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作品选登 >> 第二卷 现实与期盼
3.二、关于社会公德问题的探讨
作者:王开忠
浏览次数:
2025-02-20 14:22:01
【字号 打印 投稿 纠错 论坛

    赵艳侠等学者在《社会公德研究综述》一文中指出,改革开放后,我国伦理学界和其他学科工作者在社会公德研究方面,主要对社会公德的含义、特征、内容、作用,社会公德失范的原因及加强社会公德建设的意义和途径等方面进行了一些研究,“有的研究者还就城市社会公德、社会公德文化等问题做了一些研究工作”。“这些研究对于科学地了解社会公德、全面把握社会公德的基本观点,正确认识社会公德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作用,具有重要意义。但同时也应看到,已有的这些研究工作大多是基础性的、浅层次的,还缺乏深入的探索。”事实也正是这样,从总体情况来说,我国对社会公德的研究仍然是基础性的,仍然是一个薄弱环节。

    最近,我们到国家图书馆、国家图书馆分馆以及西单图书大厦、王府井新华书店等6家大型图书馆和书店调查,除了国家图书馆藏有4本社会公德的专著、西单图书大厦和王府井书店里有少量《社会公德学习读本》外,其余地方均未看到有关社会公德的专著。从已有的社会公德专著看,除范英主编的《社会公德概论》对社会公德进行较为完整、系统的研究外,其余的大多是解释性、操作性的内容。许多关于伦理道德著作虽然洋洋大观,但对社会公德的论述却少得可怜。此外,我们还利用清华同方中国学术期刊和重要报纸(光盘版)网站,对近十年来北京市及全国期刊和报纸关于社会公德理论研究的情况进行了调查,发现不仅数量不多,而且研究内容的层次也较浅。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显示,从1994年到2002年,全国共发表社会公德方面各类文章173篇,北京市期刊发表这方面文章仅4篇(全国性期刊14篇,其他各省市155篇);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显示,从2000年到2002年(该数据库仅统计最近3年),全国重要报纸发表社会公德方面各类文章仅21篇,其中还有4篇属于动态性新闻报道,北京市报纸仅1篇(全国性报纸7篇,其他省市13篇)。我们查阅发现,无论是期刊还是报纸,在理论研究方面几乎都处于起步阶段,关于实用方面内容的,数量也不多,远远不能适应北京及全国社会公德建设的需要。

|<< << < 1 2 > >> >>|

(责任编辑:cmsnews2007)
·上一篇:4.第三章 本研究的基本思路和具体方法
·下一篇:无
·4.第三章 本研究的基本思路和具体方法
·5.第四章 北京社会公德现状的调查结果与分析
·6.第六章 提高北京社会公德水平、实现市民奥运期待目标的对策
·7.一、加强社会公德教育是提高北京市民社会公德素质的基础工程
·8.二、加强德育管理是提高北京市民社会公德素质的重要保证
·9.三、建立社会公德建设体系是提高北京市民社会公德素质的根本途径
·10.第八章 提高北京市民社会公德素质的战略思考
·内容提要
·1.从“模仿圈”里“跳”出来
·2.出差不忘“提篮拾菜”
王开忠作品选与写作谈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王开忠作品选与写作谈”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王开忠作品选与写作谈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被授权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王开忠作品选与写作谈”。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来信:js88@vip.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