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松潘战役计划》,原我军主力集结在芦花、维古、石碉楼、哈龙、毛儿盖地区,准备攻打松潘,但由于多种原因,这一战役计划未能实现。为了坚持北上方针,我军从八月一日起,放弃《松潘战役计划》,改为以攻占阿坝北向夏河流域消灭敌人为战役目的,并对松潘、岷江两岸及在金川两岸之敌进行监视和回击。八月三日,红军总司令部制定了《夏洮战役计划》。这一新的战役目标是:攻占阿坝,迅速北进夏河流域,突击敌包围线之右侧背,向东压迫敌人,以期于洮河流域消灭遭遇之蒋敌主力,形成在甘南广大区域发展之局势。
我军之所以放弃松潘作战行动而改为夏洮战役计划,主要原因有如下几点:(一)我军未能高度迅速调动部队,使先遣部队与后继部队相隔太远,各纵队不能同时北进,失去了迅速攻打松潘的战机;(二)敌情发生较大的变化敌得知我军攻打松潘,胡宗南军主力先于我集结于松潘及其附近,杨森、刘湘、李家钰、刘文辉、李抱冰、邓锡侯、孙蔚如、鲁大昌、薛岳等部敌军正紧缩对我军驻地的包围线;(三)敌人利用上司番兵在毛耳茸、包座、热当坝地区,阻我北进;(四)粮食及其他给养困难;(五)张国焘到毛儿盖对北上方针即动摇,推翻了松潘战役决定,主张红军主力走阿坝,另一部走班佑。
三、左右两路军的组成
《夏洮战役计划》规定了我军主力以攻占阿坝、北进夏洮流域为中心的新的战役纲领。为此,将主力部队分成左右两路军,并规定了我军左路经阿坝右路经班佑的前进路线。其计划要点如下:
(一)左路军由卓克基经大藏寺、查理寺攻阿坝,然后以主力向北探进;以一部打通阿坝至墨洼路以接引右路军;
(二)左路由哈龙、毛儿盖攻班佑、阿西、然后向北转移,争取进占夏河流域;
(三)右路军以得力一部沿小姓沟至羊角圹,箝制松潘之敌,以掩护我左右两路军及一切后方机关前进。
(四)在黑水流域部队,为总预备队,策应各方并打通茨坝、杂窝到波罗子道路,或随右路军后北进,或经卓克基北进阿坝;
(五)以杂谷脑、卓克基、阿坝为后方中心地区;目前仍以卓克基为总后方。
《夏洮战役计划》还提出了新的军队区分:
第一纵队(司令员兼政委王树声):辖二十五师、九十三师、五军及二七一团共九个团,为攻阿坝的先头兵团。王树声率二分队七日到马尔康寺。
第二纵队(司令员倪志亮、政委周纯全、副司令员詹才芳):辖二十七师、三十二军、三十三军、九十一师及二六二团,共十一个团,为各方箝制部队。倪志亮率三分队在杂谷脑,詹才芳率一分队在卓克基。
第三纵队(司令员彭德怀、政委杨尚昆、副司令员王宏坤):辖三军及二六九、二十九两团,共六个团,为总预备队。彭德怀率二十三分队在亦念,王家坤率三十分队在大砦。
右路军三十军(军长程世才、政委李先念):辖三十军之六个团,为右路北进之先头兵团。程世才率三十二分队在哈龙。
四军(军长许世友、政委王建安):辖四军之十师、十一师及三十五团,共七个团,为对松潘之箝制部队。许世友率十一分队在红侧。
一军(军长林彪、政委聂荣臻):辖一军之六个团,为右路军之预备队。林彪率十七分队开进波罗子。
上述军队区分表明:(一)第一纵队含四方面军的九军、三十一军和一方面军的五军。第二纵队含四方面军的九军、三十一军、三十三军和一方面军的三十二军,以上两个纵队实际就是左路军。(二)第三纵队以一方面军的三军为主,为总预备队,原则规定加入右路,连同一方面军的一军和四方面军的四军、三十军,实际就是右路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