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是美好的,古往今来的作家诗人们为春天著文写诗,留下了许多名篇佳作,让我们永远咀嚼赞叹。春天充满生命的活力,万物复苏,“当那柳树的枝条,绽开嫩绿的叶苞,当那爱唱的知鸟,欢呼在细长的树梢”,自然我们的心情也就美好起来了。“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就是升官发财,都不如享受生命春天般的美好。
其实,春天的美好,也就是人的一种心理感觉而已。一年四季,春夏秋冬,都各有特点,但春天似乎更接近生命的意义。不过这种美好感觉,在不同人群中,反映程度和表现也是不相同的。我小时候生长在农村,农民也懂得一年之计在于春,那就是起早贪黑,忙于耕地播种,心里充满的是对未来收获的希望。至于春天带来的许多信息,如鸟儿的啼鸣,蜜蜂的飞舞,虽然也是一种美好,但他们习以为常,似乎不太特别关注。后来上学了,也读了一些写春天美好的诗文,如孟浩然的“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才觉得春天的美好原来是这样的。孟浩然是唐朝的大诗人,他虽然多写自然山水的诗,但肯定他是不干农活的。早晨睡懒觉,白天没事就到田间山林转转,因此才躺在床上,听见鸟儿四处啼叫,想到夜里刮风下雨,春花肯定吹落了不少,这里在欣赏春景,还是惋惜,我们也搞不清楚,不过作为士大夫文人,他的感觉的确是敏锐的,写得真实细腻,也极为自然准确而巧妙,所以短短二十字成为名篇流传下来,在今天的小学课本中还被选入,让孩子们从小就欣赏和接受它。我想这是否与历代文人因有相同的心理感受而加以推崇有关系呢?
的确,有了文化,对春天的感受也许就更有文人的敏感了。记得我在刚上大学时,一个初春的傍晚,一位年轻老师(当时是助教,后来成为了文艺理论批评家),和我们几个同学一起在校园里散步,谈人生谈理想,让我们听得津津有味。忽然这位老师像发现了什么,他抬头望着一棵树,让我们看那树枝上无数鲜嫩的绿苞。我感到奇怪,这有什么特殊的吗?过去每年春天到来,我从没注意过树的发芽。但老师告诉我们说,他天天都在观察,昨天都还没有这些嫩芽苞,今天有了,这就说明“真正的春天已经从今天开始了!”这让我好惊讶,老师因为有学问,才具有了对春天的敏锐感觉,今年的春天是被他首先发现的。
几十年过去了,应当说现在我也读了一些书,也算个文化人了,但我还是有些不明白,在许多描写春天的诗文中,为什么大都是春暖花开一片美好呢?当然也有春愁、春怨的,读多了也就没有什么新鲜感了。其实“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社会生活也是在不断变化发展的。特别是我们今天的作家诗人们,如果能深入社会生活的底层,真实地描写和表达出各行各业的普通人对春天的各种不同感受,也许还会产生出新鲜的,多彩多姿的好作品来呢!
“春天送你一首诗”,希望能够让广大读者享有我们时代生活的春天更真实的感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