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新闻要符合读者“口味”,是我采写《精细加工,增加品种,提高质量》这篇消息的一点体会。
1986年5月底,纺织工业部在北京召开纺织工业发展战略讨论会。我参加了这个会议。会上,有专家的建议,有部长的讲话,内容很多。如何报道呢?
我首先想到,这是一条经济新闻。写这种新闻,如果仅从生产和工作的角度进行报道,读者往往感到与自己关系不大,不愿意看。写出的稿件只有符合读者“口味”,触及与广大读者经济生活密切联系的问题,反映广大读者的需要与呼声,为广大读者提供与己有关的经济信息,才能牵动读者的心,才能受到广大读者的欢迎。于是,我对会议上关于纺织工业的理论研究、技术引进和设备改造等问题一概不写,只报道了吴文英部长讲话中提到的与广大读者有直接关系的几点内容:亿万人民所关注的今后衣着纺织品的生产问题,装饰用纺织品的生产问题以及各行各业所需用的纺织品的生产问题。稿件发出第二天,就被《经济日报》采用了。
附:吴文英谈纺织工业发展方向——精细加工 增加品种 提高质量
本报讯 特约记者王开忠报道 5月30日在北京召开的纺织工业发展战略讨论会上,纺织工业部部长吴文英提出,为适应我国国民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的需要,到2000年,纺织工业的产量将翻一番,产值增两倍。
吴文英首先谈到,我国纺织工业经过三十多年的建设,产量和生产能力成倍增长。棉纺锭产量已居世界纺织大国之林,棉纱产量居世界首位,化纤生产能力居世界第四位。她说,今后纺织工业产量产值要有较大幅度增长,具体发展方向是——
对于衣着用纺织品的生产,在保持一定数量的基础上,大力提高加工深度和精度,多生产质量好、品种新的产品;
各种装饰用纺织品,随着衣着水平的提高,特别是旅游、宾馆、饭店的发展,需要有更大的增长;
加快生产工业和农、林、牧、副、渔各业需用的纺织品、贴墙布、土工布以及防霉、隔热、隔音、耐腐蚀、阻燃等纺织品;
配合交通运输业的发展,生产所需各种配套用的纺织品。
原载1986年6月5日《经济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