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视频 | 红色博览 | 红色网群 | 作者专栏 | 英模事迹 | 权威发布 | 领袖故事 | 史海秘闻 | 领袖故事 | 红色恋情
红色联播 | 红色书信 | 红色演讲 | 红色景区 | 红色诗词 | 红色歌谣 | 红色镜头 | 红色游记 | 红色书画 | 红色访谈
红色收藏 | 红色格言 | 绿色景区 | 红色精神 | 导游词集 | 英模瞬间 | 特稿精选 | 红色歌舞 | 红色环球 | 红色题词
景区地图 | 红色日历 | 红色图库 | 红色文化 | 红色课堂 | 精神大观 | 长篇连载 | 红色人物 | 红色文物 | 红色头条
  当前位置:长篇连载>>《中共中央移驻西柏坡前后》>>正文
第十一章 “关门打狗” 决战在黑土地
2007-07-05 09:45:39
来源:《中共中央移驻西柏坡前后》
作者:王运芳
浏览次数:
【字号 打印 投稿 纠错 【收藏】 论坛
分享到:0

    此时,东北决战的最大问题圆满解决。毛泽东的目光又转向了中原战场,重新修改淮海战役部署, 准备发动南线决战。但也不失时机地指示林彪等,休整15天后即行作战,先打锦西,后打葫芦岛,争取11月完成任务,这两地乃蒋介石嫡系,不似锦州守敌多为杂牌,卫立煌不敢坐视不救,待其援锦葫时,即可歼之。
    正当锦州国军危急之时,蒋介石曾偕夫人宋美龄由南京飞临沈阳,亲自督战指挥,并给范汉杰空投一手谕,“能守则守,不能守则退出锦西”。同时命长春守将郑洞国赶紧突围,否则军法从事。就在蒋介石给部下空投手谕的当天夜里,锦州“七万精粹国军”即全部被歼。
    16日,蒋介石得到“锦州陷落,范汉杰下落不明”的报告,还敢呆在沈阳吗?急忙偕夫人飞回北平。
但是,蒋介石实在不甘心失败。
    18日,蒋介石携杜幸明飞往沈阳,一是撤换卫立煌让杜幸明重操东北国军指挥大权;二是采纳了杜拿明的意见,以营口为后方,一部兵力守沈阳,主力先转移到大虎山、黑山以南,首先作好掩护营口的部署,然后再向大虎山、黑山攻击。如成功,进而收复锦州,攻击不利即迅速向营口撤退。
    毛泽东料事如神。18日,他致电林、罗、刘:“我们所最担心的是沈敌从营口撤退向华中增援”。提议东野攻长春部队,“除留凡个独立师监视郑洞国及新七军(假定该部反正的话)外,各纵及凡个独立师应迅速南下,位于沈阳、营口之间,并须以一个纵队控制营口,构筑坚守阵地,阻绝海上与陆地的联系,使蒋卫不敢走营口,即使他们走营口,我可先行抗击,以待主力到达聚歼”。
    19日,毛泽东得知郑洞国愿投降,即坚决命令林彪,停止五纵、六纵、十二纵去长春,以两个位于沈阳,营口之间,以一个在营口筑工守备,堵塞沈敌向营口的退路。
    其后至27日,毛泽东多次致电林彪等,一再提醒占营口,阻敌海上退路。
    而实际上,蒋介石“收复锦州”的决心更坚决,他让杜幸明统一指挥葫芦岛和彰武的廖耀湘兵团,东西对进,夹击东北野战军,终使国民党在东北的最后一点力量葬送在辽西。
    随着锦州的攻克,东北人民解放军将初定的北宁线秋季攻势,迅速发展成一举歼灭东北国民党军的辽沈决战。
    锦州失陷,长春守敌突围希望彻底破灭。
    10月17日,国民党第六十军军长曾泽生率部2.6万人起义,并将城防司令郑洞国的突围计划交给人民解放军围城部队,更使郑洞国完全处于绝境。
    18日,周恩来以黄埔旧谊的情分致函郑洞国,劝告他立即起义,加入中国人民解放军行列。
    面对现实,郑洞国无可奈何花落去,于21日率部放下武器,开出城外。长春宣告和平解放。
    锦州陷落,长春失守,沈阳“孤悬关外”。蒋介石明知“东北战局业已绝望”,却仍梦想夺回锦州,打开关内外联系。
    20日,蒋介石命令廖耀湘兵团全力向锦州攻击前进,令葫芦岛、锦西的东进兵团亦向锦州攻击;令第五十二军确实守住营口,巩固海运补给基地。
    21日,廖耀湘兵团攻击黑山、大虎山人民解放军的防御阵地,企图从这里打通西进锦州和向南退却的道路。
    本来,攻下锦州和解放长春后,东北野战军准备按照毛泽东的指示,继续南下打葫芦岛之敌。没曾想蒋介石如此“不识时务”,督令廖耀湘兵团坚持西进。于是,林彪、罗荣桓、刘亚楼当机立断,将攻锦主力转用于围歼廖耀湘兵团,并上报军委。
    19日,毛泽东在两次给林彪等的复电中指出:“如果在长春事件之后,蒋卫仍不变更锦葫、沈阳两路向你们寻战的方针,那就是很有利的。在此种情形下,你们采取诱敌深入,打大歼灭战的方针,甚为正确。”指示东野将锦葫由攻击目标改变为钳制目标。
    于是,东野总部一面在黑山、大虎山一带布置力量坚决阻击、迟滞南进的廖兵团,一面令攻锦主力立即回师,隐蔽地向新立屯、黑山地区急进,从两侧包围敌人。
    原设伏于黑山、大虎山的阻击部队经过五天浴血奋战,胜利地阻止了廖兵团的前进。
    26日,解放军各部终于完成了对廖兵团的分割包围。在北平坐镇指挥的蒋介石得知这个消息后,伤心他说:“东北全军,似将陷于尽墨之命运。寸中焦虑,诚不知所止矣”。
    而坐镇西柏坡运筹帷幄的毛泽东,得知这个消息后,非常高兴,他当即提笔疾书,为新华社起草了一篇新闻电讯稿。毛泽东在电讯稿中写道:
    从15日至25日11天内,匪首蒋介石三至沈阳,救锦州,救长春,救廖兵团,并且决定了所谓“总退却”,自己住在北平,每天睁起眼睛向东北看着。他看着失锦州,他看着失长春,现在他又看着廖兵团覆灭。总之有一条规则,蒋介石到什么地方,就是他的可耻事业的灭亡。
    26日,东北野战军全线出击,在黑山、大虎山、新民地区对敌展开了大规模围歼战。
    经过两天的猛烈进攻,至28日,东北野战军全歼廖兵团的5个军共12个师10万人,其中包括号称蒋介石“五大主力”中的两支即新一军主力和新六军全部。兵团司令官廖耀湘及军长向凤武、邓庭笈等被俘。
    30日,东北“剿总”司令官卫立煌见大势已去,便将指挥权交予驻守沈阳的第八兵团司令周福成,自己远走高飞。
    廖耀湘的“西进兵团”被歼后,东北野战军按照毛泽东的部署乘胜分多路向沈阳、营口猛追疾进,于11月2日直下沈阳、营口,辽沈战役至此胜利结束。
    在东北野战军攻占营口时,国民党第五十二军军部和一个整师乘船逃走,毛泽东深为惋惜,认为 “这是一个不小的失着。”
    9日早,锦西、葫芦岛的国民党军随杜聿明从海上逃跑。随着锦西、葫芦岛的最后解放,东北全部获得新生。战乱不断的黑土地上终于宁静了。
    辽沈战役,历时52天,全歼国民党军一个“剿匪”总司令部、4个兵团部、11个军部、33个师,连同各特种部队及地方保安部队共47.2万人。
    其辉煌战果自不必说,就其对整个解放战争来说,也具有重大战略意义:
    第一,它使敌我力量对比发生了突变。由于东北野战军在不到两个月的时间内,一举歼敌近50万人,从而使战争双方的兵力对比一下子发生了根本变化:国民党军从战役前的365万人下降至290万人,人民解放军不仅在质量早已处于优势,在数量上也由280万人上升到300万人,国民党军从长期占有的数量上的优势地位,很快地跌落到劣势地位。这对国民党统治集团是致命的一击,引起了全国战局的急转直下。蒋介石在北平和南京两次吐血。后来他在《苏俄在中国》一书中写道:“东北一经沦陷,华北乃即相继失守,而整个形势也就不可收拾了。”路透社记者评论说:“国民党在满洲的军事挫败,目前已使蒋介石政府比过去二十年存在期间的任何时候都更加接近崩溃的边缘。”毛泽东称这一转折“是中国革命的成功和中国和平的实现已经迫近的标志。”
    第二,它使人民解放军从此获得了一个具有雄厚工业基础,背靠苏联的战略后方,从而使解放战争后期的物资供给有了更加可靠的保障。
    第三,它使拥有百万大军的东北野战军,从此可以作为人民解放军的战略机动兵力入关作战,这对于整个战略决战和后来的战略追击具有非常重要的战略意义。
    中共中央在关于全东北解放的贺电中写道:
    东北是中国工业特别是重工业最大的中心,国民党反动政府在美国帝国主义积极援助下,从1945年冬季以来就曾经用极大力量来抢占东北,先后投入兵力及收编伪军胡匪共达110万人。依靠我东北前后方全体军民团结一致,英勇奋斗,并得到我关内各解放区的节节胜利配合,在三年的奋战中歼灭敌人100余万人,终于解放了东北九省的全部土地和370万同胞,粉碎了中美反动派奴役东北人民并利用东北以挑拨国际战争的迷梦,奠定了在数年内解放全中国,然后将中国逐步建设为工业国家的巩固基础。
    至此,毛泽东在七大上提出力争东北的全部战略意义完全呈现出来。连英国的《泰晤士报》当时也发表了中共占领东北将出现一个“自北向南征服的形势”,中国的统一,“似乎将从东北出发了”的评论。
事实正是如此。10月29日,当辽沈战役尚在进行中,傅作义为解东北之危而偷袭石家庄时,毛泽东即指示东北野战军派出两个纵队、3个独立师及一个骑兵师取捷径入关进至蓟县、三河、宝抵地区,威胁北平,    调进犯石家庄之敌一部回头,最终使傅作义偷袭石家庄的计划破产。
    31日,当辽沈大战胜利在即,毛泽东指示东北野战军主力两个纵队即刻南下,其余休整一个月左右后,于12月上旬或中旬出动,攻击平津一带,协同华北我军主力歼灭傅作义。
    11月16日,毛泽东又提出东北主力提早入关问题。
    23日,东北野战军80万大军,战尘未洗,鞍马未卸,便告别了自山黑水和关东父老,开始了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入关大进军。 
|<< << < 1 2 3 4 > >> >>|

(责任编辑:cmsnews2007)
·上一篇:第十章 组织领导国统区人民的反蒋斗争
·下一篇:薄一波题词
·第一章 转战陕北迎接中国革命新高潮(下)
·第十九章 新政治协商会议的筹备和召开
·第十八章 将革命进行到底蒋介石败退台湾
·第十七章 与国民党举行北平和谈南京政府拒签《和平协定》
·第十六章 从西柏坡到香山
·第十五章 描绘新中国宏伟蓝图的七届二中全会
·第十四章 中苏两党高层领导人的交往
·第十三章 分割包围战和并用取平津
·第十二章 淮海决战60万战胜80万
·第十章 组织领导国统区人民的反蒋斗争
中国红色旅游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红色旅游网特稿”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中国红色旅游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被授权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红色旅游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其他来源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
3、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或本网站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该及时向本网站书面反馈,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尽快移除被控侵权的内容或链接。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来信:js88@vip.sina.com
黄辉:为有牺牲多壮志,敢叫日月换新天——深切缅怀
特稿:为有牺牲多壮志,敢叫日月换新天——深切缅怀
从群众中走出来的群众领袖——习仲勋
王小霞:从群众中走出来的群众领袖——习仲勋
特稿:从群众中走出来的群众领袖——习仲勋
特稿:周恩来的家风同毛泽东保持一致(组图)
周秉宜:周恩来的家风同毛泽东保持一致(组图)
特稿:周恩来的家风同毛泽东保持一致(组图)
一幕悲壮,一个故事(图)
不忘历史教训,铭记烈士功勋——茅山老区革命英烈事
习仲勋会见原中顾委副主任薄一波
解放军厚葬名将张灵甫(组图)
特稿:华国锋遗体告别仪式在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举行(
毛泽东称习仲勋:“你比诸葛亮还厉害”
特稿:李讷、张玉凤等毛主席亲属和身边工作人员来到毛
毛主席“粗话”欣赏
习仲勋与儿子近平、远平
习仲勋生平年表
毛主席语录
特稿:毛远新出现在邵华遗体告别仪式上(图)
毛主席身边工作人员来到纪念堂怀念老人家(组图)
特稿:首都各界隆重纪念毛主席诞辰116周年活动在京
9月9,李讷、毛新宇等来到毛主席纪念堂(组图)
特稿:李讷、张玉凤等毛主席亲属和身边工作人员来
特稿:参加华国锋遗体告别仪式集锦(组图)
特稿:华国锋遗体告别仪式在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举
特稿:华国锋年年到纪念堂瞻仰毛主席遗容(组图)
纪念毛主席诞辰114周年 原毛主席身边工作人员来到
特稿:毛远新出现在邵华遗体告别仪式上(图)
特稿:邵华遗体告别仪式(组图)
 
中 国 红 色 旅 游 网 版 权 所 有,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复 制 或 建 立 镜 像
建议使用分辩率1024*768浏览本站,16位以上颜色,IE5.5以上版本浏览器
冀ICP备05003408号
E-mail:js88@vip.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