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开慧(1901-1930·11·14)
中国人民革命不朽的英烈,中华民族不死的灵魂。
湖南长沙人。父亲杨昌济是一位思想进步的学者、教育家,1913年,在湖南省立第一师范任教,随父迁往长沙,并认识毛泽东。1918年,父亲到北京大学任教,随父迁往北京。这年9月,毛泽东因组织赴法勤工俭学也来到北京,在这期间,和毛泽东有了更多的接触。1920年初,父亲病逝,回到长沙。同年8月,毛泽东在长沙成立文化书社,资助并参与了书社活动。1920年冬,加入了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成为湖南第一批团员,并和毛泽东在长沙举行了婚礼,结为革命伴侣。192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毛泽东建立了中共湘区委员会并任书记,跟随毛泽东负责区委的机要和交通联络工作,身兼秘书、机要、文印、联络、总务等职务,成为毛泽东的得力助手。1923年4月,随毛泽东到上海党中央工作,带着儿子毛岸英、毛岸青来到上海,协助毛泽东工作,并同向警予一起组织女工夜校。1925年2月,随毛泽东回到韶山开展农民运动,协助毛泽东创办农民夜校并担任教员。同年12月,随毛泽东离开韶山转往广州负责毛泽东的资料整理、文稿编写和联络工作。1927年初,毛泽东考察湖南农民运动,除继续协助毛泽东工作外,还到工人夜校讲课。大革命失败后,毛泽东领导湘赣边界秋收起义,她带着孩子回到长沙板仓开展地下斗争。面对严重的白色恐怖,在与上级组织失去联系的情况下,积极参与组织和领导了长沙、平江、湘阴等地的武装斗争,坚持整整3年。1930年10月,遭敌被捕。面对穷凶极恶的国民党长沙警备司令部的种种威逼利诱,严刑拷打,她坚贞不屈,大义凛然:“你们要打就打,要杀就杀,要想从我的口里得到你们满意的东西,妄想!”“砍头只像风吹过!死,只能吓胆小鬼,吓不住共产党人!”敌人逼问她毛泽东的去向,要她公开宣布与毛泽东脱离夫妻关系,她斩钉截铁地回答:“要我与毛泽东脱离关系,除非海枯石烂!”11月14日,就义于长沙浏阳门外识字岭,年仅29岁。
1957年毛泽东为纪念杨开慧填写《蝶恋花·答李淑一》词一首。2009年9月,被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