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河、淠河之水直通淮河,是淮河源头之一。1950年6月,淮河流域发生大暴雨,一时间大片土地被淹,不少地方全村淹没,受灾群众达1300多万人,生命财产受到极大的破坏。随后,党中央提出“蓄泄兼筹”的治理方针,注定了金家寨将被淹没,耕地3.5万余亩,林地、道路等14万亩。
金寨,70余年底色不改,代代传承映山红。革命战争年代,不足23万人的金寨先后10万人参军参战,多数志士为国捐躯,追认烈士11000多人,占安徽省烈士总数的五分之一、全国烈士总数的五十分之一。刘仁辅、桂月峰、袁成松等烈士是满门忠烈,他们前赴后继,体现牺牲奉献的大别山精神。新中国成立后,先后修建梅山、响洪甸两大水库,修建了举世闻名的淠史杭工程,淹没3大经济重镇,10万亩良田、14万亩经济林,10万人离开故土,走进深山,为根治淮河水患、灌溉万亩良田打下基础。这里所体现的舍小家、顾大家的甘于奉献精神,吃苦在前、勇于牺牲的担当责任,是大别山精神的鲜明特征。
1955年汛期,梅山水库开始蓄水拦洪。7月左右,金家寨淹没。梅山水库是淠史杭灌区主要水源,灌溉安徽金寨、霍邱、六安和河南省固始、商城县农田380多万亩。史河总干渠、南干渠从红石嘴分流,一支径向叶集、霍邱,向六安,一支驶向河南。淠史杭灌区东临巢湖之滨,南依大别山麓,西跨河南固始,北到淮河之畔,是淠河、史河、杭埠河三个毗邻灌区及梅山灌区的总称。淠史杭水利工程向灌区年均供水40亿立方米,支撑着区域内1400万人口的生产生活,是保障大别山地区粮食生产的‘压舱石’。
体现了艰苦奋斗的意志。1958年,30多万劳动大军劈山切岭,掘地开渠,一望无际的工地你追我赶,千军万马奋勇争先。施工队伍从大队、公社到县,把工地当战场,把山岭当目标,攻克山头,削平岭坡,激励建功立业。“三天一突击,五天大战役”的劳动竞赛是家常便饭。运土送石,削岭切坡,怎么办?对原始的施工工具开展技术革新,创造了专攻切岭工程的“洞室爆破法”,专攻黄礓土的“劈土法”,研制了垂直运土工具“倒拉器”,蕴藏在劳动人民群众的智慧,一次次克服了工程建设中的千难万险。
展示了海纳百川的宽阔胸怀。江淮分水岭让南北两种文化深入交流,中原兼收并蓄的开放文化、北方慷慨激昂的豪气文化,在革命老区激荡交融,孕育了不屈不挠、艰苦奋斗、顾全大局、奋发有为的大禹精神,形塑了当地人倔强、隐忍、朴实、奉献的秉性气质。这些鲜明的文化气质蕴含了老区人民听党话、跟党走,不怕牺牲、勇于奋斗的质朴情怀。
形成了自力更生、顽强拼搏、牺牲奉献、科学求实的精神内涵。14年,从1958到1972。这是一段悲壮的历史。那时的修渠,不像现在有大型机械,有炸药、有钻头,有水泥、有粮食。他们都是自带工具、自备口粮,自己刮墙土熬硝,自制土炸药。自建水泥厂,用石臼舂,用碾子碾,石料破碎以后,用筛子筛,用手工搅拌。在六安叶集,平岗街道芮祠新村旁的干渠,河水清澈,静静流淌。这里,可是当年的“卡脖子”工程。当年,用最原始的工具,肩挑背扛,小车推,土炮炸,仅用8个月的时间切开这条长3公里、深24米、宽60米的渠道,硬生生地把一座山给“切”成了两半。劈山填川、改造山河,建成了2.5万公里的渠道、6万多座渠系建筑物、21万个堰塘,横跨长江、淮河两大水系,开辟了惠及豫皖2省4市17个县区的“人间天河”—淠史杭工程。
开创了人民幸福生活的蓝图。举世闻名的淠史杭工程充分展示了新中国建设成就和革命老区人民艰苦奋斗的精神风貌,集中体现了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正是这份向往,让新时代人民的生活更加美好。龙河口水库,现称为万佛湖,辅以万佛石林、摩崖石刻、幽谷新月、龙柏山道等,沿湖数十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交相辉映。万佛湖鳙鱼成了舒城县农产品有机品牌,它富含降低血压、软化血管、抗衰老的DHA、EPA及孵磷脂等特殊物质,是不可多得的食疗保健品。江淮大地上发生的日新月异的巨大变化:有新时代爱农村、爱农民、懂农业的新一代农民、有满山满坡的绿色茶园和乡亲们甜蜜的微笑,有生态稻、虾稻、鱼稻等优质高效农业,有“节水、生态、智慧、共享”的现代化灌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