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鹤楼公园中,有一“搁笔亭”,这是根据李白见到崔颢的《黄鹤楼》诗,只好“搁笔”,“去不复作”的传说而创意新建的。
题咏黄鹤楼最具盛名的诗篇的确是与李白同时的诗人崔颢的《黄鹤搂》:“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传说大诗人李白登黄鹤楼,见到此诗惊叹不已,原本想写诗也只好搁笔,因为“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不管这传说是否真有其事,但李白诗集中的确没有专门题咏黄鹤楼的倒是事实。这说明诗人深谙这么一个创作的原则:面对同样的境遇,别人写出了好诗,而自己一时又没有更新鲜独特的发现,最好是就此却步搁笔不写。
搁笔不写,并不是一种畏缩,这是知其不可为而不为的自知之明。其实如李白这样的大诗人未必就真的写不出一首黄鹤楼的诗来,只不过是他对自己创作质量的严格要求而已,要写就要是好诗,而不是甘步别人后尘的次品。
当然此时此地的搁笔并不是就永远不写了,事实上李白写到黄鹤楼的诗篇还是不少的:如“黄鹤西楼月,长江万里情。春风三十度,空忆武昌城。”(《送储邕之武昌》)又如“一为迁客去长沙,西望长安不见家。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 (《与史郎中钦听黄鹤楼上吹笛》)还有“谁道此水广,狭如一匹练。江夏黄鹤楼,青山汉阳县。”(《江夏寄汉阳辅录事》)以及“雪点翠云裘,送君黄鹤偻。黄鹤振玉羽,西飞帝王州。风无琅玕食,何以赠远游?徘徊相顾影,泪下汉江流。”(《江夏送友人》)特别是李白在黄鹤楼创作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这首诗已成为千古绝唱,从这些创作应当足可以弥补诗人面对崔颢题诗没有专门题咏黄鹤楼作品的遗憾。
其实即使境遇相同,也不是说别人写了诗自己就不能再写了,就是说只要有新的诗意发现,照样可以写出好诗来。李白没有写黄鹤楼的诗,但他在登金陵凤凰台时就写了一首《登金陵凤凰台》:“凤凰台上风凰游,风去台空江自流。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三山半落青山外,二水中分白鹭洲。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这首诗境遇和格调都和崔颢的诗差不多,但又自有特色,有自己独特的感受。其实李白没有直接写黄鹤楼的诗,却有一首写《鹦鹉洲》的诗,和崔颢诗也有异曲同工之妙:“鹦鹉来过西江水,江上洲传鹦鹉名。鹦鹉西飞陇山去,芳洲之草何青青。烟开兰叶香风暖,岸夹桃花锦浪生。迁客此时徒极目,长洲孤目向谁明?”这首诗是李白晚年作品,当无心与别人较劲儿争短长,从咏鹦鹉,实际上是自己一生坎坷经历的慨叹,令人伤怀,更添遗恨。
作为一代大诗人,李白从未搁笔。
(发表于1996年第6期山西《五台山》杂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