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角堡,离汉仙岩1公里多,是赣州仅存的一处规模宏大的古代军事城堡。为省文物重点保护单位。 羊角堡旧名羊角水城堡,其扼湘江守会昌,奇特处就在于它独特的地理位置。其东、西、南三面环水,北靠汉仙岩,地势险峻,易守难攻,又是明清时期江西东南地区通往闽粤之咽喉,所以其素以“一隅之地而遥制千里”著称,自古以来便是个兵家重地。作为攻防要冲,从西汉起,名将周亚夫就曾在这里驻军。至明、清进而设堡置营,成为军事重地。
羊角堡城始筑于明嘉靖二十二年(1543年),由赣州巡抚虞东捱建,把总李尚监造,建城门3座,其中东门直通湘水,上镌 “通湘门”三字,“城墙周围三千尺,高十三尺,有垛口五百六十四个”。城堡建成,原散居附近的近千户村民迁入堡内。据明代欧阳德《羊角堡城记》记载:整座城堡约占地7.4万平方米,城堡内街坊巷陌纵横交错,卵石铺成的大街小巷四通八达,曲径通幽。 明清两朝,羊角城堡内先后有兵署、卫衙、公馆、宗祠、码头、圩市等诸多公共场所,堡内军民、商贾杂处,因地处水陆交通之要道,在城堡东侧辟有羊角圩,过往的货船、客商、骡马、挑夫等川流不息,热闹非凡。羊角城堡成为闽粤赣客家地区一座集防御、治安、商贸、民居等融为一体的典型乡村城堡。羊角城堡在明清400多年间,遭遇了大规模战火,见证了无数反抗与杀戳的历史。城堡曾多次被战争毁坏,屡加修葺,民国后,城堡与城垛整体被废弃,逐渐坍塌。现还保存有通湘门、城墙、东门、石牌坊、城隍庙、古码头等。 会寻安中心县委旧址,位于筠门岭坝笃下朱屋。清代建。砖木结构硬山顶。面宽20米,进深25米,高8.3米。十字大厅,中开天井,青砖地面。左边一排楼房20余间,天井、阶沿均用红麻条石砌成。前有院子、照墙、门楼。1932年7月会(昌)、寻(乌)、安(远)中心县委设立于此。次年,门岭县委、县苏维埃政府亦设此。
朱屋石门楼,位于筠门岭老朱屋。清代红石建,仿牌坊式两檐四柱一门,高7米,宽5米,门额阴刻“舍宏”字。门楼石雕工艺精巧传神,雕刻内容丰富多彩,有“八仙过海”、“双凤朝阳”、“龙吐雨”、“鹿含芝”等多组图案。保存完好。 民范古窑址,位于筠门岭民范村箬范凹。残存宋代龙式窑床,长20米。窑床边陶片堆集200平方米,附近田塍、屋基、道路皆窑具鼓鼎碎片垒砌。收集的标本多数是大、中、小型各式银锅。 盘古山,又名盘固山、盘山,位于筠门岭民范村。盘山与汉仙岩一带皆为丹霞地貌。盘山势挺拔高耸,四面峭壁陡崖,东临湘江。山顶,苍松翠竹如亭似盖,形成直径1.5公里,周长5公里的圆盘。山顶可攀援处都筑有坚固的寨墙,唯西南面有一条凿石磴道盘岩壁而上,人称“自古盘山一条路”。
沿着石磴小道由西南盘旋而上,山巅居险处,屹立着一座巍峨的红石山门。山门始建于明嘉靖年间即16世纪中期,清康熙五十六年(1717年)重修。山门由两檐四柱三门红石构建,高5.4米,宽4.6米,仿宫殿式石檐,檐牙高啄,蔚为雄伟壮观。石门额镌刻“盘古山”三个描金阴文大字,横额右上方刻有“清康熙五十六年由长僧复修”跋文。门额匾上方刻有一组九尊神像的生动浮雕,下方饰以双龙戏珠一组浮雕。中门两边有石刻对联。盘山山门造形典雅,工艺精美,它与雄浑奇异的盘山相映成趣,成为盘山的一处精美的景致。周围古木参天,茂林修竹处处通幽。 入山门北行数百米,为眉林寺。曾是一座规模宏大的寺院。据志书记载,宋代曾在此建浮屠宫,到明嘉靖年间已扩建成闽粤赣三省闻名的佛寺,香火旺盛,常住僧尼达300余人,寺院房舍200多间,为闽粤赣三省培养教授过众多的僧徒。至清道光后逐渐冷寂。尚存有《盘山寨门碑记》等多方。现开阔平坦的山顶,有20世纪90年代修缮的几幢土木结构的佛殿建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