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3年5月,不甘失败的日伪军再次“讨伐”三道湾游击根据地。复仇的机会来了,王德泰和战士们摩拳擦掌,要血债血偿。
王德泰独立指挥战斗取得了胜利,赢得了延吉县委和游击大队的信任,决定反“讨伐”战斗由第四中队担任主力,机动灵活粉碎敌人的“讨伐”。
随着延吉游击大队兵力的增加,每个中队的兵力都达到了70多人。王德泰在练兵时集中队员们的智慧,对训练尖子重点加练,培养神枪手、投弹手、刺杀能手,让他们带动新兵,提高了训练效果。
这次“讨伐”,敌人动用了300多人的兵力,进行了轻装,增强了机动性。敌人吸取上次失败的教训,放风要进攻张芝营抗日游击根据地,队伍却声东击西,扑向了三道湾。
王德泰带领第四中队坚壁清野,三道湾一个人影也没有,敌人进村搜查,没找到一粒粮食。狡猾的敌人没有贸然追击,而是摆出了安营扎寨的架势,在三道湾住了下来。敌人不敢夜里行军,第二天趁着天色微明,除留下数十人守卫留在三道湾的指挥部外,其余大部兵力沿着东沟两侧的山路北进,直奔张芝营抗日游击根据地。
敌人自以为得意,却不知道王德泰在渔浪村受到袭击后,加强了安全防范。他要求队员不要未经同意就向老百姓宣传抗日救国的道理,不要出去讲游击队打仗的计谋,不要和房东告别时讲自己要去什么地方,不要透露游击队的人数和装备,提醒队员们注意保密。
队伍离开根据地,王德泰晚上睡觉都要睁着眼睛,每到一地,首先安排侦查员摸清情况,进村号房子不暴露身份,宿营要设三道岗哨,晚上休息,天蒙蒙亮就迅速撤离。
凌晨时分,王德泰带领队员埋伏在张芝营南面的山路两侧,准备迎击敌人。这里是敌人的必经之地。天亮后,侦查员带来了张芝营来报信的人,这才得知敌人已经过去了。王德泰眉头一皱,询问报信人前面的敌人大约有多少,报信人说怎么也得有二三百号人,王德泰点点头,心里想到了“围魏救赵”之计。
他挑选了20名最能跑的战士,换上伪靖安军衣服,带足子弹,背上延吉炸弹,让他们从小路奔袭三道湾敌人指挥部。王德泰目送奔袭的队员们进入森林,接着下令其他队员挖掩体,还让队员挖了一些假的战壕。
奔袭小队在一位小队长指挥下,跑到敌人指挥部附近,歇一口气,排列成整齐的队伍跑向敌人指挥部。眼见指挥部炊烟袅袅,有的士兵蹲在溪流边刷牙,队员们跑得更快了。将近50米时,敌人哨兵举枪喝令停下,说出了口令,让奔袭小队回令。由于不知道口令,小队长高喊着:“我们是额穆的靖安军,路过此地,不知道口令,能不能让我们吃口热饭、喝点热水啊?”一边喊着,一边带一个队员向前靠近。
哨兵眼看俩人越靠越近,情急之下,向天上放了一枪。这时小队长以为露馅了,抬手一枪打倒了哨兵,接着,后面的队员点着“延吉炸弹”扔了过去,一声巨响,营房的院里顿时一片混乱。
队员们冲到近前猛烈射击,敌人的机枪响了,把队员们压制在木柴垛旁边。小队长心里着急,让队员们点着一堆木柴,把燃烧着的木柴柈子往营房的屋顶上扔了过去,不一会儿,营房屋顶上燃烧了起来。
小队长一边指挥奔袭小队射击,一边喊话:“投降吧,中国人不打中国人。朴大队长有好生之德,只要缴枪投降,饶你们不死。不投降那就瞧好吧,我们来了300多人,消灭你们几十个人太容易了,就当碾死几个臭虫。”小队长喊了一遍又一遍,让队员们不停往房顶上扔带火的木柴柈子,房顶的火焰越烧越旺。
敌人的指挥官是日本人,嘴里叼着铁哨,一边指挥救火一边命令伪军探出脑袋观察情况,不料稍一露头,枪声就响了,探头的伪军脑袋开花,一头栽倒在地上。敌人指挥官害怕了,不仅怕呼喊不停的游击队,更怕伪军反叛。指挥部只有十几个日军参谋、后勤人员,不会打仗,而负责警卫的伪军有30多人,大多是老兵。
偷袭张芝营根据地的敌人接到命令,指挥部被袭、立即回援。伪军营长提醒督战的日军军官是不是游击队在搞“围魏救赵”,没想到挨了一个大嘴巴,日军军官骂道:“指挥部的危险,马上的行动。”敌人骂骂咧咧的又往回跑。
回到张芝营南面的山路两侧,子弹呼啸着射了过来,刚刚凌晨走过去没事儿,往回撤却又遇上埋伏,伪军们猝不及防,倒下了十几个人。王德泰命令神枪手瞄着日本人打,让战士们一起喊:中国人不打中国人。”伪军吓得都趴在路边上,不抬头盲目向山林里射击。
日军军官在望远镜里看到山坡上翻出了一道道新土,认定是游击队的战壕,指挥炮手向林中开炮轰击,瞬时间林中土飞树断、一片狼藉。队员们亲眼见识了假战壕的用处,暗暗佩服王德泰,真是像古代名将撒豆成兵,折腾得敌人摸不清头脑。
王德泰见敌人摆好了架势,命令队员们立即撤离。队员们跑的很快,身后的枪炮声像在送行。脱离敌人之后,王德泰命令队员们休息一会儿,喘口气,吃点东西。他让两个跑得快的队员去联系奔袭小队,告诉他们打的热闹点,听见附近有枪炮声就马上撤离,自己带着队员们跑到离敌人指挥部不远的山道两侧再次埋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