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昌地处江西省东南,赣州东部,武夷山余脉西麓,南岭余脉北端,贡江上游。东南邻福建武平。会昌属丘陵低山区,四环山,中部狭长,自东南向西北倾斜,呈掌状地貌。面积2722.18平方公里,地形以低山丘陵为主占80%。 会昌县是北宋初期建置的千年古县,是江西省商品粮生产基地县、国家速生丰产林基地、全国第二批生态农业建设示范县及赣州木材生产重点县。这里有大盐矿、大锡矿,且稀土、萤石、石灰石储量丰富,水力资源也相当丰富。这里有米粉、酱干、烟叶等名产,被农业部命名为“中国鹧鸪之乡”、“中国肉兔之乡”、“中国米粉之乡”。现辖6个镇,13个乡。 会昌,“水石之秀,峰峦之秀,实甲它邑”。汉仙岩、盘山、萧帝岩、紫云山、狮子岩、会昌山等,各具特色,是难得的旅游胜地。会昌是当年中央苏区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中共粤赣省委、粤赣省苏维埃政府及省军区驻地,会(昌)寻(乌)安(远)县的中心县,亦留下不少革命纪念地。会昌山是以毛泽东词《清平乐•会昌》扬名中外的景观。 一、古城区与红色旅游景观 古城墙,始建南宋。现尚存墙基脚,环河东、西、北三面还留有丈余高墙基。尚存残损“临清”即北门。 天后宫(福建会馆),位于城区排山巷南端,建于清代。一进三栋殿宇,砖木结构,硬山顶,面宽19米,进深44米,高13.7米,面积836平方米。前殿损毁严重,中后殿保持原貌,中殿18根大柱,后殿石雕、木雕构件及屋顶彩绘保存尚好。 步云桥,位于城区东街口,横跨湘江。始建明代,后多次重修建。现为钢筋混凝土桥,原貌尚存。 文信国公祠(文文山祠),明代为纪念文天祥始建,清代重建于城区西关。砖木结构,硬山顶,牌坊式大门,一进三厅,面宽19.6米,进深55.5米,高11.7米。保持原貌但严重破损。 学宫(孔圣殿),始建北宋初,后多次重建。位于城区,尚存大成殿,高14.85米,八楹,面宽26米,进深14.85米,东、西、北三面原墙完整。墙外围廊,24根石柱尚存。 湘江书院,始建明代,后重建又历有修葺。位于城区南,尚存厝屋吊楼,上下8间。 龙光宝塔,位于城西南郊贡江西岸。始建明代,清代竣工。砖石结构,八面九层,底层外对角宽12.7米,对面宽11.25米,墙厚3.85米,阶梯宽0.7米。塔基占地面积116平方米,通高44.8米。葫芦形塔刹为生铁浇铸而成。塔南面第二层嵌阴刻“龙光宝塔”字的红石碑。塔内外均有崩损。 西山岩又称师公岩,位城西南郊,是宋学士尹天民读书处。相传有不少景观。现存景点:瀑布水帘、洗砚泉、45级凿石磴道、悬岩歇憩处、石磨石、碓臼和青石砌成的六和精舍墙基。临近岩外似无奇景,置身岩中却兴味盎然。岩下深数十米,丘壑佳绝,泉水淙淙,使人心旷神怡。 林冈坝古窑址,位于城郊林冈坝村。面积9200平方米,有4个堆积体。此外还残存窑门、窑壁2处。已发现(采集)百余种标本多为缸、罐、壶、钵、碗、杯、盏、皈依瓶、模具、窑具及少量工艺瓷。胎厚重呈灰褐色,多褐、黄釉,表饰堆塑、刻画、镂空等。此为唐代中晚期瓷窑。 会昌县苏维埃政府旧址,位于城区东郊祠。1932年1月由庄埠迁此。清代建,风火墙,硬山顶。宽13.7米,深-28.85米,高6.9米。一进三栋,庑殿式门面。中下栋保持原貌。
中共粤赣省委旧址,位于城东郊文武坝邹屋。1933年8月,中共粤赣省委成立即驻此。此系清代建筑,砖门结构硬山顶,一进两厅,共46间,院、围墙、门楼均尚保存。 粤赣省苏维埃政府旧址,位于中共粤赣省委旧址左侧。清末建。砖木结构硬山顶楼房,面宽21米,进深11.5米。厅堂尚留有苏区时标语。基本保存原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