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莲印象
经过一天的长途旅行,我们于天黑时才到达花莲。花莲地处台湾东海滨,中央山脉的末端,依山傍海,自成天地。由于开发适度,据说在台湾全岛已是少有的一片净土了。由于时间短,我们无法更多地了解花莲,但这里的文化氛围极好,给了我们较为深刻的印象。
我们大约5点半到花莲,天下着蒙蒙细雨。住进祥鼎饭店,晚饭后特意从台东赶来的诗人詹澈,邀我们去看当地的阿美族歌舞表演。剧场是一个圆型大厅,又好像是在体育馆内。表演者据说是乡里的男女青年自愿组织起来的,节目的主要内容也都是表现阿美族的生活风情、婚恋礼仪等,充满民族特色和乡土气息,这对我们来说也还是颇感新鲜的。节目连场表演,每场五十分钟,在结束时演员们还要到观众席上邀请观众下场和他们一起跳舞,许多观众都愉快接受邀请,气氛愉快热烈。
晚10点回到饭店时,赖益成等几位台湾诗人又邀我们去看市容夜景,商店没有什么特别的,但食品、小吃店却满街都是,一种软黏的糯米糖,十分香甜,据说为花莲特产,在台北市也没有卖的,我们都买了一二斤带回大陆。花莲人在食品开发上也是有地域独创性的。
石雕艺术也是花莲的一种文化象征。花莲产石料,街上工艺品商店很多,大都以石雕为主,县里也有不少石雕加工场。当然石雕工艺品作为商品,价格都不低,我在一家商店曾见到一块单人床大小的彩色大理石,标价高达16万台币。花莲曾举行过世界石雕展,有台湾本土和大陆,以及世界各地的雕塑艺术家都送来了展品,现在许多大型展品就还保留在文化中心的大厅和布展在室外的草地上,让我们大开眼界,也使我们十分感慨,一个县的文化氛围如此浓厚,文化气魄也是十分宏大的。
花莲的文学创作非常活跃,这里拥有一大批的当代老中青作家和诗人。如叶日松、陈锦标、杨牧、陈黎,以及陈光华、吴莹等,在台湾都有一定影响,像杨牧的作品大陆读者都十分熟悉和喜爱。我们这次代表团中四川诗人杨牧与其同名同姓,到花莲本想两位同名诗人可以见面的,遗憾的是花莲杨牧因出访国外去了,不然还可为文坛增加一件轶事。
我们在花莲文化中心参观时,看到不但他们的文化建筑设施十分完备,堪称一流,而且他们在文化发展中的组织工作也是做得十分出色的,收集的图书、影像、文字资料丰富,为作家诗人艺术家们的创作提供了很好的条件。临走时,文化中心送我们每人一大包花莲作家的书,除了个人集子外,还有一套《花莲现代文学选》,分小说、诗歌、散文三大卷。这些作品都是由文化中心编辑出版的,显示了花莲作家的创作实力和丰硕的创作成果。
花莲的确无愧是优美宁静的现代文化之乡。
(发表于1999年第5期《山花》杂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