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视频
|
红色博览
|
红色网群
|
作者专栏
|
英模事迹
|
权威发布
|
领袖故事
|
史海秘闻
|
领袖故事
|
红色恋情
红色联播
|
红色书信
|
红色演讲
|
红色景区
|
红色诗词
|
红色歌谣
|
红色镜头
|
红色游记
|
红色书画
|
红色访谈
红色收藏
|
红色格言
|
绿色景区
|
红色精神
|
导游词集
|
英模瞬间
|
特稿精选
|
红色歌舞
|
红色环球
|
红色题词
景区地图
|
红色日历
|
红色图库
|
红色文化
|
红色课堂
|
精神大观
|
长篇连载
|
红色人物
|
红色文物
|
红色头条
当前位置:
长篇连载
>>
《中共中央移驻西柏坡前后》
>>
正文
第十一章 “关门打狗” 决战在黑土地
2007-07-05 09:45:39
来源:《中共中央移驻西柏坡前后》
作者:王运芳
浏览次数:
【字号
大
中
小
】
【
打印
】
【
投稿
】
【
纠错
】
【收藏】
【
论坛
】
分享到:
0
“关门打狗”解放全东北
东北野战军在南下作战问题上与中央形成共识、而南下作战的突破口选在哪里,具体作战部署如何?开始,前线指挥员与中央的想法也不完全一致。
7月20日,在林、罗、刘给中央军委的电报中,东野准备第一步先歼灭义县、锦西、兴城、绥中、山海关五个城市的敌人,然后迅速向承德前进,进行夺取和打援战斗,同时协助杨(得志)罗(瑞卿)肃清北平以北敌人,再依照具体情况,或配合晋野部队夺取张家口和打援,肃清平绥路上敌大小据点,将傅作义在西面的力量全部打掉;或去冀东攻唐山打增援。更次一步行动还准备夺取保定和打援,尔后总的趋势继续向南或继续向西。
对东野能够确定南下作战的决心,毛泽东甚感欣慰。但在22日的复电中,除再次申明南下作战的有利条件,告诫东野不要把南下的困难条件说得大多太死外,对东野的上述作战部署没有明确表态,而是希望东野“详加考虑,拟出全盘方案电告”。显然持有疑义。
7月30日,毛泽东为中央军委起草的致林、罗、刘电,明确提出新的作战计划:
应当首先考虑对锦州、唐山作战,只要有可能就应攻取锦州、唐山,全部或大部歼灭范汉杰集团,然后再向承德、张家口打傅作义。
9月5日,毛泽东再次致电林、罗、刘,强调指出:
秋季作战的重点应放在卫立煌、范汉杰系统,不要预先设想打了范汉杰几个师以后就去打傅作义指挥的承德十三军。……打了义县、高桥、兴城、绥中四处之敌以后,锦西之两个师,山海关、前屯卫之两个师,锦州之五个师,津榆线上之五个师(这五个师名义上属傅作义指挥,实际上似是属范汉杰指挥),均互相孤立,均好歼击。在歼击这些敌人时,卫立煌有极大可能增援,可在运动中歼击增援队。如此,你们可以在北宁线上展开大规模作战。在此线上作战,补给较便利,这又是中间突破的方法,使两翼敌人(卫立煌、傅作义)互相孤立。因此,你们主力不要轻易离开北宁线,要预先设想继续打锦州、山海关、唐山诸点,控制整个北宁路(除平津段)于我手,以利尔后向两翼机动。在我扬成武部向绥远进去,我扬罗耿部威胁平张线的条件下,傅作义除已在唐山地区之五个师外,不可能有多的兵力向北宁线增援,你们主要对付的敌人,目前仍然是卫立煌。
9月7日,毛泽东要求东北野战军:
现在就应该准备使用主力于该线,而置长春、沈阳两敌于不顾,并准备在打锦州时歼灭可能由长、沈援锦之敌。如果在你们进行锦、榆、唐战役(第一个大战役)期间,长、沈之敌倾巢援锦(因为你们主力不是位于新民而是位于锦州附近,卫立煌才敢于来援),则你们便可以不离开锦、榆、唐线连续大举歼灭援敌,争取将卫立煌全军就地歼灭。这是最理想的情况。于此,你们应当注意:(一)确立攻占锦、榆、唐三点并全部控制该线的决心。(二)确立打你们前所未有的大歼灭战的决心,即在卫立煌全军来援的时候敢于同他作战。(三)为适应上述两项决心,重新考虑作战计划并筹办全军军需(粮食、弹药、新兵等)和处理俘虏事宜。
以上表明,毛泽东已把南线作战的突破口选在锦州地区,提出了攻锦打援,中间突破,两翼机动的作战方针。
实现上述方针,毛泽东曾作过设想,从1948年9月至1949年6月,东北野战军“要准备进行三次大战役,每次准备费去两个月左右时间,共费去六个月左右时间,余四个月作为休息时间。”毛泽东把第一个战役称作“锦榆唐”战役。首先对锦州、唐山作战,切断东北敌军人关通道。在这个战役期间,沈阳卫立煌有可能增援锦州,东野就可以乘胜进行第二个战役,“准备去打锦州时歼灭可能由长沈援锦之敌”。这样,敌我两军将在锦州、沈阳问展开激战。
关于第3个战役,毛泽东没有提出具体设想。但在9月27日给林、罗、刘电中已有表示,即攻克锦州,消灭援敌后,最好是乘胜夺沈阳,占长春。如果攻锦州时,沈阳援敌不出,或途中未被消灭而退居沈阳固守,则东北野战军“主力移攻山海关、滦县、唐山、塘沽,并且只要有可能,便应攻占葫芦岛、秦皇岛,完全肃清锦州、塘沽之线,直迫天津城下,迫使国民党用空运方法从沈阳调兵增防平、津。”
从日后东北决战的过程看,大体循着毛泽东的设想发展,只是时间上大大提前了。
为了牵制傅作义部不使其增援东北,中央军委命令华北军区杨成武部组织西进兵团,向绥远作战,至少吸引傅作义一个军西援,以利东北作战。具体确定在东北我军开始锦榆线作战时,杨成武部即攻击归绥等地。
8月3日,毛泽东等在西柏坡召见华北军区司令员聂荣臻和华北第二兵团第二政治委员杨成武,向他们交待了“东北打,华北牵”的作战任务。据此,杨成武部决定8月21日出动,9月10日到达归绥、集宁附近。
9月5日,杨成武兵团发起绥远战役,迫使傅作义向北平、张家口抽10个师西援,达到了吸敌向西,配合东北野战军行动的目的。
根据中央军委、毛泽东的一再指示,东北野战军改变作战部署,确定了南下北宁线攻取锦榆唐的决心。
好事多磨,在南下北宁线的时间问题上,东北野战军首脑又显得迟疑不决。
按着毛泽东的意思,东北野战军应迅速南下,攻取锦榆唐。林彪等在8月8日和11日两次致电中央,先提出东北主力行动时间,须视杨成武部行动的迟早才能确定。后来又提出,“南下则因大批粮食的需要无法解决”,“目前对出动时间,仍是无法肯定”。
毛泽东接电后,于9日电告林、罗、刘,杨成武部已决定21日出动,要求他们迅速决定并开始行动。因为“目前北宁线正好打仗,你们所谓你们的行动取决于扬成武的行动,这种提法是不正确的”。
12日,毛泽东再致电林、罗、刘,批评他们未按两个月前中央的指示准备好大军南下的粮食,以致现在军队无粮不能前进。再次批评他们静待杨部出动而后行动的想法是错误的,希望他们尽快抓住东北敌人,不使其转移华中。
13日,林、罗、刘致电中央,承认对北宁线敌情作了错误判断,表示尽力争取早日行动,并开始了战前的一系列准备工作:
14日,东北野战军与东北军区正式分开,野战军由林彪、罗荣桓、刘亚楼、谭政负责,随主力南下。
29日,东北野战军以林、罗、刘、谭的名义发出南下作战的《政治动员指示》。
9月1日,东北野战军在原第一、第二前线指挥所机关的基础上,组建了东北野战军第一、第二兵团。第一兵团司令员萧劲光,政治委员萧华;第二兵团司令员程子华,政治委员黄克诚。
为了适应新的作战任务,东北野战军将原有的东线、西线、北线3个后勤司令部改编为5个后勤分部,倾全力保障大部队的供给。
罗荣桓亲自抓后勤工作。在他的指挥下,短时间内,各分部就筹集到了3000万斤小米、10余万斤大米、数百吨油料和被服,还动员了担架1.3万余副,大车3.6万余辆,组织了由省、专区、县负责人率领的火线参战民19.6万人,加上后方支前的民工,总计达到160万,充分显示了根据地的强大威力。东北野战军总部在北起长春、南至唐山的千里长线上,展开了大规模作战部署:在北宁铁路线上,以第二、第三、第四等6个纵队和3个独立师及一个骑兵师的兵力”,长途奔袭,分别包围了北宁铁路线上锦州至唐山间各国民党军防守据点;在北线,以第十二纵队和6个独立师执行继续围困长春的任务,并以一个纵队在开原地区准备阻击长春之敌突围和沈阳之敌北援; 战线的中段,即沈阳地区,东北野战军以第五、第六、第十等4个纵队及一个骑兵师位于新民西北地区,监视沈阳之国民党军。作战命令下达后,东北野战军数十万大军如离弦之箭,执行长途奇袭的部队,夜行晓宿,封锁消息,分别采用铁路输送和徒步开进等运动方式,向预定战场开进。少数部队则担负战略佯动,大造声势地向长春方向前进,以迷惑敌人。事俱备,只欠东风。
9月8日至13日,中共中央在西柏坡召开政治局会议(即九月会议),提出大约五年左右从根本上打倒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目标,要求各战略区打更大规模的歼灭战,作战方式由游击战争过渡到正规战争。这标明,大会战、大决战的时刻就要来到了。
9月11日,正在主持政治局会议的毛泽东代中央军委致电东北野战军,批准他们9月10日关于军事情况的估计及部署。即:把北宁线作战的关键放在以奔袭动作将锦州以南和以北的敌人堵住切断,以便我军第一步即能歼灭兴城、绥中等五城之敌,第二步即能将全力集中起来攻锦州和打援。并决定以六个纵队攻击北宁线,以五个纵队位于沈阳西北及长沈间阻援。
9月12日,东北野战军一部及冀察热辽军区3个独立师分路进入锦州南北及以西地区,出击北宁线上义县至 滦县一线之敌,被后来称之为“辽沈战役”第一阶段的作战开始了。
26日,林彪向军委报告:准备在27日攻义县,得手后接着打锦西、兴城,再打山海关,如果敌军已逃,就 回头打锦州。
毛泽东批准了林彪的计划,但建议他在歼灭义县等五处之敌后,先打锦州,然后攻山海关、滦县、唐山,如有可能直逼天津城下。
28日,林彪终于定下“先攻锦州,再打锦西”的决心。第二天将具体部署报告军委,还以一种畅快的心情说:“锦州是敌薄弱而又要害之处,故沈敌必大举增援,长春敌亦必乘机撤退(已有密息证明)。故此次锦州战役,可能演成全东北之大决战,又能造成收复锦州、长春和大量歼灭沈阳出援之敌的结果,我们将极力争取这一胜利。”
毛泽东接电后也十分高兴,称赞林彪的“决心与部署均好,即照此贯彻实施,争取大胜。”
至10月1日,东北野战军先后占领义县、高桥、塔山、兴中、绥中、昌黎,将范汉杰集团分割在锦州、锦西、山海关三个地区,并封锁锦州飞机场,完成了对锦州守敌的包围。
范汉杰十分惊诧:“共军来者不善!”
卫立煌百般疑惑:难道预料中的10月攻势提前了?
蒋介石极度恐慌。9月下旬,急匆匆赶至北平与傅作义商讨增兵东北问题。经过讨价还价,拟调山东第三十九军的两个师,北平傅作义指挥的第六十二军、独立第九十五师和第九十二军的第二十一师,分别由烟台、秦皇岛、塘沽海运葫芦岛,会同据守锦西的第五十四军及暂编第六十二师,共11个师,组成东进兵团,由十七兵团司令候镜如指挥,由锦西北上,自西往东进攻锦州的东北野战军。部署完毕,又匆匆飞往沈阳,向卫立煌兴师间罪。
原来,9月24日,蒋介石曾电召卫立煌到南京,要卫出兵沈阳解锦州之围。卫坚持他以前的观点,认为西出便危,锦州之危须由关内增兵解救。争论到最后,蒋决定空运沈阳第四十九军至锦州,但仍要求卫由沈阳向沈锦路攻击前进。29日,锦州机场已被解放军控制,空运第四十九军计划只运了第七十九师,还差一个团便告停止。而卫亦未按蒋之要求出兵。蒋只得派顾祝同到沈阳督战,卫仍执意不从,僵持之下,廖耀湘从中斡旋,让卫答应沈阳部队遵命开始移动,以便使顾回南京禀报蒋介石卫不出兵的原因。
此次,蒋到沈阳后即单独召见卫立煌,见卫仍固执己见,愤怒异常。随即在东北“剿总”会议厅对师以上将领训话,要他们“同心同德,完成勘乱大业”,说得属下情绪激动。然最后一句:“万一你们这次不能打出,那么,来生再见”,却使他们腰背发凉,大有不祥之兆。
果然应了蒋介石的“谶语”,自辽西战役惨败后,他与当时听训的属下很难再见了。
既然卫立煌死不从命出兵锦州,蒋介石只好命令廖耀湘执行。
廖耀湘一直主张乘解放军攻锦时,沈阳国军自营口撤退,亦不赞成西出援锦。然而在蒋的反复劝说下,终于答应组建“西进兵团”,由新民地区南下,攻占彰武、新立屯,切断东北野战军的后方补给线,然后自东向西会同“东进兵团”驰援锦州,并直接受蒋指挥。
至此,蒋介石才松了一口气,飞离沈阳。由于蒋介石组成“西进兵团”和“东进兵团”驰援锦州的计划实现,尤其是“西进兵团”兵力异常雄厚,包括5个军的11个师及3个骑兵旅,计10万余人,使锦州作战形势骤然发生变化,东北野战军司令部气氛顿时紧张起来。
一个戏剧性情节发生了。
本来,对于主力南下作战,林彪从一开始就疑虑重重,迟迟下不了决心。当时,林彪的主要顾虑是:主力部队南下,实行远距离奔袭作战,缺粮缺油,一旦出现华北傅作义与东北卫立煌两头夹击,那么,苦心经营的重装备将无法撤出战场。而失去了这些汽车、大炮和坦克,东北野战军的火力会大受影响,推迟东北决战胜利的时机。当林彪终于拍板定案,挥师南下之后,在原订的攻打锦州预案中,因锦西、葫芦岛方向敌人兵力不大,林彪将注意力主要集中于沈阳方向。在兵力部署上,除了集中主力准备攻锦州外,将战斗力强的第五、第六和第十纵队摆在沈阳以西以北的彰武、新立屯、黑山、大虎山一线,准备迎击沈阳出援锦州的敌军。而在锦西、葫芦岛方向,只放了一个是年3月由冀热辽军区独立1、2、3师组建的战斗力不算太强的第十一纵。
然而,10月2日,蒋介石增兵葫芦岛,使驻守在锦西葫芦岛方向的国民党军兵力突然增至9个师,并且组成东进兵团,准备配合沈阳西出之敌,双向合击东北野战军,而眼下锦西、葫芦岛的国民党部队,距锦州仅50余公里,况且两地之间有铁路、公路相联,其间无险可守。
林彪说:“准备了一桌饭,来了两桌客人,这饭怎么吃?”
另外一个情况也是不能忽视的。
为了防备华北敌人出关增援,10月1日,林彪等致电中央,建议军委派杨、罗、耿兵团主力“直向唐山、滦县前进击敌”,牵制这一线敌军。
10月2日晨,东北野战军前方指挥所专列抵达郑家屯,林彪收到中央电示:因傅作义部9个步骑师向绥东寻杨成武部作战,杨、罗、耿兵团不能不到平张段,予以配合,希望东野依靠自己的力量对付津榆段可能增加或山海关北援之敌,而关键则是迅速攻克锦州,希望他们力争10天内外打下该城。
形势严峻,使东野最高领导人陷入深思,产生打锦州时陷入沈阳、葫芦岛两大援敌夹击之忧虑。
深夜,林彪手执中央电报,在房间踱起了步子。沉思良久,唤来了机要秘书谭云鹏,口述一份致中央军委的电报:
(一)得到新五军及丸十五师海运葫芦岛的消息后,本晚我们在研究情况和考虑行动问题。
(二)估计攻锦州时,守敌8个师虽战力不强,但亦须相当时间才能完全解决战斗。在战斗未解决之前,敌必在锦西、葫芦岛地区留下一两个师守备,抽出五十四军、九十五师等五六个师的兵力,采取集团行动向锦州推进。我阻援部队不一定能堵住该敌,则该敌可能与守敌会合。在两锦间敌阵地同隙不过五六十里,无隙可图。
(三)锦州如能迅速攻下,则仍以攻锦州为好,省得部队往返拖延时 间。
(四)长春之敌数月来经我围困,我已收容逃兵1.8万人左右,外园战斗歼敌5000余,估计长春守敌现约8万人,士气必甚低。我军经数月整补,数量质量均大大加强,故目前如攻长春,则较6月间准备攻长春时的把握大为增加,但须多迟延到半月到20天时间。
(五)以上两个行动方案,我们正在考虑中。并请军委同时考虑与指示。
该电文经罗荣桓、刘亚楼圈阅后,于当晚22时由机要台以“AAAA”特急绝密电报发出。
从电文的内容看,虽然提出两个行动方案供军委参考,但亦表明东野主要领导人攻打锦州的决心发生了动摇。
给中央军委的特急绝密电报发出约两小时,罗荣桓、刘亚楼感觉这样做不妥,一同赶至林彪处。
罗荣桓委婉地向林彪提出“应该打锦州”的意见。
林彪从椅子上站起,来回踱着步,转脸问刘亚楼:“参谋长的意见呢?”
刘亚楼回答:“我同意政委的看法。葫芦岛的敌军不足以影响我军战略决策的改变,还是打锦州为好。”
林彪思考片刻,唤来机要秘书:“追回那份电报”。
秘书说:“电报已经发走了”。
3人沉默不语。最后,罗荣桓提议马上给军委补发一个电报,申明继续打锦州。并说上次的电报只是强调傅作义增援葫芦岛,是继续打锦州还是回师打长春并未说死。林、刘表示同意。
于是,由罗荣桓执笔,3人边议边写,很快便向中央发出了第二份电报,重申攻锦决心和部署。决定“以四纵和十一纵全部及热河两个独立师对付锦西葫芦岛方面之敌;以一、二、三、七、八、九共六个纵队攻锦州;以五、六、十、十二共四个纵队对付沈阳增援之敌;以大、小、新、老九个独立师对付长春突围之敌”。
正如11月5日东北野战军关于秋季作战情况报告中所说,东野领导人曾一度因锦州作战形势变化,在打锦州问题上发生犹豫。“但这一过程共两三小时即确定仍坚持原来之决心不变”。然而,这足以使远在西柏坡的中共中央、毛泽东感到深深的不安。
3日17时和19时,毛泽东连续发出两封措词严厉的电报。在第一份电报中,毫不客气地指出:
(一)你们应利用长春之敌尚未出动,沈阳之敌不敢单独援锦的目前紧要时机,集中主力迅速打下锦州,对此计划不应再改……在5个月前(即四、五月间)长春之敌本来好打,你们不敢打,在两个月前(即7月间),长春之敌同样好打,你们又不敢打。现在攻锦部署业已完毕,锦西、滦县线之第八、第九两军亦已调走,你们却叉因新五军从山海关,九十五师从天津调至葫芦岛一项并不很大的敌情变化,又不敢打锦州,叉想回去打长春,我们认为这是很不妥当的。(二)你们指挥所现在何处?你们指挥所本应在部队运动之先(即八月初旬)即到锦州地区,早日部署攻锦。现在部队到达为时甚久,你们尚未到达,望你们迅速移至锦州前线,部署攻锦,以期迅速攻克锦州。迁延过久,你们有处于被动地位之危险。
意犹未尽,在第二份电报里,毛泽东再次讲明了打锦州的重要意义和理由:
我们再考虑你们的攻击方向问题,我们坚持地认为你们完全不应该动摇既定方针。丢了锦州不打,去打长春,除了前电所述之理由外,假定你们改变方针打下了长春,你们下一步还是要打两锦。那时,第一,两锦敌军不但决不会减少,还可能增加一部,这样,将增加你们打两锦的困难;第二,目前沈阳之敌因为有长春存在,不敢将长春置之不顾而专力援锦,你们可利用长春敌人的存在在目前10天至20天时间(这个时间很重要),牵制全部至少一部分沈阳之敌。如你们先打下长春,下一步打两锦时,不但两锦情况变得较现在更难打些,而且沈敌可以倾巢援锦,对于你们攻锦及打援的威胁,将较现时为大。因此,我们不赞成你们再改计划,而认为你们应集中精力,力争子十天内外攻取锦州,并集中必要力量于攻锦州同时歼灭由锦西来援之敌四至五个师。只要打下锦州,你们就有了战役上的主动权,而打下长春,并不能帮助你们取得主动,反而将增加你们下一步的困难。
10月4日凌晨,毛泽东收到罗荣桓拟稿的第二份电报后,长长地松了一口气。
6时,毛泽东复电表示:“你们决心攻锦州,甚好甚慰。”“在此以前我们和你们之间的一切不同意见,现在都没有了。”要求林彪等坚决按照他们10月3日的攻锦部署行动,愈快愈好。并明确指示“首先攻克锦州,然后再攻锦西”。
10月5日,林彪、罗荣桓一行从阜新换乘汽车到达锦州西北20余里的牤牛屯,设立了东北野战军前线指挥所。
国民党十分明了锦州城在战略上的重要地位,认为锦州得失,关系东北战场整个国民党军的安危。因此,自1945年11月26日强占该城后,一直以重兵把守,苦心经营。1948年3月后守城士兵达10万之众。营建了互为犄角的坚固的外围阵地和点点相联以点制面的全纵深防御体系。
经过缜密侦查,东北野战军弄清了锦州城的情况,确定了攻锦计划:第一步,扫清锦州外围据点,接近城垣;第二步,南北对进,实施向心突击。
10月9日,各参战部队开始向锦州外围据点发起攻击,至13日,扫清锦州外围,占领锦州城外防御阵地及据点,并在塔山一线阻击了锦西之敌的反复冲击,完成了对锦州的包围。此时林彪等信心十足,向中央表示“阻住锦西援敌和打下锦州均有把握”。
10月14日,总攻开始。激战31小时,全歼锦州守敌范汉杰部十万人。
锦州之迅速攻克,得益于西东两线的阻击,尤其是西线塔山阻击战是锦州战役的关键。
林彪说“守住塔山,胜利就抓住了一半”。
从10月口日开始,四纵在塔山恶战六昼夜,坚守塔山阵地,阻住了由锦西增援锦州的9个师的国民党东进兵团。
锦州解放,是毛泽东为关闭东北通向关内的大门,封闭蒋军在东北加以各个歼灭,最后解放全东北下的一着好棋。连国民党一些高级将领也深为这着妙棋所折服。
范汉杰被俘后感叹道:“这一着非雄才大略之人是做不出来的,锦州好比一条扁担,一头挑着东北,一头挑着华北,现在是中间折断了。”
记得1945年9月4日,冀热辽曾克林部从苏军手里接管锦州。11月下旬国共两党在锦州展开激战,我为守,敌为攻,我之目的是封闭敌之通向“关外”的大门。结果虽然没有成功,但迟滞了蒋军占领 东北的进程。三年后,国共两党再战锦州,敌为守,我为攻,我之目的则是封闭敌之通往“关内”的大门,结果完全实现预期目的,数十万蒋军成了瓮中之鳖。一守一攻,一外一内,一字之差,战略意义却是同等重要。
锦州大捷使中共中央、毛泽东万分欣喜。10月19日,毛泽东致电林、罗、刘,称赞“部队精神好,战术好,你们指挥得当,极为欣慰,望传令嘉奖。”
|<<
<<
<
1
2
3
4
>
>>
>>|
(责任编辑:cmsnews2007)
关闭窗口
·上一篇:
第十章 组织领导国统区人民的反蒋斗争
·下一篇:
薄一波题词
loading...
评论加载中...
·
第一章 转战陕北迎接中国革命新高潮(下)
·
第十九章 新政治协商会议的筹备和召开
·
第十八章 将革命进行到底蒋介石败退台湾
·
第十七章 与国民党举行北平和谈南京政府拒签《和平协定》
·
第十六章 从西柏坡到香山
·
第十五章 描绘新中国宏伟蓝图的七届二中全会
·
第十四章 中苏两党高层领导人的交往
·
第十三章 分割包围战和并用取平津
·
第十二章 淮海决战60万战胜80万
·
第十章 组织领导国统区人民的反蒋斗争
中国红色旅游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红色旅游网特稿”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中国红色旅游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被授权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红色旅游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其他来源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
3、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或本网站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该及时向本网站书面反馈,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尽快移除被控侵权的内容或链接。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来信:js88@vip.sina.com
本
站检索:
标题
全文
作者
关键字
来源
黄辉:为有牺牲多壮志,敢叫日月换新天——深切缅怀
特稿:为有牺牲多壮志,敢叫日月换新天——深切缅怀
从群众中走出来的群众领袖——习仲勋
王小霞:从群众中走出来的群众领袖——习仲勋
特稿:从群众中走出来的群众领袖——习仲勋
特稿:周恩来的家风同毛泽东保持一致(组图)
周秉宜:周恩来的家风同毛泽东保持一致(组图)
特稿:周恩来的家风同毛泽东保持一致(组图)
一幕悲壮,一个故事(图)
不忘历史教训,铭记烈士功勋——茅山老区革命英烈事
习仲勋会见原中顾委副主任薄一波
解放军厚葬名将张灵甫(组图)
特稿:华国锋遗体告别仪式在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举行(
毛泽东称习仲勋:“你比诸葛亮还厉害”
特稿:李讷、张玉凤等毛主席亲属和身边工作人员来到毛
毛主席“粗话”欣赏
习仲勋与儿子近平、远平
习仲勋生平年表
毛主席语录
特稿:毛远新出现在邵华遗体告别仪式上(图)
毛主席身边工作人员来到纪念堂怀念老人家(组图)
特稿:首都各界隆重纪念毛主席诞辰116周年活动在京
9月9,李讷、毛新宇等来到毛主席纪念堂(组图)
特稿:李讷、张玉凤等毛主席亲属和身边工作人员来
特稿:参加华国锋遗体告别仪式集锦(组图)
特稿:华国锋遗体告别仪式在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举
特稿:华国锋年年到纪念堂瞻仰毛主席遗容(组图)
纪念毛主席诞辰114周年 原毛主席身边工作人员来到
特稿:毛远新出现在邵华遗体告别仪式上(图)
特稿:邵华遗体告别仪式(组图)
中 国 红 色 旅 游 网 版 权 所 有,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复 制 或 建 立 镜 像
建议使用分辩率1024*768浏览本站,16位以上颜色,IE5.5以上版本浏览器
冀ICP备05003408号
E-mail:
js88@vip.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