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视频 | 红色博览 | 红色网群 | 作者专栏 | 英模事迹 | 权威发布 | 领袖故事 | 史海秘闻 | 领袖故事 | 红色恋情
红色联播 | 红色书信 | 红色演讲 | 红色景区 | 红色诗词 | 红色歌谣 | 红色镜头 | 红色游记 | 红色书画 | 红色访谈
红色收藏 | 红色格言 | 绿色景区 | 红色精神 | 导游词集 | 英模瞬间 | 特稿精选 | 红色歌舞 | 红色环球 | 红色题词
景区地图 | 红色日历 | 红色图库 | 红色文化 | 红色课堂 | 精神大观 | 长篇连载 | 红色人物 | 红色文物 | 红色头条
  当前位置:专题>>红色博览>>《红色年华》(北京红色创意文化发展中心)>>正文
毛主席留下的一些文物
2014-02-11 16:51:38
来源:《红色年华》
作者:龙剑宇、夏佑新
浏览次数:
【字号 打印 投稿 纠错 论坛 【收藏】 E-mail推荐:

    唱片磁带数以千计
  
    据韶山毛泽东纪念馆提供的一份目录统计显示,毛泽东生前听过的唱片有几千张,磁带有两千四百盒。这些唱片、磁带内容包罗万象,从戏剧、相声到国内外各种舞曲、古典音乐,应有尽有。其中,各种戏剧,尤其是京剧、昆曲占了绝大多数。
  
    毛泽东对京剧的爱好始于延安。那时,毛泽东居住的那孔普通窑洞里,时常传出那架每分钟七十八转的手摇留声机发出的动听的京剧唱段。延安毕竟是“穷乡僻壤”,唱片很难找到,那架留声机就只能翻来覆去地播放那几张旧唱片。所以,毛泽东转战陕北时经常哼唱《空城计》、《草船借箭》的段子;到达西柏坡后则常听高庆奎的《逍遥津》、言菊朋的《卧龙吊孝》、程砚秋的《群英会》;进入北平前后,毛泽东最喜欢《霸王别姬》……
  
    1949年3月,毛泽东带着在延安时期添置的手摇留声机进入北平。今非昔比,这时已有条件添置更多的唱片了。此后,他有了录音机、电唱机,也有了藏量丰富的种种戏剧、音乐磁带。
  
    为了能给毛泽东及时提供周到的服务,工作人员将唱片、磁带编号,制作了目录,并在目录上用特定的记号标明毛泽东常听的剧目,有的还写了内容提要。从保存下来的几本目录中,我们可找到毛泽东当年最喜欢听的一些传统京剧剧目:
  
    李和曾的《李陵碑》、《巡堂》;程砚秋的《春闺梦》;袁世海的《李逵探母》、《盗马》;冯群秋的《二进宫》;高庆奎的《姻粉计》、《辕门斩子》、《斩黄袍》;余叔岩、言菊朋的《卧龙吊孝》、《八大锤》、《空城计》、《战太平》;周信芳、袁世海、马连良的《捉放曹》、《卖马》、《坐寨》、《洪羊洞》;杜近芳的《柳荫记》、《白蛇传》;孟小冬的《珠帘寨》;谭鑫培的《洪羊洞》、《打渔杀家》、《秦琼卖马》、《御果园》……
  
    毛泽东晚年最大的爱好就是守在电唱机或录音机旁听上几段京剧,听到兴致高处,还跟着高声唱上几句。他毕竟年岁大了,时常有忘词儿的时候,这时,工作人员就为他报词。但毛泽东只允许工作人员提示几个字,不让别人跟着唱下去。
  
    作为湖南人,毛泽东对家乡的湘剧、花鼓戏很有感情。他收集了不少家乡戏剧的唱片和磁带,如花鼓戏《刘海砍樵》、《八百里洞庭》、《小姑贤》、《桃源洞》等;湘剧《思凡》(罗元德主演)、《五台会兄》(罗元德主演)、《大破天门阵》(李福初主演)、《昭君出塞》(张淑娥主演)、《生死牌》(吴淑岩主演)、《打猎回书》(王福梅主演)等等。
  
    各种地方戏,包括有些冷僻的剧种剧目,毛泽东也十分喜欢。如闽剧《卖画图》和《西厢记》,桂剧《雪夜访晋》,南曲《鱼沉》,巴陵戏《夜梦冠带》,昆剧《昭君出塞》,汉剧《四郎探母》,豫剧《秦香莲》,楚剧《断桥》,蒲剧《三家店》,荆河戏《三元会》,高甲戏《劝父归家》,绍剧《春香闹学》,祈剧《单刀赴会》,华剧《二度梅》,柳琴戏《张朗与丁香》,二人台《打车城》,正字戏《徐策跑城》,赣剧《打金枝》,高台曲《一朵红花》,等等。
  
    毛泽东爱听相声。有次晚会,侯宝林、郭启儒合说了一个新段子《婚姻与迷信》,毛泽东听后开心得很。他对身边工作人员说:“侯宝林对相声有研究,他本人很有学问,将来可以成为一个语言专家。”毛泽东对另一位相声演员马季也非常喜爱。1959年至1963年,马季所在的广播说唱团经常去中南海演出。毛泽东最喜欢听马季表演的两个段子,一个是揭露江湖医生骗人伎俩的《拔牙》,一个是张述今创作的《装小嘴儿》。1963年,马季下乡到山东文登县进行创作,写出了三个相声段子《画像》、《黑斑病》、《跳大神》。毛泽东知道后很高兴,说:“那好,演一演,我听一听。”看完演出后,他还握着马季的手说:“还是下去好!”
  
    据工作人员留下的一份相声段子目录显示,毛泽东生前常常听的相声很多,如:刘宝瑞、郭金宝的《韩青天》、《歪批三国》;侯宝林、马季的《笑一笑》、《阳平关》;黄涌泉、马季等的《说一不二》、《王金龙与祝英台》;赵振铎、赵世忠等人的《歪讲三字经》;侯宝林、郭启儒的《空城计》、《万吨水压机》、《昭君出塞》、《服务态度》;马季、唐杰忠的《友谊颂》等等。
  
    毛泽东生前还喜欢优美的圆舞曲。他的舞曲唱片有《村舞》、《送我一支玫瑰花》、《恋歌》、《新年》、《打黄羊》、《陕北民歌》、《东方舞》、《回忆》、《迎春舞曲》、《快乐的心》、《自由花》等。同时他还常听维也纳音乐《拨弦波尔卡》等当时一般中国人难得听到的外国音乐磁带。
  
    在毛泽东的磁带中,还有许多有着优美民族旋律的乐曲,如殷承宗的钢琴独奏《北风吹》,刘德海的琵琶《十面埋伏》,曾永清的笛子《骊珠梦》、《罗成叫关》,郭向的管子《铁弓缘》,项斯华的古筝《文姬归汉》等等。在众多乐曲中,毛泽东似乎更喜欢闵慧芬演奏的二胡曲。他生前非常喜欢听闵慧芬独奏的《逍遥津》、《斩黄袍》、《卧龙吊孝》、《连营寨》、《哭灵牌》等名曲。

    毛泽东对中国传统艺术的喜爱,始终停留在欣赏的层次上。透过这些唱片和磁带,我们可以感受到一个特殊的“发烧友”对中国艺术的真挚情感。

    摘自《毛泽东遗物故事》

|<< << < 1 2 > >> >>|

(责任编辑:cmsnews2007)
·上一篇:老八路忆百团大战:我们在关家垴消灭日军(图)
·下一篇:谋刺陈毅的女特务:建国后潜伏9年(图)
·谈毛泽东晚年读书生活
·毛泽东词《蝶恋花·向板仓》手稿揭秘
·我对解决“三农”问题的一点建议
·洪湖岸边红旗飘——叶昌保和他的“红色村庄”
·中国农业合作道路的曲折坎坷和坦途——在中国农业合作社首届(北京)高峰论坛上的发言
·农村干部的一面旗帜——深切怀念史来贺同志
·尼联共(毛)的分裂、大选失利及未来政治走向
·乌克兰:抗议运动和法西斯
·赵树理和曲里村
·毛泽东时代的社会主义到底是什么样子的
中国红色旅游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红色旅游网特稿”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中国红色旅游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被授权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红色旅游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其他来源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
3、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或本网站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该及时向本网站书面反馈,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尽快移除被控侵权的内容或链接。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来信:js88@vip.sina.com
特稿:将军胸怀 书写天下——鉴赏赵勇田珍藏的中国人
耿仲琳向“辞典”说不
耿仲琳:耿仲琳向“辞典”说不
十八大提出要重视“智库建设”
努力推进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的探索
韶山毛泽东图书馆
红色文化与中国梦
黎荣华:树碑昭英烈 存史启后人
特稿:树碑昭英烈 存史启后人
黎荣华:永远的老兵
习仲勋会见原中顾委副主任薄一波
解放军厚葬名将张灵甫(组图)
特稿:华国锋遗体告别仪式在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举行(
毛泽东称习仲勋:“你比诸葛亮还厉害”
特稿:李讷、张玉凤等毛主席亲属和身边工作人员来到毛
毛主席“粗话”欣赏
习仲勋与儿子近平、远平
毛主席语录
习仲勋生平年表
特稿:毛远新出现在邵华遗体告别仪式上(图)
毛主席身边工作人员来到纪念堂怀念老人家(组图)
特稿:首都各界隆重纪念毛主席诞辰116周年活动在京
9月9,李讷、毛新宇等来到毛主席纪念堂(组图)
特稿:李讷、张玉凤等毛主席亲属和身边工作人员来
特稿:参加华国锋遗体告别仪式集锦(组图)
特稿:华国锋遗体告别仪式在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举
特稿:华国锋年年到纪念堂瞻仰毛主席遗容(组图)
纪念毛主席诞辰114周年 原毛主席身边工作人员来到
特稿:毛远新出现在邵华遗体告别仪式上(图)
特稿:邵华遗体告别仪式(组图)
 
中 国 红 色 旅 游 网 版 权 所 有,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复 制 或 建 立 镜 像
建议使用分辩率1024*768浏览本站,16位以上颜色,IE5.5以上版本浏览器
冀ICP备05003408号
E-mail:js88@vip.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