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视频 | 红色博览 | 红色网群 | 作者专栏 | 英模事迹 | 权威发布 | 领袖故事 | 史海秘闻 | 领袖故事 | 红色恋情
红色联播 | 红色书信 | 红色演讲 | 红色景区 | 红色诗词 | 红色歌谣 | 红色镜头 | 红色游记 | 红色书画 | 红色访谈
红色收藏 | 红色格言 | 绿色景区 | 红色精神 | 导游词集 | 英模瞬间 | 特稿精选 | 红色歌舞 | 红色环球 | 红色题词
景区地图 | 红色日历 | 红色图库 | 红色文化 | 红色课堂 | 精神大观 | 长篇连载 | 红色人物 | 红色文物 | 红色头条
  当前位置:长篇连载>>《中共中央移驻西柏坡前后》>>正文
第一章 转战陕北迎接中国革命新高潮(下)
2008-04-09 17:52:26
来源:中国红色旅游网(中红网)
作者:王运芳
浏览次数:
【字号 打印 投稿 纠错 论坛 【收藏】 E-mail推荐:
    捷报传来,毛泽东欣喜万分,17日,致电陈、粟庆祝这一伟大胜利。
    不久后,毛泽东对前去延安的陈毅说:
    “你们华野莱芜、孟良崮两仗打得痛快淋漓。尤其是歼灭了蒋介石的五大主力之一的七十四师,意义极大。现在,山东的战局改观了,蒋介石的扁担,在山东和陕北是两头打塌,敌人在这两地已组织不起象样的攻势了。”
    盂良崮战役后,敌统帅部在重点进攻受挫的情况下,为挽救战局,对山东战场的作战提出“并进不如重迭,分进不如合进,以三、四个重迭交互前进”的战法,重新编组进攻兵团。国民党军经过40天的整顿,于6月25日以陆军副总司令范汉杰指挥的6个整编师担任主攻,另3个整编师及一个军为第二线兵力,用3个整编师担任助攻,再次向鲁中山区发起进攻。整个7月份,华东野战军在鲁南、鲁西、鲁中三个方向作战,从战略上调动、分散了敌人,打乱了敌人的进攻部署,配合了晋冀鲁豫野战军的战略进攻。
    转入战略进攻三军出击经略中原
    在辗转迁徙、与敌周旋的日子里,毛泽东的视野从不限于陕北这个局部,而总是通盘筹划和考虑如何扭转全国的战局。特别是在粉碎国民党蒋介石对山东和陕北重点进攻,迫使敌人由战略进攻转入战略防御以后,在毛泽东的脑海里,始终索绕着一个问题,这就是创造时机,以主力打到外线去,从根本上改变双方的战略态势。
    毛泽东对这个问题,经历过长时期的审慎思考。全面内战爆发后,他曾三次比较明确地表述了准备在适当时机将解放军主力转入外线作战以实行战略进攻的基本设想。
    第一次,早在1946年11月21日,毛泽东在延安枣园同刘少奇、周恩来谈话中提出:
    “在军事上,歼灭战已经经历了事实的证明,过去至令已歼灭了三十八个旅,占七十五个旅的过半数。蒋介石的攻势是可以战胜的,经过半年到一年,消灭他七八十个旅,停止他的进攻,开始反攻,把他在美国援助下七八年积蓄一年内打破,达到两党平衡。达到了平衡就很容易超过。那时我们就可以打出去,首先是安徽、河南、湖北、甘肃,然后就可以再向长江以南。”
    毛泽东在这里不仅提出了转入战略进攻的时间,而且提出了进攻的主要方向,就是鄂、豫、皖和甘肃。
    第二次是1947年7月10日,毛泽东在靖边县小河村给东北民主联军总司令林彪、副政治委员罗荣桓、高岗的一份很长的指定只能由“科长译”并“阅后付火”的绝密电报。这份电报,对人民解放军转入战略进攻的蓝图作了更全面的描绘。
    电报首先分析了过去一年作战的主要结果及当前国共双方的实力对比状况,指出:
    “第一牟我军共歼敌正规军九十七个半旅,七十八万人,歼伪军、保安部队等杂部三十四万人,共歼敌一百十二万人。”
    “目前,放军主力仍在南线,连被歼者(其中大半已补充,惟人数不足,战力弱,一部在准备补充中)计算在内,共一百五十四个旅,其中,山东(包括苏北)八十八个旅,太行二十六个旅,西北(包括晋南、榆林、宁夏,不 包括兰州以西)四十个旅。北线致力较弱,共有六十四个旅(被歼者在内),其中,东北(不包括冀东、察北)二十四个旅,五台及晋绥四十个旅(孙连仲十五个旅,傅作义十个旅,阎锡山十五个旅)。敌后方守备兵力三十个旅,其中,新疆及甘西八个旅,湘、鄂、川、滇、黔五省十六个旅,东南各省及台湾六个旅。全国敌正规军二百四十八个旅,去年七月共有兵员一百八十余万人,一年作战被我歼灭七十八万人,补充六十万,逃亡二十万,现有兵员一百五十万人。”
    此外有数量巨大的特种部队、伪军、保安部队以及后方机关人员。一年作战,敌军士气已衰,厌战情绪高涨,民心尤为厌战,蒋政权在人民中已陷孤立。
    “我军山东有二十七个头等旅,太行(不包括陈廖)有十三个头等旅,十四个二等旅,西北有边区六个旅(其中四个是晋绥来的),陈赓四个旅,晋绥三个旅,五台有九个头等旅、四个二等旅,东北(包括察北、冀东)有头等二等三十二个旅。我全军共计一百一十二个旅(东北、山东两炮纵,东北、晋绥四个骑旅不在内),丸十万人。此外,地方部队六十万人,军事机关四十万人。”
    接着,电报提出了全军转入战略进攻的基本方向和部署,指出:
    “我第二年作战应争取歼敌一百个正规旅及大量杂部,使敌由数量上的优势变为劣势,我则变为优势。”
    为此决定:
    “山东、太行两区力求占领长江以北;西北方面力求占领甘、宁大部;北线我军力求占领中长、北宁、平承、平石、平绥、同蒲各路之大部及路上除平、津、沈以外各城,孤立平、津、沈,如能占领沈阳则更好。其中极重要的是占领平绥路,打通东北与华北联系,使华北、西北我军获得军火接济。”
    第三次,1947年9月1日。那时,中国人民解放军转入战略进攻刚两个月,许多人对整个局势的发展还没有看得那么清楚。毛泽东在佳县朱官寨为中共中央起草并向各区发出《解放战争第二年的战略方针》的指示,全面地阐述了解放军实施战略进攻的构思,指出:
    “我军第二年作战的基本任务是:举行全国性的反攻,即以主力打到外线去,将战争引向国民党区域,在外线大量歼敌,彻底破坏国民党将战 争继续引向解放区、进一步破坏和消耗解放区的人力物力,使我不能持久的反革命战略方针。我军第二年作战的部分任务是:以一部分主力和广大地方部队继续在内线作战,歼灭内线敌人,收复失地。”
    为了实现这一任务,毛泽东特别强调:
    “到国民党区域作战争取胜利的关键:第一是在捕捉战机,勇敢坚决, 多打胜仗;第二是在坚决执行争取群众的政策,使广大群众获得利益,站在我军方面。只要这两点做到了,我们就胜利了。”
    在“以主力打到外线去,将战争引向国民党区域”的战略意图下,毛泽东精心筹划了南北两线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作战计划。
    在南线,早在1947年1月18日,在华东人民解放军举行的鲁南战役即将胜利结束而由中原突围进到陕南、豫西和鄂西北的李先念部处境十分困难的时候,毛泽东在延安为中央军委起草致晋冀鲁豫野战军司令员刘伯承、政治委员邓小平电,要他们在三四两个月内,在陇海路南北广大地区灵活作战,将这个地区“创造为机动战场,以便吸引邱军及其他薛、顾主力来北面歼灭之。大约在五月间主力即可向中原出动”,以支援李先念部。他还电告华东的陈毅、陈士榘、粟裕、谭震林,要他们在鲁南战役结束后准备在陇海、台枣两线“打凡个大歼灭战,开辟向南进攻的道路”。1月24日,他为中共中央起草致陈毅、饶漱石及华东局并告刘伯承、邓小平电:“我们已令刘、邓缩短内线作战时问至四月底为止,准备五月开始(包括休整时间在内)向中原出动,转变为外线作战。华东方面亦请按此计划办理,努力争取子五一以前在内线解决蒋军主力,并完成外线作战的一切准备条件(弹药、新兵、干部、经费等)。”这是毛泽东第一次具体规定南线的两大主力——华东和晋冀鲁豫野战军外线出击的时间和方向。
    由于战场实际情况的迅速变化,毛泽东在以后对这个计划又作过三次调整。
    第一次局部调整,是在1947年3月6日。修正的原因是:在2月下旬至3月上旬,华东野战军举行的莱芜战役已胜利结束,一举歼灭国民党7个旅,主力正集结在胶济铁路一带进行休整;同时,李先念部大部分已脱离险境,安全渡过黄河,进入太岳解放区,另一部正在渡河中。在这种情况下,毛泽东改变了要华东野战军提早转入外线援助李先念部的计划,指示华野“大约本年内全部时间均可用于内线作战”。但规定晋冀鲁豫野战军5月挺进中原的任务仍没有变化。1947年三、四两月,南线的战场形势又发生两个重要变化:一是国民党军队把进攻重点改置于南线两翼的陕北和山东。进攻陕北的胡宗南军很快就陷入困境。二是处于南线中部的晋冀鲁豫战场上,人民解放军分别转入局部反攻,在豫北和晋南收复了大部失地。根据这一变化了的情况,毛泽东在1947年5月4日于靖边县王家湾为中共中央起草致刘伯承、邓小平,陈赓、谢富治,陈毅、粟裕并彭德怀、习仲勋电,对南线战略进攻的部署作了第二次调整:“现在可以确定下列诸点:(一)刘邓、陈粟两军任务是协力击破顾祝同系统;(二)晋南(陈谢)、陕北两军任务是协力击破胡宗南系统;(三)刘邓军十万立即开始休整,已东(6月1日)以前完毕,已东后独力经冀鲁豫出中原,以豫皖苏边区及冀鲁豫边区为根据地,以长江以北,黄河以南,潼关、南阳之线以东,津浦路以西,为机动地区,或打郑、汉,或打汁、徐,或打伏牛山,或打大别山,均可因时制宜,往来机动,并与陈粟密切配合行动,凡有共同作战之处,陈、粟受刘、邓指挥;(四)陈谢主力(四个旅)在现地工作待命,随时准备从下流或从上流渡河,受彭、习指挥,歼灭胡宗南及其他杂顽,收复延安,保卫陕甘宁,夺取大西北。”
    随后,5月22日,关于山东战场作战方针问题,毛泽东为中共中央军委起草致陈毅、粟裕、谭震林、陈士榘、张云逸、饶漱石、邓子恢、黎玉并告刘伯承、邓小平电,指出:
    山东方面,应“集中全部主力于济南、临沂、海州之线以北地区,准备用六七个月时间(5月起)六七万人伤亡,各个歼灭该线之敌。该线击破之日,即是全局大胜之时,尔后一切作战均将较为顺利。”
    这样,就初步形成了晋冀鲁豫野战军独力先出中原,华东野战军在完成内线作战任务后再越陇海铁路东段进入苏皖边区作战,两军夹津浦路密切配合作战,以及陈赓部西进陕北,直接配合西北人民解放军作战的部署。
    第三次修改是在1947年的七八月间。这时面对的情况是:一,晋冀鲁豫野战军依照毛泽东“独力经冀鲁豫出中原”的决心,经过一个多月的准备后于6月底自豫北南渡黄河,在鲁西南地区转战一月,歼灭国民党9个半旅,揭开了战略进攻的序幕。国民党军正调集重兵准备在鲁西南狭小区域内同晋冀鲁豫野战军“决战”。二,为了粉碎国民党军在山东战场上集结重兵、集团滚进的部署,同时配合晋冀鲁豫野战军在鲁西南地区的作战,华东野战军按照毛泽东的决定,以5个纵队兵力分两路出鲁西、鲁南,以4个纵队留置鲁中正面。但7月份攻膝县、攻邹县、攻济宁、攻汶上、攻南麻、攻临胸,都打成消耗仗,没有达成预期的歼敌目的,战场形势十分严峻。三,陕北地区的军需尤其是粮袜供应十分困难。
针对上述形势的变化,毛泽东及时组织南线主力转入进攻的决心并没有改变,但在具体部署上又一次作了大的调整。
    第一,将陈谢集团的进军方向从西进陕北改为渡河南下,挺进豫西。为此,7月19日,毛泽东于小河村为中共中央军委起草致刘伯承、邓小平,徐向前、滕代远、薄一波、王宏坤,郑位三、李先念,谢富治、韩钧电:
    “为着协助陕甘宁击破胡宗南系统,同时协助刘、邓经略中原,决将陈谢纵队使用方向改为渡河南进,首先攻战潼洛郑段,歼灭该区敌人,并调动胡军相机歼灭之。尔后向豫西、陕南、鄂北进击,创建鄂豫陕边区根据地,作为夺取大西北之一翼。陈谢纵队仍属彭习序列不变,同时纵队仍属晋冀鲁豫建制。”
    第二,将中央军委5月2日关于刘、邓出兵出中原以豫皖苏边区和冀鲁豫边区为根据地的计划,改变为直出大别山。7月23日毛泽东于小河村为中共中央军委起草致刘伯承、邓小平,陈毅、粟裕、谭震林,华东局电。指出:
    刘、邓指挥晋冀鲁豫野战军在咯事休整后,下决心不要后方,大踏步南下,千里跃进大别山:“除扫清过路小敌及民团外,不打陇海,不打新黄河以东,亦不打平汉路,下决心不要后方,以半个月行程,直出大别山,占领大别山为中心的数十县,肃清民团,发动群众,建立根据地,吸引敌人向我进攻打运动战。”
    第三,华东野战军出鲁南、鲁西的5个纵队在华野参谋长陈士柒、政治部主任唐亮指挥下,就势进入鲁西南;另由陈毅、粟裕指挥一个纵队及特种兵纵队主力由鲁北南渡黄河,会同陈唐5个纵队组成华东野战军外线(西线)兵团,首先在鲁西南掩护刘邓军跃进大别山,然后挺进豫皖边区,在黄河以南、淮河以北、运河以西、平汉以东的广大地域内往来击敌,逐步将鲁西南、豫皖苏两区创造成有利战场及支援刘、邓之后方。华东野战军的另外3个纵队及由胶东地方武装刚组成的一个纵队组成内线(东线)兵团,在谭震林、许世友指挥下担任保卫胶东解放区、钳制山东战场国民党军之任务。
    第四,西北野战军仍然独立在陕北战场坚持内线作战,钳制并逐步削弱胡宗南集团,并为自己今后转入外线作战创造条件。
    这样,在南线最终形成了刘邓、陈粟、陈谢三路大军中央突破,挺进中原,彭习、许谭两军分别在陕北、山东两翼钳制胡宗南集团和进攻胶东的范汉杰集团的战略布局。
    在北线,毛泽东对东北战场和晋察冀战场也多次作了规划。
    毛泽东一直认为,华北、东北是一个整体,两区军队的基本任务,就是夺取长春、北宁两铁路线和长春、沈阳、北平、天津四城(即两路四城)。1947年5月20日,当东北民主联军正在发动夏季攻势之际,毛泽东在靖边县王家湾致电林彪、高岗并告朱德、刘少奇。指出:
    “夺取两路四城必须准备的条件有三:你们已在北满建立了强大根据 地,解决了第一个条件;现在正向南满作战,估计不要很久即可解决第二个条件,建立强大的南满根据地;第三步还要解决冀热辽地区的根据地问题。”
    为了实现这一战略构想,6月19日,毛泽东在小河村为中共中央军委起草致朱德、刘少奇、聂荣臻并转杨得志、罗瑞卿、杨成武电,要求华北部队在为配合东北夏季攻势而发起的青(县)沧(县)战役结束后,主力应出击平津间和平保(定)间,“往来机动,寻歼敌之正规部队”。在东北夏季攻势胜利结束后,毛泽东又告诉东北部队准备在八九月间发动新攻势,以4个月到6个月时间占领中长、北宁两路之大部,相机夺取长春、四平、辽阳、锦州城,并准备在1948年春配合晋察冀、晋绥两区进攻平绥路。毛泽东还特别指出了解决北线之敌的任务,“应以东北我军为主力,五台、晋绥为辅”去完成。
中国人民解放军的战略进攻是从1947年7月开始的。它以刘邓、陈粟、陈谢三路大军挺进中原、开创新的中原解放区为主要战略重心,分别在南线和北线逐步展开。
    在南线:
    三军之一,即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6月16日,毛泽东同周恩来、任粥时率中共中央机关由天赐湾返回小河村后,毛泽东即电询刘伯承、邓小平准备情况如何,可否按原计划行动。刘邓作了肯定的答复,并于6月22日正式下达强渡黄河实施鲁西南战役的基本命令。毛泽东随即电告华东野战军陈毅、粟裕:刘邓月底出击不变;山东战事仍为全局关键,你们的作战方针仍以确有胜利把握然后出击为宜。
一个经过深思熟虑、反复酝酿、周密部署、充分准备的前所未有的战略行动,即将发动了。
    1947年6月30日晚,在黄河北岸,集结着晋冀鲁豫野战军主力4个纵队,13万人马,早已是袜马厉兵,军威显赫。但听一声号令,全军战船齐发,在鲁西南张秋镇到临滁集300里地段上,挥师强渡,一举突破敌人自诩为可顶“四十万大军”的黄河天险,揭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
    刘邓大军强渡黄河后,立即趁势发起鲁西南战役,军旗指处,所向披靡,在28天内,连战连捷,共歼敌4个整编师部、9个半旅共56000余人,俘虏敌六十六师师长宋瑞珂等一批高级将领。这一胜利,打开了南下大别山的通道。鲁西南战役震惊全国,蒋介石仓皇飞抵开封,被迫改变原来的全盘战略部署,从陕西、山东等地紧急抽调7个整编师17个半旅的兵力驰援鲁西南。从而,打乱了敌人在南线的战略部署。
    按照毛泽东的第二步计划,刘邓军准备向中原出击,直下大别山。在他看来,刘邓大军好似一把尖刀,如能突然插进蒋介石统治的心脏——中原腹地,必将致敌于死命。因为我军战略进攻的矛头指向大别山,可以东慑南京、西逼武汉、南扼长江,这样必将迫使蒋介石调动其进攻山东和陕北的主力回援,使我们能够将战争引向国民党统治区域,在外线大量歼敌,彻底打破国民党将战争继续引向解放区、进一步破坏和消耗解放区的人力物力,使我不能持久的反革命战略方针。毛泽东认为,进军大别山不能象北伐时期那样逐城逐地推进,而必须决心不要后方,一举跃进到敌人后方去,先占领广大农村,以乡村包围城市,然后再夺取城市。毛泽东既充分估计到跃进大别山的有利条件,也充分估计到在外线作战的各种困难,指出可能有三个前途:一是付出了代价站不住脚,转回来;二是付出了代价站不住脚,在周围打游击;三是付出了代价站稳了脚。7月30日,毛泽东在小河村电令刘邓召开团以上干部会议,“除告以各种有利条件外,并设想各种困难条件,建立远征意志。”8月7日,毛泽东在子洲县巡检寺起草了一份电报,要刘邓军“至少一星期不动”,可就在这一天,刘邓大军19万人兵分三路向大别山进军了。为什么会如此突然呢?因为刘邓军渡过黄河歼敌9个半旅之后,蒋介石大为震动,果然如毛泽东所料急忙从陕北和山东战场抽调部分兵力,加上从中原各地抽调的兵力,共达28个半旅30多万人,企图乘我军连续作战疲惫之际,用重兵对我实施合围,并扬言要决黄河大堤放水淹没我军。时值雨季,黄河水位猛涨,决堤的谣言四起,闹得人心惶惶。所以,在此紧急情况下,刘邓下决心不再按计划休整到8月15日,而提前于8月7日率主力4个纵队自郓城地区南下,经巨野、定陶之间跳出敌人合围圈南下。8月9日和10日,毛泽东两次致电刘邓,称赞“刘、邓决心完全正确”,并提出“情况紧急不及请示时,一切由你们机断处理”。那些日子,毛泽东的心情极不平静,在陕北是“前有黄河,后有追兵”;在中原是“前有淮河,后有追兵”。刘邓大军的处境也象陕北一样十分险恶。敌人第四十八师、第七师、第五十八师、第十师、第三师、第六十五师、第五十二师、骑一旅等19个旅,紧紧追赶着刘邓军,敌第六十五师的先头部队距刘邓军只有30多里,而前面却是汹涌澎湃的淮河——千里跃进大别山征途中的最后一道险关。8月30日,刘邓致电中央军委称,我军已胜利完成渡过淮河进入大别山之任务,敌人追截计划完全失败。毛泽东看了电报,心里一块石头落地,大大地松了一口气。
    两个月后,刘邓大军虽然已初步完成在大别山区的战略展开,建立了17个县的民主政权,但是蒋介石深恶痛绝地要拔出插到他胸膛的这把尖刀,拼命调集大军妄图把刘邓大军消灭在大别山区。
    毛泽东和周恩来身在佳县神泉堡,心系大别山,每天都关心刘邓大军能否扎下根来。除随时提供敌情给以指示外,还做出了给他们增加兵力的决策。经过同晋冀鲁豫中央局商量后,决定将留在内线作战的第十、第十二两个纵队,带上一批新战士和伤愈、病愈归队的指战员,运送大批弹药、药品和银元,南下中原。这两个纵队经过长途跋涉和沿途作战,按照中央军委计划到达指定地区,加强了中原野战军的力量,提高了粉碎敌人围攻和坚持大别山斗争的信心。刘伯承司令员说,这是党中央、毛主席对中原野战军的“雪里送炭”。
    10月间,蒋介石集中在大别山北部的兵力6个多师,妄图合击光山、新县地区的我军主力。我军以一部分兵力牵制和迷惑敌人,主力转到外地寻机歼敌。首先在皖西六安县东南的张家店,把在运动中的敌人第八十八师六十二旅全部消灭,创造了我军在元后方依托的条件下,消灭敌人正规旅的新纪录。接着,又于10月26日,在湖北薪春县的高山铺地区,经过一天一夜的激烈战斗,将钻进我埋伏圈的蒋军第四十师师部和两个半旅共12000多人,全部歼灭。当武汉敌机到高山铺上空投下馒头、烧饼时,我军毫不客气地收下了。
    三军之二,即陈粟大军,直接配合刘邓进军大别山。华东野战军遵照毛泽东“以神速动作攻取泰安南北及其西方西南方地区打开与刘邓会师之道”的指示,担负了掩护刘邓大军南下和繁重的内线作战任务。9月初,遵照毛泽东“立即渡河,并以全力贯注配合刘邓”的指示,陈毅、粟裕经聊城南渡黄河,在鲁西南会合了8个纵队共18万人组成华东野战军主力,转入外线作战。首战菏泽以东的沙土集,全歼敌军一个整编师,然后全军分五路越过陇海路南下,以纵队为单位分散展开,各个歼敌;并破击陇海路徐州以西至兰封段铁路400余里及徐州至固镇的津浦路段,威逼敌军战略要地徐州,调动敌军15个旅回兵救援。经两个多月作战,华东野战军解放了豫皖苏大片土地,完成了在豫皖苏地区的战略展开,大大减轻了刘邓在大别山的压力。
    三军之最后一路,即陈谢大军,南渡黄河,挺进豫西,威逼陕南,还配合刘邓大军直趋大别山。在刘邓大军越过陇海路、直趋大别山之际,毛泽东提出:“此举必然震动全局,为使刘邓顺利达成任务,陈谢必须提早渡河”。遵照这一指示,8月22日,陈赓、谢富治率晋冀鲁豫太岳兵团共8万人,在晋南、豫北交界处渡过黄河,向豫西挺进)在前50天的机动往返作战中,斩断横贯中原的陇海路,东逼郑州、洛阳,西叩潼关,依托伏牛山在豫西展开,割断了胡宗南集团和顾祝同集团之间的联系,并调动他们分别从南北两面抽兵回援,减轻了敌人对大别山和陕甘宁边区的压力;随后,陈谢兵团又挥师南下,一部向陕南进击,主力沿平汉路向豫西展开,经3个月作战,歼敌12000人,将豫鄂陕解放区扩大到南临汉水,北至陇海、西越丹江、东至平汉路的广大地区,胜利地完成了在豫鄂陕地区的战略展开。
两翼牵制。为了策应南线三军大举出击、经略中原的战略行动,遵照中央军委、毛泽东的部署,担任右翼钳制国民党胡宗南军任务的彭习西北野战军,出击榆林,将陕北敌军向北拉至毛乌素沙漠边缘;并于1947年8月20日,在沙家店战役中歼灭胡宗南集团三大主力之一的整编第三十六师6000多人,从而粉碎了国民党军对陕北的重点进攻,开始转入战略反攻。沙家店战役进行时,毛泽东就在离战场只有20里的梁家岔。8月23日,毛泽东同周恩来、任粥时骑马由梁家岔到西北野战军指挥部住地佳县前东原村,向参加沙家店战役总结会的旅以上干部祝贺胜利,研究部署新的战役。他在会上说:沙家店这一仗确实打得好,对西北战局有决定意义,最困难的时期已经过去了……侧水侧敌本是兵家所忌,而我们的彭老总指挥的西北野战军英勇奋战,在短短一天时间里,就取得了空前的胜利。会后,在周恩来等陪同下,视察了歼灭整编36师的阵地。
    担任左翼钳制山东国民党军的许谭军(华东野战军内线兵团)历经胶东保卫战、胶济路西中段战役,不但完成了钳制范汉杰兵团的任务,而且在战略反攻和进攻中攻占周村、潍县,迫使在山东的国民党军队缩据在济南、充州、青岛、临沂等几个孤立据点之内,将山东敌军引向渤海之滨。这样,就有力地牵制了集中在东西两翼的敌军机动兵力,使其无法回救中原。
    在陕北、山东我军内线作战的密切配合下,三路大军在广阔的中原地区完成战略展开后,一面大力扫荡土杂武装,发动群众,建立地方武装,建立政权,一面适机集中兵力打中等规模之仗,历经高山铺战役、大别山反“清剿”、陇海了创建。巩固拥有3000万人口的新的中原解放区的战略任务。三路大军挺进中原大地,把战线由黄河南北推进到长江北岸,使中原地区成了人民解放军夺取全国胜利的前进基地。
    1948年3月,毛泽东在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发言人起草的《评西北大捷兼评解放军的新式整军运动》一文中,对中原三军的作战作了高度的评价,指出:“我刘邓、陈粟、陈谢三路野战大军,从去年夏秋起渡河南进,纵横驰骋于江淮河汉之间,歼灭大量敌人,调动和吸引蒋军南线全部兵力一百六十多个旅中约九十个旅左右于自己的周围,迫使蒋军处于被动地位,起了决定性的战略作用,获得全国人民的称赞。”
    总之,“中央突破,三军配合,两翼牵制”是毛泽东对蒋介石走的一着绝棋,锋芒所向,直逼蒋介石反动统治的大本营和心脏部位。此举正应了毛泽东撤离延安前对身边工作同志说的话:蒋介石既然可以打到延安来,我也可以打到南京去,“来而不往非礼也”。
    战争的进程,完全出乎蒋介石及其美国顾问的意料之外。起初他们还估计刘邓渡河是“立足不定,被迫流窜”;千里跃进大别山是“北渡不成而南窜”,但铁的事实却将他们的谶言呓语碾成齑粉。国民党统治区的一些刊物纷纷不加掩饰地评论道:共军“真是叱咤风云,想拿什么地方就拿什地方”;整个战局“不是拉锯而是推磨,从黄河到长江广大的土地上形成了一个大转盘”,“东西两战场由于这样一步一步的推磨兜圈,已经变成了一个大战场,形成了‘中原多事之秋’,共军各部的配合是相当成功的”;“这多事的中原,由于刘伯承的进入豫北、豫南,陈康的出现豫西,从此恐怕愈加多事了。”
    毛泽东挥师南下、经略中原的神来之举,同样使一向苦心孤诣助蒋内战的美国政府受到强烈的震动,刘邓大军甫渡黄河,美国驻华大使司徒雷登便惊呼:中国发生了“六卅事件”!“军事形势有利于共军”;“国民党军队兵力虽占优势,但战略的主动,则操在共产党手中”。为了帮助国民党挽回危局,美国主张蒋介石一定要放弃纬线四十度以北,即放弃东起安东,经过北宁线、平绥线、大同,西至西安,就是放弃东北,争取华北,巩固长江,经营华南。蒋介石说,有放不得之苦,放弃一地,共产党就都堆下来了。
    在北线:
    从1947年9月到1948年3月,东北民主联军连续发动了秋季攻势和冬季攻势,歼灭国民党军队20多万,收复县以上城市33座,把国民党军队压缩在长春、沈阳、锦州三个狭小地区内,为下一步全歼东北国民党军创造了极为有利的形势。同一期间,晋察冀野战军首先在平汉线发动攻势,举行了清风店、石家庄两次战役,攻克河北重镇石家庄,完全控制了平汉铁路保定以南段,使晋冀鲁豫、晋察冀两大解放区联成一片,为当时驻在平山西柏坡的中央工委和各解放区打通了直接联系。接着又转移攻势,出击绥东、察南的国民党军队,截断了平绥铁路;留置内线的晋冀鲁豫野战军一部分及广大地方武装,先后攻占运城、临汾,使山西阎锡山部缩据在晋中、太原及其附近地区,完全处于守势。
    战局的急速逆转,宣告了蒋介石和他的美国顾问战略上的失败。对此,蒋介石在1947年11月30日写的《本月反省录》中,有一段绝妙的自白:全国各战场皆陷于劣势被动之危境,尤以榆林(陕北)、运城(山西)被围日久,无兵增援;12日,石家庄陷落之后,北方之民心士气尤完全动摇;加之,陈毅“股匪”威胁徐州(江苏),拆毁黄口(江苏)至内黄(河南)铁路,而后进逼徐、宿(安徽);陈虚“股匪”窜扰豫西,南阳、安阳震动;江南各省几乎遍呈风声鹤唆之象;两广、湘、豫、浙、闽“伏匪”蠢动;李济深、冯玉祥且与之遥相呼应,公然宣告“叛国”,此诚存亡危急之秋也。
    经过1947年7月以来的这番角逐,蒋介石在军事上从此一撅不振,他所代表的国民党反动统治也随之江河日下,处于风雨飘摇之中。与此相反,毛泽东作为善于驾驭战争规律的战略大家,以精湛的技艺和卓群的胆识,赢得了扭转战争全局的主动权。人民解放战争正按照毛泽东的战略构想,走向一个新的历史转折点。
|<< << < 1 2 > >> >>|

(责任编辑:cmsnews2007)
·上一篇:薄一波题词
·下一篇:无
·第十九章 新政治协商会议的筹备和召开
·第十八章 将革命进行到底蒋介石败退台湾
·第十七章 与国民党举行北平和谈南京政府拒签《和平协定》
·第十六章 从西柏坡到香山
·第十五章 描绘新中国宏伟蓝图的七届二中全会
·第十四章 中苏两党高层领导人的交往
·第十三章 分割包围战和并用取平津
·第十二章 淮海决战60万战胜80万
·第十一章 “关门打狗” 决战在黑土地
·第十章 组织领导国统区人民的反蒋斗争
中国红色旅游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红色旅游网特稿”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中国红色旅游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被授权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红色旅游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其他来源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
3、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或本网站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该及时向本网站书面反馈,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尽快移除被控侵权的内容或链接。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来信:js88@vip.sina.com
特稿:将军胸怀 书写天下——鉴赏赵勇田珍藏的中国人
耿仲琳向“辞典”说不
耿仲琳:耿仲琳向“辞典”说不
十八大提出要重视“智库建设”
努力推进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的探索
韶山毛泽东图书馆
红色文化与中国梦
黎荣华:树碑昭英烈 存史启后人
特稿:树碑昭英烈 存史启后人
黎荣华:永远的老兵
习仲勋会见原中顾委副主任薄一波
解放军厚葬名将张灵甫(组图)
特稿:华国锋遗体告别仪式在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举行(
毛泽东称习仲勋:“你比诸葛亮还厉害”
特稿:李讷、张玉凤等毛主席亲属和身边工作人员来到毛
毛主席“粗话”欣赏
习仲勋与儿子近平、远平
毛主席语录
习仲勋生平年表
特稿:毛远新出现在邵华遗体告别仪式上(图)
毛主席身边工作人员来到纪念堂怀念老人家(组图)
特稿:首都各界隆重纪念毛主席诞辰116周年活动在京
9月9,李讷、毛新宇等来到毛主席纪念堂(组图)
特稿:李讷、张玉凤等毛主席亲属和身边工作人员来
特稿:参加华国锋遗体告别仪式集锦(组图)
特稿:华国锋遗体告别仪式在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举
特稿:华国锋年年到纪念堂瞻仰毛主席遗容(组图)
纪念毛主席诞辰114周年 原毛主席身边工作人员来到
特稿:毛远新出现在邵华遗体告别仪式上(图)
特稿:邵华遗体告别仪式(组图)
 
中 国 红 色 旅 游 网 版 权 所 有,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复 制 或 建 立 镜 像
建议使用分辩率1024*768浏览本站,16位以上颜色,IE5.5以上版本浏览器
冀ICP备05003408号
E-mail:js88@vip.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