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视频 | 红色博览 | 红色网群 | 作者专栏 | 英模事迹 | 权威发布 | 领袖故事 | 史海秘闻 | 红色教育 | 红色恋情
红色联播 | 红色书信 | 红色演讲 | 红色景区 | 红色诗词 | 红色歌谣 | 红色镜头 | 红色游记 | 红色书画 | 红色访谈
红色收藏 | 红色格言 | 绿色景区 | 红色精神 | 导游词集 | 英模瞬间 | 特稿精选 | 红色歌舞 | 红色环球 | 红色题词
景区地图 | 红色日历 | 红色图库 | 红色文化 | 红色课堂 | 精神大观 | 长篇连载 | 红色人物 | 红色文物 | 红色头条
  当前位置:长篇连载>>《抗日名将——王德泰传奇》>>正文
七十八、 奶头山村,建设新的根据地
作者:安学斌
浏览次数:
2025-02-12 15:59:41
【字号 打印 投稿 纠错 论坛

    1935年11月10日,王德泰军长率领二军军部和警卫连、车厂子抗日根据地的部分随营学校学员、伤病员、女缝纫工、技工、医务人员等转移到奶头山村。运输队把原来在车厂子的兵工厂设备、被服厂的缝纫机、医院的器械药品等和一批军用物资也相继用马匹驮运到奶头山村。

    警卫连迅速控制要隘,封锁了奶头山村通往安图村(今松江镇)和两江口的道路,许进不许出,非要出去的人要找人作保,严密守卫,确保军部安全。

    军部医院征用了村公所的办公用房,烧热大炕,铺上单薄的被褥,第一时间给伤病员治伤看病。

    被服厂设在村边的一栋木墙、木瓦的房子里,屋子冷,炕上炕下放了两个大火盆,地上一排摆了3台缝纫机,踏踏踏的机器声中女工们又开始给战士们缝补衣裳。

    兵工厂设在离村较远的一栋“木刻楞”大房子里,风箱呼呼拉动,铁炉炙热烤人,铁块在炉子里烧得通红。技工用长钳子熟练的夹出来铁块,放到铁砧上,抡锤猛砸,顿时火星飞溅,叮当作响,铁块像面团一样变长、变扁,成了锋利的红缨枪头。

    半个月时间过去了,随营学校又开学了,孩子们又有了朗朗的读书声。军政治部宣布废除保甲长制度,把早已控制的屯长关押起来,组织村民进行选举,用黄豆粒计票,选举朴明珠为农民委员会委员长。新选出的农民委员会在政治部的指导下召开会议,决定首先召开群众大会,庆祝新政权成立。

    会场设在奶头山村的场院里。几个碾压庄稼脱粒的石磙并在一起,上面铺上厚木板,中间当做主席台,两边把积雪堆起来,插上装饰主席台的深绿色松枝和结红果的冬青。11月末,正置小雪,农民委员会委员长朴明珠站在主席台上宣布农民委员会成立,从此废除保甲制,受苦受难的穷人当家做主了。尽管寒风刺骨,但是乡亲们看到人民军真正为穷苦人撑腰,情绪非常热烈,不时有人带头高呼“人民军曼赛(万岁)!”乡亲们跟着高喊“人民军曼赛(万岁)!”

    朴委员长邀请王德泰军长参加群众大会,并在会议即将结束时领着群众热烈鼓掌,请王德泰军长上台讲话。王德泰说:“父老乡亲们,日本强盗为了加强统治、便于围剿东北人民革命军,实行了野蛮的归村并屯手段。敌人设的‘屯子’,听那些狗日的吆喝,为那些狗日的办事,敲骨吸髓欺压我们。现在我们把敌人设的‘屯子’废除了,建立了老百姓自己说了算的政权,这就是农民委员会。今后村里的大小事情,都由农民委员会来决定怎么办。我们还要组织起妇女会、儿童团,共同抗日。妇女们帮助照顾老人孩子,儿童团站岗放哨,遇事传递个消息,让男人们都参加军事训练,拿起枪打日本子。大家说,这样做,好不好呐?”乡亲们感受到了翻身的喜悦,感受到了不一样的村庄氛围,异口同声地回答:“好啊。”柳手鹤步跳起舞来。

    1909年,日本侵略者的魔爪攫取了朝鲜半岛,强行签定日韩合并条约,把朝鲜变成了日本的殖民地。大批不甘当亡国奴的朝鲜百姓,为了找到一处可以有饭吃、有自由的乐土,扶老携幼、背井离乡,越过鸭绿江、图们江,来到我国长白山密林中,开荒种地、伐木淘金,重新建立起自己的家园。
奶头山村的百姓就是成千上万逃难者中的一部分。这些逃难者跋山涉水、不远千里越过边境来到中国,一旦有了稳定的生活,就回到朝鲜呼朋唤友,让亲友也一起迁居到中国来,以致形成了一条从图们江源头到奶头山村的越境路线。

    逃难而来的朝鲜族农民,背架上装着全部家当,一路上东躲西藏、风餐露宿。年迈的老年人跟着孩子们翻山越岭,又累又饿,一边“挨伊高、挨伊高”的呻吟着,一边拄着棍子一步一步往前挪动。女人顶着木盆,里面装着洗衣的棒槌和剪子、针线,身后背着孩子,听着饥饿的孩子一声一声叫着“阿妈妮、阿妈妮”,咬紧牙关、噙着泪水,紧紧跟在丈夫后面……他们对日本侵略者有着刻骨的仇恨,对反抗日本侵略者的军队有着深深的热爱。

    宣传队几天工夫,就在奶头山村的街面上张贴了革命标语,在临街的木头房子正面写上了抗日口号,“打倒日本帝国主义!”、“各民族团结抗日万岁!”

    在政治部指导下,军部机关里的文艺骨干特别赶排了朝鲜族传统剧目《春香传》。故事的大意是,18世纪后期,朝鲜淑宗时代,前院副使公子李梦龙在端午节那天结识了春香,一个母亲曾寄身花街柳巷的美丽少女。娇俏的春香喜欢李梦龙,给他留下谜语:“大雁随鱼飞,蝴蝶随花舞,小蟹随贝居。”李梦龙猜到谜底,晚上前去和春香约会。尽管两人的感情日益加深,但李梦龙的父亲升迁至王宫大内,李梦龙必须跟随父亲离开南原去汉城。临行前,他向春香承诺,非春香不娶。等他科举通过了殿试,就来接春香到汉城结婚。

    不料,南原御使看中春香美貌,向春香逼婚。春香思念李梦龙,怒斥南原御使,宁死也不屈服。南原御使恼羞成怒,以莫须有的罪名将她抓起来毒打,投入牢狱。就在春香命悬一线时,李梦龙高中状元,做为钦差大臣回到了南原。他重审冤案,拯救春香,严惩了欺男霸女的南原御使,和春香结为秦晋之好。

|<< << < 1 2 > >> >>|

(责任编辑:cmsnews2007)
·上一篇:七十九、 三日激战,王德泰山血染红
·下一篇:无
·七十九、 三日激战,王德泰山血染红
·八十、 特别会议,创建中心根据地
·八十一、 共同抗日,二道沟英豪聚首
·八十二、 改组建制,抗日联军震关东
·八十三、 额穆握手,叙话见闻天破晓
·八十四、 二军诞生,迷魂阵里起掌声
·八十五、 依依惜别,刘汉兴苏联留学
·八十六、 围点打援,寒葱岭下歼日寇
·八十七、 密营篝火,林海雪原敌胆寒
·八十八、 纠正错误,两江口花开满山
中国红色旅游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红网”或“特稿”或带有中红网LOGO、水印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频视频稿件,版权均属中红网所有,允许他人转载。但转载单位或个人应当在正确范围内使用,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红网”和作者,否则,中红网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2、本网其他来源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
3、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或本网站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该及时向本网站书面反馈,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尽快移除被控侵权的内容或链接。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来信:js88@vip.sina.com
5、声明:凡投稿者一经采用,一律没有稿酬,且版权归中红网所有!
七十八、 奶头山村,建设新的根据地
七十九、 三日激战,王德泰山血染红
中红网:十五望月思母情(外一首)
张少秋:萧萧细雨 浓浓深情——一场别开生面
中红网-郭书文:唐山市古冶区唐家庄新工村社
教育到底是什么?清华硕士陈行甲语出惊人
远航:十五的月亮十六圆 元宵节遐想(组图)
父亲讲的故事:闯过“野三坡”(图)
叶新军:父亲讲的故事:闯过“野三坡”(图
特稿:父亲讲的故事:闯过“野三坡”(图)
特稿:2015年“9·9”深情缅怀毛主席(组图
特稿:2015年12月26日,毛主席亲属怀念他老
中红头条:刘松林(刘思齐)同志遗体告别仪
特稿:深切怀念李昭同志 齐心同志送来花圈(
特稿:董必武之子董良翮同志追悼会在北京八
特稿:2016年“9·9”深情缅怀毛主席(组图
特稿:粟裕大将夫人楚青遗体送别仪式在京举
特稿:张洁清同志告别仪式在北京八宝山革命
特稿:首都各界数千人送别万里同志(组图)
特稿:张震将军送别会在京举行(组图)
特稿:纪念何长工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在京
特稿:毛主席亲属、身边工作人员和人民群众
特稿:李力群同志与高岗同志合葬仪式在京举
特稿:中国人民志愿军第38军后代举办《“万
特稿:共和国不会忘记——纪念抗美援朝出国
特稿:先行者习仲勋在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时
特稿:王树声大将夫人杨炬同志告别仪式在京
特稿:“徐文惠大姐,您永远活在我们心中!
特稿:深切怀念李力群同志(组图)
特稿:各界人士前往八宝山与女红军王定国告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意见反馈 | 版权声明
投稿QQ:402022481  463917348
投稿邮箱:js88@vip.sina.com
中红网—红色旅游网 版权所有
冀ICP备05003408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58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