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合同,他也不会卖。……我们并不完全放弃预购,预购还是一个办法,但是有一个数量的问题。” [8] 1957年陈云预见性地提出“今后解决穿衣问题的主要出路在于发展化学纤维”,“在我国,要扩展棉田,数量也有限”。 [9] 1951年5月,他在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宣传工作会议上作的关于财经情况和财经工作要点的报告指出,今后可以在东北多种大豆,南方多种棉花,使棉花播种面积由5700万亩达到8000万亩以上。中国是一个农业国,以前还要进口粮食、棉花等农产品。现在虽然比过去好多了,但是,发展农业仍然是头等大事。农业发展不起来,工业就很难发展。 [8](pp.142~143) 1951年7月,中财委首次编制的全国性经济计划———《1951年国民经济计划》公布,拟定1951年计划主要指标中棉花为2017万担,比1950年增长48.3%。 ① 同时,陈云也注意到,扩大棉花种植面积不是盲目的,要处理好与粮食生产的关系。11月1日,陈云主持中财委党组召开各大区及省、市党内负责人财经工作座谈会,他预见下一年的粮食生产存在的问题一是棉花多种了,二是华北发生了旱灾,三是商品粮库存减少。 [2](p.742) 12月5日,中共中央发布《关于1952年粮食供应的几项决定》,提出为了保证粮食的增产,1952年棉花、烟叶、麻袋用麻等工业原料作物的种植面积应稳定在1951年的种植亩数上,不再扩大。 [1](p.815)
在解决棉花危机的过程中,陈云还考虑到许多需要统筹和平衡的公私关系政策问题。比如,在棉花原料紧张的时候,许多私营纺织厂由于开工不足导致销售停滞、资金不足,负债过多,缺乏继续经营信心,出现了一股出售企业之风,一些国家机关、部队和地方国营企业趁机纷纷收购。一些资本家在上海纺织小组座谈时甚为不满,认为国家在乘人之危,不照顾公私关系,企图缩小私人资本主义经营范围,因而影响了其生产情绪。9月12日,陈云、薄一波、李富春在《对私营棉纺厂纷纷出售的处理措施》中指出,上海市一部分私营棉纺织厂由于资金困难纷纷出售,而机关部队、地方企业机构趁机洽购,这种做法弊多利少,因此除个别情况外,一律停止以大量资金收购或合营私营工厂;对个别私营棉纺织业确有困难者,应予以帮助,使其继续经营;地方工业则应转向国营力量薄弱或空白的行业;棉纺业的多种经营形式应统一领导,加强其计划性并调整各方面的关系。 [1](pp.613~614)
9月12日,中财委在根据陈云指示拟定的《对私营棉纺厂纷纷出售的处理措施》中指出,收购资本家的旧工厂或实行合营,其经营管理或可能有些改进,但从总的社会生产来说并未增加工厂的数目和生产设备能力,恰恰把一部分可以增加生产设备的资金用掉了;资本家得到的一大批资金可以分散或转移,社会上会增加一部分很难控制的游资,对稳定市场不利,而且这种做法也会引起某些资本家恐慌。因此,中财委对以上问题拟采取下列措施并征求各地意见:(1)机关部队和地方企业机构停止以大量资金收购或合营私营工厂,其中有个别真正自愿出售或合营者必须经大行政区财委批准。(2)国营经济在上海棉纺业中已有较强基础,应继续加强其领导作用,对个别私营棉纺织业确有困难者,应从其他方面帮助解决其困难,使其继续经营。地方工业应向国营领导力量薄弱或空白的行业或生产力不够的企业发展。(3)目前棉纺业已有国营、私营、市营、机关部队经营、合作社经营、公私合营等形式,今后如何统一领导加强其计划性并调整各方面的关系,要加以研究并提出意见。 [1](p.614)
针对棉农待价惜售的情况,有关部门和地区建议大幅度提高棉花购价和对农民自织土布增收交易税。对此,陈云签发电报答复:棉价不能再提高,因为现在棉农惜售,如再提高会更助长农民的储存心理。土布加税的办法容易扰民,也暂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