵之豪杰,民族之英雄!——观看纪录片《
延安荣誉军人学校——父母与延安娃永恒的记
特稿:2015年“9·9”深情缅怀毛主席(组图
特稿:2015年12月26日,毛主席亲属怀念他老
中红头条:刘松林(刘思齐)同志遗体告别仪
特稿:深切怀念李昭同志 齐心同志送来花圈(
特稿:董必武之子董良翮同志追悼会在北京八
特稿:2016年“9·9”深情缅怀毛主席(组图
特稿:粟裕大将夫人楚青遗体送别仪式在京举
特稿:张洁清同志告别仪式在北京八宝山革命
特稿:首都各界数千人送别万里同志(组图)
特稿:张震将军送别会在京举行(组图)
特稿:纪念何长工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在京
特稿:毛主席亲属、身边工作人员和人民群众
特稿:李力群同志与高岗同志合葬仪式在京举
特稿:中国人民志愿军第38军后代举办《“万
特稿:共和国不会忘记——纪念抗美援朝出国
特稿:先行者习仲勋在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时
特稿:王树声大将夫人杨炬同志告别仪式在京
特稿:“徐文惠大姐,您永远活在我们心中!
特稿:深切怀念李力群同志(组图)
特稿:各界人士前往八宝山与女红军王定国告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意见反馈 | 版权声明
投稿QQ:402022481  463917348
投稿邮箱:js88@vip.sina.com
中红网—红色旅游网 版权所有
冀ICP备05003408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58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