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及时进行纠正,1953年他在中央政治局专题研究教育问题的会议上说:“整顿小学,不要整过了头。不应强调正规化。农村小学可分三类:中心小学、不正规的小学、速成小学。农村小学应便于农民子女上学。应允许那些私塾式、改良式、不正规的小学村存在。”“允许小学民办,不限定几年,能办几年就办几年,五年一贯制,实行过早,应推迟。”[37]
毛泽东强调对农民不仅要进行政治、文化教育,还要使成人教育、干部教育和职业技术教育一起抓。他曾经指出:“我国现在文盲这样多,而社会主义的建设又不能等到消灭了文盲以后才去进行,这就产生了一个尖锐的矛盾。现在我国不仅有许多到了学习年龄的儿童没有学校可进,而且还有一大批超过学龄的少年和青年也没有学校可进,成年人更不待说了。这个严重的问题必须在农业合作化的过程中加以解决。”[38]在农业合作化运动过程中,农民把扫盲、学文化、学农业生产知识、学农业科学技术、学财会工作、社队管理工作结合在一起。对于农民的这些经验,毛泽东给予了高度评价,并号召全国学习。如他在编辑《中国农村社会主义高潮》时,介绍了辽宁省彰武县第三区,由农业生产合作社、供销合作社和信用合作社的会计人员组成会计网的经验,号召各地“县和区的党组织,都要注意去领导这项工作。”[39]他还就怎样编写适合农民需要的教材提出很具体的建议:农民学习文化,“第一步为了记工的需要,学习本乡的人名、地名、工具名、农活名和一些必要的词汇,大约两三百字。第二步,再学进一步的文字和语汇。要编这两种课本。第一种课本应当由从事指导合作化的同志,帮助当地的知识分子,各就自己那里合作社的需要去编。每处自编一本,不能用统一的课本。这种课本不要审查。第二种课本也应当由从事合作化工作的同志,帮助当地的知识分子,根据一个较小范围的地方(例如一个县,或者一个专区)的事物和语汇,加上一部分全省(市、区)的和全国性的事物和语汇,也只要几百字。这种课本,各地也不要统一,由县级、专区级或省(市、区)级的教育机关迅速地加以审查。做到了这样两步之后再做第三步,由各省(市、区)级的教育机关编通常应用的课本。以后还有继续提高的课本。”[40]中央教育部按照毛泽东的意见专门发文,指导各省、县、乡、社编写这几种农民学习读本。
毛泽东非常重视农民的卫生状况。1945年,他就指出:“所谓国民卫生,离开了三亿六千万农民,岂非大半成了空话?”[41]在他的推动下,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十分重视农村卫生状况的改善,确定的医疗卫生工作方针,第一条就是面向工农兵。发展医疗事业的目标就是使农村“有医有药”[42]。
伴随着农村合作化运动的高潮,以农村集体经济为依托的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开始兴起。为了推广山西省稷山县“大家集资,治病免费”的合作医疗制度经验,1960年3月16日,毛泽东亲自代中共中央起草了《关于卫生工作的指示》,要求各级党委高度重视农村合作医疗问题,“立即将中央二月二日批示的文件发下去,直到人民公社。”[43]
由于城乡医疗资源严重不均,1965年1月三届全国人大第一次会议期间,毛泽东对卫生部提出批评:“卫生部想不想面向工农兵?”这年6月26日,在与医务人员谈话时,毛泽东再次严厉批评卫生部的工作,发表了著名的“六·二六”指示:“告诉卫生部,卫生部的工作只给全国人口的15%工作,而且这15%中主要还是老爷。广大农村得不到医疗,一无医院,二无药。可是中国有五亿多人是农民。……把医疗卫生的重点放到农村去嘛!”[44]
根据毛泽东的意见,卫生部党组于1965年9月3日向毛泽东和中共中央上报了《关于把卫生工作的重点转向农村的报告》,提出:“今后要作到经常保持三分之一的城市医疗卫生技术人员和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