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视频 | 红色博览 | 红色网群 | 作者专栏 | 英模事迹 | 权威发布 | 领袖故事 | 史海秘闻 | 领袖故事 | 红色恋情
红色联播 | 红色书信 | 红色演讲 | 红色景区 | 红色诗词 | 红色歌谣 | 红色镜头 | 红色游记 | 红色书画 | 红色访谈
红色收藏 | 红色格言 | 绿色景区 | 红色精神 | 导游词集 | 英模瞬间 | 特稿精选 | 红色歌舞 | 红色环球 | 红色题词
景区地图 | 红色日历 | 红色图库 | 红色文化 | 红色课堂 | 精神大观 | 长篇连载 | 红色人物 | 红色文物 | 红色头条
  当前位置:新闻类>>红色联播>>正文
特稿:徐特立赴日考察后的教育实践和改革
2017-08-08 10:20:03
作者:梁堂华、黄柏强
浏览次数:
【字号 打印 投稿 纠错 【收藏】 论坛
分享到:0

    摘要:徐特立不仅注重从书本上学习各方面知识,而且非常善于通过实践、考察等方式学到有用的东西。为了搞好中小学教育,他于1910年7月至10月赴日本考察、学习,这直接促成了他回国后一段时期内的教育实践和改革,如:践行节约、注重效率,根据实际、灵活办学,创办《周南教育》周刊以及举办全省学生成绩展览会并编辑《成绩批评手册》等。这对于我们今天从事教育工作和进行教育改革,富有启迪意义。

    关键词:徐特立;考察;教育实践;教育改革

    杰出的无产阶级教育家徐特立一生勤奋学习、孜孜不倦,真正做到了“活到老学到老”。他不仅注重从书本上学习各方面知识,而且非常善于通过实践、考察等方式学到有用的东西。早年,徐特立在湖南任教期间,为了学习日本的先进教育经验,曾于1910年7月至10月赴日本考察、学习,实地考察了一些学校,如实践女学校、东京鲛桥小学等。这段经历,对他的教育工作起到了有益的借鉴作用,并直接促成了他回国后一段时期内的教育实践和教育改革。这对于我们今天从事教育工作和进行教育改革,富有启迪意义。

    一、徐特立赴日考察教育的背景

    (一)教育实践需要

    徐特立出生贫寒,15岁开始独自支撑家业。为了养家糊口,他18岁开始教蒙馆,同时破产读书、刻苦自学。在博览经史子集的同时,他也阅读一些宣传维新思想的新书刊,接触了一些新知识。1905年,已担任塾师近10年的徐特立为了系统学习新知识,考入设在长沙城里的宁乡驻省中学师范速成班。这所学校的教员,包括校长周震麟,大多是有一定科学知识和民主思想的留日学生。在这里,徐特立学习了四个月,感觉受益匪浅,不仅学习自然科学、教育学,还学习西洋史、东洋史等课程,对西方资产阶级革命以及日本明治维新的历史都有所了解,更重要的是开始受到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的影响。他决心一生致力于教育事业,像周震麟先生所希望的那样“创造事业,创造有利于国家民族的事业”[1]P15。期间,他还与一位思想进步的教员朱剑凡成了莫逆之交。结业后,徐特立与同学何雨农、姜济寰等在离长沙城15公里的榔梨镇创办了梨江高等小学堂。这是他一生中创办的第一所学校。他请姜济寰担任校长,自己则负责教学事务,苦心经营着这所专门培养农民子弟的新式学校。1906年春,应朱剑凡之邀,徐特立到周氏女塾(后改名周南女子师范学堂)任教,担任国文教员,还兼地理、历史、数学、化学等课程。徐特立知识广博,又认真负责,深受学生欢迎,不少学校慕名而来请他兼课。因此,他先后还在修业、明德、长郡等学校任教。

    在创办梨江高等小学堂以及任教周氏女塾等学校的这段时间里,徐特立潜心教学,对于学校保留一些旧制度或照搬东西洋制度的做法,深感不满,认为无益于真正的教育事业,并一心对此进行改革。为此,他走访了长沙、善化、浏阳等地的许多中小学教师,同他们交换改革教育的意见,并决定先到外省,然后东渡日本去考察、研究中小学教育。

    (二)留日之风正盛

    1898年至1907年是近代史上中日关系的“黄金十年”,在这十年间,中国学生留日运动达到高潮。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近代中国屡遭外国侵略,1895年甲午战争甚至败于日本,这大大加深了中国人的民族危机意识,加快了向西方学习的现代化步伐,尤其日本明治维新后迅速走向强国之路对当时的中国知识分子产生了极大的震动,出现了向日本学习的强烈呼声。二是晚清政府为了摆脱国内外矛盾,不得不进行新政改革,试图取法西方,而派遣留学生赴日学习其先进的制度、知识和技术,更是成为其中最便捷的途径。在这种情况下,大批中国学生纷纷涌向日本。自1896年开始,中国留日学生数量不断增加,1905年多达8000余人。从其来源看,不仅有官派留学生、自费留学生,也有清廷贵族、官员的子弟,以及中国流亡者;从性别、年龄来看,有男有女,有老有少;从留学动机来看,有为名利的,有为学问的,也有为政治的;从其政治倾向看,有革命派,也有改良派;从所学专业看,分布非常广泛,但以学法政和军事的最多,等等。但从留学群体总的来看,明显表现出向西方学习、致力于国家富强、摆脱民族危机的理想和追求。

    在这一留日高潮中,湖南是留日学生人数最多的省份之一,这不仅是湖南近代教育发展的重要表现,同时也促进了湖南近代教育的进一步发展。这些留学生回国后大多成为成为社会的精英人物,其中教育界的知名人物有俞诰庆、俞蕃同、龙绂瑞、刘佐楫、胡元倓、陈润霖、李士元、何炳麟、孔昭绶、易培基、黄萱等,其中也包括宁乡驻省中学的周震麟、朱剑凡,以及主持上海单级小学教师训练班的俞子夷、杨月如等几位徐特立曾经与之有一定交往的老师。特别俞子夷曾多次向他谈及日本教育发达的情况,鼓励他去日本考察,这直接促成了徐特立的日本之行。

    二、徐特立赴日考察教育的基本情况

    1910年春节过后,徐特立乘船离开长沙,抵汉口,改乘轮船至上海,参加了江苏教育会举办的单级小学教师训练班,并走访、考察了不少上海的小学校,积极参加上海的各种教育活动。1910年7月,徐特立从上海启程,到达日本东京。在东京,他发现湖南籍的留日学生中有不少熟人,有的是他的学生,有的是他的朋友,这使他在日本的活动获得不少方便。在他们的帮助下,他仔细阅读了一些介绍日本教育的书籍,如《小学校事汇》和《三千个优良小学校》等,并根据这些书提供的情况和线索,先后用近两个月的时间,实地考察了一些学校。其中,实践女学校和东京鲛桥小学是他此间重点考察、学习过的两所学校。

    实践女学校是日本近现代史上一所著名的女子学校,校址在东京,创办于1899年,创始人是日本教育家下田歌子。该校曾宣称“以促进中国现代女性奉行‘东洋女德’为己任”,[2]自1900年起,积极招收中国女留学生,对中国教育近代化特别是女子教育事业的发展,产生了较大的影响。据记载,该校1902年就有中国留日女学生十余人;1904年11月应湖南之请特意设置清国留学生部,首开日本教育界正式招收中国女留学生的风气;自1905年7月开始陆续接收中国各省的官派以及“自费附学”的留学生(其中包括著名女革命家秋瑾),逐渐成为日本接受中国女子留学教育的中心学校。在1907年中日两国代表共同召开的“中国留日学生教育协议会”上,实践女学校作为惟一一所女校被指定为留学生教育学校。1909—1910年间,实践女学校对于中国留学生的教育处于顶峰时期,共有200余名中国留学生入学,其中98人次毕业,占中国留日女学生毕业总人数的百分之八十以上。1912年后,中国女留学生开始进入东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高等蚕丝学校、女子医学专门学校等高级、专科学校学习,实践女学校的影响逐渐减小。1910年徐特立到实践女学校参观、考察的时候,正是该校中国女留学生教育最鼎盛的时期。

    鲛桥小学(后改为新宿区立四谷第七小学校)位于东京新宿区,创办于1903年。当时,日本的小学教育已相当发达。早在19世纪70—80年代,当时的明治政府就集中力量普及初等教育,开办小学校,并于1890年颁布《小学校令》;1900年,政府对《小学校令》进行了修改,规定小学教育免费,确立了义务教育免费的制度;1907年,又颁布《再改正小学校令》,一律废除私立小学,全部改为公立。[3]徐特立对这所学校进行了认真的考察、学习。

    1910年10月,徐特立怀着不虚此行的心情,高兴地回国,经上海,返回长沙,结束此次对日本教育的考察。

    三、徐特立回国后的教育实践和改革

    回到长沙后,在朱剑凡的邀请下,徐特立仍回周南女校任教。他根据此次教育考察和学习的感受,提出了一系列教育改革的设想,得到朱剑凡的赞成。不久,朱剑凡改任董事长,徐特立接任校长,着手实施了一系列新的教育实践和改革。

    1. 践行节约,注重效率

    日本的学校十分注意人力、财力、物力的节省和工作效率的提高。实践女学校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一是人员方面的精简。实践女学校的行政人员就只有校长下田歌子一人,其余都是教员。校内的日常事务全部由学生自理,因此学生也就是工作人员。二是学校设施的充分利用。实践女学校的房屋,大多是一室多用,其他设备也是如此,能比较充分地发挥效用。例如学校只有露天操场,一旦下雨学生就没有地方活动,他们就把缝纫教室里的工作台搬走,作为临时室内操场。三是课程设置注意符合实际需要,如开设“家政”课程之类,并引导学生将学到的知识用于实践,整个学校环境整洁清雅,井然有序。徐特立非常赞赏这位精明能干的女校长,认为她的办学经验值得学习和在国内推广。这就是,在国家财力物力都十分贫困的情况下,要用最大的节约,来办效益最高的学校,以便加快速度改变国民教育,提高中国民众的文化水平,唤醒中国民众的觉醒。[4]

    2. 根据实际,灵活办学

    一是学制上的因时制宜。实践女学校是中国女留学生最集中的学校。根据中国女留学生赴日的时间、目的、数量及文化程度等的不同,学校曾采取灵活多样的教育方式:1901年至1905年7月,这一时期留学生人数少,大多没有明确目的,文化(特别语言)水平低,学校条件有限,于是基本采用临时教育方式。1905年7月至1907年,这一时期中国国内的女学开始发展,成批的官派女留学生被送到实践女学校接受教育,她们大多表现出急于学成回国、从事教育事业以振兴国家的愿望。针对这种情况,实践女学校实行速成教育方式,特地设立中国留学生分校及速成特别科。1907年后,随着 “中国留日学生教育协会”的召开,实践女学校重新制定《外国留学生规程》,规范学制及课程设置等,对中国留学生确立了正规化的教育方式,较好地满足了中国发展女子教育的需要。徐特立了解到实践女学校对中国女留学生曾经采取的灵活学制后,深表赞同。

    二是授课时间的灵活安排。日本学校注意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来安排授课时间,办学形式灵活多样。例如东京鲛桥小学,针对不少学生是工厂里的小徒工、上下班时间不统一这一实际情况,设立二部和三部:二部上、下午开两班课,三部上、下午开三班课,从而方便学生不管什么时间下班都能读书。教员不够,就一人兼做两个人的工作,并由学生充当助教。徐特立将这些好的经验学了过来。1910年底,为了满足劳苦群众读书的愿望,徐特立联合几位朋友,在长沙城北门外李大中丞祠堂创办了一所贫民夜校:一是这里临近一些工厂,便于工人入学;二是学生中不管做工的、拉车的,还是挑担的、当商店小店员的,晚上大都有时间。由于他的热情,以及采用了适宜的教学内容和方法,学生不断增加。学校办得很成功。

|<< << < 1 2 > >> >>|

(责任编辑:cmsnews2007)
·上一篇:特稿:徐特立对徐乾的悉心关心与教导
·下一篇:特稿:徐特立营救乔信明的前前后后(组图)
·特稿:徐特立营救乔信明的前前后后(组图)
·特稿:徐特立对徐乾的悉心关心与教导
·特稿:徐特立对儿女们的教导(组图)
·特稿:徐特立的早期思想探求历程
·特稿:徐特立:知识分子与时俱进的光辉典范
·特稿:徐特立:民主革命的积极斗士
·特稿:徐特立:“活到老,学到老”的楷模(组图)
·特稿:浅谈徐特立的创造教育思想
·特稿:抗战初期徐特立对张治中的统战工作
·特稿:都江堰市长征书院与街道社区联合举行“铭记光辉历史,传承红色基因”庆祝建军90
中国红色旅游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红网”或“特稿”或带有中红网LOGO、水印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频视频稿件,版权均属中红网所有,允许他人转载。但转载单位或个人应当在正确范围内使用,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红网”和作者,否则,中红网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2、本网其他来源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
3、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或本网站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该及时向本网站书面反馈,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尽快移除被控侵权的内容或链接。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来信:js88@vip.sina.com
梁堂华:徐特立营救乔信明的前前后后(组图)
特稿:徐特立营救乔信明的前前后后(组图)
梁堂华、黄柏强:徐特立赴日考察后的教育实践和改革
特稿:徐特立赴日考察后的教育实践和改革
梁堂华、谷安仕:徐特立对徐乾的悉心关心与教导
特稿:徐特立对徐乾的悉心关心与教导
梁堂华:徐特立对儿女们的教导(组图)
特稿:徐特立对儿女们的教导(组图)
梁堂华、张国平:徐特立的早期思想探求历程
特稿:徐特立的早期思想探求历程
特稿:图说谁参加了叶选宁的遗体告别(组图)
特稿:痛悼李昭 怀念耀邦——李昭同志遗体告别仪式
特稿:深切怀念李昭同志 齐心同志送来花圈(组图)
特稿:董必武之子董良翮同志追悼会在北京八宝山举行(
特稿:最后一位开国中将王秉璋同志遗体告别仪式在京举
特稿:老一辈革命家谭震林同志长子谭淮远病逝
特稿:2015年“9·9”深情缅怀毛主席(组图)
特稿:2016年“9·9”深情缅怀毛主席(组图)
特稿:李讷携家人来毛主席纪念堂深情怀念毛主席(组图
特稿:粟裕大将夫人楚青遗体送别仪式在京举行(组图)
特稿:“情满淮安”——日本松山芭蕾舞团首次来到
特稿:开国中将陈先瑞夫人王彦同志在京逝世(组图
特稿:贺晓明、林炎志等晋绥革命后代赴兴县迎17名
特稿:毛泽东亲属赴朝鲜祭奠志愿军烈士(组图)
特稿:毛主席机要秘书谢静宜在京病逝(组图)
特稿:高波同志遗体告别仪式在京举行(组图)
特稿:湖北红安举行开国上将王建安诞辰110周年纪念
特稿:季振同黄中岳冤案始末(组图)
特稿:红西路军后代2017年新春团拜会(组图)
特稿:《共和国将帅肖像油画集》及画像赠送仪式在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意见反馈 | 版权声明
投稿QQ:402022481  463917348
投稿邮箱:js88@vip.sina.com
中红网—红色旅游网 版权所有
冀ICP备0500340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5850
我要啦免费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