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再决定这个仗怎么打。
总司令在华东战场的视察、讲话'“对提高广大指战员的思想,鼓舞斗志,增强战斗力,起了极大的作用。”(粟裕讲)
随后,华东野战军在粟裕的指挥下,发起豫东战役,共歼敌军93000余人,创了一次战役歼敌最多的新记录,并使中原和华东战场改变了战略形势,从此,全国各个战场的形势都很快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8月23日,朱总在西柏坡解放军总部听取作战局汇报后讲:
“现、在敌人在中原组织许多大兵团,企图同我们决战,我们则不同他们决战。因为时机还未到,过毕决战对我们不利。我们要尽一切力量发展生产,准备物质条件(主要是炮弹、炸药),到条件成熟时再同他们在中原决战。”“只要我们在军工生产土努力,今后不会有什么攻不破的城市。”“对东北的敌人,我们不能让他们进关,蒋介石说要守住长春、沈阳,这很好。因为他们把这样多的军队放到这样远的地方,每天靠飞机运输接济,这就增加他们许多麻烦和消耗。如果让他们进关叫不论增至华北或华中,都会增加我们不少的麻烦。”“我们的胜利,在今天来说,是更有把握了。……”
这个时候,解放军取得的胜利,除了豫东战役消灭敌人较多,其它战役消灭敌人都还不多,可以说才打了几个小战役,那几个大决战都还没有进行,朱总已经认为,胜利更有把握了。
在西柏坡召开的9月会议上,朱德还预见性地提出:“将来攻城打援的大会战最可能在徐州进行。”这是9月12日朱德在这次政治局扩大会议上讲的话。这一天正是第一个大决战一一辽沈战役打响的第一天,距在徐州决战的淮海战役,还有近两个来月。决战的战场,不可能是由哪位总指挥主观来决定的,要根据敌我双方的情况,兵力部署等等,对一方有利,决定要打,另一方又被迫不得怀打的情况下:才打起来的。一方要打,另一方不愿打、又可以不打,那就决战不起来。
朱老总这个“决战徐州”的预言,不久便证实被他言中了。同时还证实了他“自古以来谁在中原取得胜利,最后胜利属于谁的问题就能解决”(这是他在8月23日解放军总部作战局汇报会上讲的)。因为在这两次讲话不久以后的11月6日至1949年1月10日,发起了在以徐州为中心的淮海大决战。这是这场战争中最大的一场决战,从而最后决定了蒋家王朝的失败,新的中国在东方出现。可以说,此时此刻,曙光初照中国大地,太阳已经从东方升起来了!
第一场大决战,辽沈战役的第一个阶段正在激烈进行,总司令于10月1日在总部作战局讲话:
“过去我们是怕东北的敌人进关……现在敌人已不可能进关,我们可以在东北将他们消灭。""今年是决定胜负的一年。中原是决战的战场。气也还讲了中原决战的有利条件:一、群众是我们的;二、我们的力量比较大;三、我们的运输线较前顺利;四、我们有自己的
兵工厂,能生产大量的弹药。他还特别强调了运输问题,他说,运输对几十万人的作战,是个很重要的问题,要把运输很好地组织起来。还要组织好医院和担架队。在这次讲话中,他还讲到了:华北最后的问题是解决傅作义。
这时,攻取锦州的炮声都尚未打响,实际上,辽沈战役才是开始阶段,朱总已经看到东北不会再有问题,他的注意力又开始转向中原,并及早解决决战中原中的一些问题。而且,对于这连续三个大的战役,他跟毛泽东、周恩来等,好似已经全部构思好了。
在攻克锦州的捷报传到西柏坡时,朱德在战况汇报会上指出:
“打下锦州,我们更好地取得了攻坚战及攻取大城市的经验。……东北解决了,我军可以入关,最后解决傅作义……他的长蛇阵如果被我们一击,就可以切成几节。”“徐州敌人三个兵团靠在一块比较难打,如果能搞掉它一两个兵团就容易解决问题。”“蒋介石近来也跟我们学,放弃城市,进行机动作战也不要后方,也搞大队行进。但他没有群众,所以没有饭吃,而且这样做已经迟了。”
11月2日辽沈战役结束。11月6日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