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5年9月,日伪军发动了秋冬季大“讨伐”,东满与吉东地区都是“讨伐”的重点。周保中军长为粉碎敌人的“讨伐”,指挥第二、五军各一部,组成西部派遣队,由柴世荣、李荆璞带队,到敦额一带开辟新的游击区。派遣队冲破敌人的层层设防,跳到外线,主动出击,调动了敌人的兵力部署,打乱了敌人的“讨伐”计划。
派遣队开至额穆敦化一带后,随即投入了战斗。派遣队先后在额穆县青沟子、青沟子六号屯、万里沟、三道沟以及敦化县官地镇等地与敌交战,予敌杀伤。11月5日,派遣队在额穆县老道口与日军松井“讨伐”队及伪自卫团激战,击毙日军9人,打伤伪自卫团多人。
经过一个多月的战斗,派遣队打出了声威,站稳了脚跟。派遣队向五军军长周保中报告了开辟游击区的战况,提出为扩大战果,准备攻打额穆县城。周保中军长根据战报,认为额穆县城守军兵力不足,战斗力差,攻取县城是可能的,如取得胜利,可以极大鼓舞新游击区的群众斗志,随即向吉东特委报告情况。吉东特委同意攻打额穆县城。
1908年,东三省总督锡良向清王朝奏请“析敦化北境,吉林府老爷岭以东,地若千里并五常南宁安西鄙之地以为境,设治建县。衙门置于额穆索罗站地。”1909年春,宣统元年,锡良奏折得到皇室恩准,在沃野之上的珠尔多河畔的额穆索罗建县设治,官封禁地,开启了新的纪元。方圆百里的人们奔走相告。
1931年9月23日,日军矢野部队全副武装,车载马驮枪炮辎重,耀武扬威进占额穆县城。刚刚上任不久的县长张树珊战战兢兢接受了矢野的三条军令:一、皇军接管防务、治安;二、没有皇军旨意不得擅自集会;三、县公署上下大小事等都要经军部允准。1932年3月初,伪县公署成立,张树珊担任伪县长。
1932年3月16日,伪县公署成立不久,国民救国军前敌总指挥吴义成率部乘黑夜包围了额穆县城。一队战士翻越城墙,打开大门,大部队涌进城内。吴义成、刁岐山指挥部队,集中火力攻打日伪军驻守的县公署,枪声大作,火光冲天,救国军攻占伪县公署。伪县长张树珊逃到蛟河街。他为了保命,让下属起草了一份公文:“蛟河两面环河,东面铁路,以吉敦站为屏,而东十余丈又有岗岭为横亘。现又编制铁网,状如蒺藜,每隔三四米树一木桩,十分坚固,遍绕城池四周,此网距电厂极近,如若通电就是电网,触者立毙。如天然屏障易守难攻,另有友军千余奋力之保障。县公署设此城之中,固若金汤,万无一失。”1933年11月,伪县公署从额穆索罗搬迁至蛟河街。
派遣队决心攻打的就是蛟河街(今蛟河县城)。为出其不意、攻敌不备,派遣队也采取了夜间进攻的战术。攻击部队隐蔽前进到城池周围的铁丝网跟前,由于没有携带铰开铁丝网的钳子,准备用枪托支起铁丝网,可是铁丝网拉的很紧,枪托支不起来。几个战士想拔掉木桩上的钉子,可是没钳子根本拔不下来,只能用刺刀从木桩上往下剜,这就耽误了预定的攻击时间。
当战士们好不容易剜出来木桩上的钉子,摘掉铁丝网,爬过去向敌人的碉堡突击时,造成响动,惊动了敌人。这时,天已经蒙蒙亮了,敌人发现了爬过铁丝网的战士,顿时碉堡吐出来长长的火舌。
柴世荣、李荆璞眼见暴露,敌人已经有了准备,而我军退路只有一道铁丝网口子,如果敌人出击,攻击部队可能造成重大伤亡,急令前头的攻击部队战士继续还击牵制敌人,后面的战士依次从铁丝网口子钻出。派遣队且战且退,钻出铁丝网,迅速脱离了战场。
这次战斗准备不足,仅歼敌20余人,派遣队放弃了攻打额穆县城的计划。12月7日,派遣队攻打敦化县官地镇,激战数小时,击毙了日本教官3名,占领了该镇,伪警察与伪自卫团投降。随后,派遣队伏击了从通沟岗子前来增援的日伪军,并分兵一部乘虚占领了通沟岗子。
占领官地与通沟岗子后,派遣队分兵在官地镇和通沟岗子两地驻守了3天。期间召开群众大会,进行抗日宣传,把缴获的部分粮食与其它物资分发给贫苦群众,并在群众中组织建立了反日团体。
1936年1月7日,派遣队对敦化黑石屯发起攻击,与敌激战3小时,相继攻占了伪警察防所和日军防所,随即将该屯攻克。1月9日,又乘势攻打额穆镇,交战两小时,击毙日本指导官1人,教官2人,宪兵6人,毙伤伪警察多人,伪警察大队长率残部狼狈逃窜,该镇遂被派遣队攻占。几小时后,日伪军调兵从秋梨沟、通沟岗子两路来援,当敌军到达时,派遣队早已满载胜利品转移到密林深处。
自1935年9月至1936年1月,由第二、五军联合组成的西部派遣队,并肩作战,大胆出击,有力打击了日伪势力在额穆、敦化一带的反动统治,开辟了广阔的新游击区,壮大了第二军、第五军的军事实力。派遣队的胜利鼓舞着人们的斗志,有100余名青年报名参加人民革命军,分别编入二军和五军部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