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视频 | 红色博览 | 红色网群 | 作者专栏 | 英模事迹 | 权威发布 | 领袖故事 | 史海秘闻 | 红色教育 | 红色恋情
红色联播 | 红色书信 | 红色演讲 | 红色景区 | 红色诗词 | 红色歌谣 | 红色镜头 | 红色游记 | 红色书画 | 红色访谈
红色收藏 | 红色格言 | 绿色景区 | 红色精神 | 导游词集 | 英模瞬间 | 特稿精选 | 红色歌舞 | 红色环球 | 红色题词
景区地图 | 红色日历 | 红色图库 | 红色文化 | 红色课堂 | 精神大观 | 长篇连载 | 红色人物 | 红色文物 | 红色头条
  当前位置:长篇连载>>《抗日名将——王德泰传奇》>>正文
八十三、 额穆握手,叙话见闻天破晓
作者:安学斌
浏览次数:
2025-02-11 14:02:38
【字号 打印 投稿 纠错 论坛

    1936年2月中旬,在额穆县二道沟的村口,王德泰、李学忠率军部警卫连排成整齐的队列,迎接魏拯民政委的到来。分开8个多月了,战事频仍,难通信息,越是没有消息越是牵挂。王德泰牵着战马站在村口的一处台地上,极目远眺,森林的色泽不再是铁黑色,变得有些银灰色,微微显露出来初春的润泽。

    远远的一队人马疾驰而来,领先的是一匹白马,渐渐看清马上的骑手是一位戴眼镜的年轻人,身材瘦削、腰板挺直,穿着俄式粗呢子大衣,戴着列宁帽,挎着一支带枪套的手枪。

    魏政委来了。王德泰军长向李学忠主任挥手示意,两人翻身上马,迎了过去。两人迎到离魏拯民不远的地方,特意下马,牵马站在路边等候。魏拯民到了跟前,急忙下马,张开双臂抱住了王德泰、李学忠肩膀,用力拍打两人的后背,带着哽咽说道:“德泰、学忠,你们辛苦啦。我离开二军才几个月的时间,没想到形势发展如此迅速,我听周军长夸奖你们,心里真高兴啊。”

    三个人的手紧紧握在一起,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脸上分明是笑着、眼睛却湿润了。三个人把马缰绳交给战士,手拉手往村里走,先是不说话,随后又一路说个不停。

    吃过晚饭,三个人盘腿坐在炕头上接着聊。房东大嫂送来了一水瓢冻梨,刚刚化透,咬一口清甜凉爽特别提神。魏拯民带着向往的神情描述着莫斯科的情景,高高的路灯、平稳便捷的公共汽车,几十层高的楼房,屋子里的抽水马桶,做面包的烤箱,姑娘们穿的布拉吉,小伙子谈的吉他,红场上神情严肃的卫兵,高大宽敞的图书馆,学校里的实验室,医院里的各种器械。他想到哪儿就讲到哪儿,沉浸在苏联一行的见闻里,几次拿起冻梨又放下,仿佛怕吃冻梨打断了思绪。

    王德泰思索着询问道:“魏书记,苏联是社会主义联邦,他们发展的秘诀是搞社会主义制度吗?”

    “是的”,魏拯民回答道。“苏联实行社会主义制度,权力集中到中央,就可以有计划的集中人力物力进行社会主义建设,集中力量办大事,加快发展速度,这是帝国主义国家做不到的。我们中国是个弱国,工业、农业、科技都很落后,所以我们胜利之后,也要搞社会主义,像苏联那样集中人力物力办大事,迅速改变国家的面貌。”

    李学忠曾在海参崴列宁学校学习。他微笑着询问魏拯民:“魏书记,等我们胜利了,建成了社会主义国家,你想做什么呢?”

    魏拯民说:“我党已经安排一些青年到苏联学习专业技术,掌握航空、航海、军工、自然科学知识。等到胜利了,我打算去搞军工,造飞机、造军舰、造大炮。这些年我们落后挨打,就是我们的军事工业不行。搞社会主义,要有强大的国防,这是苏联提供给我们的经验。我们的战士是英勇的,许多时候,他们在用血肉之躯去抵挡敌人的机枪大炮,这是我们不得不付出的代价。胜利之后,有了强大的国防,那么我们就像苏联一样巍然屹立于世界的东方,再没有帝国主义国家敢侵犯我们,老百姓的日子就太平了,国家才能发展起来。”

    说完自己的打算,魏拯民反问李学忠道:“学忠同志,等到实现社会主义,你的想法是做什么呢?”

    李学忠说:“我想当个俄语教师,在中国和苏联之间架起交流的桥梁。我们和苏联相比是全面落后,因此到了建设时期就要引进很多先进的机械、高级的技术,这就需要很多懂俄语的人才。我要培养一大批懂俄语、善于和苏联打交道的年轻人,向苏联学习,掌握科学本领,将来把中国建设成一个比苏联更强大的国家。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我们的将来一定会像美国像苏联那么强大,让小日本再不敢觊觎我国一寸土地。”

    “这个想法厉害!”魏拯民、王德泰齐声称赞。魏拯民、李学忠问王德泰道:“德泰,我们俩都说了胜利之后的愿望,你也说说吧,将来想做什么事情?”

    王德泰说:“我比不了你俩,一个学生领袖,一个留学生。我前些年种地、烧炭、当伙计,苦没少吃、活没少干,可要说太拿手的本事还真没有。等到实现社会主义,我觉着人们还得穿衣吃饭,而且还要穿好吃好。苏联有集体农庄,我想当个集体农庄的负责人还是够格的。那时候,我要领着农民科学种植水稻,让老百姓敞开了吃大米。我要开展科学养猪、养牛、养鸡,让老百姓顿顿有肉吃、天天煮鸡蛋。让孩子们各个头发带油光、眼睛带亮光、脸蛋带红光,各个虎头虎脑,比小猴子还精,都能给国家做事,都能成为身强力壮的好战士。”

    鸡叫头遍,窗棂微白。三个人把冻梨吃完了,聊的意犹未尽。李学忠起身打来一盆冷水让魏拯民、王德泰用手巾沾湿擦脸、精神精神。三人接着聊开了迅速成立抗联二军,扩大抗日统一战线,进军南满,和一军协同作战开辟新的游击区等问题。

    鸡叫三遍,旭日初升,窗外的院落里房东大嫂已经起来烧火做饭了。聊了一夜,三个人依然没有困意。魏拯民提议出去走走。村庄炊烟袅袅,雪野静谧无声。

    三个人漫步走到村边溪流的丛柳边上,王德泰顺手折下一根柳条,用手指捻开树皮,里面嫩绿的颜色露了出来,像一段小小的音符,让三个人聆听到春天的声音。

|<< << < 1 2 > >> >>|

(责任编辑:cmsnews2007)
·上一篇:八十四、 二军诞生,迷魂阵里起掌声
·下一篇:八十二、 改组建制,抗日联军震关东
·八十二、 改组建制,抗日联军震关东
·八十四、 二军诞生,迷魂阵里起掌声
·八十五、 依依惜别,刘汉兴苏联留学
·八十六、 围点打援,寒葱岭下歼日寇
·八十七、 密营篝火,林海雪原敌胆寒
·八十八、 纠正错误,两江口花开满山
·八十九、 致同胞书,号召人民总动员
·九十、 重建省委,任南满省委委员
·九十一、 第一路军,杨靖宇革命战友
·九十二、 姜家趟子,讲河里会议精神
中国红色旅游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红网”或“特稿”或带有中红网LOGO、水印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频视频稿件,版权均属中红网所有,允许他人转载。但转载单位或个人应当在正确范围内使用,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红网”和作者,否则,中红网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2、本网其他来源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
3、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或本网站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该及时向本网站书面反馈,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尽快移除被控侵权的内容或链接。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来信:js88@vip.sina.com
5、声明:凡投稿者一经采用,一律没有稿酬,且版权归中红网所有!
八十二、 改组建制,抗日联军震关东
八十三、 额穆握手,叙话见闻天破晓
八十四、 二军诞生,迷魂阵里起掌声
八十五、 依依惜别,刘汉兴苏联留学
忽培元 | 大海畅想曲(之四):彭湃烈士与彭
八十六、 围点打援,寒葱岭下歼日寇
八十七、 密营篝火,林海雪原敌胆寒
八十八、 纠正错误,两江口花开满山
八十九、 致同胞书,号召人民总动员
红色头条:三场战争让全世界读懂了毛泽东的
特稿:2015年“9·9”深情缅怀毛主席(组图
特稿:2015年12月26日,毛主席亲属怀念他老
中红头条:刘松林(刘思齐)同志遗体告别仪
特稿:深切怀念李昭同志 齐心同志送来花圈(
特稿:董必武之子董良翮同志追悼会在北京八
特稿:2016年“9·9”深情缅怀毛主席(组图
特稿:粟裕大将夫人楚青遗体送别仪式在京举
特稿:张洁清同志告别仪式在北京八宝山革命
特稿:首都各界数千人送别万里同志(组图)
特稿:张震将军送别会在京举行(组图)
特稿:纪念何长工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在京
特稿:毛主席亲属、身边工作人员和人民群众
特稿:李力群同志与高岗同志合葬仪式在京举
特稿:中国人民志愿军第38军后代举办《“万
特稿:共和国不会忘记——纪念抗美援朝出国
特稿:先行者习仲勋在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时
特稿:王树声大将夫人杨炬同志告别仪式在京
特稿:“徐文惠大姐,您永远活在我们心中!
特稿:深切怀念李力群同志(组图)
特稿:各界人士前往八宝山与女红军王定国告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意见反馈 | 版权声明
投稿QQ:402022481  463917348
投稿邮箱:js88@vip.sina.com
中红网—红色旅游网 版权所有
冀ICP备05003408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58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