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0年与马烽等去巴黎参加“中国抗日战争文学国际讨论会”,会场挂《致艾青》诗:“昔日在巴黎是画家,今日返巴黎是诗人。五十春秋过去了,心儿却永远年轻。如今重新拿起笔,画一艘大三桅船搏击暴风!前进,饱经沧桑的斗士,前进,在大海上,在浪涛中!”85年3月,法国总统授予他“法国文化艺术最高勋章”,这是中国诗人得到的第一个国外文学艺术的最高大奖。总理希拉克赞扬了黄育顺博士翻译的艾青的诗《礁石——诗与语言》。在欧洲三国访问中,每到一处都受到热烈欢迎,尤其是他的《慕尼黑》一诗,竟使一位德国妇女感动得流下热泪,她说:“真没想到一个中国人会对我们民族的灾难理解得如此深刻。”
令人兴奋的是,不少专家学者和有识之士,呼吁给艾青颁发诺贝尔文学奖,如西班牙的戈麦斯,巴西的亚马多,澳门的官龙耀,或撰写文章,或发表演讲,一致呼吁,诺贝尔文学奖应当发给艾青!澳门的官龙耀曾在《澳门杂志》第一期即创刊号上发表《提名中国大诗人艾青为诺贝尔奖候选人》,文章洋洋洒洒,以生动而不乏感情色彩的文字,介绍了艾青的历史和近况,最后说:“艾青是世界性人物,他使最古老的文化能与全世界亲切地汇合……我们认为艾青适合作为诺贝尔文学奖的候选人。”特别是阿尔弗雷多·戈麦斯这位汉学家、翻译家、文化活动家、艾青的粉丝,曾来北京,拜访过艾青,把艾青的作品翻译成了西班牙文。他在1984年写信给党中央总书记胡耀邦,建议中国政府正式提名。尽管因种种原因艾青未获殊荣,但他在世界诗坛的位置不容低估。
1996年3月,国学大家文怀沙写诗贺艾青八秩与高瑛结缡40年:“人间重晚晴兮诗贵忠诚,如松匪石兮艾青高瑛。相依偕老兮鹣鲽恩情,甘苦共喻兮四十年之坚贞。庆翁八六遐寿兮踵老彭,贺红宝婚兮采晶莹。”这或许是对他一生的精妙概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