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领导清明节为林基路雕像揭幕
童年时代,每当我身边的小朋友亲昵地呼唤爸爸、妈妈,享受着温暖怀抱时,我羡慕极了。我的爸爸、妈妈是谁,爸爸妈妈他们在哪里?没人告诉我。我渐渐长大,不知什么时候,我偶尓听说“爸爸妈妈是共产党”。在那白色恐怖的时期,这是不能随便说的,可我在梦中常见到他们。1950年初广东解放了,那年我13岁。突然,一天有位穿着蓝色解放军服的阿姨出现在我面前,我伯母说:“这是你妈妈,快叫!”我激动又很陌生,“妈妈”呼到嘴边却发不出声。 我跟随妈妈离开广东台山,乘船往广州。在船上妈妈搂着我,那股热流,那份幸福使我紧紧地抱着妈妈,生怕失去。 一路上妈妈给我讲爸爸的故事,她说你爸爸是祖国和人民的好儿子,是优秀的共产党员,被敌人杀害……你长大要做一个像你爸爸那样的人,很好地为祖国为社会作贡献。
从此,我在党的培养下成长,不断从爸爸的战友和爸爸青少年时代的朋友中听到关于爸爸的许多故事。爸爸的形象在我脑海中逐渐形成,变得高大,变成一个顶天立地的英雄。 爸爸小时候被很多朋友称为“叛逆公子”。我爷爷在老家台山县是有名望的律师,家境较富裕,家中有婢女、佣人,可是爸爸经常自己洗衣服,说要靠自己的双手过日子。爸爸小学毕业时12岁,考试经常是第一名,最喜欢作文,文章常被老师拿来贴在课堂上做范文。上了中学后,爸爸如饥似渴地追求革命真理,阅读了许多进步书刊,如《共产党宣言》、《向导》、《新青年》、《呐喊》、《彷徨》、《女神》、《唯物史观》、《社会发展史》、《社会科学概论》等等。爸爸和一些进步的同学一起开办民众夜校,吸收无钱上学的穷人子弟入学。爸爸编写的国文课曾这样写道: 富人赏月甜瓜香果,美酒佳肴; 穷人赏月番薯芋头,满腹悲愁。 爸爸向学员们讲穷和富的关系,讲阶级压迫和剥削,激发了学员的阶级觉悟。“九一八”事变后,蒋介石下了“绝对不抵抗”的命令,爸爸义愤填膺,奋笔疾书,发表了《只有一战》的文章,指出:“战则胜不战则死,为了民众的永久生存计,非战不可!”表达了满腔爱国之情。 在上海南方中学读高中时,爸爸加入共产主义青年团。由于参加了捣毁污蔑学生抗日运动的《柴拉报》报馆行动,遭叛徒告密被捕入狱。在狱中爸爸组织绝食斗争并学习了英语。3个月的铁窗生活锻炼了这个当时仅有16岁的少年,爸爸更加坚强更加聪明了,他看清了半封建半殖民地的中国是个虚伪、丑恶、血腥的社会,决心勇往直前,彻底改造这个社会。正如爸爸在游吴淞口后所写的诗:
我愿褪除一切的束缚与粉饰, 我愿让我的赤诚的心儿, 像狂流着的吴淞江的流水般奔放向前。 我要以吴淞江的长流, 来荡尽人间一切虚伪与丑恶! 爸爸刚满18岁就远赴日本东京留学,考入明治大学攻读政治经济学,193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并在留学生中成立了东京中国文化支部(即党支部)。为扩大党在留学生中的影响,引导青年走向革命道路,东京党支部组织了科学文化座谈会、讲座等活动,研究哲学、政治经济学、社会发展史,还组织了世界语学会和诗歌、美术、戏剧等多个协会。爸爸亲自组织导演了《日出》、《娜拉》、《子夜》等戏剧,出版《东流》、《杂文》(不久改名为《质文》)等文学杂志。为了把爱国青年团结到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上来,爸爸发起成立了中华留日学生联合会,与国民党右派分子所把持的中华留日同学会进行坚决的斗争。随着马列主义在留学生中传播,东京党支部不断发展壮大,在该支部培养和影响下的进步青年,有许多回国后成了抗日骨干,被派往各个战场,有的在中央或地方担仼重要的工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