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提要
本卷是在红旗出版社 2003 年出版的《现实与期盼》基础上略加 修改重新出版的,时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何鲁丽同志、北师大 著名教授林崇德老师为初版作序,现一并收入。 在北京市积极筹办 2008 年奥运会之际,本书作者运用教育学、 心理学、伦理学、社会学、管理学等学科知识,对北京市民社会公德 现状及其奥运祈盼情况进行调查研究,进而针对实际,提出操作性较 强的提高市民社会公德素质、实现市民奥运期待目标的对策,具有很 好的理论价值和史料价值
第一章 导言
一、问题的提出
公元2001年7月13日,北京时间22时10分,在莫斯科世界贸易中心电影厅里,国际奥委会第112次全会上,当萨马兰奇主席打开天蓝色的信封,宣布北京赢得了2008年奥运会的承办权时,中华大地一片欢腾,亿万人民以绚丽多彩的方式表达着发自内心的无限喜悦。北京市民载歌载舞,彻夜难眠,数以万计的民众自发来到中华世纪坛,拥向天安门广场,与江泽民等党和国家领导人一起庆贺期待太久的胜利。
申办奥运,我们付出很多艰辛与磨砺;举办奥运,我们还要付出更多的心血与汗水。办好奥运会,是一项光荣而艰巨的任务,还有大量艰苦的工作要做。办好奥运会不仅需要搞好“硬件”建设——要有优美的环境、完善的设施、先进的技术,而且还要搞好“软件”建设——要有文明的市民、良好的公德、优质的服务。从硬件来说,以目前我国的综合国力,以北京经济实力及其发展势头,以我们社会主义制度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越性,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运动场馆、环境面貌、技术状况达到世界先进水平没有任何问题。而在“软件”上,目前与举办奥运会的要求存在着较大差距,以及消除这种差距不可能像建设场馆、种植草地那样在短期内可以完成的实际情况,不能不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
我们看到,近几年来北京市各级党委和政府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广泛组织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认真宣传贯彻《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有力地促进了市民社会公德素质和城市文明程度的提高。此外,北京申奥成功使市民的民族自豪感、民族凝聚力显著增强,对市民社会公德素质和城市文明程度也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但是,当前我们也看到在不少市民身上存在着与办好奥运会不相称的现象,随地吐痰、乱倒垃圾、排队加塞、京骂国骂等不文明行为仍然经常发生。这些问题,无不对办好2008年奥运会构成严重冲击。这些问题,关系到市民思想观念、道德素质以及城市文明程度的全面提升。解决这些问题,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艰巨的系统工程。
我曾有幸作为北京申奥代表团的工作团成员,于2001年7月赴莫斯科参加申奥活动。江泽民同志代表中国政府向萨马兰奇致信要办好2008年奥运会的庄严承诺的话语时刻牢记在心,李岚清同志代表中国政府向国际奥委会作申奥陈述报告时“在北京举办一次出色奥运会”的庄严承诺的情景时常浮现眼前。然而,从目前看来,现实与承诺之间还存在着不小的差距。探寻缩小这个差距的措施与办法,尽快缩小这个差距、消灭这个差距,向世界奉献一次“出色奥运会”,实现我国政府和人民的庄严承诺,提高中华民族在世界上的崇高威望,是一个具有重要政治意义和现实意义的研究课题。
“现实与祈盼——北京市民社会公德及其奥运期盼的调查与思考”这一课题,就是在这个背景下萌生的。其研究目的如下:
1、探讨北京市民社会公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 2、探讨北京市民中各类人群社会公德状况; 3、探讨北京市民对奥运会的期待情况; 4、探讨社会公德与奥运会的关系; 5、提出提高北京市民社会公德水平、适应2008年奥运会需要的对策。
二、研究的意义
本研究着眼于时代性、现实性和针对性。在北京市政府和市民努力加强“软”、“硬”件建设,积极筹办2008年奥运会之际,运用心理学、伦理学、教育学、社会学、教育心理学和管理心理学等科学知识,对人们普遍关注并较为担心的“软件”方面——社会公德问题进行认真的调查研究,进而针对实际,为适应2008年奥运会对北京社会公德水平的要求、实现市民奥运期待的目标,提出操作性较强的对策。期望这些对策能够得到有关部门、有关组织和广大市民的重视,以便采取有效措施,克服存在的问题,提高市民社会公德素质,提升北京整体文明水平,以适应2008年奥运会的需要,适应实现首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建首善、创一流”战略目标的需要,适应首都现代化建设的需要。
三、总体的设计
本研究围绕“现实与祈盼”这一中心议题,由八章构成:
第一章是导言,提出问题,说明研究意义,介绍全书结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