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诗人江庸题写在大雄宝殿的两副楹柱联,对仗工整、用词精致、诗情画意,借联抒怀…… 本期分享图片23幅。
拍摄时间:2015年6月15日、2016年9月11日 拍摄地点:杭州灵隐寺、西湖 摄影:跨界三江
我国佛教寺院中大雄宝殿众多,而我独钟情于瞻仰灵隐寺大雄宝殿,因大殿内释迦牟尼佛像前有两副楹柱联是我国近代法学家、诗人、社会活动家、文化名人江庸先生、我的曾祖父题写的。
楹联一: 上联:宝坊阅千载常新,楼阁喜重开,依旧前台花发,清夜钟闻,东涧水流,南山云起 下联:胜境数西湖第一,林泉称极美,试看驼岘风高,鹫峰石峙,龙泓月印,猿洞苔斑 ——江庸大雄宝殿楹联(之一)
▲ 图1 灵隐寺大雄宝殿释迦牟尼莲花坐像(楹柱联之一:右为上联,左为下联)
杭州灵隐山麓飞来峰与北高峰两峰挟峙,林木耸秀,深山古寺,云烟万状,江南名刹灵隐寺大雄宝殿,是清代所建的仿唐建筑,采用古代建筑中单层三重歇山顶的传统手法,四角都有翘起的飞檐,让庞大的屋顶显得雄姿巍巍。整个殿高33.6米,面宽七间,进深四间,气势轩昂,雄伟壮观,在国内佛教寺院中并不多见。
大雄宝殿正中是一座高24.8米的释迦牟尼莲花坐像,造像妙相庄严、气韵生动,颔首俯视,令人景仰,为目前我国最高大的香樟木坐式佛像,是一件不可多得的宗教艺术作品。
佛祖释迦牟尼佛趺坐后面东西两侧坐像,共有文殊、普眼、普贤、妙觉等十二尊,号称“十二圆觉”,大殿内以“十二圆觉”为布局,在全国佛教寺院中是非常少有的。
▲ 图2 灵隐寺大雄宝殿
灵隐寺大雄宝殿、释迦牟尼佛坐像、十二圆觉布局等,均为国内佛教寺院中“并不多见”、“最高大”、“不可多得”、“非常少有”的瑰丽珍宝。
千年古刹、艺术瑰宝之地,大雄宝殿内释迦牟尼佛像前的三根抱柱上,竟然同时有江庸先生题写的两副楹柱联,且其中的一根抱柱的两面分别是先生两副楹联中的一幅上联、一幅下联,这也应是我国佛教寺院中“绝无仅有”的先例,更传为我国佛教文化楹柱联历史上的一段佳话。江庸的后人也引以自豪。
▲ 图3 大雄宝殿法事活动(前后两根抱柱上分别为江庸先生题写的两副上联)
江庸先生在楹联中,将灵隐寺美称为“宝坊”,而上联的“楼阁喜重开”,我认为是诗人记录新中国成立后于1952年开始、历时几年的大雄宝殿修复“佛光重现”的史实。诗人更以“胜境数西湖第一”表达了对灵隐寺的赞誉之情,而灵隐山麓、“宝坊”美景,诗人则以一副对仗工整、用词精致、诗情画意的楹联,借联抒怀,寥寥数语就抒发了对灵隐寺千年历史和优美景色的由衷赞叹!
▲ 图4 西湖苏堤湖畔苏东坡像(楹联之二:“苏公判牍”)
江庸先生灵隐寺大雄宝殿的另一副对联: 上联:古迹重湖山,历数名贤,最难忘白傅留诗苏公判牍 下联:胜缘结香火,来游福地,莫虚负荷花十里桂子三秋 ——江庸大雄宝殿楹联(之二)
上个世纪五十年代(大约1955年)江庸先生在金秋九月来到优美动人、风景如画的杭州西湖,又游览了我国佛教禅宗十刹之一的灵隐寺。 这副名胜古迹楹联,作者将唐代大诗人白居易在杭州为官时,经常同灵隐寺韬光禅师交往,题诗作对,互相唱和,留下诗篇的佳话,誉为“白傅留诗”。将宋代文学家、书画家、大诗人苏轼任杭州通判时,与佛印大师交厚,常在灵隐寺、冷泉等地处理公务的故事,赞之为“苏公判牍”。(此段引用《杭州灵隐寺联赏析》)
▲ 图5 楹联之二(上联)
▲ 图6 楹联之二(下联)
《杭州灵隐寺联赏析》一文对江庸先生此楹联有如下解析:
“‘荷花十里,桂子三秋’与千年佛地灵隐寺相衬托,是作者别出心裁的巧妙运用,可谓构思奇巧,恰到好处,怪不得此联至今仍能悬挂于千年名胜灵隐寺之中。对联,虽属一般的正对,但对仗工整,平仄入律,寓意深刻,同词贴切,而且又是楹联中难度较大的事对。古人云:‘言对为易,事对为难。’将历史佳话同古刹胜迹巧妙结合的艺术技巧,使楹联别开生面,内容不落俗套,妙趣横生,充满诗情画意。既赞美了千古胜迹,壮丽河山,又颂扬了宏扬民族文化的历代文豪。令人读之,心潮起伏,豪情满怀,意往神驰,倍增游兴。”
“将感情赋予客观事物的移情手法,真切感人,有其独特的艺术效果,是现代楹联中难得的佳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