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申熙(1906—1932)
中国人民革命不朽的英烈,中华民族不死的灵魂。
原名蔡升熙,湖南醴陵人。1924年入孙中山陆军讲武学校,后转入黄埔军校第一期学习。同年秋加入中国共产党。毕业后留校教导团工作。参加平定广州商团叛乱和讨伐军阀陈炯明的两次东征。1926年参加北伐战争,先后任国民革命军第四军营长、第二十军团长。1927年8月参加南昌起义,任起义部队第十一军24师参谋长。同年12月参加广州起义,任广州市公安局局长。后到上海,在中共中央军事部工作。1928年起,任中共江西省委军委书记、吉安东固地区游击队第一路总指挥。配合湘赣边区的革命武装斗争,率部攻克峡江县城。1930年初任中共中央长江局军委书记,不久被派赴鄂东南阳新、大冶和蕲(春)黄(梅)广(济)地区领导游击斗争。同年10月参与组建中国工农红军第十五军,任军长,率部东进皖西,攻克太湖县城。于12月到达鄂豫皖苏区,参加第一次反“围剿”。1931年1月,第十五军与第一军合编为第四军后,任第10师师长、中共鄂豫皖特委委员兼军委副主席,率部参加磨角楼、新集、双桥镇等战斗。在战斗中负伤致残。同年5月,鄂豫皖中央分局成立,任分局委员、彭杨军事政治学校校长,主持办学4期,为鄂豫皖苏区培养大批军政干部。1932年7月,在鄂豫皖苏区第四次反“围剿”中,调任第二十五军军长,率部在英山、麻埠地区与各路进犯敌军展开激战,予敌以重大杀伤。10月9日,在湖北黄安(今红安)河口镇战斗中,腹部中弹,躺在担架上坚持指挥战斗,直至壮烈牺牲,年仅26岁。
作为中国工农红军高级指挥员,1989年,经中央军委确定,成为我军36位“军事家”之一。徐向前元帅曾这样评价他:“蔡申熙同志是红十五军的主要创始人之一,对鄂豫皖红军的建设和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他不仅具有战略家的胆识和气度,而且在历次战役战斗中机智果断,勇猛顽强,因而在红四方面军中有很高的威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