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视频 | 红色博览 | 红色网群 | 作者专栏 | 英模事迹 | 权威发布 | 领袖故事 | 史海秘闻 | 领袖故事 | 红色恋情
红色联播 | 红色书信 | 红色演讲 | 红色景区 | 红色诗词 | 红色歌谣 | 红色镜头 | 红色游记 | 红色书画 | 红色访谈
红色收藏 | 红色格言 | 绿色景区 | 红色精神 | 导游词集 | 英模瞬间 | 特稿精选 | 红色歌舞 | 红色环球 | 红色题词
景区地图 | 红色日历 | 红色图库 | 红色文化 | 红色课堂 | 精神大观 | 长篇连载 | 红色人物 | 红色文物 | 红色头条
  当前位置:长篇连载>>《碧血黄沙白骨青山——关于红西路军问题的历史考察暨红西路军失败七十五周年祭》>>正文
第十章:西路军失败的原因及责任问题(三)
2012-06-28 16:52:32
作者:郭建波
浏览次数:
【字号 打印 投稿 纠错 论坛 【收藏】 E-mail推荐:

    由此我们可以看到,这篇文章的修改及题解的撰写是从党和军队团结的要求出发而进行的。

    第二个是《毛泽东选集》第四卷中有一篇毛泽东于一九四六年四月起草的《关于目前国际形势的几点估计》的文章。这篇文章很短,只有几百字,但是却体现了毛泽东在二战后关于国际形势判断的重要思想。这直接关系到战后我党对国民党的政策走向,关系到中国的发展前途和命运。

    这篇文章的题解是:

    这个文件是针对当时对于国际形势的一种悲观估计而写的。一九四六年春季,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和各国反动派,日益加紧反苏、反共、反人民的活动,鼓吹所谓“美苏必战”,所谓“第三次世界大战必然爆发”。在这种情况下,当时有一些同志,由于过高地估计帝国主义力量,过低地估计人民力量,惧怕美帝国主义,惧怕爆发新的世界战争,因而在美蒋反动派武装进攻的面前,表示软弱,不敢坚决地用革命战争反对反革命战争。毛泽东在这个文件里,反对了这种错误思想。毛泽东指出,只要世界人民力量向世界反动力量进行坚决的和有效的斗争,就可以克服新的世界战争的危险;同时,又指出,帝国主义国家和社会主义国家有可能取得某些妥协,但是这种妥协,“并不需要资本主义世界各国人民随之实行国内的妥协”,“各国人民仍将按照不同情况进行不同斗争”。这个文件,当时没有发表,只在中共中央一部分领导同志中间传阅过。一九四七年十二月的中共中央会议,印发了这个文件。由于到会同志一致同意这个文件的内容,后来将全文收入了中共中央一九四八年一月发出的《关于一九四七年十二月中央会议决议事项的通知》中。[457]

    我们看到,这篇文章的题解中说这是为了反对当时对国际形势的一种悲观估计而写的,但是持这种悲观估计的人是谁呢?从这篇文章的题解中看不出来。但我们从这个文件起草后仅在一部分中央领导同志中间传阅过而没有下发来看,当时在党内高级领导层,直至中央书记处五大书记中间对此还是存在不同认识的。(可参见拙著《中国命运的抉择英明睿智的决策—毛泽东解放战争时期两次决策的解析与启示》一文)

    尽管历史已经证明毛泽东的判断是正确的,但是从党内团结的大局出发,只在题解中对本文写作的具体情况(即针对当时对国际形势的一种悲观估计)作了扼要交待,却隐去了持这种悲观思想的人的名字。为了使读者了解当时党内争论的真实情况,又要顾及到党内的团结,避免产生负面影响,在题解中接着又从正面对这篇文章的写作背景作了一个详细的说明,以致出现题解与正文篇幅不相上下的奇观。

    从这里我们也可以看出在本文的题解中之所以对文章的具体情况作了笼统的说明(即仅指出是针对当时对国际形势的一种悲观估计而写的,而隐去了持这种悲观估计的人的名字。),也是从党内团结出发而对历史上的分歧进行妥善处理的结果。

    第三个是从毛泽东对九篇文章的处理彰显毛泽东从团结愿望出发来处理历史上党内分歧的大局意识。

    毛泽东在一九四一年九月延安中央政治局会议之后,延安整风运动前夕,为了批判王明“左”倾机会主义路线,曾对王明时期的中央下发的九个文件进行解剖,写了五万多字的文章,统称九篇文章。对王明“左”倾机会主义路线进行了严厉的批判,文章高屋建瓴,一气呵成,文风犀利,思想深刻,点了几位中央政治局委员的名,刺人的话也不少,后来几经修改,仍然锋芒毕露。[458]九篇文章写好后,曾送给刘少奇和任弼时看过,但并不是征求他们的意见,当时也没有计划在党内发表。[459]

    一九六五年一月,为了修改九篇文章,毛泽东在将九篇文章印发一些中央领导同志征求意见时写了一个批语:“……其中又提了总理(指周恩来,—引者注)的名字,也应该删掉,因为总理一生正确比[错]误多得很多。此文过去没有发表,现在也不宜发表,将来(几十年后)是否发表,由将来的同志们去作决定。”一九六五年五月十二日,毛泽东就修改后的九篇文章,又写了一个批语:“这篇文章是在延安写的,曾经送给刘少奇、任弼时两同志看过,没有发表。送出去后也就忘记了。一九六四年有人从档案馆里找出这篇文章的原稿,送给我看,方才记起确有这回事。在延安之所以没有发表,甚至没有在中央委员内部传阅,只给两位政治局委员看了一下,就再不提起了,大概是因为这篇文章写得太尖锐,不利于团结犯错误的同志吧。现在年深月久,这个不利于团结的问题不存在了,干部不会因为看了这篇文篇怒发冲冠,不许犯错误的同志改正错误,从而破坏党的“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政策了。”[460]毛泽东后来还把修改后的稿子送给当时中央几位领导同志传阅过,但是后来既没有公开发表,也没有在内部发表。[461]

    一九七四年六月,毛泽东又找出九篇文章仔细看了一篇,并将其中称赞刘少奇的内容全部删掉,打算印发中央委员,但后来只发给部分政治局委员看过。直到逝世前的一个月,即一九七六年八月,毛泽东还请人读给他听过一遍。他对九篇文章的重视,由此可见一斑。[462]

    九篇文章是毛泽东费尽心血之作,通过对王明“左”倾机会主义路线的剖析,标志着毛泽东对中国革命斗争规律的认识发生了一次飞跃,从而形成了适应中国革命形势发展的政策和策略。但是我们看到九篇文章的命运也很特别,既没有公开发表,也没有在党内发表,就连中央委员会内部也没有印发过。就是在几十年后虽经几次修改,也是如此。

    九篇文章没有发表的主要原因,还是由于文章过于尖锐,不利于党内团结的缘故。我们看到,就是在一九六五年,一九七四年,这分别是九篇文章完成二十多年和三十多年后,由于文章所涉及的当事人仍然健在,且在党内担任高级领导职务,因而从党内团结的要求出发,最终也没有发表。

    从以上这三个例证也可以进一步印证当时经毛泽东审定的西路军注释之所以没有提及中央命名西路军,西路军领导机构是中央批准的,西路军向西退却最终也获得了中央的同意,是因为如果这样做就必须在注释中要讲清当时红四方面军西渡直至西路军西退及转战过程中的情况,这就涉及到当时西路军领导人徐向前、陈昌浩及一部分西路军高级干部的责任问题,因而从党和军队团结的要求出发,在尊重历史事实的基础上,在注释中采取了简单化的处理方式,只指出了张国焘的责任问题。

    二是西路军一九三六年十二月在战争中受到打击基本失败,至一九三七年三月完全失败。

    根据现在对西路军问题的研究成果,说一九三六年十二月西路军受到打击基本失败是不确切的。当时只是作为西路军主力之一的红九军遭到严重损失,元气大伤,而西路军主力尚存,还不能说西路军基本失败。我们认为从西路军在河西的转战历程看,似应以高台陷落后西路军基本失败,倪家营子保卫战后西路军完全失败之说为宜。

    但在这个注释中却为什么说一九三六年十二月西路军已经基本失败了呢?

    要解释这个问题首先我们要分析西路军失败后因何在西路军问题研究上似乎成了一个禁区,因何长时间内人们没有对此进行实质性研究的原因。

    后来有人解释说,那是因为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党中央给西路军带上了张国焘路线的“帽子”,将西路军与张国焘路线捆绑在一起,使人们望而却步,致使西路军长期“蒙冤”所致。这种说法对不对呢?

    我们认为是不对的。前面通过大量的考证,不是中央给西路军带上张国焘路线的“帽子”,将西路军与张国焘路线捆绑在一起,而是张国焘路线确实对西路军产生了重要影响,西路军的失败就是因为没有克服张国焘路线造成的。

    西路军失败后,长时期内没有对西路军展开研究的主要原因还是处于党和军队团结的考虑。

    因为如果要对西路军问题展开实质性研究,就必须公开当时的档案文献资料,要对西路军形成、西退及转战期间的整个过程作出考察,在这方面显然不是张国焘自己一个人的责任问题,而是涉及到西路军领导人徐向前、陈昌浩及西路军一部分高级干部的功过是非问题。如果要进行实质性研究就必然要对他们在西路军形成直至失败问题上的作为作出评断,而这些高级干部后来在革命斗争中摆脱了张国焘路线的影响,回到中央正确路线的轨道上来,并为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已在党内和军内深居要职,在这种情况下纠缠这些历史旧帐显然是不利于党和军队团结的。

    正是在这个背景下,在西路军问题的注释上,才仅指明张国焘的责任问题,回避了西路军领导人及一部分西路军高级干部在西路军的形成直至失败问题上的责任问题。我们认为这才是西路军失败后在西路军问题上没有进行实质性研究的根本原因。

    正是在这种情况下,由于在西路军问题上没有整理出系统的文献资料,因而在研究工作上也就难以展开并推向深入,取得实质性成果,这样在西路军问题的基本判断上虽然是正确的,但是在一些具体问题上却可能会出现偏差,表述上不够准确。 在西路军基本失败时间上的误判就是其中的一例。

    在《毛泽东选集》第一卷《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正文中说西路军的失败宣告了张国焘路线的彻底破产,而这部著作是一九三六年十二月撰写的,确切地说是在西安事变前撰写的,这样就使正文中关于西路军问题的表述与这部著作的写作时间出现了不合。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就需要在文后关于西路军的注释中说明西路军于一九三六年十二月已经基本失败的情况,以求得行文上的一致。当然我们这里再次说出现一九三六年十二月西路军已经基本失败的判断,是由于当时没有系统的整理资料和对西路军问题缺乏深入的研究导致的误判,而并非注释者为了取得行文逻辑上的一致而有意为之。

    我们前面说过,对于一部总结十年内战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战争经验教训的著作,将西路军的失败写进去是必要的。可问题在于当这部著作写作的时候,西路军尚未失败,这就与著作的写作时间出现了不合。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就需要在注释中注明西路军已于一九三六年十二月基本失败,来求得前后一致。这本来是一个技术性问题,是由于当时对西路军的文献档案资料未加整理和研究工作的尚未深入,才产生了西路军基本失败时间上的认识局限。

    根据现在的研究成果,在西路军基本失败时间的判断上当然是应该修改的。修改后正文中西路军的失败与写作时间上的不合,仍然可以通过注释来解决。在注释中说明正文中关于西路军的这个论断是西路军失败后作者修改著作时加上去的,作为总结十年内战时期经验教训的著作,阐明西路军失败与张国焘路线的关系,对西路军问题作出结论是必要的。我们认为用这种方法来解决正文中出现的西路军失败与写作时间之间的不合,可能会避免在这个问题上引发的歧义。

    由以上分析我们看到,当时主要处于党和军队团结的考虑,因而在西路军注释中在尊重事实的基础上,仅单独指出了张国焘在西路军问题上的责任问题,而对西路军领导人徐向前、陈昌浩及一部分西路军高级干部在西路军问题上的责任采取淡化处理的方式,予以回避。这样也就不便于在注释中注明西路军是由中央命名的,领导机构也是经过中央批准的,向西退却最终也获得了中央的同意。

    对一九三六年十二月西路军基本失败的说法是不符合历史事实的。出现这种状况的原因还是由于中央从维护党和军队团结的目的出发,没有追究西路军领导人及一部分高级干部在西路军失败问题上的责任,冻结了对西路军的研究,在此基础上才形成了在西路军基本失败时间上的误判。对此修改后,正文中西路军失败与写作时间的不合可以通过加注的方式予以解决。

    (3)对《毛泽东选集》第一卷一九九一年版关于西路军注释的考证。

    《毛泽东选集》一九九一年版《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一文中注释[25]关于西路军的解释:

    一九三六年七月,红四方面军和红二方面军会合后,由于中共中央的积极争取,并经过朱德、刘伯承等以及四方面军广大指战员的斗争,张国焘被迫同意与二方面军共同北上,于同年十月到达甘肃会宁。十月下旬,四方面军一部奉中央军委指示西渡黄河,执行宁夏战役计划。十一月上旬根据中共中央和中央军委的决定,过河部队称西路军。他们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孤军奋战四个月,歼敌二万余人,终因敌众我寡,于一九三七年三月失败。[463]

    我们看到在这个注释中共有三点容易引起歧义:

    一是十月下旬,四方面军一部奉中央军委指示西渡黄河,执行宁夏战役计划。

    在注释中这几句话介绍了西路军形成的原因。从注释中看是中央军委(中革军委)为了执行宁夏战役计划而决定西路军西渡黄河的,因而西路军问题的形成是中央军委的责任问题。

    我们通过对业已公开的文献档案资料的考察发现,这个注释采取了以偏概全的方法,将红三十军经军委同意西渡,说成整个西路军是奉军委指示西渡的,抛开了中央要执行宁夏战役必须首先击破南敌的指示,避开了军委在九军渡河问题上的无奈态度,回避了五军是在没有军委命令的情况下执行张国焘及红四方面军总指挥部领导人徐向前、陈昌浩的命令西渡的,这就远远没有反映历史的真实情况。

    我们知道,注释中的红四方面军一部就是指西路军。红三十军是渡河前报经军委同意的。红九军过河是在违背军委击破南敌指示的情况下造成过河事实后军委不得已才同意的。红五军则是执行张国焘和红四方面军总指挥部领导人徐向前、陈昌浩的命令过河的。当时中央明确指示先击破南敌,后进行宁夏战役,不击破南敌就无法进行宁夏战役。可是我们却看到张国焘及红四方面军总指挥部领导人徐向前、陈昌浩置中央首先击破南敌的指示于不顾,命令红九军、红五军先后渡过了黄河。

    当然原则上说虽然红五军过河没有获得中央批准,但是中央指示以九军为中心的三个军留在河东击破南敌,而以九军以外一个军过河,这样红五军过河似乎是符合中央以九军以外的一个军过河的指示的。但是中央要求以九军以外的一个军过河是以九军留在河东为前提的。当九军过河后,这个前提就不复存在,因而这个指示也就失去了效力。这样在九军过河后,红四方面军在河东的三个军(包括红五军)应该着力按中央指示击破南敌,但是我们却看到红五军过了河,因而从这个角度上说红五军过河是违背中央击破南敌指示的。

    在这个注释中仅说红四方面军一部奉军委之命渡河,并没有指出张国焘及红四方面军总指挥部领导人徐向前、陈昌浩违犯中央击破南敌的指示,没有说明当时红四方面军总指挥部及其三个军在渡河期间的复杂情况,此后张国焘破坏海打战役以及大会师前张国焘主张西退对红四方面军北上作战造成的困难,这就没有揭示宁夏战役被迫中止,红西路军形成的真实原因。

    单纯从注释中看,红西路军是奉中央军委的指示因为执行宁夏战役而形成的,既然这样,那么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党中央就应该为西路军的形成负主要责任。这样就将张国焘和红四方面军总指挥部领导人在西路军形成上的责任转移到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党中央头上。

    二是十一月上旬根据中共中央和中央军委的决定,过河部队称西路军。

    关于中央及军委命名西路军,在注释中还原历史本来面目,注明这一点是必要的。但是在注明后,如果没有必要的说明,就容易使人误认为西路军西退乃至失败是中央造成的,因而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党中央应该对西路军的西退乃至失败负主要责任。

|<< << < 1 2 3 4 > >> >>|

(责任编辑:cmsnews2007)
·上一篇:第十章:西路军失败的原因及责任问题(二)
·下一篇:第八章:重返故地—西路军败局已定(二)
·第九章:石窝分兵—西路军近乎覆没(三)
·第九章:石窝分兵—西路军近乎覆没(二)
·第九章:石窝分兵—西路军近乎覆没(一)
·第十章:西路军失败的原因及责任问题(二)
·第十章:西路军失败的原因及责任问题(一)
·第十一章:对几位历史当事人在西路军问题认识上的评述(三)
·第十一章:对几位历史当事人在西路军问题认识上的评述(二)
·第十一章:对几位历史当事人在西路军问题认识上的评述(一)
·第十二章:历史的启示与教训
中国红色旅游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红色旅游网特稿”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中国红色旅游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被授权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红色旅游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其他来源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
3、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或本网站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该及时向本网站书面反馈,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尽快移除被控侵权的内容或链接。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来信:js88@vip.sina.com
特稿:将军胸怀 书写天下——鉴赏赵勇田珍藏的中国人
耿仲琳向“辞典”说不
耿仲琳:耿仲琳向“辞典”说不
十八大提出要重视“智库建设”
努力推进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的探索
韶山毛泽东图书馆
红色文化与中国梦
黎荣华:树碑昭英烈 存史启后人
特稿:树碑昭英烈 存史启后人
黎荣华:永远的老兵
习仲勋会见原中顾委副主任薄一波
解放军厚葬名将张灵甫(组图)
特稿:华国锋遗体告别仪式在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举行(
毛泽东称习仲勋:“你比诸葛亮还厉害”
特稿:李讷、张玉凤等毛主席亲属和身边工作人员来到毛
毛主席“粗话”欣赏
习仲勋与儿子近平、远平
毛主席语录
习仲勋生平年表
特稿:毛远新出现在邵华遗体告别仪式上(图)
毛主席身边工作人员来到纪念堂怀念老人家(组图)
特稿:首都各界隆重纪念毛主席诞辰116周年活动在京
9月9,李讷、毛新宇等来到毛主席纪念堂(组图)
特稿:李讷、张玉凤等毛主席亲属和身边工作人员来
特稿:参加华国锋遗体告别仪式集锦(组图)
特稿:华国锋遗体告别仪式在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举
特稿:华国锋年年到纪念堂瞻仰毛主席遗容(组图)
纪念毛主席诞辰114周年 原毛主席身边工作人员来到
特稿:毛远新出现在邵华遗体告别仪式上(图)
特稿:邵华遗体告别仪式(组图)
 
中 国 红 色 旅 游 网 版 权 所 有,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复 制 或 建 立 镜 像
建议使用分辩率1024*768浏览本站,16位以上颜色,IE5.5以上版本浏览器
冀ICP备05003408号
E-mail:js88@vip.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