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视频 | 红色博览 | 红色网群 | 作者专栏 | 英模事迹 | 权威发布 | 领袖故事 | 史海秘闻 | 领袖故事 | 红色恋情
红色联播 | 红色书信 | 红色演讲 | 红色景区 | 红色诗词 | 红色歌谣 | 红色镜头 | 红色游记 | 红色书画 | 红色访谈
红色收藏 | 红色格言 | 绿色景区 | 红色精神 | 导游词集 | 英模瞬间 | 特稿精选 | 红色歌舞 | 红色环球 | 红色题词
景区地图 | 红色日历 | 红色图库 | 红色文化 | 红色课堂 | 精神大观 | 长篇连载 | 红色人物 | 红色文物 | 红色头条
  当前位置:红旅频道>>作者专栏>>李家武>>正文
写好党史信息为红色旅游呐喊助威
2023-07-27 15:30:16
作者:李家武
浏览次数:
【字号 打印 投稿 纠错 【收藏】 论坛
分享到:0

    信息虽小,但作用很大。史志信息是史志部门领导了解情况、分析形势、科学决策、指导工作的重要依据和基础。作为史志信息工作人员,是领导的参谋助手,是本单位工作的扩音器、宣传员,地位重要,责任重大,任务光荣而艰巨。怎么认识史志信息?如何写好史志信息?从而使更多反映本地、本单位工作动态、经验做法的信息进入上级视野和领导的决策圈,是史志信息工作者应该潜心研究的课题之一,需要从理论和实践的角度予以探究。下面,我从写好史志信息的意义、原则、技巧、感悟等四个方面汇报交流。同时,呼吁各位同事,尤其是年轻的朋友们:从写好史志信息启航,为红色旅游呐喊助威。

   一、写好史志信息的意义

   什么是信息?信息就是消息。一切存在都有信息。“信息”一词有着很悠久的历史,循着音、信、音信、消息、信息等语词变演的线索,我们掘出了“信息”一词的源流:

   从最早可见诸于我国第一部诗歌集《诗经》的“音”字,《诗经》是中国古代诗歌开端,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前11世纪至前6世纪)的诗歌,共311篇,在《诗经·郑风·子衿》篇中,有诗云“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到两千多年前的西汉最著名的辞赋家杨雄《太玄经·应》中“阳气极于上,阴信萌乎下”的“信”字,西汉(前202年—8年12月)是中国历史上继秦朝之后的大一统王朝,共历十二帝,享国二百一十年,又称前汉,与东汉统称为汉朝;再到南梁文学家沈约曾有句:“若欲寄音信,汉水向东流”的“音信”一词,南梁(502年-560年),中国南北朝时期的南朝第三个朝代。

    出现在古人笔下的“消息”一词,大抵就是“信息”的代名词。蔡琰为后汉才女之一,擅才辨,通韵律,但际遇坎坷,命途多舛,故有《悲愤诗》传世。其诗云:“有客从外来,闻之常欢喜。迎问其消息,辄复非乡里。”其中的“消息”即为“信息”,这是显而易见的。

   至五代“信息”一词便出现了。据考证,南唐(937年-975年)是五代十国的十国之一,定都金陵,历时39年。南唐诗人李中的《暮春怀故人》一诗是“信息”一词的最早出处。李中原诗如下: 池馆寂寥三月尽,落花重叠覆莓苔。惜春眷恋不忍扫,感物心情无计开。梦断美人沉信息,目穿长路倚楼台。琅玕绣缎安可得,流水浮云共不廻。在这里,诗人创造性地将“音信”与“消息”结合起来,构成了既不重落旧窠,意蕴涵容又大的“信息”一词。我们不了解诗人当时是如何构思的,也许他只是寻词撷字,以图表达他的思友深情吧!但“信息”一词在今天成为翻译国外酝酿着“第三次浪潮”的那种“Information 社会”的最贴切达意的词语,这恐怕是诗人始料未及的。   

   但至今,信息还没有一个公认的定义:信息是物质、能量、信息及其属性的标示;信息是事物现象及其属性标识的集合;信息以物质介质为载体,传递和反映世界各种事物存在方式和运动状态的表征;信息(Information)是物质运动规律总和,信息不是物质,也不是能量;信息是客观事物状态和运动特征的一种普遍形式,客观世界中大量地存在、产生和传递着以这些方式表示出来的各种各样的信息。  

   信息论的创始人香农认为:“信息是能够用来消除不确定性的东西”。克劳德·艾尔伍德·香农(Claude Elwood Shannon ,1916年4月30日-2001年2月26日),美国数学家、信息论的创始人。1948年,香农发表了《通信的数学理论》文章,提出了信息熵的概念,并创建了信息论。这篇文章奠定了香农“信息论之父”的地位。后来,香农在1949年继续发表了《噪声下的通信》。

   关于党委信息工作,最权威的解释是中办在2012年下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党委信息工作的意见》(中办发〔2012〕15号)的提法,指明:党委信息是各级党委了解情况的主要渠道、科学决策的参谋助手、指导工作的有效依据、联系群众的桥梁纽带,它的目标是实现“第一手情况”“第一道研判”“第一时间报送”。形象地说,党委信息是:领导决策的“情报部”;掌握工作进度的“显示屏”;把握大局趋势的“晴雨表”;发现和处理问题的“预警器”。
信息工作是史志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是下情上达的重要渠道,是履行史志职能的重要基础。作为史志部门,必须跟上时代的步伐,加强信息工作。通过信息传播,有利于扩大对史志工作的形式、方法、经验的宣传和交流,展现史志工作的工作动态,也有助于推动史志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建设。史志信息的作用,大致有这样几条:服务决策;交流情况;总结经验;反映问题;指导工作;锻炼队伍(锻炼学习本领、写作本领、分析本领、综合本领等,增强工作技能,提升综合素质)。可以说,加强史志信息工作,在史志工作服务决策、宣传典型、推介经验、促进沟通等方面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对营造史志事业发展浓厚氛围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1.有利于为上级领导了解史志工作提供依据。史志工作相对于其他工作而言,具有共性和个性。史志部门的职能是编史修志,而编史修志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虽属于“冷线”工作,但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进程中,有其独特的作用。尤其近年来,市史志办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充分发挥存史资政育人功能,全面推进史志编研、史志科研、史志宣传、重大纪念活动和自身建设等各项工作,在全市有地位,在全省争先进,在全国扩影响,成绩斐然。这些,都非常有必要通过史志信息平台,让上级了解史志基层工作情况。通过信息渠道,可以及时、有效地把我们史志部门的工作重点、特点、亮点和先进典型宣传出去,把意见和情况反映上去。史志信息作为对上汇报史志工作、对外宣传提升史志部门形象的重要窗口,是党政领导了解史志工作情况的重要载体,是指导推动史志工作的“助推器”。通过及时搜集、整理、报送领导需要了解和需要领导了解的信息,不但便于上级领导机关和领导同志了解情况,掌握第一手资料,了解面上工作的进展情况,也有利于进一步宣传提升单位形象,为开展史志工作创造良好的环境。实践证明,史志信息在帮助领导了解情况、指导推动工作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2.有利于为史志内部业务交流提供参考。史志工作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项承上启下、继往开来、服务当代、有益后世的文化基础事业。史志部门编史修志,包含了党史、方志、年鉴不同的系统工程。它们既有区别,又有有机的联系。史志信息作为展示工作思路与方法的“窗台”、参与交流和合作的“擂台”,围绕襄阳“一极两中心”建设,将新时代党史编研、新一轮修志、新版年鉴的最新动态、最新进展、最新成果,进行综合展示,全面反映。通过史志信息展现工作面貌,体现工作水平,启示工作思路,有利于史志部门包括内部不同职能科室之间,互相了解、互相促进、互相提高。信息工作又是体现生机和活力的“舞台”,提供锻炼与探索的“平台”,有利于激励史志工作人员昂扬斗志,鼓舞士气,互通信息,多出成果,提升史志工作层次和水平。

   3.有利于为史志基层单位开展工作提供指导。通过史志信息工作渠道和载体,不断总结推广全市史志系统在编史修志中、在推进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好经验好做法,交流指导和推动面上的工作。在每一项重要工作、重大活动、重要节点,及时发布相关情况尤其是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史志工作的意见,以及传达学习市委十三届五次全会精神情况,让基层史志干部了解当前中央和省、市委的重大决策和工作部署,围绕全面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委对史志工作的新部署、新要求,引领各地各有关部门结合具体情况,制定周密的措施计划,进一步理清思路,强化措施,转变作风,落实责任,全力以赴抓紧抓好当前各项重点工作。在此基础上,对各县(市、区)贯彻落实情况进行跟踪了解,将各地的具体贯彻落实情况以信息形式推介,为及时落实、推动工作服务,有利于与基层形成同声,赢得共鸣,对基层开展工作很有指导意义。

   二、写好史志信息的原则

   1.立意角度要“高”。思想性是史志信息的灵魂,没有境界、缺少思想的史志信息,无论篇幅有多长都是索然无味的。信息工作是为领导服务的,必须站在领导决策者的高度,站在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高度,去分析情况、研究问题,使信息与中心工作和领导的思维合拍合调,我们通常所说的“登高声自远”讲的就是这个道理。因此,史志信息工作者要紧跟时代潮流,用发展的观点来研究史志信息工作,在写作史志信息的过程中要自觉地体现讲政治、讲大局、讲服务的工作要求。在具体写作中,可以从三个方面来把握:一是围绕“大局”来写。所谓大局,就是全党全国的大局,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局,本地区本单位工作的大局。无论是调研还是构思写作,都不应局限于个人工作、生活的一角一隅,而要身在基层放眼天下,做到调查研究围绕大局,分析了解情况围绕大局,总结提炼观点围绕大局,一切在大局下思考、大局下行动。在写作过程中如果脑子里始终装着“大局”二字,立意岂能不高?二是围绕“大事”来写。所谓大事,就是政治经济生活中的大事,就是本地区、本单位在落实上级文件精神、重大部署、重点工作过程中发生的大事、要事。在史志信息工作中要快速准确地反映大事,史志信息工作者就要跳出所在单位这个小圈子,找准上级的关注点和需求点,紧密联系自身实际从大处着眼、小处落笔,按“需”开发。三是围绕“大势”来写。所谓大势,就是当前的形势背景和事物发展变化的趋势。史志信息写作,把握好时机十分重要,这是因为有大的形势背景作依托,写出来的史志信息立足点才高,根基才牢靠。在吃透形势、熟悉政策的前提下,应时而写、适时而为,这样的史志信息往往更有利于领导决策。同时,要通过科学的分析研究来超前预测和掌握事物的发展规律及变化趋势,这样采写史志信息就能够提前介入,先行一步。

   2.题材挖掘要“深”。要把—个看似平常的、零散孤立的史志信息开发成精品史志信息,必须经过深入提炼和加工,从动态性中把握规律性,从苗头性中发现倾向性,从偶然性中揭示必然性,从局部性中透视全局性。一是调查研究要深。调研是谋事之基、成事之本。没有调研,史志信息工作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闭门造不出好车,守在办公室里也生产不出鲜活的、上级真正需要的史志信息。因此,史志信息人员要树立调研的意识。自觉地深入实际、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去寻求灵感、发现信息。要掌握科学的方法,灵活利用个别座谈、集体座谈、问卷调查、抽样调查、典型剖析等方式开展调查;开展重大的专业性较强的课题的调研,可充分发挥专业人员的作用。“涉深水者得蚊龙,涉浅水者得鱼虾。”调研愈深,收获愈大。二是思考提炼要深。“美是到处都有的,关键在于你有没有发现美的眼睛。”想要写出高质量的史志信息,同样需要一双“慧眼”。如果说调研的过程是一个“身入”的过程的话,那么思考的过程便是—个“心入”的过程,慧眼识信息的过程。思考越深,看问题就越全面,主题挖掘提炼就越深刻,史志信息的思想性就越强。毫无疑问,深入深入再深入,思考思考再思考,既是做好史志信息工作的基础,也是提高史志信息采用率的关键。三是揭示本质要深。将零碎的、肤浅的、片面的初级史志信息进行综合归纳,揭示事物本质和内在规律,既反映领导关心的问题又分析原因,并且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或建议。

   3.表现形式要“新”。史志信息表现形式具有很强的人为主观性,不同的史志信息人员对同样的信息材料会选择不同的角度。在实际操作中,史志信息人员只有选择那些有新意、有价值、有效用的信息进行编报,所报信息才能进入领导的决策视野,起到以文辅政的作用;如果角度不新、立意平淡,即使再重要的信息也可能被弃用。编写史志信息时,应把握三个要点:一是围绕常规工作撰写史志信息,注重创新。常规性工作是日常信息编报的基点,一如四季歌,年年都在唱,年年都要唱。要唱得好,唱得响亮,关键要在“新”字上下功夫。有些常规性工作在实际开展过程中,随着形势的变化,难免出现这样那样的新问题、新情况,这就需要史志信息人员深入生活、深入基层,在充分进行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敏锐地把握四季歌中的最亮的音符、最新的特点,然后用史志信息的形式反映出来。二是围绕中心工作撰写史志信息,突出重点。党委、政府在不同历史阶段的中心工作不尽相同,史志信息工作要紧扣中心工作中那些带全局性、方向性和政策性的重大问题,及时反馈史志工作的进展情况、存在问题且对策建议,让领导了解重大决策、重要工作部署在基层的落实情况,以便在宏观上把握全局,把握主要矛盾。三是围绕地方工作撰写史志信息,彰显特色。史志信息要突出个性,争得主动,就必须坚持“唱地方戏,打地方牌”,在“人无我有,人有我特”上挖潜力,多角度、多侧面、多层次反映本地区、本部门和本行业较为突出的工作成绩、工作经验和工作思路,使史志信息真正成为工作交流的平台,以使领导借鉴局部经验并从宏观上指导和推动整体工作。

   4.信息时效要“快”。时效性是史志信息的生命。要在第一时间内发现信息、处理信息,始终做到抢先一步、快人一拍。一是见事要快。要见人之所未见,识人之所未识,善于从纷繁复杂的事物背后发现倾向性、苗头性信息,善于从司空见贯的表象中挖掘出有价值的史志信息。二是行动要快。“懒”与‘慢”是史志信息工作的大忌,“懒人”“慢人”很难搞好史志信息工作。一旦发现有价值的信息,就要立即思考总结,进入写作状态。这样,时间上比别人快一小步,工作上就会主动一大步。三是沟通要快。史志信息—旦形成,就要在履行完必要的审签手续后及时上报。这样有三个好处:一便于尽早刊发。对同样的问题,你在思考别人也在思考,在别人的同类信息尚未报送上去之前你的信息已经在领导手中了。等别人的信息报上去时,你的信息可能早已进人了编发程序。二可避免走弯路。通过及时沟通,了解领导的信息需求重点,写起史志信息来就会方向明确、有的放矢。三有利于出重要成果。跟领导接触时间一长,手中的“绝活”经常在领导那里“露一手”,领导便会认同你、信任你,一旦有了比较复杂的应急性选题首先就会想到你,向你约稿,如此一来信息采用率自然就上去了。有时,领导也会独立交给你任务或者安排你联合搞一些重大课题,在完成调研课题的过程中你个人的信息采写能力也将大大提高。做好史志信息工作,先人一步必能枪占先机。

   三、写好史志信息的技巧

   一篇好的史志信息,就其总体结构而言,应包括标题、导语、主题、背景、结尾等基本构件。但需要指出的是,并不是每一篇史志信息都必须具有所有构件,有的可能有,有的可能只有其中的若干件。      

   1.标题。史志信息标题就是表明史志信息内容的短语。标题是史志信息的眼睛,在一篇史志信息中占据着首要位置。一篇史志信息是否有分量,价值是大还是小,读者首先是从标题上作出估量。标题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首先,表现主题。一般来说,标题是信息内容和主题的集中和概括,标题直接揭示主题。其次,给史志信息命名。标题就是史志信息的名字。另外,标题也是阅读者阅读信息的向导。也可以帮助阅读者理解信息、扩大信息量。写好史志信息标题要注意四点:一要准确。既要准确涵盖和反映史志信息的内容,做到题文一致,又要措辞贴切、表达准确,防止辞不达意。二要简短,突出精华。要对史志信息内容高度浓缩提炼,言简意赅,使人一目了然。做到这一点,必须突出最重要的事实,必须突出最有特点的事实,必须突出最新鲜的事实。三要朴实。注意使用大众化的语言,使标题通俗易懂、具体明白,不要刻意修饰、华而不实。四要醒目、新颖,使人耳目一新。

   2.导语。导语就是史志信息的开头部分。导语不是史志信息的必须要素,题文承接型信息,就没有导语。但不能说导语在信息中就没有用。事实上,有些史志信息的导语以精练的笔墨反映信息的要点和轮廓,可以使读者得到信息主题的总概念,有利于读者理解信息主题。导语还具有提示主题、引出信息主题等作用。常用的导语有以下几种:一是叙述式导语。叙述式导语,就是用摘录或综合的方法,把信息中最新鲜、最主要的事实简明扼要地写出来。二是引语式导语。引语式导语,就是引用某人、某些人或某文中的一两句能够揭示主题或者表达主要事实的原话做导语。这种导语,观点鲜明,主题突出。三是描述式导语。描述式导语,就是在导语写作中适当地运用白描的修辞手法,使导语生动、形象,增加现场感。四是评论式导语。评论式导语,就是对所推介信息的主要事实进行简要评论,揭示其内涵和重要意义,增强信息宣传效果。   

   3.主体。主体是史志信息中叙述和展开事实的主干部分,也是决定史志信息质量和价值的关键部分。主体是史志信息的中间部分或称主要部分,它在导语之后,用充分的事实材料和典型事例把导语中所概括的内容、提出的问题或得出的结论加以阐述。主体的写作方法主要有三种:一是顺理成章法。即在整体布局上沿着一条线索一气写下去,气势流畅,中间没有线索的间断,这种结构显得畅达,眉目清楚。二是并列表现法。就是将反映一个事物的不同侧面,或几件事并列起来表现一个主题思想。这种方法能够把一些表面看来互不联系的事物、现象联系在一起,在一个主题思想的统帅下,多方面、多层次地表现客观事物,增大史志信息的容量。这种方法对综合信息、组合信息尤为适合。三是逐层排列法。具体方法是,先从丰富的史志信息事实中提炼出总观点;然后按总观点再设立若干分观点,使总观点和分观点之间具有较为紧密的从属关系;接着再按分观点的轻重排列次序,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最后选择最典型的史志信息事实叙述各个分观点,使材料充分体现观点。从主体各部分反映的内容看,其基本类型有:(1)动态信息,包括下级贯彻落实上级某一重要指示精神的情况,如重要活动、重大部署、工作动态、突发事件等,其主体部分的基本结构形式是:“做法——效果”或“情况——处理结果”。(2)经验信息,即介绍可借鉴、有推广价值的工作经验的信息,其主体部分的基本结构形式是“成果——做法——经验”或“做法——经验——成果”。(3)问题信息,即反映史志部门需要关注或加以解决的各种问题的信息。这类信息主体部分的基本结构形式是“问题——原因——建议(意见)”或“问题——原因”或“问题——建议(意见)”。(4)意见信息,是指某地(单位)或某人对某些事情的看法和见解的信息,其主体部分的基本结构形式是“意见——理由”或“事由——意见”等。      

   4.背景。史志信息不一定都要交代背景,背景为主题服务,突出主题,起衬托作用。所谓背景,就是一件事情的来龙去脉,一个事物和周围事物的联系。有些史志信息,通过交代背景,确实可以起到增加信息深度和力度的作用。在史志信息中交代背景要注意四点:(1)背景一定要为主题服务。它应该是和信息事实直接有关的材料,目的在于更好地说明和衬托主题,不要为交代背景而交代背景。(2)交代背景要适当。一篇信息要写的材料很多,不需要也不可能处处都交代背景。一定要在关键问题上交代背景,不能事无巨细、东拉西扯写上许许多多背景材料,以致喧宾夺主,淹没了信息的主体。(3)交代背景时,一定要从读者的实际需要出发,使用和安排背景材料。另外,不是任何一篇史志信息都要写出背景。即使交代背景,其在信息中的位置也并不固定,在什么地方交代背景,可以根据需要自由掌握,可以在导语之后一次性交代,也可以穿插在几个地方交代。    

   5.结尾。结尾也不是史志信息必须的构件。一些史志信息因要表现事实的完整性和逻辑的严密性,会安排一个结尾。有些史志信息的结尾是小结性的,对全文加以概括、总结,起到画龙点睛加深读者印象的作用。史志信息结尾要力避三点:(1)头重脚轻。在史志信息中只摆问题,不作分析,不提建议,不表态度,这类信息虽不能说一点价值也没有,但信息的效用会明显降低。(2)意尽而言不止。画蛇添足,把史志信息结尾写得重复、拖沓、冗长,白白耽误了读者的时间,造成了信息干扰。(3)老套路。在史志信息结尾时,说一些公式化、概念化或不疼不痒的套话、空话,千篇一律;或者结尾故弄玄虚,含混模糊。      

   四、写好史志信息的感悟

   1.“用心”。所谓“用心”,就是要努力做一个随时收集、积累信息的有心人。常言道:认真可以把事情做好,用心可以把事情做完美。在史志信息工作中,要多一些“用心”,做一个有心人。“处处留心皆信息”,时刻关注和研究时事政治、工作动态、基层情况、领导需求,时刻关注各地的简报、报告、报纸刊物等,并对所收集的资料多看、多问、多观察、多分析、多思考,做到了然于胸,才能开发出好的史志信息。写信息、做信息工作要“用心”,归根到底就是要“吃得苦”。史志信息工作是一项综合性较强的工作,需要掌握方方面面的情况,不熟悉、不了解、不掌握有关信息写作业务知识,头脑空空,不要说写好、搞好,就是想写出来都很难。曾今有一幅对联精辟论道:“吃苦思良图,做苦事,用苦心,费苦劲,苦境终成乐境;偷闲非善策,说闲话,好闲游,做闲事,闲人就是废人”。因此,写作史志信息就要“用心”、舍得吃苦、甘于吃苦。采写信息还要有“恒心”。如何提高史志信息的命中率,在众多的信息中脱颖而出?除了保证信息的质量外,锲而不舍、持之以恒的精神不可缺少。史志信息要力求做到“五度”:普通工作有亮度,典型工作有高度,研究工作有深度,总结工作有厚度,具体工作有力度。要写好史志信息,扎实的文字功底是关键。“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要想提高文字综合能力,除了坚持多写外,没有其它捷径可走。不要“一曝十寒”,要发扬“磨”劲“韧”劲,持之以恒,定能有所收获。

|<< << < 1 2 > >> >>|

(责任编辑:cmsnews2007)
·上一篇:清平乐·八达岭
·下一篇:无
·清平乐·八达岭
·习近平总书记妙提“不到长城非好汉”
·让亮剑成为常态
·新时代亮剑精神绽放
·品韵亮剑文化味(组图)
·李家武:品韵亮剑文化味(组图)
·沿着红色足迹再出发
·智慧乡村的大背景大航标大趋势
·我的老乡潘文郁
·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智慧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奋斗——拟再次为总
中国红色旅游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红网”或“特稿”或带有中红网LOGO、水印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频视频稿件,版权均属中红网所有,允许他人转载。但转载单位或个人应当在正确范围内使用,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红网”和作者,否则,中红网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2、本网其他来源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
3、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或本网站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该及时向本网站书面反馈,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尽快移除被控侵权的内容或链接。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来信:js88@vip.sina.com
5、声明:凡投稿者一经采用,一律没有稿酬,且版权归中红网所有!
写好党史信息为红色旅游呐喊助威
新时代新征程“党建引领+智慧乡村”品牌提升工程——
思想之光:余爱水系列讲座|第一期《好家长》
思想之光:余爱水系列讲座|第二期《好孩子》
思想之光:余爱水系列讲座|第三期《好家教》
思想之光:余爱水系列讲座|第四期《好家风》
思想之光:余爱水系列讲座|第五期《好老师》
思想之光:余爱水系列讲座|第六期《红色》
思想之光:余爱水系列讲座|第七期《善读书》
减字木兰花 纪念抗美援朝战争胜利七十周年一一依文朝
特稿:2015年“9·9”深情缅怀毛主席(组图)
特稿:2015年12月26日,毛主席亲属怀念他老人家
特稿:深切怀念李昭同志 齐心同志送来花圈(组图)
特稿:董必武之子董良翮同志追悼会在北京八宝山举行(
特稿:最后一位开国中将王秉璋同志遗体告别仪式在京举
特稿:老一辈革命家谭震林同志长子谭淮远病逝
歌颂祖国 唱响云南 助力乡村振兴——红色文化艺术节启
特稿:想念伟人
特稿:感恩党
特稿:2016年“9·9”深情缅怀毛主席(组图)
特稿:纪念何长工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在京举行(
特稿:毛主席亲属、身边工作人员和人民群众到毛主
特稿:李力群同志与高岗同志合葬仪式在京举行(组
特稿:中国人民志愿军第38军后代举办《“万岁军”
特稿:共和国不会忘记——纪念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
特稿:先行者习仲勋在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时刻(组
特稿:王树声大将夫人杨炬同志告别仪式在京举行(
特稿:“徐文惠大姐,您永远活在我们心中!”(组
特稿:深切怀念李力群同志(组图)
特稿:各界人士前往八宝山与女红军王定国告别(组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意见反馈 | 版权声明
投稿QQ:402022481  463917348
投稿邮箱:js88@vip.sina.com
中红网—红色旅游网 版权所有
冀ICP备05003408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58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