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9年2月1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北京看望慰问基层干部群众,考察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筹办工作。这是1日上午,习近平来到前门东区草厂四条胡同看望慰问群众。 新华社记者 鞠鹏 摄
这件事,习近平要求“少讲空话、多办实事” —— 二十评《习近平在正定》系列采访实录之《“正定确实是习近平同志从政起步的地方”》
1984年12月,习近平在《人民日报》发表《中青年干部要“尊老”》的署名文章。那年,他正在河北正定担任县委书记,把正定的老干部工作搞得有声有色,河北省委、石家庄地委曾专门对此作了通报表扬,《人民日报》《河北日报》《建设日报》《石家庄日报》等也专题报道了其尊老实践。在接受媒体组采访时,曾任正定县委副书记、县长、石家庄地区行署副专员程宝怀的深情回忆,更是生动再现了习近平身体力行尊老敬贤的优良作风。
怀“敬爱之情”
程宝怀在《学习时报》刊发的《习近平在正定》系列采访实录中回忆说:“近平同志曾经在多个场合说过,老干部是党和国家的宝贵财富,没有他们过去的奋斗和无私奉献,就没有我们今天的一切。老干部工作中,小事也是大事,一定要怀着深厚感情对待老干部。”
将老干部视为“宝贵财富”,既是对其历史贡献的真诚礼赞,更是我们党重视历史经验的生动体现。2014年11月26日,习近平在会见全国离退休干部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代表时指出:“要广泛宣传老同志的先进事迹,在全社会广泛形成尊重老同志、爱护老同志、学习老同志的良好社会氛围。”
尊老敬贤是习近平一以贯之的政治品格。在正定工作期间,他就躬身践行尊老传统:1994年撰文《高风昭日月亮节启后人》,以“痛心伤永逝,挥泪忆深情”追思吕玉兰同志;1998年又在《当代人》杂志发表《忆大山》,深切缅怀贾大山同志。在宁德工作时,习近平下基层调研都要挤时间看望老干部、老红军。当时宁德有一位红军老战士叫黄垂明,是当年闽东游击队队长,新中国成立后担任福安专区(后改称宁德地区)副专员,大家都很尊敬他,尊称他“阿伯”。习近平到宁德任职的时候,阿伯已经80多岁了,习近平逢年过节都去看望他,平时还经常去和他聊天,听取他对宁德发展的意见和建议。主政福州时,他创新建立老干部咨询机制,邀请经验丰富的老同志组成智囊团,为工业振兴、物价稳定、“菜篮子”工程等民生要事把脉支招。
从地方到中央,习近平始终以赤子之心礼敬老干部,将他们的智慧视为治国理政的宝贵财富,让红色基因薪火相传。
行“务实之举”
程宝怀接着回忆道:“他对当时的老干部局局长王保奇说,关心老同志就要少讲空话、多办实事,多给他们送温暖、送方便,让他们过个舒适、幸福的晚年。”
“少讲空话、多办实事”,这不只是对老干部局局长提出的要求,也是习近平自己的行为准则。在正定工作时,习近平将有限的资源向老同志倾斜:自己骑自行车下乡调研,却把县委唯一的212吉普车配给老干部使用;主动腾出县委县政府合用的大会议室,将场地改造为老干部活动中心。在他的推动下,县委下文,让医院开办老干部病房,开设老干部挂号窗口,规定老干部的医疗费按月报销,不得拖欠。这些举措既体现了共产党人尊老敬贤的政治品格,更彰显了领导干部“要求别人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的示范担当。
据程宝怀回忆,习近平从正定调走以后,仍一如既往地关心离退休干部以及和他一起工作过的老同志:“平时书信来往,逢年过节慰问,寄挂历、寄贺年卡。一有工作变动,就主动把新地址告知我们。”习近平与老干部们的情谊,不是一时一刻的客套寒暄,而是经年累月用真心实意浇灌出的常青树。从调离后依然保持书信往来、节日问候,再到工作变动主动告知新地址的细致周到,可以感受到习近平与老干部的这份情谊已超越了职务关系,升华为同志间的真挚牵挂。这份深厚感情,靠的是一次次实实在在的关心、一件件体贴入微的小事累积而成。正是这种经年累月的情感积淀,汇聚成了凝聚人心的强大力量,构筑起团结奋进的坚实根基。
从正定到中央,从青年干部到党和国家领导人,习近平总书记始终秉持“少讲空话、多办实事”的务实作风,将尊老情怀转化为一项项暖心举措。古人云:“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这样的领袖,自然赢得老干部、老同志的衷心拥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