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视频 | 红色博览 | 红色网群 | 作者专栏 | 英模事迹 | 权威发布 | 领袖故事 | 史海秘闻 | 领袖故事 | 红色恋情
红色联播 | 红色书信 | 红色演讲 | 红色景区 | 红色诗词 | 红色歌谣 | 红色镜头 | 红色游记 | 红色书画 | 红色访谈
红色收藏 | 红色格言 | 绿色景区 | 红色精神 | 导游词集 | 英模瞬间 | 特稿精选 | 红色歌舞 | 红色环球 | 红色题词
景区地图 | 红色日历 | 红色图库 | 红色文化 | 红色课堂 | 精神大观 | 长篇连载 | 红色人物 | 红色文物 | 红色头条
  当前位置:专题>>红色博览>>《红色年华》(北京红色创意文化发展中心)>>正文
赵树理和曲里村
2014-05-30 12:07:23
作者:张双俊
浏览次数:
【字号 打印 投稿 纠错 论坛 【收藏】 E-mail推荐:

    暗访煤矿农民轮换工

    秋收快要结尾,天气渐渐变冷了。一天晚饭后我去给赵老师送药片,他说明日是礼拜天,让我陪他到石圪节煤矿搞次暗访,一是看看煤矿是个啥样,聊聊农民轮换工的状况,二是洗个热水澡,去去寒,治治感冒。他问我是否去过石圪节,我给他讲了我去石圪节的事:12 岁那年,已上高小的胡汉英和我、张双枝、张仁旺、张才有等分别扮演麻雀、老鼠、跳蚤、苍蝇,表演“消灭四害”快板剧,被邀请到石圪节煤矿演出过。赵老师听后打消了怕走错路的顾虑。他一再吩咐不要暴露他的身份。他本来抽的是大锅烟,却往包里装了几盒火车牌香烟。

    第二天,到石圪节矿时已是九点钟,“艰苦奋斗、勤俭建国”八个大字映入眼帘。他带我跑到井口看时还怕人家禁止参观,谁知管得不是太严。我们从井口又跑到堆煤场、木料场、修理厂、矿灯房。工人们戴着柳条安全帽,黑黑的脸蛋、白白的牙齿、红红的嘴唇和眼睛。当赵老师把火车牌香烟发给刚升井的矿工时,可把他们高兴坏了,他们说:“上井一支烟,赛过活神仙。”赵老师问人家当了几年矿工,每月能挣多少钱,老婆孩子在不在矿上,工伤了怎么办。当矿工们告诉他矿上“六二压”时很多正式工及家属返回了农村,他们是从生产队招来的农民轮换工时,赵老师皱紧眉头,自言自语道:“这种用工不公平。井下是特殊工种,矿工的后顾之忧谁来保障?”鼓励他们说:“石圪节煤矿对国家贡献很大,你们的功劳不小啊!”

    中午,赵老师带我在小饭店吃了碗面条,让我找本家舅舅领去洗澡。舅舅也和我同一公社,白家沟人,是矿上有名气的老劳模。他早听说赵树理在我村们参加“四清”,一见到便热情地握住赵老师的手说:“赵老师,欢迎你。我们是挖煤的大老粗,不懂太多规距。矿上的干部知不知道你来啊?”赵老师说:“千万别跟矿上说。有你这个老劳模接待洗澡我就满意。”到了澡堂,我舅舅也跳进池里,帮着赵老师搓背、打香皂,一块儿聊得很投机。我们准备出塘穿衣时,赵老师发现隔壁就是井下工人的大澡塘,一定让舅舅领他去和工人一块儿洗。我明白赵老师不是没洗好,而是想和井下工人再聊聊。赵老师又泡在大池塘,和工人聊了一个多小时,回到曲里太阳已快下山了。

    几天后,我在赵老师坑上看到一叠稿纸,头页上的标题是《和农民轮换煤矿工的谈话》。我从赵老师的暗访日记里领悟到一个人民作家的胸怀和社会责任,觉得赵老师让我从心灵上真正走进了社会主义。

赵树理当年常在漳河两岸散步

    迟到的变相“小锅饭”

    随着天气变冷,干部们听说赵老师身体不太好,你一言,我一语议论纷纷:“四清”工作队的人大都是20岁左右的年轻人,赵老师已50多岁,是他们年龄的两倍多;大家晚上开完会以后都能按时睡觉,赵老师还要伏案写作,费心思考;大家白天是在办公室查阅帐本,打算盘,顶多走出去搞搞外调,而赵老师总是想和社员们经常下地;社员们收工后回了自己温暖的家,赵老师还要跑好多拐弯路去考查情况;大家的工作有明确分工,干完一件算一件,赵老师是大事小事交叉管。他说过,如果脱离了群众,谈何当作家!所以,大家出于对他的关心,为了他的健康,秘密订了个不成文的规距:凡是派到赵老师饭的农户,每吃两天大队补贴相应的白面和大米。如果是重要节日,大队还要秘密补贴一斤猪肉,有肉补肉,没肉补钱。大家还商量,此事如果被上级知道,由贫农出身的复原军人、共产党员原学金等出面担保,接受检查和处分。自愿担保的老雇农张江荣说:“这年头吃的喝的虽比60 年好多了,还断不了从河南买回的红薯片,磨成粉掺在面头吃。赵作家处处为咱老百姓,咱不心疼谁心疼!”

    在赵老师临离开曲里的最后日子里,他越来越觉得奇怪:原来中午吃的是杂面、红薯面,现在吃的是拉面,原来早上一般都同吃玉米面疙瘩,现在吃的是白大米。几天下来,他再不闹肚子了,消化也转好了,心情却越来越复杂了。他每当吃到谁家便叮咛:“你们吃啥我吃啥,不要当我外人看。”绰号叫“大哑吧”的张来生发了话:“咱曲里村副业搞得好,一个劳动日能分一块多。人心都是肉长的,把你的身体拖垮了我们不忍心。”

    不到半个月,变相的“小锅饭”被赵老师揭破了。大家非常后悔,互相埋怨变相“小锅饭”弄得太迟了。爱逗笑话、说顺口溜的李富有、郭买成还有我一块儿凑了顺口溜送给赵老师看。

    吃不好饭睡不好觉,没明没黑把心操。
    村里头转地里边跑,黑夜灯下还写稿。
    让他改善吃点好,他说粗米茶饭才是宝。
    过节饭菜吃点肉,他说小灶不准要。
    老赵本来胃不好,五十多岁年纪高。
    他和农民心连心,这样的作家哪里找?

    给吃派饭家户的补贴虽然取消了,可社员们仍和往常一样,备好饭菜,欢迎赵老师到自己家一块儿吃上两天改善饭,以表对赵老师的爱戴。

    为老支书赠对联

    “四清”运动中,老支书张存昌的清不清问题始终牵动着人们的心。解放前至今他一直是党的村干部,“四清”运动一开始表现就积极主动,最终没查出什么违法问题和路线性错误。

    不过,老支书因集体出资翻修了他家的三间瓦房,引起一场不小风波。原来,公社要在曲里村建立供销分社(代销社),选来选去找不下合适的地方,如果新修一个,当时集体经济还没这笔预算。最后张支书提出把自己已垮塌的三间临街南房让给生产队做供销社,理由有三:一、家里人口少,儿子还小,住不着。二、他家位居村中心,方便全村人到供销社购买东西。三、房子面临大街,场面宽敞,方便停放车辆。几年前经支部会议研究同意,由集体出资翻修了这三间瓦房,从此这里就成了曲里人的购物中心,什么烟酒茶糖、油盐酱醋、针头线脑、鞋帽布匹、农具农药,应有具有,给社员的生产生活带来极大方便。

    “四清”运动一开始,这三间翻新瓦房便成了运动的焦点新闻。工作队根据群众反映,认为这是张支书利用职务之便,由集体出资为个人谋私,翻修垮塌多年的房子。张支书自己认为这是受1958年“共产风”的影响,为群众集体利益做奉献。赵老师出于作家的特殊身份,一来为文艺创作汲取生活素材,二来也为张支书这一特殊时代的革命行为闹个清白,便暗访供销社职员戴金凤,想查一查张支书是否在供销社分过红,或是享受过租房金。结果都没有。随后,赵老师和工作队找到张支书,问他这三间翻修瓦房现在产权应该属于谁。张支书慷慨地说:“过去是为集体和群众利益自愿奉献。原先的承诺忠言不改,供销社的房子就归集体所有了。”老支书的一句话让此案一槌定音,也让所有干部群众感动。

    赵老师向张支书打趣道:“你家大门上的对联每年由谁来写?”张支书说:“不是会计李新柱,就是张来旺。”赵老师说:“那好,我代表‘四清’工作队,代表贫下中农赠你一副大门对联,你一定要在春节时用啊!”说着撕了一张稿纸,即兴写下:

    上联:只为集体聚金山
    下联:不谋个人半块砖
    横批:舍己为公

    过春节时,大家虽没看到张支书贴上老赵的对联,这副对联却成为对老支书张存昌及老伴靳福英的巨大鞭策与鼓舞。第二年,张存昌成为长治市的模范书记,老伴靳福英成为长治市的模范干部家属,双双参加了市里召开的劳模大会。曲里大队也被表彰为先进集体,还获奖了一头优种黄牛。黄牛来村时,头顶戴着大红花,牛角上系着红绸布,老支书和老伴也双双戴着大红花,由公社干部和社员敲锣打鼓迎送到村。

    1965年,根据“四清”复查的精神,为了纠正1958年以来“一平二调”的“共产风”,这三间用做供销社的瓦房物归原主。供销社按政策要支付多年来的房租金,张存昌和老伴坚决表示一分不要。

    赵老师心中的“绰号”人

    赵老师有一个特殊的本领,他一进曲里村,就能了解到村里的内幕。他的记性也很好,哪家与邻居有宿仇,谁家父子关系不和、妯娌拌嘴都知道,社员也少不了求他去调解。因此,他能很快掌握村里的历史背景、人缘关系。

    在曲里最后的日子里,赵老师有时到地委等开会,一个礼拜才能回来住几天。有天他从长治返回曲里,不顾疲劳和我聊到深夜。他拿出两张写满先进人物绰号的稿纸说:“小张,这是人民公社化以来曲里村的正面英雄人物,你能否把他们对号入座,填上他们的真实名字,然后再写出他们的特点?”我一看其中几个绰号是我给赵老师提供的线索,很轻松地用两天时间就圆满交了答卷:

    “细磨石”——张长林

    老党员,当过生产队长、粉房主管、保管员。勤俭持家,爱护公物,精打细算。他常说:“新三年,旧三年,逢逢补补又三年。”他与人相处不论私和公几角几分都要算清,年轻人开玩笑说:长林叔可惜没学过“代数”,不会用小数点。

    “三把锁”——张富库

    老雇农,旧社会家穷得卖儿卖女,老伴年纪轻轻上吊自尽,自己流落他乡扛长工打短工。冬季为了避寒混饭就住进戏班,还是打鼓板的能手。被卖的儿子当兵参加革命,入了党,成为中国人民解放军64 军副军长。长治解放后,政府帮他回到家乡,被选为贫下中农代表。村里的各种贵重仓库及粮仓的钥匙都挂在他的腰间,没有他和另一位代表开锁,大保管是不能进出库房的。铁面无情,敢做敢为。

    “铁老包”——张金库

    老党员,支委、治保主任,当过村长,善于学习,知法懂法,严于律已,家风严格,办事果断,铁面无私,有时得理不让人,得罪过了不少人。与邻村发生地界、河流、山权等纠纷,有人怕得罪了邻村的干部,给家人惹来麻烦,而他不惧恐怖,敢于上阵。打官司上法庭,十次九赢。为村民争气,为村威赠荣。他敢于两次揭发举报顶头上司公社干部的问题,在遭到打击报复时不向邪气低头,舍生忘死追求真理,受到群众拥护。

    “急三枪”——郭实成

    党员,外地移民,曾任团支书、林业技术员、林业队长。遇事急躁,招之急来,来之急上,不管效果和后果好坏,咚咚咚先放三枪。“大神奶奶”——姓名不详,也称“大奶奶”老贫农,幼儿园保姆、幼儿园长,纯朴善良,贫下中农代表。解放前幼小时逃荒要饭,有时隐身庙宇守神,以供品为生。解放后翻身做主人,是党和政府第一批培训的乡村接产妇,村上比她小十几岁的男男女女全由她接生,所以村里人统尊称她“大神奶奶”。“大”是年岁大、辈份大、资格老;“神”是她能用秘偏方给婴儿、幼儿、儿童治各种疾病,能看出孕妇怀的是男孩还是女孩还是双胞胎,碰上孕妇难产等麻烦事,能得心应手,临危处理。敢说真话,不说偏理。

    “周而拐”——周贵宝

    贫协主任,老采坩工。爱说反转话,在碰到损害群众利益的焦点话题时,爱用拐弯话坚持真理、主持正义,替大多数群众出气,后被俗称“周而拐”。

    “误顿时”——李明彦

    乡医。旧社会兵荒马乱时外出闯江湖,流落宁夏、内蒙古包括海拉尔草原一带,因长期骑骆驼、骑马,走路两腿成“公”字形。解放后返乡,以从少数民族学来的医术何带回的中草药为村民服务,随叫随到,不摆普拿架。打针输液样样精通。谁家有急病半夜敲门,他总是大声随喊“误顿时”(稍误一会儿)。因李医生看病、开药方、打针输液常常不离口误“ 误顿时”,人们背地里再不叫他李医生,统统开玩笑地叫他“误顿时”,有时人们见了他的儿子、孙子也逗笑地喊“误顿时”。

    “浠不吃”——张小奋

    贫农,半文盲,马车车夫。生活简朴、乐于助人,与人处事时吃硬不吃软。村干部爱从他口里听消息,在弱势人群中爱逞能,故被称“浠不吃”。

    “聋耳朵”——原学金

    老贫农、老党员、老八路,解放后转业务农。在部队是炮兵战士,耳朵被震聋。当过保管员、生产队长、贫下中农代表。吃苦耐劳,见义勇为,人们称赞他“耳聋心不聋,一心为了公”。

    “金皇后”——李春来

    老党员,中农,种地能手。勤奋实干,不说空话,曾最早引进玉米优种“金皇后”获大丰收。当过生产小队长、生产大队副主任等职。

    赵老师拿到我写的答卷之后说:“以前老有人批评我写的‘中间人物’多,英雄人物少。旧社会使人变成鬼,新社会能让鬼变成人,尤其经过社教运动,更会焕发社会主义新貌。等我把《十里店》写完后,再来曲里写一部《十里店》下集,把曲里的新人物好好写一写。”

    谁知赵老师走后再也没能来,我只有常在睡梦中见梦见赵老师又来到曲里村。每次他都在梦里一再劝我尽快写出《十里店的变迁》,我在梦中告诉他:要写就写《今日十里店》吧。

    心系曲里村 情铸《十里店》

    1964年上半年,黄碾公社党委书记李长旭来曲里蹲点包队,让负责派饭的张秋胜特意把饭派到我家。晚饭时,李书记避开家人给我讲,是赵树理老师建议他来曲里包队的,并拿出赵老师的信让我看。信中主要说了两点:第一是为巩固“四清”成果,探索“四清”运动斗争的复杂性,一把手应在曲里蹲点。第二是让我利用教学课余时间,协助李书记写一份《“四清”运动后的曲里村生产大队》材料。李书记说:“调查报告要详细具体,要有正反两方面的人和事,把你知道的、听到的、见到的都写进去。如果觉得素材不够,过两天召开贫下中农代表座谈会,你必须参加,更要记好笔记,为写好材料充实内容。”李书记还告诉我,赵老师把在曲里写的《结婚前后》改成了《十里店》,为避免曲里村干部群众与书中人物对号入座,引起矛盾,他正在陵川县黑山底村下乡修改剧本。

    写这样大的材料我还是第一次,所以用了20多天才写成。赵老师看后还来信表扬、鼓励我,说材料写得不错,让我代他向有关同志问好。

    1964年12月,黄碾公社的13个生产大队整体划归潞城县王里堡公社。

    1965年底,王里公社党委因公社干部集体分发米面、衣物等腐败福利,被县里调查处理,调换了党委主要领导。县委书记宁田锁来到曲里大队包队蹲点。一个星期日上午,我独自安静地坐在大庙的学校办公室看书,忽听庙院有人喊我的名字,我走出一看,原来是县委书记宁田锁和新来的公社党委书记申启宏。他俩都扛着劳动工具,直截了当说了来由:赵树理老师在修改《十里店》过程中,一直想念着曲里的人和事,因剧情人物省、地领导争议不定,他从宁书记口里得知“四清”后王里堡公社出了违纪问题,非常关注,更让他坚定了在《十里店》里揭露露头的资本主义反面教材的决心。他很想重返王里堡公社及曲里村多住一段时间,但又没时间,所以托俩书记给我派下差事,让我再写一份《“四清”后的王里堡公社》报告。

    我当时有点犯愁。写曲里的事我心里有底,写王里堡公社的事,我还真的没谱。宁书记看出了我的心思,便说:“启宏书记给你带的草稿就是公社‘四清’后的情况,你把曲里村的人和事容纳进去就行了。”我想,县委书记都说话了怎敢不写呢?写此文字虽熬夜很累,但毕竟年轻气旺,念起赵老师在曲里对我的帮助和亲切关怀,想到这也是锻炼提高自己的机会,想到这是赵老师对我的信任和器重,想到能和公社、县委书记打交道还能抬高我的“自卑”身份,所以接受了任务,用了一个星期就向两位书记交了差。赵老师收到文字材料时大约是冬季,还邀县委书记宁田锁、公社书记申启宏、曲里大队老书记张存昌和我一块儿坐着宁书记的小车到长治观看《十里店》彩排。那晚上赵老师很忙,他只给我说了一句话:“小张,我跟宁书记商量过,想把你调王里堡公社工作。”我一边看《十里店》彩排,一边在心里预感着什么……

    1965年农历腊月的一天,学校已放了寒假,老书记张存昌通知我晚饭后到大队部参加会议。老书记讲了生产队的工作后,公社申书记宣布县委组织部决定调我以“四清”巩固工作队员身份到公社工作,我的岗位由张仁旺接替。张存昌这时紧贴我的耳朵说:“是赵树理老师给宁书记推荐你的。咱曲里村变成了《十里店》,王里堡今后成了老赵的家。”

    和赵老师的最后一面

    1966年底,文化大革命席卷全国。我参加了王里堡公社成立的“工农红卫兵”,也参与了公社夺权。

    1967年春节过后的一天,夜空飘着大雪,几个青年忽然把我带到公社会议室,要对我进行批斗。我当时20岁出头,长得骨瘦如柴。主持批斗会的人宣布我的“罪行”:第一,我有香港来信,私通海外等罪名。第二,我是宁田锁、申启宏的私人黑秘书,共同勾结反动作家赵树理暗地整过他们的材料。第二天一早,他们给我挂上大牌,还做了顶很高很高的纸帽子,结果帽子没等给我戴上,抱打不平的革命群众便给撕掉了,并强烈声讨某人在迫害革命小将,是阴谋搞个人报复。不过,他还是让我敲着铜锣鸣锣开道,后边跟着宁田锁、申启宏、席文保、任双喜,各拍打着一种乐器和我一块儿游斗。对我接二连三进行政治迫害、肉体摧残,还将我送交曲里大队戴帽管制劳动,更可笑的是宣布把我开除出“工农红卫兵”组织和共青团组织,并开除了我的工作。那几天,公社各大队的革命群众发现那个人是在利用文革破坏文革,还发动农民进城武斗,后来把公社的集体企业也折腾倒闭了……群众不怕他的恐吓监视,纷纷给我借钱借粮票,让我到省里和北京告他们。从此我走上漫漫上访路。

    到了省文革领导组后,想不到招待那么热情,对案件非常认真负责,给我安排吃住,感冒了还给我送药,回来时还给我买了火车票。在太原上访的日子里,我多想见见尊敬可亲的赵老师啊,但三次找到太原南华门15号的文联家属院,就是见不到赵老师。第四次去的那个晚上,正巧碰见他被特别批准从文联的牛棚回家备药。一看他面色憔悴,我心里很难过。他简略地对我说了两件事:第一说他自己正陷入前省委主要领导批准、报纸点名批判之中,他坚决要用生命捍卫毛主席的“双百”和“两为”方针。第二说我很年轻,要有革命小将的敢闯精神,别被坏人吓倒,要经受运动的考验。潞城王里堡公社搞过“四清”社教运动,斗争的反复因素不免会带到文革中来,一定要警惕走资派势力的陷害。最后他安慰我说:“运动过后我一定会再去曲里村看望群众。”

    没想到,这成了我和赵老师的最后一面。1970年9月23日,赵老师和我们永别了,终年63岁。他曾痛心地说过:“我是生于《万象楼》,死于《十里店》。”

    《十里店》是赵老师在曲里蹲点后,生前写出的最后一部巨作。他永远是潞城市曲里村的荣誉村民。

    2014年1月 写于珠海
    (张双俊,高级记者,中国摄影协会会员)

|<< << < 1 2 3 > >> >>|

(责任编辑:cmsnews2007)
·上一篇:毛泽东时代的社会主义到底是什么样子的
·下一篇:乌克兰:抗议运动和法西斯
·谈毛泽东晚年读书生活
·毛泽东词《蝶恋花·向板仓》手稿揭秘
·我对解决“三农”问题的一点建议
·洪湖岸边红旗飘——叶昌保和他的“红色村庄”
·中国农业合作道路的曲折坎坷和坦途——在中国农业合作社首届(北京)高峰论坛上的发言
·农村干部的一面旗帜——深切怀念史来贺同志
·尼联共(毛)的分裂、大选失利及未来政治走向
·乌克兰:抗议运动和法西斯
·毛泽东时代的社会主义到底是什么样子的
·“富田事变”的历史真相——兼与戴向青同志商榷
中国红色旅游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红色旅游网特稿”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中国红色旅游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被授权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红色旅游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其他来源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
3、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或本网站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该及时向本网站书面反馈,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尽快移除被控侵权的内容或链接。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来信:js88@vip.sina.com
特稿:将军胸怀 书写天下——鉴赏赵勇田珍藏的中国人
耿仲琳向“辞典”说不
耿仲琳:耿仲琳向“辞典”说不
十八大提出要重视“智库建设”
努力推进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的探索
韶山毛泽东图书馆
红色文化与中国梦
黎荣华:树碑昭英烈 存史启后人
特稿:树碑昭英烈 存史启后人
黎荣华:永远的老兵
习仲勋会见原中顾委副主任薄一波
解放军厚葬名将张灵甫(组图)
特稿:华国锋遗体告别仪式在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举行(
毛泽东称习仲勋:“你比诸葛亮还厉害”
特稿:李讷、张玉凤等毛主席亲属和身边工作人员来到毛
毛主席“粗话”欣赏
习仲勋与儿子近平、远平
毛主席语录
习仲勋生平年表
特稿:毛远新出现在邵华遗体告别仪式上(图)
毛主席身边工作人员来到纪念堂怀念老人家(组图)
特稿:首都各界隆重纪念毛主席诞辰116周年活动在京
9月9,李讷、毛新宇等来到毛主席纪念堂(组图)
特稿:李讷、张玉凤等毛主席亲属和身边工作人员来
特稿:参加华国锋遗体告别仪式集锦(组图)
特稿:华国锋遗体告别仪式在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举
特稿:华国锋年年到纪念堂瞻仰毛主席遗容(组图)
纪念毛主席诞辰114周年 原毛主席身边工作人员来到
特稿:毛远新出现在邵华遗体告别仪式上(图)
特稿:邵华遗体告别仪式(组图)
 
中 国 红 色 旅 游 网 版 权 所 有,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复 制 或 建 立 镜 像
建议使用分辩率1024*768浏览本站,16位以上颜色,IE5.5以上版本浏览器
冀ICP备05003408号
E-mail:js88@vip.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