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5年11月10日,王德泰军长率领二军军部和警卫连、车厂子抗日根据地的部分随营学校学员、伤病员、女缝纫工、技工、医务人员等转移到奶头山村。运输队把原来在车厂子的兵工厂设备、被服厂的缝纫机、医院的器械药品等和一批军用物资也相继用马匹驮运到奶头山村。
警卫连迅速控制要隘,封锁了奶头山村通往安图村(今松江镇)和两江口的道路,许进不许出,非要出去的人要找人作保,严密守卫,确保军部安全。
军部医院征用了村公所的办公用房,烧热大炕,铺上单薄的被褥,第一时间给伤病员治伤看病。
被服厂设在村边的一栋木墙、木瓦的房子里,屋子冷,炕上炕下放了两个大火盆,地上一排摆了3台缝纫机,踏踏踏的机器声中女工们又开始给战士们缝补衣裳。
兵工厂设在离村较远的一栋“木刻楞”大房子里,风箱呼呼拉动,铁炉炙热烤人,铁块在炉子里烧得通红。技工用长钳子熟练的夹出来铁块,放到铁砧上,抡锤猛砸,顿时火星飞溅,叮当作响,铁块像面团一样变长、变扁,成了锋利的红缨枪头。
半个月时间过去了,随营学校又开学了,孩子们又有了朗朗的读书声。军政治部宣布废除保甲长制度,把早已控制的屯长关押起来,组织村民进行选举,用黄豆粒计票,选举朴明珠为农民委员会委员长。新选出的农民委员会在政治部的指导下召开会议,决定首先召开群众大会,庆祝新政权成立。
会场设在奶头山村的场院里。几个碾压庄稼脱粒的石磙并在一起,上面铺上厚木板,中间当做主席台,两边把积雪堆起来,插上装饰主席台的深绿色松枝和结红果的冬青。11月末,正置小雪,农民委员会委员长朴明珠站在主席台上宣布农民委员会成立,从此废除保甲制,受苦受难的穷人当家做主了。尽管寒风刺骨,但是乡亲们看到人民军真正为穷苦人撑腰,情绪非常热烈,不时有人带头高呼“人民军曼赛(万岁)!”乡亲们跟着高喊“人民军曼赛(万岁)!”
朴委员长邀请王德泰军长参加群众大会,并在会议即将结束时领着群众热烈鼓掌,请王德泰军长上台讲话。王德泰说:“父老乡亲们,日本强盗为了加强统治、便于围剿东北人民革命军,实行了野蛮的归村并屯手段。敌人设的‘屯子’,听那些狗日的吆喝,为那些狗日的办事,敲骨吸髓欺压我们。现在我们把敌人设的‘屯子’废除了,建立了老百姓自己说了算的政权,这就是农民委员会。今后村里的大小事情,都由农民委员会来决定怎么办。我们还要组织起妇女会、儿童团,共同抗日。妇女们帮助照顾老人孩子,儿童团站岗放哨,遇事传递个消息,让男人们都参加军事训练,拿起枪打日本子。大家说,这样做,好不好呐?”乡亲们感受到了翻身的喜悦,感受到了不一样的村庄氛围,异口同声地回答:“好啊。”柳手鹤步跳起舞来。
1909年,日本侵略者的魔爪攫取了朝鲜半岛,强行签定日韩合并条约,把朝鲜变成了日本的殖民地。大批不甘当亡国奴的朝鲜百姓,为了找到一处可以有饭吃、有自由的乐土,扶老携幼、背井离乡,越过鸭绿江、图们江,来到我国长白山密林中,开荒种地、伐木淘金,重新建立起自己的家园。 奶头山村的百姓就是成千上万逃难者中的一部分。这些逃难者跋山涉水、不远千里越过边境来到中国,一旦有了稳定的生活,就回到朝鲜呼朋唤友,让亲友也一起迁居到中国来,以致形成了一条从图们江源头到奶头山村的越境路线。
逃难而来的朝鲜族农民,背架上装着全部家当,一路上东躲西藏、风餐露宿。年迈的老年人跟着孩子们翻山越岭,又累又饿,一边“挨伊高、挨伊高”的呻吟着,一边拄着棍子一步一步往前挪动。女人顶着木盆,里面装着洗衣的棒槌和剪子、针线,身后背着孩子,听着饥饿的孩子一声一声叫着“阿妈妮、阿妈妮”,咬紧牙关、噙着泪水,紧紧跟在丈夫后面……他们对日本侵略者有着刻骨的仇恨,对反抗日本侵略者的军队有着深深的热爱。
宣传队几天工夫,就在奶头山村的街面上张贴了革命标语,在临街的木头房子正面写上了抗日口号,“打倒日本帝国主义!”、“各民族团结抗日万岁!”
在政治部指导下,军部机关里的文艺骨干特别赶排了朝鲜族传统剧目《春香传》。故事的大意是,18世纪后期,朝鲜淑宗时代,前院副使公子李梦龙在端午节那天结识了春香,一个母亲曾寄身花街柳巷的美丽少女。娇俏的春香喜欢李梦龙,给他留下谜语:“大雁随鱼飞,蝴蝶随花舞,小蟹随贝居。”李梦龙猜到谜底,晚上前去和春香约会。尽管两人的感情日益加深,但李梦龙的父亲升迁至王宫大内,李梦龙必须跟随父亲离开南原去汉城。临行前,他向春香承诺,非春香不娶。等他科举通过了殿试,就来接春香到汉城结婚。
不料,南原御使看中春香美貌,向春香逼婚。春香思念李梦龙,怒斥南原御使,宁死也不屈服。南原御使恼羞成怒,以莫须有的罪名将她抓起来毒打,投入牢狱。就在春香命悬一线时,李梦龙高中状元,做为钦差大臣回到了南原。他重审冤案,拯救春香,严惩了欺男霸女的南原御使,和春香结为秦晋之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