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作品选登 >> 第一卷 通讯员之路
1.从“模仿圈”里“跳”出来
作者:王开忠
浏览次数:
2024-11-28 15:36:55
【字号 打印 投稿 纠错 论坛

    开始,我写报道模仿的多,独创的少。

    从哪些方面模仿呢?一是主题模仿。看到报纸、电台上报道一篇主题较好的消息,我就要想想我们单位有没有类似的情况,如果有,马上就写出来。如《解放军报》上登出《旧观念要转变,领导先转是关键》的消息,我随即从我们单位采集一些素材,写了《转变旧观念,领导走在前》的消息给该报投去,主题思想几乎和人家的一模一样。二是文路上模仿。看到报纸上登出一篇比较有特色的稿子,我随即套用人家的文路写出一批稿子。

    模仿出的稿子,自己看后都认为不错,但很少被报纸、电台采用,我心里很纳闷。有一次,我见到一位来连队采访的报社编辑,愤愤不平地问他:“为什么同样的主题,同样内容的稿子,别人能上报,我的就不能上报?”

    他笑笑说:“报上哪能老登一样的稿子呢?人家登了好的稿子,你不能‘照葫芦画瓢’地去模仿,要学习、消化、吸收,有所创新才行。”

    心中的“闷葫芦”打开了。以后,我从“模仿圈”中“跳”了出来,每当发现报纸上发表主题较好的报道,就看看人家是如何提出问题、回答问题的,想想自己如何才能抓准问题;每当发现报纸上发表文路较好的报道,就看看人家处理材料的艺术,是怎样根据内容的需要来决定表达形式的,想想自己同样内容的稿件在哪些地方写得不如人家,从而提高自己“量体裁衣”的技巧,增强创新的自觉性。一次,军内一家报纸在头版配言论刊登一篇抓好国防施工的报道,我见到后并没有“照葫芦画瓢”,而是认真调查研究,寻找施工当中的新“道道”,写出一篇《采用先进技术施工面貌一新》的消息。由于稿件选择了“技术出速度”的角度,有了新意,很快被《解放军报》采用了。

    附:采用先进技术  施工面貌一新

    本报讯  铁道兵某团在施工中推广使用先进技术,施工面貌焕然一新。国庆前夕,他们超额百分之20全面完成全年施工任务,主要项目的工效全部超过了预算定额,受到了上级党委的表扬。

    这个团担负着隧道、桥梁、涵渠、路基、房建等繁重施工任务。过去,采用传统方法施工,速度慢,工效低。今年元月以来,他们积极学习和采用先进技术,大大加快了施工速度。有一段时间,隧道施工遇到了坚硬的石层,1米多深的炮眼,爆破后留下五十多厘米的残眼,影响了施工进度。团长屈文明看到这种情况,天天在隧道内和干部战士研究施工技术。经过反复试验,终于摸索出“双层掏槽”的作业方法,使每排炮从原来的0.6米上升到1.5米,胜利地闯过了坚石关。光面爆破是隧道施工的一项新技术,这个团党委先后两次安排人到地方参观学习,使干部战士很快掌握了施工要领。从2月中旬以后,各隧道先后采用了这一先进爆破法,工程进度明显加快。2营隧道施工在只有两个连队兵力的情况下夺得了单口月成洞113米的好成绩,每成洞米使用工天由原来的120多个下降到65个。在大桥工地上,开挖基础全部使用了钻孔桩施工这一新技术。1营还根据桥墩高的特点,用滑动模板代替了木模施工,工效提高1倍多,四十多米高的桥墩,过去最快也要1个多月才能完工,现在仅用半个月就完成施工任务。

    原载1978年11月7日《解放军报》


(责任编辑:cmsnews2007)
·上一篇:2.出差不忘“提篮拾菜”
·下一篇:内容提要
·内容提要
·2.出差不忘“提篮拾菜”
·3.一份辛苦一份收获
·4.唱好“四季歌”
·5.把“肉”从“菜锅”里扒出来
·6.写事件性新闻要有“三快”作风
·7.会议新闻不要写“会议”
·8.开会顺带“搞副业”
·9.经济新闻要符合读者“口味”
·10.要有新闻敏感
王开忠作品选与写作谈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王开忠作品选与写作谈”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王开忠作品选与写作谈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被授权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王开忠作品选与写作谈”。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来信:js88@vip.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