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场上有一个牌坊,叫做“聆心门”(棂星门)。进门就是两口池塘,叫“泮池”,过去小孩上学了,就叫“入泮”。 进入文庙大门,就是“大成门”。因为孔子被封为“大成赤成先师”所以这个门就叫做“大成门”。两边是“官厅”,官员来了,在这里休息。进了“大成门”后,两边是厢房,是学生读书的地方。正前面是大成殿,其后面有崇圣祠、节孝祠。 大成殿是整个文庙建筑群的精华之所在,大殿构建于高1.5米的台基之上,占地面积为31米×24米。大殿面阔七间,进深六间,正前方有一露天月坛面积为15.4米×13米。大成殿的木梁架结构与文庙建筑群的其它建筑有所不同,系采用大木作使用了斗拱,木拱颇具地方特色,全部使用异形雕花 ,不仅起到了承重构件的作用,而且有着极强的装饰效果。整个木梁架体系共使用了54根立柱,其中檐柱全部使用截面为36厘米×36厘米的四方抹角红石柱,其余28根为木柱,直径在41~45厘米之间。 大成殿的高度从地面至正脊顶端为14.95米,是赣州地区高度最高,空间体量最大的单层木构建筑。屋面采用重檐歇山顶形式,用26厘米×26厘米的大青瓦作为板瓦,用28厘米×20厘米的色釉瓷瓦作为筒瓦盖面。瓷瓦有两种颜色,并作剪边处理,构成规整的菱形图案,脊瓦则使用釉下装饰的青花瓷制成,正脊正中是由红、蓝、绿、豆青4种高温彩瓷组成的瓶式空顶,两侧是高达1.2米的青花瓷鳌鱼。8条戟脊的转角处还安放有8只小青花瓷鳌鱼,整个屋面色彩富丽,构图华美。
在这大成殿正面的塑像是孔子。孔子的两边的4尊塑像,叫做“四佩”。这是古代比较有名的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叫子思、孟子、曾子、颜子。后面有12位塑像是“十二哲”,即12位比较有代表性的哲人。在这大成殿的后面,还有一些碑刻。 文庙是赣州保存最为完好的古代木构建筑群,也是江西省保存最完整、规模最大的古代县学校址,富丽堂皇,宏伟壮观,整个建筑群山墙多为曲线且变化有致,明显是受岭南建筑风格的影响。大成殿的木构件中采用异形雕花木拱,具有显著的地方特色,尤其是大成殿的屋面采用瓷质高温黄绿釉瓷瓦,并配以彩瓷宝顶和青花瓷屋脊及吻兽(即鳌鱼),在全国亦属孤例。这一组保存基本完好,具有地方风格特色的清代建筑群,不失为我国古代建筑中的珍贵遗存。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和省级重点名胜区点。 慈云寺舍利塔,临近文庙,旧名瞻云塔,因在原慈云寺内,故名慈云塔,又名舍利塔,清代曾名雁塔。塔身砖砌,九级六面,高39.4米。塔基每面宽7.9米,高1.2米,塔座每面宽7.4米,高3.25米。壶门门首天花饰有藻井。各层为平座,设门、窗或佛龛,外环木构出檐回廊。塔心六角形,中空,沿阶梯登临塔顶可览城区全景。其秀丽挺拔,为赣州八景之一称谓“雁塔文峰”。府县志记载,始建唐初;文物部门鉴定为北宋天圣元年(1023年)所建。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夜话亭,在文庙对面,现赣州市第一中学校内,有一泉,名廉泉,相传南北朝刘宋元嘉年间(424~435年),一夕雷震,泉忽涌出,遂以太守廉得名。有人就此建廉泉亭。北宋绍圣元年(1094年)苏东坡贬官岭南,过虔州,慕名访阳孝本,二人相处甚欢,游祥符宫,观廉泉并在此谈心至深夜和作诗。明弘治十八年(1505年),赣州知府赵履祥重建廉泉亭。后人改廉泉亭为夜话亭,且曰赞:“独怀今昔话,远印昔人心。徙倚空亭久,无言意更深。”(清•包涛)。清康熙六十年(1721年)撤亭建坊,额为“章贡第一泉”。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易坊为亭。额为“光风霁月”,并仍悬“章贡第一泉”匾于此。现亭为重建,尚存乾隆时濂溪书院山长吴湘皋刻《苏阳二公夜话图》碑,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