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成山(1922-1951·10)
抗美援朝战争不朽的英烈,中华民族不死的灵魂。
河北易县人。1940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6月参加八路军,历任通信员、班长、排长、指导员、连长等职。
1951年6月入朝作战,任志愿军第六十八军204师612团6连连长。1951年10月17日,第五次战役结束后,6连奉命赶往朝鲜平安南道金化郡938.2高地,狙击敌人的进攻。接到命令,6连连夜山地急行军70多公里。抵达目标高地后,全连争分夺秒的修筑防御工事。第二天凌晨,敌军集结4架战斗机、20门火炮和两个团的兵力,开始对高地发起攻击。仓促应战,高地又无蔽覆性工事,所有的炮火一齐打响,整个高地陷于一片火海之中,造成6连很大的伤亡。全连在组织抢救伤员的同时加紧抢修工事。敌炮火攻击以后即发动以步兵为主的战斗攻击,在连长高成山的组织下,全连的机枪子弹和手榴弹就像弹雨似的泼向敌人。敌人的进攻,就这样一次次的被击溃。
第三天凌晨,新一轮的攻击开始了。敌军的炮火覆盖,一次比一次的猛烈,时间也长。战斗发起前,高成山就准备了10个敢死队员,悄悄从高地翼侧下山,摸到敌人的火炮阵地,他们把早已准备好的手榴弹一起投向敌人的炮兵阵地,敌军的火炮阵地被摧毁了。
第五天,发了疯的敌人向高地发起20多次进攻,都在阵地前沿被6连狙击住了。到下午5时,6连仅剩十多名战士,仍然坚守在主阵地。
第六天凌晨,敌军按往常一样又发起了炮火打击,之后,再发起步兵进攻,6连连续打退敌军多次进攻。在最后的反冲击战斗中,高成山和最后的五名战士高举着手榴弹冲入敌阵地,壮烈牺牲。
高成山率领6连英勇坚守938.2高地,与敌军激战5天4夜,总共歼灭敌军1800多人,创造了朝鲜战场上阻击作战歼敌最多的范例。战后,中国人民志愿军总部为高成山追记特等功,授予“一级战斗英雄”光荣称号。
附:
有关革命烈士传写作的说明
常有热心的读者对于革命烈士传的写作提出询问,就我的写作经历和写作经验说几点:
一、听过启功先生和北京师范大学几位参与词典、字典词条写作老师的说文解字的课。
二、参与策划、审查、编著了1614位开国将帅的传。
三、参与了一批字典、词典、军语书的写作、编著及审查。
四、参与了《中国大百科全书》《中国军事百科全书》解放军高级将领传条目的写作。
五、参与了谭政大将、韦国清上将等担负党和国家领导职务的军队高级将领的讣告、悼词、生平的写作。
六、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预备役军官法》的主要起草者。
七、在职期间编辑和领导编辑了主席和所有元帅、将军们出版了的回忆录、传记、文集及画册,编辑和领导编辑了全部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战史,编辑和领导编辑了诸葛亮的书、诸葛亮之前到先秦、诸葛亮之后到满清王朝覆灭中国古代军事家的兵书、兵制、兵要,以及舟船、渡海、登陆、抢滩等6000多种图书教材的编辑出版工作。
八、近十几年来,写作编著主编了3000多万字的党史军史类的图书和《前行在改革开放的年代》《人民军队从红色走来》《国际时事外交》《散文诗歌特写报告文学》《影视剧评论》《人物纪实》《盐城文化印象》等几十部作品。
九、我写作革命烈士传的标准是司马迁的《史记》中的《本纪》(皇帝老子传)、《列传》(文臣武将传),我与司马迁无可比性,他能做到的,我也能做到,比如把文字写好,把人物写准。有些他能做到的,我做不到,比如他被汉武帝割过软子;我能写好的,他做不到,我写过中国人民解放军高级将领传,我写过党和国家曾经的一些领导人的讣告、悼词、生平,我参与《中华人民共和国预备役军官法》的立法,拍过历史纪录片(《让史告诉未来》《延伸的长城》),这些经历都是司马迁所不具备的。经历决定,我能超过他,他超不过我。
十、40年多年前我就开始《革命烈士传》的策划,过去的革命烈士的称号是要经过军队最高组织部门批准的,相关作品的发表也必须经过军队最高组织部门审查的,包括革命烈士传的称号、评价、定性、定位都有一系列的审批程序的。我参与了军队和地方相关政策文件的起草和制定,所有这些关节打通了以后,才有了一大批革命烈士传作品的问世。我现在的革命烈士传的写作,有别于过去长篇上万字文字的写作,有概括评语,精干的文字表述,对烈士一生作准确的定性定位,是我写传的特色,也是我长期经历经验的总结和提炼。今天已经没有太多的人对历史的过往有兴趣了,我是成千上万革命烈士的守陵人,我以我血荐轩辕,但行善事,不问前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