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视频 | 红色博览 | 红色网群 | 作者专栏 | 英模事迹 | 权威发布 | 领袖故事 | 史海秘闻 | 红色教育 | 红色恋情
红色联播 | 红色书信 | 红色演讲 | 红色景区 | 红色诗词 | 红色歌谣 | 红色镜头 | 红色游记 | 红色书画 | 红色访谈
红色收藏 | 红色格言 | 绿色景区 | 红色精神 | 导游词集 | 英模瞬间 | 特稿精选 | 红色歌舞 | 红色环球 | 红色题词
景区地图 | 红色日历 | 红色图库 | 红色文化 | 红色课堂 | 精神大观 | 长篇连载 | 红色人物 | 红色文物 | 红色头条
  当前位置:专题>>习仲勋纪念网>>习老家人>>正文
【学习大军】爱和群众打交道的习近平—— 二十六评《习近平在正定》系列采访实录
来源:学习大军
作者:学习大军
浏览次数:
2025-09-16 11:53:34
【字号 打印 投稿 纠错 论坛

这是1983年,时任河北省正定县委书记的习近平,临时在大街上摆桌子听取老百姓意见。新华社发

爱和群众打交道的习近平
—— 二十六评《习近平在正定》系列采访实录之《“习近平同志办公室挂着一幅书法作品‘周而不比,和而不同’”》

  “从来治国者,宁不忘渔樵”这句古训道出了永恒的为政真谛。历史一再证明,最鲜活的民情往往藏在百姓的灶台烟火间,最关键的治理密码常写在群众的闲谈碎语中——干部唯有俯身田间地头,才能触摸政策落地的真实脉动;必须扎根街头巷尾,方可捕捉服务优化的精准方向。曾在正定县委办公室工作的张银耀同志,至今仍清晰记得青年习近平当年在正定工作时与群众打成一片的生动场景。

  一张不摆拍的照片,定格好作风

  在《学习时报》刊发的《习近平在正定》系列采访实录中,张银耀回忆道:“你们可能看过一张照片,就是近平同志坐在一张桌子前听一位老大娘倾诉。这是实际情况,不是摆拍。他经常在正定县大街上放个办公桌,接待群众,现场做信访工作,让群众有什么事情,直接向他反映。这在正定县过去是没有的,他是第一个这么做的。这样做才能听到老百姓真实的声音,也是联系群众的一种好方式。而且,近平同志的工作效率很高,老百姓有什么冤情,反映什么问题,他都是当场就拍板,立刻安排相关部门去处理。正定县现在也经常搞现场接访工作,这个好传统就是从他那时候开始的。”

  “治政之要在于安民,安民之道在于察其疾苦”。习近平在正定街头摆办公桌接访群众的举动,恰是对这句古训的鲜活诠释。那张寻常的办公桌,拆掉了干群间的无形隔阂,让老大娘的倾诉能直抵耳畔,让百姓的诉求可当场得到回应——这不是简单的形式创新,而是把“听民声”从理念变成了可触可感的实践。党的十八大以来,这样温暖的场景也一次次再现:乡村的场院上、村寨的凉亭里、城镇的屋檐下,习近平与老百姓支桌摆凳,清茶几盏,亲密围坐,这些年他的调研足迹早已遍布大江南北。如今,正定依然延续着习近平留下的接访传统,这已不仅是一种工作方式,更升华为一种精神传承——它深刻启示我们:只要始终将办公桌搬到群众需要的地方,让脚步踏在群众常走的路上,就一定能找到治国理政的源头活水。

  一扇打开的门,联通干群心

  张银耀回忆说:“近平同志平易近人,不是表面文章,而是时时刻刻都这么做的。有的领导平时上班的时候,把门一闭,很多事都是秘书来解决。近平同志的办公室,谁来找他都可以进。我的办公室在他外面,门随时敞开着,正对着楼道,谁一上楼我都能看得见。一般情况下,乡长、村书记,还有像贾大山这样的作家来找他,就跟串门一样,直接就来了,跟我打声招呼就进去了。”

  “把心贴近人民”——习近平用躬身实践生动诠释了这一执政理念。在正定工作期间,他的办公室始终敞开大门,不设繁文缛节,无论是基层干部还是普通百姓,都能推门而入、直言心声。这种开放包容的作风,犹如架起了一座党群连心桥,让人民群众真切感受到党与人民心贴心的紧密联系。2021年春天,习近平来到广西桂林毛竹山村村民王德利家做客,王德利感慨道:“总书记,您平时这么忙,还来看我们,真的感谢您。”习近平的回答质朴而深刻:“我忙就是忙这些事,‘国之大者’就是人民的幸福生活。”这样的亲民之举,既打破了上下级间的无形藩篱,更让田间地头的鲜活民意成为治国理政的源头活水,生动践行了“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真谛。

  一声亲切的呼唤,彰显为民情

  张银耀还回忆说:“近平同志交往的人多,对于普通人他也能记得住。我记得是1998年,那时候近平同志在福建工作,我们有三四十个干部去那里挂职学习。当时,他已经离开正定十三四年了,但还是一眼认出了我们县委的一个机要员。他说:‘杨兰发,你来了这么长时间也不跟我打招呼!’一下就叫出名字来了。”

  时隔十余载,习近平仍能一眼认出曾在正定共事的普通机要员杨兰发,亲切唤出他的名字。这个看似平常的细节,却蕴含着深刻的力量——在他广博的人际交往中,每一位普通工作者都占据着重要位置。这不仅是超凡记忆力的体现,更彰显了他始终将人民群众放在心中最高位置的政治品格。正如他在2020年新年贺词中深情说道:“我无论多忙,都要抽时间到乡亲们中走一走看一看。大家跟我说了很多心里话,我一直记在心上。”一句“记在心上”,道出了人民领袖对群众的真挚情怀。他深知,正是千千万万普通劳动者汇聚成推动历史前进的磅礴力量。这种植根人民、心系百姓的作风,不仅厚植了党的执政根基,更为新时代党员干部树立了榜样。

  “民可近,不可下。民惟邦本,本固邦宁。”从正定到北京,习近平总书记数十年来始终用行动诠释着“人民至上”的执政理念。他的这种将人民置于心中最高位置的政治品格,让人民群众真切感受到:党的领袖始终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这不仅是个人魅力的展现,更是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根本宗旨的鲜活实践。

|<< << < 1 2 > >> >>|

(责任编辑:cmsnews2007)
·上一篇:【学习大军】习近平骑自行车调研 —— 二十五评《习近平在正定》系列采访实录之《“近平同志对正定的历史文化传承作出了历史性贡献”》
·下一篇:无
·【学习大军】习近平骑自行车调研 —— 二十五评《习近平在正定》系列采访实录之
·【学习大军】习近平为引进人才“打破壁垒”—— 二十四评《习近平在正定》系列采
·【学习大军】习近平强力纠风!严禁“公款吃喝”—— 二十三评《习近平在正定》系
·【学习大军】习近平办公室里的两幅字—— 二十二评《习近平在正定》系列采访实录
·【学习大军】习近平的爱好——二十一评《习近平在正定》系列采访实录之《“习近
·【学习大军】这件事,习近平要求“少讲空话、多办实事”—— 二十评《习近平在正
·【学习大军】习近平调研的非常之道—— 十九评《习近平在正定》系列采访实录之《
·【学习大军】习近平的“不计较”—— 十八评《习近平在正定》系列采访实录
·【学习大军】习近平主持制定“六项规定”—— 十七评《习近平在正定》系列采访实
·【学习大军】习近平的“多重身份”—— 十六评《习近平在正定》系列采访实录之《
中国红色旅游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红网”或“特稿”或带有中红网LOGO、水印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频视频稿件,版权均属中红网所有,允许他人转载。但转载单位或个人应当在正确范围内使用,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红网”和作者,否则,中红网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2、本网其他来源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
3、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或本网站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该及时向本网站书面反馈,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尽快移除被控侵权的内容或链接。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来信:js88@vip.sina.com
5、声明:凡投稿者一经采用,一律没有稿酬,且版权归中红网所有!
【学习大军】爱和群众打交道的习近平—— 二
【学习大军】习近平骑自行车调研 —— 二十
【学习大军】习近平为引进人才“打破壁垒”
【学习大军】习近平强力纠风!严禁“公款吃
【学习大军】习近平办公室里的两幅字—— 二
【学习大军】习近平的爱好——二十一评《习
【学习大军】这件事,习近平要求“少讲空话
【学习大军】习近平调研的非常之道—— 十九
【学习大军】习近平的“不计较”—— 十八评
【学习大军】习近平主持制定“六项规定”—
特稿:2015年“9·9”深情缅怀毛主席(组图
特稿:2015年12月26日,毛主席亲属怀念他老
中红头条:刘松林(刘思齐)同志遗体告别仪
特稿:深切怀念李昭同志 齐心同志送来花圈(
特稿:董必武之子董良翮同志追悼会在北京八
特稿:2016年“9·9”深情缅怀毛主席(组图
特稿:粟裕大将夫人楚青遗体送别仪式在京举
特稿:张洁清同志告别仪式在北京八宝山革命
特稿:首都各界数千人送别万里同志(组图)
特稿:张震将军送别会在京举行(组图)
特稿:纪念何长工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在京
特稿:毛主席亲属、身边工作人员和人民群众
特稿:李力群同志与高岗同志合葬仪式在京举
特稿:中国人民志愿军第38军后代举办《“万
特稿:共和国不会忘记——纪念抗美援朝出国
特稿:先行者习仲勋在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时
特稿:王树声大将夫人杨炬同志告别仪式在京
特稿:“徐文惠大姐,您永远活在我们心中!
特稿:深切怀念李力群同志(组图)
特稿:各界人士前往八宝山与女红军王定国告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意见反馈 | 版权声明
投稿QQ:402022481  463917348
投稿邮箱:js88@vip.sina.com
中红网—红色旅游网 版权所有
冀ICP备05003408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58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