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消灭胡儿子!"老乡们也激昂地喊起来。
任弼时带领大队人马已经走远了,这里的老乡还围着毛泽东、周恩来,依依不舍。毛泽东几次给他们说:"大家请回去吧,我们还会回来的。"
老乡们前簇后拥,送到村口。毛泽东和周恩来走远了,还扭回头来向他们招手。
这一次中央纵队走了不远,搬到靖边县的田次湾来了。在田次湾住了一周,又被靖边县城的敌人发现这"一小股共军"。也派两个团,朝田次湾打来了。
中央机关对这两个县城的来犯之敌,不偏不倚,仍不以枪炮还击,照样给他腾出了又一个小村。
两边的敌人都未寻到目标,便认为这"小股共军"被他们这几个团吓跑了。他们也不再追击,因为共军的踪影皆无,不知该向哪里去追。再说也不敢乱追,他们早有青化砭和羊马河的教训||,三两个团根本不敢胡走乱串,稍有闪失,便会全部覆灭!
毛泽东和周恩来给敌人一再让地方,转了个弯儿,在6月17日,又来到了距青阳岔与王家湾都不远的小河。那几团侵犯军倒是怕被共军消灭,吓得又撤回了县城。
中央机关在小河住了一个半月。到了8月上旬,被敌人发觉了。这一回还真的被发觉了!胡宗南使用测向仪,测出了中共中央的电台,这才相信了毛泽东没有离开陕北不是谣传。于是,立即指挥刘戡部的三个旅,由安塞出发,向小河猛扑过来。
那一次,他们由靖边向东,扑向枣林沟的时候,是大张旗鼓,浩浩荡荡,十分威风,结果扑了一个空。这一次学乖了,也学会了偃旗息鼓,企图来个突然袭击,"一网打尽"。而且有两团骑兵,来势十分凶猛。
幸亏陕北老乡都是共产党的"信徒",发现敌人的意图以后,消息便迅速传到了小河。敌人的骑兵团赶到时,中央机关正好离开。
警卫团与敌人接上了火,边打边向西撤去。这是周恩来和任弼时安排的。采取了个分兵诱敌的办法。敌人一直追着警卫团向西打了。中央机关却朝着东北方向而去。.
到了火石山,大家停下来吃早饭。毛泽东坐在一家屋门的门槛上,给房东的娃娃喂饭。这个男娃娃才一岁多,长得胖胖的,很是可爱。只是满身满脸都是土,嘴唇边上都沾着厚厚一层泥嘎巴。由于这里缺水,加上偏僻山乡那落后的、不讲卫生的习俗,他的妈妈可能从来没给他洗过手脸。主席想给他擦擦,却擦不下来,那嘎巴跟肉皮紧紧粘在了一起。
主席手里端的是一个搪瓷小碗,碗里盛的是小米干饭,饭上放一点小菜o小娃娃的胃口很好,吃得分外香甜,大口大口往肚里吞。主席只怕噎着他,就给他讲,吃完了这一碗,那盆子里还有好多好多,保证管饱他,要他细嚼慢咽。
娃娃眼大肚子小,只吃了半小碗就不吃了。这时他的妈妈看见了,赶紧走过来。一边嚷着:“呀呀——,让娃娃给你把碗都脏啦!"她说着看了看主席,满脸都笑开了花,"你这位老同志可真好!对俺这娃娃这么亲!"她说着上前劈手把搪瓷碗从主席手中夺过来,"你不要再吃娃娃的剩饭了我去给你重做!"说完,抱起娃娃噔噔地回屋去做饭了。其实,她并不知道喂她娃娃饭的是毛主席。
毛主席忙给她说:"不用不用!这剩下的足够我吃的了!"她根本就没听,只管走她的。主席只好指使身边的警卫员:"快去给房东解释,就说咱们这里还有,不用她重做。那半碗饭就给娃娃留下来。"
早饭之后,决定在这儿休息一天。一是天气炎热,大家走得辛苦,特别是有些老弱病残,都走不动了,只好缓口气儿了。
这天夜里,由小河向西诱敌的警卫团三个连赶来了。他们把三个旅的敌人引向相反的方向,然后又设法甩掉,才赶回到中央纵队。
然而,在天亮之前即传来消息:敌人三个旅向西追出二十里,发现上当后马上又折返回来,朝东追来了。
天渐渐淅淅沥沥下起了雨。
中央机关在这里停留一天,不能再耽搁了。于是一大早冒雨出发。
两天前,开始动身向东转移,天气晴朗,赤日炎炎,走得大家口干舌燥,满身是汗,还冒着敌机的骚扰和捣乱。任弼时司令员要大家每人用树校拧个帽子戴起来,头顶都"长"出了一丛幼树校,又防空又防晒。
今天,好像换了个季节,由炎夏进入了深秋,雨水把大家浇了个透湿。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