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三五年八月,长征途中的红军第一方面军和第四方面军混合编成左路军和右路军。对于这一历史事件,在以往的史著和回忆录中,多论及笼统或说法不一,本文根据已接触到的有限材料,对红军长征中左右两路军的形成及其演变,作一粗略的考察和分析,就教于诸位同志。
一、一四方面军战略方针的确立
一九三五年六月十三日,红一方面军的先头部队一军团二师四团与红四方面军的先头部队九军二十五师七十四团在四川省懋功(今小金)以南夹金山胜利会师。(1)十六日,红一方面军所辖一、三、五、九军团和军委纵队全部到达懋功地区。两大主力红军会师,开创了红军长征和中国苏维埃运动的新局面。当时全军上下,无不欢欣鼓舞,一、四方面军领导人互致贺电,表示要在党的统一领导和指挥下,携手并进,争取苏维埃运动的更大胜利。
但是,在两支红军主力部队会合后的战略方针问题上,张国焘一开始就同党中央存在着分歧。六月十六日,中央军委致电四方面灾,明确指出:“今后我一、四方面军总的方针应是占领陕甘川三省,建立三省苏维埃政权,并于适当时期,以一部组织远征军,占领新疆。”强调两大主力红军,目前“均宜在岷江以东,对于即将到来的敌人新的大举进攻,给以坚决的打击,向着岷(江)嘉(陵江)两江之间发展”,“巩固茂县、北川、咸州在我手中,并击破胡宗南之南进,是这一计划的枢纽”。还指出:懋功地区,磊渡河两岸至峨嵋山间、西康等处,均非发展方向。(2)然而,张国焘、陈昌浩于十七日复中央电,不赞成中央关于建立陕甘川三省苏维埃政权的战略方针和向岷嘉两江之间发展并击破胡宗南部的意见,主张应首先集中主力,组织远征军,占领青海、新疆。还坚持认为目前暂时向南进攻更有利。
十八日,中央军委致电张国焘,进一步说明我军不利于西移或南下,根据目前形势,必须集中火力首先突破平武、松潘,作为向北转移的枢纽。否则,两大主力红军经阿坝草地入甘肃、青海,将感到绝大困难,甚至是不可能的。二十日,中央军委再电张国焘,重申:从整个战略形势着想,如突破胡宗南或田颂尧防线的任何一点,都较西移作战为有利。
由此可见,党中央的战略方针的基点:就是北上建立川陕甘根据地,而张国焘却反道而行,极力主张向西发展,企图实现其“川康计划”。
张国焘把西康、西藏、青海、新疆等地区当作革命运动中心,不是偶然的。早在一、四方面军会师以前,五月十八日,张国焘在茂州擅自成立了“西北特委”;五月三十日,又宣布组成以他为主席的“西北苏维埃联邦政府”,标榜中国革命进入了“最后的新阶段”。
为了统一红军的战略方针,党中央政治局于六月二十六日召开两河口会议,专门研究了战略方针,统一了战略思想。会议通过了《关于一、四方面军会全合后战略方针的决定》,确定集中了红军主力向北进攻,创造以甘肃南部为中心的川陕甘苏区根据地,从而为左右路军的形成,奠定了前提条件。
二、从松潘战役到夏洮战役
敌胡宗南部在平武、松潘地区集结二十七个团的兵力,伺机向我戟。为了攻打松潘,消灭胡敌,六月二十八日,中央军委根据两河口会议决定,红一、四方面军下达了向松潘及西北地区前进的行动命令,将整个部队分为左、中、右三路军及岷江、懋功两个支队和一个后方警备部队。以一方面军为左路军(林彪为司令面,彭德怀为副司令员,聂荣臻为政委,杨尚昆为副政委),四方面军为中路军(徐向前为司令员兼政委)和右路军(陈昌浩为司令员兼政委)。另组建岷江支队(王树声为司令员兼政委)、懋功支队(何畏为司令员兼政委)、后方警备部队(周纯全为司令员兼政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