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作品选登 >> 第一卷 通讯员之路
25.注意“首次”
作者:王开忠
浏览次数:
2024-11-26 17:20:12
【字号 打印 投稿 纠错 论坛

    1987年6月初,铁道部工程指挥部直属舟桥处报道员辛克卿向我提供一条报道线索,说他们舟桥处在黄河上成功地铺设了一条管道,要我报道一下。

    他的话并没有引起我的兴趣。我说:“在大江大河上铺设管道,报纸上已经报道过多次。再报,可能报不出去了。”

    他说:“以前在宽阔河道上铺设管道都是采用‘顶管法’和‘爆破法’,而我们单位这次采用‘舟桥法’,比以上两种方法省工省料。”

    “你们这种方法国内过去有没有采用过?”

    “没有,这是首次。”

    “首次!”在国内首次!我突然来了兴趣:“好,可以报道!”我欣喜地脱口而出。

    这样,经过采写,《我国首次用舟桥在河道上铺设管道成功》这篇消息很快地发到新华社。新华社播发后,被多家报纸采用。

    新闻,贵在“新鲜”二字。“首次”新闻。自然算是最“新鲜”的了。我们一定要注意对“首次”新闻的报道。当然,从我们通讯员来说,在本单位遇到“国内首次”的事是不多的。但是,“省内首次”、“市内首次”发生的事,甚至于“县内首次”发生的事,往往也具有较大新闻价值。只要我们才思敏捷,遇到有价值的“首次”新闻,就不失时机地采写,准能得到收获。

    附:我国首次用舟桥在河道上铺设管道成功

    新华社北京6月3日电(通讯员王开忠、辛克卿)  最近,在济南黄河公路大桥下游500米处,4根长龙般的大管道在卷扬机的牵引下,由黄河南岸顺利地从刚刚架起的双船式舟桥中间拖拉到北岸、下沉到水底铺好。我国首次利用双船式舟桥在宽阔河道铺设管道获得成功。

    在这以前,我国在宽阔河道铺设管道,基本采用“顶管法”和“爆破法”,费材料,工期长,造价高。今年4月,济南市黄台电厂安装30万千瓦发电机组,要将焊接在一起的4根406米长、101吨重的管道从黄河南岸铺设到北岸。铁道部工程指挥部舟桥处承揽了这一任务。他们改变传统施工方法,设计出用双船式舟桥拖拉管道的方法后,只用14天时间就将这种舟桥架设在波涛滚滚的三百多米宽的河面上,并将管道从中间穿过,下沉到水底铺设好。它比其他施工方法节省一半材料,缩短工期两个月以上,这为我国在宽阔河道铺设管道提供了新方法。

    原载1987年6月4日《科技日报》(头版)、6月8日《人民日报·海外版》等报纸


(责任编辑:cmsnews2007)
·上一篇:26.脚板底下出新闻
·下一篇:无
·26.脚板底下出新闻
·27.反映众多人关心的问题
·28.广交朋友能使耳聪目明
·29.要“挑着吃” 不要“碰着吃”
·30.眼睛要“尖”
·31.要“产销对路”
·32.注意工程建设过程中的报道
·33.掌握动向 紧跟“上头”
·34.用“比较法”抓新闻
·35.不空泛议论 要“哑巴卖刀”
王开忠作品选与写作谈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王开忠作品选与写作谈”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王开忠作品选与写作谈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被授权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王开忠作品选与写作谈”。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来信:js88@vip.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