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6年2月中旬,在额穆县二道沟的村口,王德泰、李学忠率军部警卫连排成整齐的队列,迎接魏拯民政委的到来。分开8个多月了,战事频仍,难通信息,越是没有消息越是牵挂。王德泰牵着战马站在村口的一处台地上,极目远眺,森林的色泽不再是铁黑色,变得有些银灰色,微微显露出来初春的润泽。
远远的一队人马疾驰而来,领先的是一匹白马,渐渐看清马上的骑手是一位戴眼镜的年轻人,身材瘦削、腰板挺直,穿着俄式粗呢子大衣,戴着列宁帽,挎着一支带枪套的手枪。
魏政委来了。王德泰军长向李学忠主任挥手示意,两人翻身上马,迎了过去。两人迎到离魏拯民不远的地方,特意下马,牵马站在路边等候。魏拯民到了跟前,急忙下马,张开双臂抱住了王德泰、李学忠肩膀,用力拍打两人的后背,带着哽咽说道:“德泰、学忠,你们辛苦啦。我离开二军才几个月的时间,没想到形势发展如此迅速,我听周军长夸奖你们,心里真高兴啊。”
三个人的手紧紧握在一起,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脸上分明是笑着、眼睛却湿润了。三个人把马缰绳交给战士,手拉手往村里走,先是不说话,随后又一路说个不停。
吃过晚饭,三个人盘腿坐在炕头上接着聊。房东大嫂送来了一水瓢冻梨,刚刚化透,咬一口清甜凉爽特别提神。魏拯民带着向往的神情描述着莫斯科的情景,高高的路灯、平稳便捷的公共汽车,几十层高的楼房,屋子里的抽水马桶,做面包的烤箱,姑娘们穿的布拉吉,小伙子谈的吉他,红场上神情严肃的卫兵,高大宽敞的图书馆,学校里的实验室,医院里的各种器械。他想到哪儿就讲到哪儿,沉浸在苏联一行的见闻里,几次拿起冻梨又放下,仿佛怕吃冻梨打断了思绪。
王德泰思索着询问道:“魏书记,苏联是社会主义联邦,他们发展的秘诀是搞社会主义制度吗?”
“是的”,魏拯民回答道。“苏联实行社会主义制度,权力集中到中央,就可以有计划的集中人力物力进行社会主义建设,集中力量办大事,加快发展速度,这是帝国主义国家做不到的。我们中国是个弱国,工业、农业、科技都很落后,所以我们胜利之后,也要搞社会主义,像苏联那样集中人力物力办大事,迅速改变国家的面貌。”
李学忠曾在海参崴列宁学校学习。他微笑着询问魏拯民:“魏书记,等我们胜利了,建成了社会主义国家,你想做什么呢?”
魏拯民说:“我党已经安排一些青年到苏联学习专业技术,掌握航空、航海、军工、自然科学知识。等到胜利了,我打算去搞军工,造飞机、造军舰、造大炮。这些年我们落后挨打,就是我们的军事工业不行。搞社会主义,要有强大的国防,这是苏联提供给我们的经验。我们的战士是英勇的,许多时候,他们在用血肉之躯去抵挡敌人的机枪大炮,这是我们不得不付出的代价。胜利之后,有了强大的国防,那么我们就像苏联一样巍然屹立于世界的东方,再没有帝国主义国家敢侵犯我们,老百姓的日子就太平了,国家才能发展起来。”
说完自己的打算,魏拯民反问李学忠道:“学忠同志,等到实现社会主义,你的想法是做什么呢?”
李学忠说:“我想当个俄语教师,在中国和苏联之间架起交流的桥梁。我们和苏联相比是全面落后,因此到了建设时期就要引进很多先进的机械、高级的技术,这就需要很多懂俄语的人才。我要培养一大批懂俄语、善于和苏联打交道的年轻人,向苏联学习,掌握科学本领,将来把中国建设成一个比苏联更强大的国家。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我们的将来一定会像美国像苏联那么强大,让小日本再不敢觊觎我国一寸土地。”
“这个想法厉害!”魏拯民、王德泰齐声称赞。魏拯民、李学忠问王德泰道:“德泰,我们俩都说了胜利之后的愿望,你也说说吧,将来想做什么事情?”
王德泰说:“我比不了你俩,一个学生领袖,一个留学生。我前些年种地、烧炭、当伙计,苦没少吃、活没少干,可要说太拿手的本事还真没有。等到实现社会主义,我觉着人们还得穿衣吃饭,而且还要穿好吃好。苏联有集体农庄,我想当个集体农庄的负责人还是够格的。那时候,我要领着农民科学种植水稻,让老百姓敞开了吃大米。我要开展科学养猪、养牛、养鸡,让老百姓顿顿有肉吃、天天煮鸡蛋。让孩子们各个头发带油光、眼睛带亮光、脸蛋带红光,各个虎头虎脑,比小猴子还精,都能给国家做事,都能成为身强力壮的好战士。”
鸡叫头遍,窗棂微白。三个人把冻梨吃完了,聊的意犹未尽。李学忠起身打来一盆冷水让魏拯民、王德泰用手巾沾湿擦脸、精神精神。三人接着聊开了迅速成立抗联二军,扩大抗日统一战线,进军南满,和一军协同作战开辟新的游击区等问题。
鸡叫三遍,旭日初升,窗外的院落里房东大嫂已经起来烧火做饭了。聊了一夜,三个人依然没有困意。魏拯民提议出去走走。村庄炊烟袅袅,雪野静谧无声。
三个人漫步走到村边溪流的丛柳边上,王德泰顺手折下一根柳条,用手指捻开树皮,里面嫩绿的颜色露了出来,像一段小小的音符,让三个人聆听到春天的声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