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长篇连载 >>《毛泽东的家世渊源》
第十四章 卷起农奴戟:一、舍小家,为大家
2009-02-18 15:33:52
作者:《毛泽东的家世渊源》龙剑宇
浏览次数:
 
【字号
打印
【收藏】
E-mail推荐:
分享到:0
 

    但是,“五四运动”所倡导的民主、科学还未来得及引进西方最先进的医术,毛母文氏也大概没有那个条件接受最先进的医学治疗,她与那个时代大多数患病的中国人一样,还得不到有效的医治。
    因此,1919年下半年,毛泽东在亲历“五四运动”的极大振奋之后,却又经受了他人生中最大的一次悲痛――他将失去他的母亲。
    她在“五四运动”的余波中回到韶山,在病榻上艰难地度着最后的日子。她在翘首盼望游子归来,但她依然一如既往地独自默默承受痛苦,只在心灵和梦中与儿子相会。十月初,老人家病情急剧恶化,毛泽东慌忙收拾行李,急回故乡。到上屋场时,母亲已于三天前永别人世。
    毛泽东放声恸哭,在飘摇的桐油灯下,在母亲的灵位前,他呜咽着,颤抖着双手,以泪凝成《祭母文》:
    呜呼吾母,遽然而死。
    寿五十三,生有七子。
    七子余三,即东民覃。
    其他不育,二女二男。
    育吾兄弟,艰辛备历。
    摧折作磨,因此媾疾。
    中间万万,皆伤心史。
    不忍卒书,待徐温吐。
    今则欲言,只有两端:
    一则盛德,一则恨偏。
    吾母高风,首推博爱。
    远近亲疏,一皆覆载。
    恺恻慈祥,感动庶汇。
    爱力所及,原本真诚。
    不作逛言,不存欺心。
    整饬成性,一丝不诡。
    手泽所经,皆有条理。
    头脑精密,劈理分情。
    事无遗算,物无遁形。
    洁净之风,传遍戚里。
    不染一尘,身心表里。
    五德荦荦,乃其大端。
    合其人格,如在上焉。
    恨偏所在,三纲之末。
    有志未伸,有求不获。
    精神痛苦,以此为卓。
    天乎人欤,倾地一角。
    次则儿辈,育之成行。
    如果未熟,介在青黄。
    病时揽手,伤心结肠。
    但呼儿辈,各务从良。
    又次所怀,好亲至爱。
    或属素丝,或多劳瘁。
    大小亲疏,均待报赍。
    总兹所述,盛德所辉。
    必秉悃忱,则效不违。
    致于所恨,必补遗缺。
    念兹在兹,此心不越。
    养育深恩,春晖朝霭。
    报之何时,精禽大海。
    呜呼吾母,母终未死。
    躯壳虽隳,灵则万古。
    有生一日,皆报恩时。
    有生一日,皆伴亲时。
    今也言长,时则苦短。
    惟挈大端,置其粗浅。
    此时家奠,尽此一觞。
    后有言陈,与日俱长。
    尚飨。

    疾革尚呼儿,无限关怀,万端遗恨皆须补
    长生新学佛,不能住世,一掬慈容何处寻!

    春风南岸留晖远,
    秋雨韶山洒泪多。

   《祭母文》是毛泽东悲恸心情的流露,其情深,其情纯,这首四言诗对母亲短暂的一生作了高度而恰如其分的概括,总起来有以下几点:
    1、母亲养育七个儿女(只剩下3个长大成人),并为之呕心呖血;
    2、母亲在哺育众多儿女的同时,还要操持繁重的家务;
    3、母亲胸怀宽阔,爱她自己的儿子,推而广之爱别人的孩子,博爱之心,遍于邻里;
    4、母亲心地善良、纯朴、真诚;
    5、母亲办事认真,条理分明;头脑聪慧、处事有方。

|<< << < 1 2 3 4 5 6 7 8 9 10 > >> >>|

(责任编辑:cmsnews2007)
·上一篇:第十四章 卷起农奴戟:二、回乡闹农运
·下一篇:第十章 审视韶山毛家人物:二、良师毛麓钟
·毛泽东遗物馆的大数据与展出内容(组图)
·从毛主席遗物中学习艰苦朴素的精神
·毛泽东遗物馆是“三严三实”的标本馆
·韶山毛泽东同志纪念馆清洗100件毛泽东晚年穿过的衣物
·毛泽东遗物馆列为湖南省干部培训党性教育基地
·【毛泽东遗物故事】不同寻常的单腿眼镜
·【毛泽东遗物故事】“结实耐用”的旧毛巾
·【毛泽东遗物故事】道是无情却有情
·【毛泽东遗物故事】补了73个补丁的睡衣
·【毛泽东遗物故事】英文单词卡片
毛泽东遗物馆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毛泽东遗物馆”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毛泽东遗物馆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被授权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毛泽东遗物馆”。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来信:js88@vip.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