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党内领导干部很少有人及得上他,瓦窑堡会议之前,刘少奇就对建立广泛的统一战线有着深刻的认识。(《刘少奇传》,中央文献出版社,1998年10月第1版,第211页。)
1936年4月初,刘少奇写了一篇《肃清立三路线的残余—关门主义冒险主义》的文章,
发表在河北省委内部刊物《火线》上。文章说:今天的形势,“党的策略任务,就是要用极广泛的民族统一战线,去去团聚各阶级、阶层、派别及一切抗日反卖国贼的分子和力量,开展神圣的民族革命战争,去战胜日本帝国主义及其在中国的走狗。广泛的民族革命统一战线,
成为我党领导中国革命到胜利之路的中心问题和主要关键。”(《刘少奇选集》上卷,人民出版社,1981年12月第1版,第23页。)
刘少奇通过公开的工作和秘密地关系,在国民党第29军上层军官中开展统一战线工作,促使军长宋哲元态度的转变。刘少奇还整顿和恢复了北方各省中共党的领导组织,转变干部作风,肃清空谈主义,具体地领导和发动群众运动。
早在1931年2月,中共六届四中全会后在天津成立了中共顺直省季(北方局的前身)。新省委在天津开会,遭到了大破坏,省委书记和一般党员共五、六十人被捕。有些未被捕的人 搬到北平(北京)又成立了新省委。不久,又有三、四百人被捕。其中60余人被国民党视为顽固分子,加上天津被捕的50余人,共120余人,被押送到张学良陆海空军司令部行营军法处。这些人员在被捕前,许多人担任省委、市委、特委的书记,秘书长,部长,科长,团中央候补委员和团市委书记等领导职务,是党的工作骨干。
1931年七、八月间,张学良领导的军法处在北京草岚子胡同专门成立了一所监狱--草岚子监狱,不久改名为“北平军人反省分院”。国民党请天主教牧师说教,以期被捕人员归顺,收效甚微。同年年底,南京国民党军委委派政训处长刘健群来北平,宣传搞反省:6个月为一期,一期不行搞两期,三期不反省者加重处分,实行枪决。薄一波等人已在反省院”住了三、四年 ,他们坚持党的原则,与敌人进行了不懈的斗争,秘密建立了狱中党支部,并与狱外的党组织取得了联系。他们拒不在国民党拟好的“反共启事”上捺手印,提出“红旗出狱”。有的团员和群众,因不捺手印,在狱中被发展为党员(或由团员转为党员)。为了反对狱中的虐待和迫害,他们还进行了多种形式的斗争。其中1934年底的一次绝食斗争坚持了7天7夜。到1936年的时候,还有60多人被关押着。其中有:薄一波、刘澜涛、安子文、杨献珍、殷鉴、周仲英、周启敦、刘亚雄、胡锡奎、刘锡五、张友清等。(见《刘少奇传》,中央文献出版社,1998年10月第1版,第226页。)
在日寇侵占华北、全国抗日救亡运动高涨的形势下,北方局极其缺乏开展工作的干部。而且,日本侵略者近期进攻华北已经不可避免,如果这批干部落入日寇之手,将很难生还。
1936年4月的一天,中共北方局组织部长柯庆施到刘少奇的住处汇报工作,讲道:草岚子监狱的一批同志,刑期多数已经坐满,不履行一个手续,就不能出狱。他请示刘少奇:“是否可以履行一个手续让这些同志出狱?”提出了要关押在"北平反省分院"的一批党员履行敌人规定的手续出狱的建议。作为中共中央代表在天津主持北方局的刘少奇问柯庆施:“你的意见如何?”柯庆施回答:“可以让狱中同志履行一个手续出狱。”刘少奇将这个意见报告了中共中央。张闻天接到刘少奇的报告后十分重视,同在陕北的其他中央领导人商量,批准了这个要求。
1936年6月,刘少奇接到中共中央的批复,立刻把这件事交由柯庆施去执行。柯庆施派以在大学任教为掩护的地下共产党员徐冰让曾在“反省院 ”担任过中共支部书记的孔祥祯把中央的这个决定传至狱中。孔祥祯于931年被捕,入草岚子监狱,1932年因病保外就医,以家庭教师身份做掩护,继续从事党的秘密工作。孔祥祯设法给当时在监狱任支部负责人的殷鉴秘密送去一封信:目前外面形势非常好,我们各方面的工作都开展了,各方面都很需要人;北方局指示你们可以履行“出狱手续”,争取早日出狱。受到信后,当时在狱中任支部书记的薄一波召集狱中党支部干事会会议(干事有殷鉴、刘澜涛),认为可疑,决定不做讨论,没有执行。(《刘少奇传》,中央文献出版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