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视频 | 红色博览 | 红色网群 | 作者专栏 | 英模事迹 | 权威发布 | 领袖故事 | 史海秘闻 | 领袖故事 | 红色恋情
红色联播 | 红色书信 | 红色演讲 | 红色景区 | 红色诗词 | 红色歌谣 | 红色镜头 | 红色游记 | 红色书画 | 红色访谈
红色收藏 | 红色格言 | 绿色景区 | 红色精神 | 导游词集 | 英模瞬间 | 特稿精选 | 红色歌舞 | 红色环球 | 红色题词
景区地图 | 红色日历 | 红色图库 | 红色文化 | 红色课堂 | 精神大观 | 长篇连载 | 红色人物 | 红色文物 | 红色头条
  当前位置:红旅频道>>作者专栏>>李家武>>正文
沿着红色足迹再出发
2022-06-28 14:56:07
作者:李家武
浏览次数:
【字号 打印 投稿 纠错 【收藏】 论坛
分享到:0

    红色经典,百看不厌;红色精神,代代相传。

    点亮四十年前的梦想,我准备好并期待着一声令下随时离开故乡,迅即飞奔3000公里外那“是个好地方”的地方……

    历史的回声,文化的底蕴,精神的力量,尤其令人难以忘怀的是这段节选自陈健、张前执导,都梁、江奇涛编剧,李幼斌等主演的电视剧《亮剑》,即李云龙关于“亮剑精神” 叩响心扉撼人心魄的演讲台词:

    古代剑客们,在与对手狭路相逢时,无论对手有多么强大,就算对方是天下第一剑客,明知不敌,也要亮出自己的宝剑,即使倒在对手的剑下,也虽败犹荣。这就是亮剑精神。

    事实证明,一支具有优良传统的部队,往往具有培养英雄的土壤。英雄,或是优秀军人的出现,往往是由集体的形式出现,而不是由个体的形式出现,理由很简单,他们受到同样传统的影响,养成了同样的性格和气质。例如,第二次世界大战时,苏联空军第16航空团P-39飞蛇战斗机大队就产生了20名获得“苏联英雄”称号的王牌飞行员,与此同时,苏联空军某部,施罗德飞行中队产生了21名获得“苏联英雄”称号的模范飞行员。

    任何一支部队都有自己的传统,传统是什么?传统是一种性格,是一种气质。这种传统和性格是由这支部队组建时,首任军事首长的性格和气质决定的,他给这支部队注人了灵魂,从此,不管岁月流失,人员更迭,这支部队灵魂永在。

    同志们,这是什么?这就是我们的军魂。我们进行了22年的武装斗争,从弱小逐渐走向强大,我们靠的是什么?我们靠的就是这种军魂,我们靠的就是我们广大指战员的战斗意志。纵然是敌众我寡,纵然是身陷重围,但是我们敢于亮剑,我们敢于战斗到最后一个人。一句话,狭路相逢勇者胜,亮剑精神就是我们这支军队的军魂!剑锋所指,所向披靡!

    我觉得,李云龙铿锵有力的演讲,高度概括了崇高的力量美、正义美和感召力,成为振奋人心的英雄誓言!

    什么是“亮剑精神”?亮剑精神就是为了正义的事业不怕栖牲的精神。是剑客精神,是英雄气质,是传统性格,是团队意识,是部队灵魂,是勇敢,是栖牲,是无私,是拼搏……

    中华男儿,志在远方,沿着红色足迹再出发,机缘巧合相融会,有约奋进在新疆!

    第一篇章 为什么

    为什么选择应聘亮剑文化研究院秘书长岗位?2022年6月23日,面试发言时,我是这样回答的:

    一是梦想所系。

    “到新疆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这是我的梦想。似曾记起,40年前的今天,在如今的襄阳职院毕业典礼大会上,我作为优秀班干部代表许下了这样的承诺,到现在,还没有去过新疆。所以,渴望着早日实现这个梦想。

    二是历练所至。

    这个岗位招聘,我觉得,我喜欢,我适合。我的简历,已提供给陈老师了。概括起来,11年乡镇武装部长、党委书记的经历,11年城区党委政策研究室主任、宣传部主持日常工作副部长的经历,11年城区党校常务副校长的经历,尤其是还有5年襄阳市委党校科研咨政、襄阳市中共党史学会副秘书长岗位的经历。虽然退休了,但一直觉得,人生没有退休,目标一直工作!退休了,意味着从零起步;退休了,意味着思想成熟;退休了,意味着经验丰富;退休了,意味着不懈奋斗(根据国家现行政策,退休干部在商会学会兼职,年龄可至70周岁)。所以,学习从未停步,思考从未停步,研究从未停步。期待着在亮剑文化研究的新征程上,发现价值、创造价值、实现价值。

    三是情怀所为。

    教育事业,千秋伟业。党校教育,高职教育,对象不同,相互融通,本质目标应该都是一致的。特别是夫人,在襄阳汽院工作,曾任二级学院分管教学科研副院长、科研处长,是襄阳市政协委员、襄城区政协常委。这些年,我也应邀参与高职院校的招生和课题研究,总觉得热爱教育事业的激情未减、动力依旧。新疆高等职业教育“领航人”梁军疆的感人事迹,更让我为之骄傲、为之敬佩、为之感动,点燃起为教育事业“尽我所力”的责任与使命,寻求着为亮剑文化研究的美好明天惜时如金、砥砺前行。

    “到新疆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首先就要了解新疆概况。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简称“新”,地处中国西北,位于亚欧大陆腹地,面积166.49万平方公里,约占全国陆地总面积的六分之一;国内与西藏、青海、甘肃相邻,周边与蒙古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8个国家接壤;陆地边境线长5700多公里,约占全国陆地边境线的四分之一,是中国陆地面积最大、交界邻国最多、陆地边境线最长的省级行政区。

    新疆古称“西域”,意为中国的西部疆域,自古以来就是祖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公元前138年,汉武帝派遣张骞出使西域,西汉政权与西域各城郭建立了联系。公元前60年,西汉在乌垒(今轮台县境内)设立西域都护府,标志着新疆地区正式纳入中国版图。1884年,清政府正式在新疆设省,并取“故土新归”之意,改称西域为“新疆”。1949年9月,新疆和平解放,开创了新疆历史发展的新纪元。1955年10月1日成立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首府设在乌鲁木齐市(蒙古语意为“优美的牧场”),从此掀开了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新篇章。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新疆各族人民团结协作、开拓进取,共同书写了繁荣发展、团结进步的辉煌历史。

    新疆自古以来就是多民族聚居地区,目前共生活着56个民族,是中国民族成份最全的省级行政区之一,主要居住有维吾尔、汉、哈萨克、蒙古、回、柯尔克孜、满、锡伯、塔吉克、达斡尔、乌孜别克、塔塔尔、俄罗斯等民族。截至2020年底,全区常住人口2585.23万人,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百分之57.76。新疆现有14个地(州、市),包括5个自治州、5个地区和乌鲁木齐、克拉玛依、吐鲁番、哈密4个地级市;共有107个县(市、区),包括66个县、28个县级市、13个市辖区,其中有6个自治县、34个边境县(市);有1127个乡镇(街道),包括478个乡、444个镇、205个街道,其中有42个民族乡;有11777个村(社区),包括8891个行政村、2886个社区。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是自治区的重要组成部分,现有14个师、11个兵团管理的自治区直辖县级市、56个建制镇、179个团场,嵌入式分布在新疆14个地(州、市),辖区面积约7万平方公里。

    新疆地貌可以概括为“三山夹两盆”:北面是阿尔泰山,南面是昆仑山,天山横亘中部,把新疆分为南北两部分,习惯称天山以南为南疆,天山以北为北疆。位于南疆的塔里木盆地面积约53万平方公里,是中国最大的内陆盆地。塔里木盆地中部的塔克拉玛干沙漠,面积约33万平方公里,是中国最大、世界第二大流动沙漠。贯穿塔里木盆地的塔里木河全长约2575公里,是中国最长的内陆河。位于北疆的准噶尔盆地面积约38万平方公里,是中国第二大盆地。在天山的东部和西部,还有被称为“火洲”的吐鲁番盆地和被誉为“塞外江南”的伊犁谷地。位于吐鲁番盆地的艾丁湖,低于海平面154.31米,是中国陆地最低点。新疆湖库面积约10700平方公里,其中博斯腾湖水域面积约1000平方公里,是中国最大的内陆淡水湖。现有绿洲面积14.3万平方公里、占新疆总面积的百分之8.7,其中天然绿洲面积8.1万平方公里、占绿洲总面积的百分之56.6。湿地总面积3.95万平方公里,位居全国第五位。

    新疆属于典型的温带大陆性干旱气候,降水稀少、蒸发量大,年均降水量170.6毫米。区内共有河流3355条,其中年径流量超过十亿立方米的有18条,超过百亿立方米的有3条(塔里木河、伊犁河、额尔齐斯河)。冰川储量2.13万亿立方米、占全国的百分之42.7,有“固体水库”之称。多年平均水资源量834亿立方米,其中地表水791亿立方米、地下水43亿立方米,水资源总量约为全国的百分之3。水资源时空分布极不均衡,西多东少、北多南少、山区多平原少。全区农林牧可直接利用土地面积10亿亩,占全国农林牧宜用土地面积的十分之一以上。现有耕地面积7863.43万亩、林地面积1.34亿亩、草地面积7.48亿亩,是全国五大牧区之一。全年日照时间平均2300-3200小时,各类农作物生长繁育禀赋条件得天独厚。

    新疆生物资源种类繁多、物种独特。现有脊椎动物730余种、占全国的百分之11。有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178种、占全国的百分之18,其中国家I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45种、国家II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133种,包括蒙古野马、藏野驴、藏羚羊、雪豹等国际濒危野生动物。野生植物达到4000余种,其中列入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9种,包括国家I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1种、国家II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8种,麻黄、罗布麻、甘草、贝母、党参、肉苁蓉、雪莲、枸杞等分布广泛、品质优良。特色林果品种多样,其中优良品种214种,吐鲁番葡萄、库尔勒香梨、哈密瓜、阿克苏苹果以及遍布南疆的红枣、核桃、杏子、石榴、新梅、无花果、巴旦木、枸杞、沙棘等名优特产享誉国内外,素有“瓜果之乡”的美誉。

    新疆矿产种类全、储量大,能源资源丰富,开发前景广阔。区内发现的矿产有152种、占全国已发现矿种的百分之87.86。查明有资源储量的矿种98种、占全国的百分之60.49,其中能源矿产7种、金属矿产34种、非金属矿产57种。保有查明资源量居全国首位的有13种、前五位的有56种、前十位的有76种。据全疆矿产资源潜力评价,新疆石油预测资源量230亿吨、约占全国陆上石油资源量的百分之30,天然气预测资源量16万亿立方米、约占全国陆上天然气资源量的百分之34,煤炭预测资源量2.19万亿吨、约占全国煤炭预测储量的百分之40,煤层气预测资源量9.51万亿立方米、约占全国煤层气资源量的百分之26。铁、铜、铅、锌、金、铬、镍、稀有金属、盐类矿产、萤石等矿产蕴藏丰富。

    新疆文化旅游资源丰富、开发潜力巨大。自然景观神奇独特,著名的景区有高山湖泊——天山天池、人间仙境——喀纳斯、绿色长廊——吐鲁番葡萄沟、空中草原——那拉提、地质奇观——可可托海等。2013年中国“新疆天山”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自然遗产名录。2018年9月阿勒泰市被授予“中国雪都”国家气候标志。历史文化底蕴深厚,在5000多公里古“丝绸之路”的南、北、中三条干线上,分布着众多的古文化遗址、古墓葬、石窟寺等人文景观,其中交河故城、楼兰故城遗址、克孜尔千佛洞等享誉中外。全区共有不可移动文物9542处,其中世界文化遗产地6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33处、自治区级文物保护单位620处,对外开放文物保护单位95处,已成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重要旅游景点。民族风情浓郁,各民族在文化艺术、体育、服饰、饮食习俗等方面各具特色。民族舞蹈绚丽多姿,素有“歌舞之乡”美称。

    “十三五”以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贯彻落实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精神,完整准确贯彻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聚焦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总目标,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统筹推进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保稳定各项工作,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改善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历史性成就,全区呈现出社会稳定、人民安居乐业的良好局面,为迈向长治久安奠定了坚实基础。

    社会大局持续稳定。始终把维护稳定作为压倒一切的政治任务,综合施策、标本兼治,彻底扭转了过去一个时期暴恐活动多发频发的被动局面,连续四年多没有发生暴恐案件,天山南北呈现一派安定祥和、蓬勃发展的大好景象,各族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明显增强,新疆已成为中外游客眼中“治安管理最好、社会环境最安全、稳定形势最放心”的地方。

    综合经济实力不断增强。地区生产总值从2015年的9306.88亿元增加到2020年的13797.58亿元,人均生产总值从2015年的39520元增加到2020年的53593元。产业结构不断优化,三次产业比例由2015年的15.1:37.0:47.9调整为2020年的14.4:34.4:51.2。2020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1477.2亿元、比2015年增长百分之11,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完成5525亿元、比2015年增长百分之45.2。2020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4838元、比2015年增长百分之32.6,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056元、比2015年增长百分之49.1。

    农业农村经济稳步发展。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进以粮、棉、果、畜为代表的特色农业向优质化、产业化、市场化发展。2020年,粮食总产量1583.4万吨,粮食安全得到有效保障;棉花总产量516.1万吨、比2015年增长百分之23.1,占全国的百分之87.3,新疆作为全国优质商品棉基地的地位更加稳固,保障国家棉花战略安全的能力显著增强;林果面积稳定在2150万亩左右,果品产量超过1300万吨、比2015年增长百分之27.4,建成了全国最大的优质特色林果基地;畜牧业产值1038亿元、比2015年增长百分之46,猪牛羊、家禽存栏分别达到5075.2万头(只)、5675.5万只,猪牛羊、家禽出栏分别达到4279.2万头(只)、10359.2万只,建成了全国重要的畜产品生产基地。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百分之85.13,居全国前列。

    工业经济质量效益不断提升。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石化、煤化工、钢铁等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2020年,完成工业增加值3633.33亿元、比2015年增长百分之26.8。持续巩固“三去一降一补”成果,累计实现煤炭行业化解过剩和淘汰落后产能2356万吨,钢铁行业去产能1015万吨,关停落后煤电装机159.1万千瓦。加快建设国家级现代煤化工基地,初步形成了以准东、吐哈为主的煤化工产业发展集聚区。实施以南疆为重点的纺织服装产业带动就业工程,全行业累计新增就业70.65万人次。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331.29亿元、比2015年增长百分之80.0。主要产品产量保持平稳增长,原油产量2914.75万吨、比2015年增长百分之4.3,天然气产量369.83亿立方米、比2015年增长百分之26.2,发电量达到4121.86亿千瓦时、比2015年增长百分之66.3。

    旅游业蓬勃发展。大力实施“旅游兴疆”战略,着力打造“新疆是个好地方”品牌,旅游业成为新疆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突出亮点。全区现有A级旅游景区515家,其中国家5A级景区16家,位列西北第一、跻身全国前列。现有旅行社725家,旅游星级酒店饭店381家,其中五星级酒店13家。S级以上滑雪场38家,其中5S滑雪场5家、4S滑雪场4家。打造了独库公路、可可托海等一批精品旅游线路和旅游知名品牌,冰雪旅游、自驾旅游、民宿旅游快速发展,红色旅游、工业旅游、旅游演艺等文化旅游新业态初步培育。旅游基础设施不断完善,“疆内环起来,进出疆快起来”立体化旅游交通体系初步形成,“一部手机游新疆”平台上线运行。受益于稳定红利的持续释放,旅游业出现井喷式增长,接待国内外游客从2016年的8000万人次增长到2019年的2.1亿人次,旅游收入从1400亿元增长到3633亿元,2020年在疫情严重冲击下接待游客超过1.58亿人次。

    创新驱动发展取得明显成效。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积极推动丝绸之路经济带创新驱动发展试验区建设,科技创新在支撑高质量发展中的作用不断增强,石油石化、煤炭煤化工、矿产资源开发、棉花、加工番茄、林果等优势产业技术水平和竞争力显著提升。全区有乌鲁木齐、昌吉、石河子等3个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和昌吉等11个国家级农业科技园区,2018年11月国务院批准设立乌昌石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现有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47家(国家级5家),重点实验室91家(国家重点实验室1家、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2家、国家“一带一路”联合实验室2家)。2019年自治区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支出64.1亿元、比2015年增长百分之23.27。2020年专利授权12763件、比2015年增长百分之45.68,发明专利授权859件。

    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坚持把基础设施建设作为补短板、强弱项的重点,持续加大有效投资,一大批交通、水利、能源等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建成投运。综合交通网络不断健全,铁路营运里程达到7399公里、五年新增1530公里,格库铁路全线贯通、开辟了第三条出入新疆铁路大通道,铁路通到了全疆所有地州市;首府乌鲁木齐市跨入地铁时代,新疆铁路客运融入全国高速铁路主网;公路通车里程达到20.9万公里、五年新增3.1万公里,其中高速公路(一级)通车里程7650公里、五年新增2032公里,高速公路(一级)通达所有地州市和百分之74.8以上的县市区;民用机场总数达到22个、五年新增支线机场4个,以乌鲁木齐国际机场为核心、支线机场为支撑的“空中丝绸之路”初具规模。加快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水库库容达到230亿立方米、五年新增35.63亿立方米,玉龙喀什、大石峡、莫莫克等21座大中型水库加快建设。加快能源基础设施建设,按照国家“三基地一通道”的战略定位,加快石油天然气勘探开发,建成塔里木3000万吨油田,先后建成“西气东输”、大型煤电煤化工基地、新能源基地等一批重大工程;电力装机总容量达到10253万千瓦、五年累计新增3646.7万千瓦,清洁能源比例达到百分之41.7;实现750千伏输变电工程所有地州市全覆盖,能源保障能力显著提升;“疆电外送”通道建设加快推进,已形成750千伏哈密至敦煌交流、750千伏烟墩至沙洲交流、±800千伏哈密至郑州特高压直流、±1100千伏准东至皖南特高压直流等四条外送通道,外送电量累计超过3000亿千瓦时,其中2020年达到1055亿千瓦时。

    新型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加快推进。乌鲁木齐、喀什等一批区域中心城市面貌日新月异,库车、铁门关、双河、霍尔果斯、可克达拉、昆玉、胡杨河等一座座新城拔地而起,城镇综合承载能力显著提升。全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由2015年的百分之47.23上升到2020年的百分之56.53,提高9.3个百分点。现有喀什市、吐鲁番市、伊宁市、特克斯县、库车市等5个国家历史文化名城,阿克苏市和石河子市2个国家森林城市,乌鲁木齐市、克拉玛依市、石河子市、五家渠市等15个国家园林城市和22个国家园林县城。2020年,全区城镇供水普及率、污水处理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燃气普及率分别达到百分之99.14、百分之97.53、百分之98.64、百分之97.33。五年累计建成农村安居工程116.98万户、实施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129.36万套,近千万群众喜迁新居。实施南疆三地州“煤改电”(一期)工程,累计完成60.5万户,让偏远落后的农村享受到了现代文明生活。大力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达到百分之84.95,百分之87.15的行政村生活垃圾得到有效处理。

    改革开放不断扩大。持续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国资国企、医药卫生、财政金融、农业农村、能源资源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取得积极进展,经济发展的动力和活力持续增强。新疆作为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对外经济交流与合作不断深化。以“一港”“两区”“五大中心”“口岸经济带”为抓手,深入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建设。乌鲁木齐陆港区建设取得重大进展,新疆中欧班列“十三五”期间累计开行4238列,其中2020年达到1105列。现有20个国家一类口岸,包括17个边境陆路口岸、3个航空口岸,其中阿拉山口、霍尔果斯口岸是集铁路、公路、管输三位一体的对外开放口岸。现有喀什、霍尔果斯等2个国家级经济开发区,乌鲁木齐、石河子、库尔勒、奎屯—独山子、准东、甘泉堡、五家渠、阿拉尔、库车等9个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伊宁、塔城、博乐、吉木乃等4个边境经济合作区,乌鲁木齐、阿拉山口、喀什、霍尔果斯等4个综合保税区。2012年正式封关运营的中哈霍尔果斯国际边境合作中心是我国与其他国家建立的首个国际边境合作中心。2020年12月,国务院批准设立新疆塔城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十三五”期间,新疆外贸进出口总额1037.7亿美元,其中出口839.84亿美元、进口197.86亿美元。2020年,新疆外贸进出口总额213.87亿美元、比2015年增长百分之8.9。

    生态环境持续改善。坚决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严禁“三高”项目进新疆,落实最严格的生态保护制度,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全区生态环境质量得到持续改善。2020年,全区14个城市平均优良天数比例为百分之75.6,比2015年增加2.8个百分点。监测河流、湖库、城镇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优良水质比例分别达到百分之98.8、百分之74.2、百分之92.4,比2014年(基准年)分别上升5.9、11.7和0.5个百分点。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化学需氧量、氨氮与2015年(基准年)相比累计下降百分之8.1、百分之8.9、百分之4.7、百分之6.3,超额完成国家下达的减排任务。土壤环境质量总体保持稳定。深入实施重点生态保护修复和防沙治沙工程,五年累计退耕还林面积479.38万亩、退牧还草面积2159万亩、治理沙化土地面积2837.56万亩、水土流失防治面积11061平方公里。持续向塔河下游生态输水和全流域胡杨林区生态补水,台特玛湖300平方公里湖面重现碧波。全区现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5个、自治区级自然保护区13个,国家级风景名胜区6个、自治区级风景名胜区18个,国家级森林公园24个、自治区级森林公园33个,国家级湿地公园51个、湿地保护率达到百分之51.29,国家级地质公园10个、自治区级地质公园3个,国家级沙漠公园27个。

    历史性地消除绝对贫困。认真贯彻落实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紧扣“两不愁三保障”,坚持“六个精准”,扎实推进“七个一批”“三个加大力度”,全区累计脱贫77.25万户306.49万人,累计退出3666个贫困村、摘帽32个国定贫困县,其中2020年脱贫4.09万户16.17万人、退出559个贫困村、摘帽10个国定贫困县。“两不愁三保障”全面实现,贫困家庭义务教育阶段孩子因贫失学辍学实现动态清零,贫困人口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参保率均达到百分之100。五年累计解决和巩固提升152万贫困人口饮水安全问题,全部贫困人口都喝上了安全放心水;全面解决67.56万户贫困户住房安全问题,彻底结束了农村贫困人口住危房的历史;所有行政村实现了通硬化路、通客运班车、通动力电、通宽带网络,贫困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得到前所未有的改善。

    民生福祉持续增进。坚持把发展“落实到改善民生上、落实到惠及当地上、落实到增进团结上”,财政支出百分之70以上用于保障和改善民生,持续推进以就业、教育、医疗、社保等为重点的惠民工程,一批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民生难题得到有效解决。多渠道扩大就业,就业形势保持稳定。五年累计实现城镇新增就业234.86万人,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1433.32万人次,区属高校毕业生就业率保持在百分之88以上。大力发展教育事业,截至2020年底,全区有各级各类学校12780所,在校生649.7万名,在校教职工52.1万人,其中专任教师41.6万人。学前教育毛入园率达到百分之98.19,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到百分之95.69,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到百分之98.87,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百分之50.37。南疆四地州实现从幼儿园到高中的15年免费教育。全力推进健康新疆建设,全民健康体检持续开展,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率达到百分之100,长期困扰南疆农村的肺结核等重大传染病和地方病得到有效防治,居民主要健康指标均有改善。2020年末,人均预期寿命达到74.35岁,孕产妇死亡率从2015年的39.68/10万下降到17.89/10万,婴儿死亡率从千分之21.45下降到千分之6.75,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从千分之26.78下降到千分之10.91。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建立起覆盖区、地、县、乡、村五级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全区共有106个公共图书馆、116个文化馆、1183个乡镇综合性文化站、11297个村级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现有博物馆92座(其中国家一级博物馆2座),馆藏文物45万件。全区共有体育场地6.77万个,面积5058.57万平方米,人均约2平方米,县级“全民健身活动中心”覆盖率达到百分之90。着力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大力实施全民参保计划,全区养老、失业、工伤三项社会保险参保人数分别达到1312.78万人、302.23万人、349万人。基本医疗保险参保2058.6万人,其中城镇职工医保参保483.2万人、城乡居民医保参保1575.4万人,参保率稳定在百分之95以上。大病保险实现对职工、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员全覆盖,人身意外伤害保险实现对新疆户籍人员、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员和援疆干部全覆盖。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实现应保尽保,2020年底全区城乡低保对象168.4万人,其中城市22.8万人、农村145.6万人。稳步提高城乡低保标准和补助水平,全区城乡低保标准分别提高至不低于500元/月和不低于4100元/年。有意愿的“五保”老人集中供养率和孤儿集中收养率均达到百分之100。持续加大安全惠民力度,扎实推进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向好。一系列惠民工程的实施,更好地实现了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

    新疆是我国五个民族区域自治地方之一。自治区成立以来,全面贯彻落实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和党的民族政策,充分保障了各民族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权利。少数民族干部和人才队伍建设不断加强,一大批优秀少数民族干部、管理人才和各类专业技术人才在经济社会各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大力推广和规范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依法保障少数民族使用和发展本民族语言文字的自由,提倡和鼓励各民族相互学习语言文字。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在司法、行政、教育、新闻出版、广播电视、互联网、社会公共事务等领域得到广泛使用。新疆使用汉、维吾尔、哈萨克、柯尔克孜、蒙古、锡伯6种语言文字出版报纸、期刊、图书、音像制品和电子出版物。《新疆日报》用汉、维吾尔、哈萨克、蒙古4种文字出版。新疆广播电视台有汉、维吾尔、哈萨克、蒙古、柯尔克孜5种语言广播节目,汉、维吾尔、哈萨克、柯尔克孜4种语言电视节目。充分尊重各民族风俗习惯,少数民族重大节日成为全疆各族群众法定公众假期。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得到保护和传承,翻译、出版了濒于失传的《福乐智慧》和《突厥语大词典》,整理出版了包括柯尔克孜族史诗《玛纳斯》、蒙古族史诗《江格尔》等多种民间口头文学作品,新疆维吾尔木卡姆艺术、柯尔克孜史诗《玛纳斯》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广泛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持续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自1982年以来自治区已召开7次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表彰了一大批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和模范个人;1983年自治区将每年5月定为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月,已连续开展39年。常态化开展“民族团结一家亲”和民族团结联谊活动,全区120多万名干部职工与160多万户各族基层群众结对认亲。积极构建互嵌式的社会结构和社区环境,营造各民族共居共学共事共乐的社会条件。每年从各级机关选派7万余名干部组成1万多个工作队,覆盖全区所有农村和社区,深入开展“访惠聚”驻村工作。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不断增强,“五个认同”和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更加深入人心,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不断巩固发展,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成为新疆的主旋律。

    新疆历来是多种宗教并存地区,现有伊斯兰教、佛教、道教、基督教、天主教、东正教等宗教,有各级爱国宗教团体118个。1987年,自治区成立了学制5年的宗教高等学府——新疆伊斯兰教经学院,2017年在喀什、和田、克州、阿克苏、吐鲁番、乌鲁木齐、昌吉、伊犁设立了8所分院。近年来,自治区坚持新疆伊斯兰教中国化方向,认真贯彻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坚持保护合法、制止非法、遏制极端、抵御渗透、打击犯罪,全面贯彻党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依法加强宗教事务管理,治理非法宗教活动,保障信教群众宗教需求和正常宗教活动,扎实做好宗教人士、宗教活动场所的教育、管理、服务,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规范宗教典籍出版发行,翻译出版了多种文字的伊斯兰教典籍和一些佛教经典,编辑发行汉、维吾尔两种文字的《卧尔兹演讲集》系列,促进宗教健康发展。深入实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去极端化条例》,依法开展去极端化,有效遏制宗教极端思想滋生蔓延。发挥好宗教团体、宗教教职人员和信教群众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积极作用。大力培养爱国宗教人士队伍,支持爱国宗教人士引导广大信教群众树立正信、抵御极端,促进宗教和睦和谐。

    对口支援新疆是党中央、国务院为促进新疆发展、增进民族团结、维护新疆稳定作出的一项重大决策部署。自1997年开始,中央和国家机关、中央企业和14个省市向新疆选派大量优秀援疆干部人才,在干部支援和科技、教育、医疗、文化援助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2010年4月,中央确定由我国东中部19个省市对口支援新疆12个地州市、82个县市和兵团12个师,开启了新一轮经济、科技、文化、教育、人才等全方位对口援疆。“十三五”期间,累计投入援疆资金766.77亿元以上、实施援疆项目8540个,百分之80以上援疆资金投入民生领域和基层,极大改善了受援地基础设施和群众生产生活条件;累计引进招商引资项目12572个,到位资金21058亿元。医疗、教育人才“组团式”援疆不断深入。对口援疆项目和经济合作项目有力地促进了新疆经济社会发展,带动了就业,提高了城乡居民收入,使新疆各族群众享受到了援疆项目带来的实惠,真切感受到祖国大家庭的温暖,进一步增强了“建设美丽新疆、共圆祖国梦想”的信心。

    “十四五”时期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是新疆巩固社会稳定成果、推动高质量发展、迈向长治久安的关键五年。全区上下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贯彻落实第三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精神、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完整准确贯彻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牢牢扭住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总目标,坚持依法治疆、团结稳疆、文化润疆、富民兴疆、长期建疆,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以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保障,统筹发展和安全,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实现经济行稳致远、社会安定和谐,努力建设团结和谐、繁荣富裕、文明进步、安居乐业、生态良好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疆。

    2022年6月15日,中国共产党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八次代表大会在新疆人民会堂开幕。自治区党委书记、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党委第一书记、第一政委马兴瑞出席会议并讲话。他强调,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疆和兵团系列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和第三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精神,完整准确贯彻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牢牢扭住新疆工作总目标,坚持依法治疆、团结稳疆、文化润疆、富民兴疆、长期建疆,弘扬伟大建党精神,传承兵团精神和胡杨精神、老兵精神,落实自治区党委十届三次全会部署要求,忠实履行新时代维稳戍边职责使命,在奋力推进新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作出新的更大贡献,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第二篇章 是什么

    对弘扬“亮剑”精神、研究亮剑文化有哪些思考?“亮剑”精神与兵团精神(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艰苦创业、开拓进取) 、老兵精神(热爱祖国、扎根新疆、热爱新疆、屯垦戍边) 、胡杨精神(坚忍不拔、顽强不屈、扎根边疆、无私奉献)  和中国精神 (民族精神及时代精神)一脉相承。2022年6月23日,面试发言时,我是这样回答的:

    一是中央有要求。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提出敢于“亮剑”。2020年11月16日至17日,在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强调“我们常讲要亮剑,这不仅需要有亮剑的勇气,更需要有亮剑的本事和克敌制胜的能力。”

    2022年3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发表重要讲话时又强调,年轻干部要发扬“亮剑”精神。我理解,就是要:亮“理想信念”之剑,厚植人民情怀;亮“廉洁自律”之剑,捍卫人民利益;亮“担当作为”之剑,争做人民公仆。

    可以说,习近平总书记为我们弘扬“亮剑”精神、研究亮剑文化提出了明确要求,提供了科学的行动指南和强大的思想武器。

    二是各层有需求。

    弘扬“亮剑”精神、研究亮剑文化,我们党需要,我们国家需要,我们社会需要,我们地方需要,我们单位需要,我们家庭需要,乃至我们每一个中国人都需要。

    如果中国共产党人没有以敢闯、敢拼、敢干、敢创、敢赢为核心的亮剑精神,就没有站起来的新中国,就没有富起来的改革开放新时期,就没有强起来的新时代。

    “亮剑”精神,与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要求相呼应,可不可以简言之,就是:敢想、敢干、敢赢!

    前几天,我发表了一篇文章,拟再次为总书记党代会报告建言。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世纪疫情相互叠加的复杂局面,伴随着城乡一体化,从数字化到智能化再到智慧化,坚信“智慧”将与“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相提并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智慧”,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一个重大理论与重大实践命题。为此,“我为党的二十大建言献策”,期待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明确指出“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智慧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奋斗。”
鉴于此,我想好象“互联网+”一样,“亮剑”精神,应该是“敢想、敢干、敢赢+智慧”。

    再说,文化的哲学定义: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文化是智慧群族的一切群族社会现象与群族内在精神的既有、传承、创造、发展的总和。

    文化是“软实力”。

    软实力作为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特指一个国家依靠政治制度的吸引力、文化价值的感召力和国民形象的亲和力等释放出来的无形影响力。

    软实力的内容主要包括:文化的吸引力和感染力;意识形态和政治价值观的吸引力;外交政策的道义和正当性;处理国家间关系时的亲和力;发展道路和制度模式的吸引力;对国际规范、国际标准和国际机制的导向、制定和控制能力;国际舆论对一国国际形象的赞赏和认可程度。
回归到亮剑文化现象。

    《亮剑》是都梁创作的长篇小说。《亮剑》以主人公李云龙的个人经历为主线,反映了从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直至新中国成立后的历史,特别是“文化大革命”的历史。2005年中央电视台黄金频道播出由小说《亮剑》改编的电视连续剧以后,衍生出弥为珍贵的“亮剑”精神,并且逐步升华为我国社会生活中别具亮色的亮剑文化现象。

    “狭路相逢勇者胜”,这是《亮剑》这部红色经典作品里听得最多,也是最让人深受震撼的一句话。“亮剑”文化现象应具有这样一些基本特征:受众取向的趋同性、审美诉求的深刻性、精神张力的先进性。

    三是工作有基础。

    六师五家渠市前身是中国人民解放军一兵团六军十七师,这支部队被称为“亮剑之师”,诞生在黄麻,成长在延安,转战大西北,扎根在天山。这支“亮剑”部队铸就了“面对强敌、毫不畏惧、敢于亮剑、勇于致胜”的亮剑精神。电视剧《亮剑》中主人公李云龙的原型,便是这支部队的老旅长王近山。

    我了解到,亮剑文化研究会,是2016年11月7日登记成立的民办非企业单位。

    2017年6月1日,招聘亮剑文化研究会办公室主任和干事各1名。

    这一次,向全国公开招聘亮剑文化研究院秘书长。

    从这个维度看,亮剑文化研究已有良好铺垫。

    以上,这是我个人对“亮剑”精神、对亮剑文化研究的一孔之见。新时代更需要有识之士共同深入研究、深入挖掘、深入应用。

    弘扬“亮剑”精神、研究亮剑文化,必须要了解新疆历史文化。

    新疆概况已述,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地处中国西北,位于亚欧大陆腹地,与蒙古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8个国家接壤,著名的“丝绸之路”在此将古代中国与世界联系起来,使其成为多种文明的荟萃之地。

    中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新疆各民族是中华民族血脉相连的家庭成员。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进程中,新疆的命运始终与伟大祖国和中华民族的命运紧密相连。然而,一个时期以来,境内外敌对势力,特别是民族分裂势力、宗教极端势力、暴力恐怖势力(以下简称“三股势力”),为了达到分裂、肢解中国的目的,蓄意歪曲历史、混淆是非。他们抹杀新疆是中国固有领土,否定新疆自古以来就是多民族聚居、多文化交流、多宗教并存等客观事实,妄称新疆为“东突厥斯坦”,鼓噪新疆“独立”,企图把新疆各民族和中华民族大家庭、新疆各民族文化和多元一体的中华文化割裂开来。

    历史不容篡改,事实不容否定。新疆是中国神圣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新疆从来都不是什么“东突厥斯坦”;维吾尔族是经过长期迁徙融合形成的,是中华民族的组成部分;新疆是多文化多宗教并存的地区,新疆各民族文化是在中华文化怀抱中孕育发展的;伊斯兰教不是维吾尔族天生信仰且唯一信仰的宗教,与中华文化相融合的伊斯兰教扎根中华沃土并健康发展。

    一、新疆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必然。历史上,养育中华民族及其先民的东亚大陆,既有农耕区,也有游牧区等。各种生产生活方式族群的交流互补、迁徙汇聚、冲突融合,推动了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发展。

    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几个王朝夏、商、周先后在中原地区兴起,与其周围的大小氏族、部落、部落联盟逐渐融合形成的族群统称为诸夏或华夏。经春秋至战国,华夏族群不断同王朝周边的氏族、部落、部落联盟交流融合,逐渐形成了齐、楚、燕、韩、赵、魏、秦等7个地区,并分别联系着东夷、南蛮、西戎、北狄等周边诸族。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建立第一个统一的封建王朝。公元前202年,汉高祖刘邦再次建立统一的封建王朝。

    从汉代至清代中晚期,包括新疆天山南北在内的广大地区统称为西域。自汉代开始,新疆地区正式成为中国版图的一部分。汉朝以后,历代中原王朝时强时弱,和西域的关系有疏有密,中央政权对新疆地区的管治时紧时松,但任何一个王朝都把西域视为故土,行使着对该地区的管辖权。在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历史演进中,新疆各族人民同全国人民一道共同开拓了中国的辽阔疆土,共同缔造了多元一体的中华民族大家庭。中国多民族大一统格局,是包括新疆各族人民在内的全体中华儿女共同奋斗造就的。

    西汉前期,中国北方游牧民族匈奴控制西域地区,并不断进犯中原地区。汉武帝即位后,采取一系列军事和政治措施反击匈奴。公元前138年、公元前119年,派遣张骞两次出使西域,联合月氏、乌孙等共同对付匈奴。公元前127年至公元前119年,3次出兵重创匈奴,并在内地通往西域的咽喉要道先后设立武威、张掖、酒泉、敦煌四郡。公元前101年,在轮台等地进行屯田,并设置地方官吏管理。公元前60年,控制东部天山北麓的匈奴日逐王降汉,西汉统一西域。同年,设西域都护府作为管理西域的军政机构。公元123年,东汉改西域都护府为西域长史府,继续行使管理西域的职权。

    三国曹魏政权继承汉制,在西域设戊己校尉。西晋在西域设置西域长史和戊己校尉管理军政事务。三国两晋时期,北方匈奴、鲜卑、丁零、乌桓等民族部分内迁并最后与汉族融合。327年,前凉政权首次将郡县制推广到西域,设高昌郡(吐鲁番盆地)。从460年到640年,以吐鲁番盆地为中心,建立了以汉人为主体居民的高昌国,历阚、张、马、麴诸氏。隋代,结束了中原长期割据状态,扩大了郡县制在新疆地区的范围。突厥、吐谷浑、党项、嘉良夷、附国等周边民族先后归附隋朝。唐代,中央政权对西域的管理大为加强,先后设置安西大都护府和北庭大都护府,统辖天山南北。于阗王国自称唐朝宗属,随唐朝国姓李。宋代,西域地方政权与宋朝保持着朝贡关系。高昌回鹘尊中朝(宋)为舅,自称西州外甥。喀喇汗王朝多次派使臣向宋朝朝贡。元代,设北庭都元帅府、宣慰司等管理军政事务,加强了对西域的管辖。1251年,西域实行行省制。明代,中央政权设立哈密卫作为管理西域事务的机构,并在嘉峪关和哈密之间先后建立安定、阿端、曲先、罕东、赤斤蒙古、沙州6个卫,以此支持管理西域事务。清代,清政府平定准噶尔叛乱,中国西北国界得以确定。此后,对新疆地区实行了更加系统的治理政策。1762年设立伊犁将军,实行军政合一的军府体制。1884年在新疆地区建省,并取“故土新归”之意,改称西域为“新疆”。1912年新疆积极响应辛亥革命,成为中华民国的一个行省。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新疆和平解放。1955年成立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新疆各族人民同全国人民共同团结奋斗,新疆进入历史上最好的繁荣发展时期。
在长期的历史进程中,中国疆土既有割据时期又有统一时期,统一与割据交替循环,国家统一发展始终是主流方向。同中原地区不同时期曾经存在诸侯国或割据政权一样,新疆地区也多次出现地方政权割据情况,但不论这些政权割据时间有多长、局面有多严重,最终都走向重新统一。历史上,西域不同时期曾经存在的“国”,包括城郭诸国、行国、封国、王国、汗国、王朝、属国、朝贡国等形态,无论是汉代西域三十六国,还是宋代喀喇汗王朝、高昌回鹘王国等,元代察合台汗国,明代叶尔羌汗国,都是中国疆域内的地方政权形式,都不是独立的国家。即便是地方割据政权,也都有浓厚的中国一体意识,或认为自己是中原政权的分支,或臣属于中原政权。宋代著名历史文献《突厥语大词典》将当时中国分为上秦、中秦和下秦3部分,上秦为北宋,中秦是辽朝,下秦为喀什噶尔一带,三位一体为完整的秦。在《长春真人西游记》中汉人被称为桃花石,相应在《突厥语大词典》词条里,回鹘人被称为塔特·桃花石,也有的直译为中国回鹘人。在喀喇汗王朝钱币上,常有桃花石·布格拉汗、秦之王以及秦与东方之王等称呼,标示是中国的一部分。 

    二、新疆从来不是“东突厥斯坦” 

    突厥是6世纪中叶兴起于阿尔泰山地区的一个游牧部落,于552年消灭柔然汗国,建立突厥汗国。583年,突厥汗国以阿尔泰山为界,分为东、西两大势力。630年,唐朝发兵击败东突厥汗国。657年,唐朝联合回纥灭西突厥汗国,中央政权完全统一西域。682年,安置在北方的东突厥部众反叛唐朝,一度建立了后突厥汗国政权。744年,唐朝与漠北回纥、葛逻禄等联手平定了后突厥汗国。回纥首领骨力裴罗因功被册封为怀仁可汗,在漠北建立回纥汗国。突厥作为我国古代的一个游牧民族,也随着汗国的消亡于8世纪中后期解体,并在西迁中亚西亚过程中与当地部族融合,形成多个新的民族,新的民族与古突厥民族有本质区别。从此,突厥在我国北方退出历史舞台。

    中国历史上从来没有把新疆称为“东突厥斯坦”,更不存在所谓的“东突厥斯坦国”。18世纪至19世纪上半叶,随着西方对阿尔泰语系突厥语族各种语言的划分,一些国家的学者和作家频繁使用“突厥斯坦”一词,指代天山以南到阿富汗北部,大体包括新疆南部到中亚的地域,并且习惯以帕米尔高原为界,将这一地理区域分为“西突厥斯坦”和“东突厥斯坦”。19世纪末20世纪初,“泛突厥主义”“泛伊斯兰主义”思潮传入新疆以后,境内外分裂势力将这个地理名词政治化,将其内涵扩大化,鼓噪所有使用突厥语族语言和信奉伊斯兰教的民族联合起来,组成政教合一的“东突厥斯坦国”。所谓的“东突厥斯坦”论调,成为境内外民族分裂势力、国外反华势力企图分裂中国、肢解中国的政治工具和行动纲领。

    三、新疆各民族是中华民族的组成部分

    中华民族的形成与发展,是中原各族和文化同周边诸族和文化连续不断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过程。先秦时期的华夏族群,经过长期与周围族群的多元融合,特别是经过春秋战国500余年大动荡的交汇与融合,至秦汉之际,进一步与周围族群融合为一体,形成以中原人口居多的汉族,并从此成为中国历史进程的民族。魏晋南北朝时期,各民族尤其是北方少数民族向中原大迁徙,出现了大融合的局面。13世纪元朝建立,规模空前的政治统一局面推动了规模空前的民族迁徙,形成了元朝境内广泛的民族杂居局面。中华各民族在长期发展中,最终形成大杂居、小聚居的分布特点。多民族是中国的一大特色,各民族共同开发了祖国的锦绣河山、广袤疆域,共同创造了悠久的中国历史、灿烂的中华文化。

    新疆地区自古就同中原地区保持着密切联系。早在商代,中原同西域就有玉石贸易。汉代张骞“凿空西域”打通丝绸之路,使者相望于道,商旅不绝于途。唐代“绢马互市”持续繁盛,“参天可汗大道”直通内地,沿途驿站星罗棋布,成为西域先民同中原密切联系的纽带。于阗乐、高昌乐、胡旋舞等西域乐舞深入宫廷,长安城流行西域风。出自今新疆库车的龟兹乐享誉中原,成为隋唐至宋代宫廷燕乐的重要组成部分。近代以来,在中华民族面临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新疆各族人民同全国人民一道,奋起反抗、共赴国难,共同谱写了可歌可泣的爱国主义篇章。新中国成立以来,新疆各民族关系进入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新时期。

    新疆自古以来就是多民族聚居地区。最早开发新疆地区的是先秦至秦汉时期生活在天山南北的塞人、月氏人、乌孙人、羌人、龟兹人、焉耆人、于阗人、疏勒人、莎车人、楼兰人、车师人,以及匈奴人、汉人等。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鲜卑、柔然、高车、嚈哒、吐谷浑,隋唐时期的突厥、吐蕃、回纥,宋辽金时期的契丹,元明清时期的蒙古、女真、党项、哈萨克、柯尔克孜、满、锡伯、达斡尔、回、乌孜别克、塔塔尔族等,每个历史时期都有包括汉族在内的不同民族的大量人口进出新疆地区,带来了不同的生产技术、文化观念、风俗习惯,在交流融合中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他们是新疆地区的共同开拓者。至19世纪末,已有维吾尔、汉、哈萨克、蒙古、回、柯尔克孜、满、锡伯、塔吉克、达斡尔、乌孜别克、塔塔尔、俄罗斯等13个主要民族定居新疆,形成维吾尔族人口居多、多民族聚居分布的格局。各民族在新疆地区经过诞育、分化、交融,形成了血浓于水、休戚与共的关系。各民族都为开发、建设、保卫新疆作出了重要贡献,都是新疆的主人。目前,新疆共生活着56个民族,是中国民族成分最全的省级行政区之一。其中,超过100万人口的有维吾尔族、汉族、哈萨克族和回族4个民族,超过10万人口的有柯尔克孜族、蒙古族2个民族。新疆地区既是新疆各民族的家园,也是中华民族共同家园的组成部分。

    新疆地区民族关系的演变,始终和中华各民族关系演变相联系。各民族有隔阂冲突更有交流融合,团结凝聚、共同奋进始终是主流。包括新疆各民族在内的中华各民族,分布上交错杂居,经济上相互依存,文化上兼收并蓄,情感上相互亲近,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谁也离不开谁的多元一体格局,是一个大家庭里不同成员的关系。在中华民族大家庭中,新疆各民族手足相亲、守望相助,休戚相关、荣辱与共,共同生产生活,抵御外来侵略,反对民族分裂,维护祖国统一。

    四、维吾尔族是经过长期迁徙融合形成的

    维吾尔族先民的主体是隋唐时期的回纥人,活动在蒙古高原,曾经有乌护、乌纥、袁纥、韦纥、回纥等多种汉译名称。回纥人为了反抗突厥的压迫和奴役,联合铁勒诸部中的仆固、同罗等部组成了回纥部落联盟。744年,统一了回纥各部的首领骨力裴罗受唐朝册封。788年,回纥统治者上书唐朝,自请改为“回鹘”。840年,回鹘汗国被黠戛斯攻破,回鹘人除一部分迁入内地同汉人融合外,其余分为3支:一支迁往吐鲁番盆地和今天的吉木萨尔地区,建立了高昌回鹘王国;一支迁往河西走廊,与当地诸族交往融合,形成裕固族;一支迁往帕米尔以西,后分布在中亚至今喀什一带,与葛逻禄、样磨等部族一起建立了喀喇汗王朝。回鹘人相继融合了吐鲁番盆地的汉人、塔里木盆地的焉耆人、龟兹人、于阗人、疏勒人等,构成近代维吾尔族的主体。元代,维吾尔族先民在汉语中又称畏兀儿。元明时期,新疆各民族进一步融合,蒙古人尤其是察合台汗国的蒙古人基本和畏兀儿人融为一体,为畏兀儿补充了新鲜血液。1934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发布政府令,决定统一使用维吾尔作为汉文规范称谓,意为维护你我团结,首次精确表达了Uygur名称的本意。

    历史上,维吾尔族先民受突厥人奴役,两者是被奴役和奴役的关系。维吾尔族先民回纥早期受突厥统治,在唐朝军队支持下,起兵反抗东突厥汗国,并先后攻灭西突厥汗国、后突厥汗国。西突厥汗国灭亡后,一些使用突厥语族语言的部落向西迁徙,其中一支长期辗转西迁小亚细亚,融入当地诸族。维吾尔人不是突厥人的后裔。

    近代以来,一些“泛突厥主义”分子以西迁的部分使用突厥语族语言的部落融入当地诸族为借口,把使用突厥语族语言的各民族都说成是突厥人,这是别有用心的。语族和民族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有着本质的区别。中国使用突厥语族语言的有维吾尔、哈萨克、柯尔克孜、乌孜别克、塔塔尔、裕固、撒拉等民族,他们都具有各自历史和文化特质,绝不是所谓“突厥族”的组成部分。

    五、新疆各民族文化是中华文化的组成部分

    中华民族具有5000多年的文明发展史,各民族共同创造了悠久的中国历史、灿烂的中华文化。秦汉雄风、盛唐气象、康乾盛世,是各民族共同铸就的辉煌。多民族多文化是中国的一大特色,也是国家发展的重要动力。

    自古以来,由于地理差异和区域发展不平衡,中华文化呈现丰富的多元状态,存在南北、东西差异。春秋战国时期,各具特色的区域文化已大体形成。秦汉以后,历经各代,在中国辽阔的疆土上,通过迁徙、聚合、战争、和亲、互市等,各民族文化不断进行交流交融,最终形成气象恢宏的中华文化。

    早在2000多年前,新疆地区就是中华文明向西开放的门户,是东西方文明交流传播的重地,这里多元文化荟萃、多种文化并存。中原文化和西域文化长期交流交融,既推动了新疆各民族文化的发展,也促进了多元一体的中华文化发展。新疆各民族文化从一开始就打上了中华文化的印记。中华文化始终是新疆各民族的情感依托、心灵归宿和精神家园,也是新疆各民族文化发展的动力源泉。

    中原与西域的经济文化交流始于先秦时期。到汉代,汉语已成为西域官府文书中的通用语之一,琵琶、羌笛等乐器由西域或通过西域传入中原,中原农业生产技术、礼仪制度、汉语书籍、音乐舞蹈等在西域广泛传播。高昌回鹘使用唐代历书,一直延续到10世纪下半期。唐代诗人岑参的诗句“花门将军善胡歌,叶河蕃王能汉语”,是当时新疆地区民汉语言并用、文化繁荣景象的写照。宋代,天山南麓的佛教艺术依然兴盛,至今仍留有大量遗迹。西辽时期,契丹人征服喀喇汗王朝,控制新疆地区和中亚,典章礼制多沿袭中原旧制。元代,大批畏兀儿等少数民族移居内地生活,学习使用汉语,有的参加科举考试并被录用为各级官员,涌现了一批政治家、文学家、艺术家、史学家、农学家、翻译家等,有力推动了新疆各民族文化的发展。明清时期,受伊斯兰文化的影响,新疆各民族文化在同域外文化既吸收又冲突的过程中徘徊发展。近现代以来,在辛亥革命、俄国十月革命、五四运动、新民主主义革命斗争影响下,新疆各民族文化向现代转型,各民族的国家认同和中华文化认同达到新的高度。新中国成立后,新疆各民族文化进入史无前例的大繁荣大发展时期。历史证明,新疆地区凡是多语并用、交流频繁的时期,也是各民族文化勃兴、社会进步的时期。学习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是繁荣发展新疆各民族文化的重要历史经验。

    新疆各民族文化始终扎根中华文明沃土,是中华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早在伊斯兰文化传入新疆之前,包括维吾尔族文化在内的新疆各民族文化已在中华文明沃土中枝繁叶茂。源自7世纪的阿拉伯文明体系的伊斯兰文化,直到9世纪末10世纪初,随着伊斯兰教传入西域才对新疆各民族文化发生影响。宗教对文化的影响,既有自愿接受的途径,也有通过文化冲突甚至宗教战争的强制方式。在新疆,伊斯兰教很大程度上是通过后一种方式进入,这导致佛教流行时期创造的新疆各民族文化艺术遭到严重破坏。伊斯兰文化传入新疆,新疆各民族文化既有抵制,更有选择性吸收和中国化改造,既没有改变属于中华文明的特质和走向,也没有改变属于中华文化一部分的客观事实。产生于9世纪至10世纪的英雄史诗《玛纳斯》,经过柯尔克孜歌手世代传唱与加工,成为享誉中外的文学巨著。15世纪前后,蒙古族卫拉特英雄史诗《江格尔》在新疆地区逐渐形成,与《玛纳斯》《格萨尔王传》一起被誉为中国少数民族3部最著名的史诗。维吾尔族文学佳作纷呈,代表作《福乐智慧》《真理的入门》《突厥语大词典》《十二木卡姆》等,都成为中华文化宝库中的珍品,新疆各民族对中华文化的形成和发展都作出了贡献。

    中华文化认同是新疆各民族文化繁荣发展之基。历史上,凡是中央王朝对新疆进行有效治理、社会稳定的时期,新疆各民族文化和中原文化的交流交融就畅通,经济文化就繁荣兴旺;凡是新疆各民族文化秉承中华文化崇仁爱、重民本、守诚信、讲辩证、尚和合、求大同的思想,对多元文化吸收融合、兼收并蓄,多元一体的特征就越明显,新疆各民族文化就越进步。新疆各民族文化要繁荣发展,必须与时俱进,树立开放、包容理念,坚持与中华各民族文化交流融合,与世界多民族文化交流互鉴,建设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六、新疆历来是多种宗教并存的地区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多宗教的国家,除了组织性、制度性较强的几大宗教外,还存在大量的民间信仰。除了道教和民间信仰是中国土生土长的之外,其他都由国外传入。新疆地区历来也是多种宗教信仰并存,一教或两教为主、多教并存是新疆宗教格局的历史特点,交融共存是新疆宗教关系的主流。

    新疆多种宗教并存格局形成和演变经历了漫长的历史过程。早在公元前4世纪以前,新疆流行的是原始宗教。大约公元前1世纪,佛教传入新疆地区,4世纪至10世纪,佛教进入鼎盛时期。同期,祆教流行于新疆各地。至16世纪末17世纪初,藏传佛教在北疆地区逐渐兴盛起来。道教于5世纪前后传入新疆,主要盛行于吐鲁番、哈密等地,至清代传播至新疆大部分地区并一度复兴。摩尼教和景教于6世纪相继传入新疆。10世纪至14世纪,景教随着回鹘等民族信仰而兴盛。

    9世纪末10世纪初,喀喇汗王朝接受伊斯兰教,并于10世纪中叶向信仰佛教的于阗王国发动40余年宗教战争,11世纪初攻灭于阗,强制推行伊斯兰教,结束了佛教在这个地区千余年的历史。随着伊斯兰教的不断传播,祆教、摩尼教、景教等宗教日趋衰落。14世纪中叶,东察合台汗国统治者以战争等强制手段,将伊斯兰教逐渐推行到塔里木盆地北缘、吐鲁番盆地和哈密一带。至16世纪初,新疆形成了以伊斯兰教为主要宗教、多种宗教并存的格局并延续至今,原来当地居民信仰的祆教、摩尼教、景教等逐渐消失,佛教、道教仍然存在。17世纪初,卫拉特蒙古人接受了藏传佛教。约自18世纪始,基督教、天主教、东正教相继传入新疆。

    新疆现有伊斯兰教、佛教、道教、基督教、天主教、东正教等宗教。清真寺、教堂、寺院、道观等宗教活动场所2.48万座,宗教教职人员2.93万人。其中,清真寺2.44万座,佛教寺院59座,道教宫观1座,基督教教堂(聚会点)227个,天主教教堂(聚会点)26个,东正教教堂(聚会点)3座。

    同世界上大多数国家一样,中国坚持政教分离原则。任何宗教不得干预政治、干预政府事务,不得利用宗教干预行政、司法、教育、婚姻、计划生育等,不得利用宗教妨碍正常社会秩序、工作秩序、生活秩序,不得利用宗教反对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制度、破坏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

    新疆全面贯彻国家宗教信仰自由的宪法原则,既尊重信仰宗教的自由、又尊重不信仰宗教的自由,决不允许在信教和不信教、信这种教和信那种教、信这一教派和信那一教派群众之间制造纷争。新疆始终坚持各宗教一律平等,对所有宗教一视同仁,不偏袒某个宗教,也不歧视某个宗教,任何宗教不得享有超越其他宗教的特殊地位。新疆始终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信教群众和不信教群众享有同等权利、履行同等义务,无论什么人、哪个民族、信仰什么宗教,只要违法,就必须依法处理。

    同所在社会相适应是宗教生存发展的趋势和规律。中国宗教发展的历史证明,只有坚持中国化方向,宗教才能更好地与中国社会相适应。新中国成立70年的历史也证明,宗教只有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才能健康发展。必须坚持独立自主自办原则,防止一切“去中国化”倾向。必须大力培养和提倡世俗化现代化的文明生活方式,摒弃愚昧落后的陈规陋习。必须弘扬宗教中国化的历史传统,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用中华文化浸润中国各种宗教,努力把宗教教义同中华文化相融合,积极引导包括伊斯兰教在内的各种宗教走中国化道路。

    七、伊斯兰教不是维吾尔族天生信仰且唯一信仰的宗教

    维吾尔族先民最初信仰原始宗教和萨满教,后来相继信仰过祆教、佛教、摩尼教、景教、伊斯兰教等。唐宋时期,在高昌回鹘王国和于阗王国,上至王公贵族、下至底层民众普遍信仰佛教。元代,有大量回鹘人改信景教。直到今天,仍有一些维吾尔族群众信奉其他宗教,也有许多人不信仰宗教。

    伊斯兰教传入新疆地区,与阿拉伯帝国兴起和伊斯兰教由西向东扩张有关。维吾尔族信仰伊斯兰教,不是当时民众主动改信和转型,而是宗教战争和统治阶级强制推行的结果。虽然这种强迫并不影响今天尊重维吾尔族群众信仰伊斯兰教的权利,但它是一个历史事实。伊斯兰教既不是维吾尔族天生信仰的宗教,也不是唯一信仰的宗教。

    新疆的维吾尔、哈萨克等民族的先民在接受伊斯兰教过程中,既保留了这些民族原有的信仰和文化传统,又吸收了新疆地区其他民族和内地的文化,一些原有的宗教观念、仪式、风俗习惯经演化得以存续,并相互影响,逐渐形成了具有鲜明地域特征和民族特色的新疆伊斯兰教。例如,伊斯兰教原本反对崇拜安拉之外的任何人或物,但维吾尔等民族至今仍有麻扎崇拜,这是伊斯兰教本土化最典型的表现。在麻扎上立高杆、挂旗幡、悬羊皮等习俗,则是萨满教、佛教等多元宗教的遗存。又如,始建于乾隆年间的伊宁拜图拉清真寺、乌鲁木齐陕西大寺等,在修建时采用了内地传统梁柱式结构。这都是伊斯兰教中国化的具体表现。

    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以来,特别是冷战结束后,受国际宗教极端主义思潮影响,宗教极端主义在新疆滋生蔓延,导致暴恐案事件多发频发,给新疆社会稳定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造成极大危害。宗教极端主义披着宗教外衣、打着宗教旗号,宣扬“神权政治论”“宗教至上论”“异教徒论”“圣战论”等,煽动暴力恐怖,制造族群对立。宗教极端主义与伊斯兰教等宗教倡导的爱国、和平、团结、中道、宽容、善行等教义背道而驰,其本质是反人类、反社会、反文明、反宗教的。宗教极端主义是对宗教的背叛,绝不能把宗教极端思想同宗教问题扯在一起,绝不能用宗教问题来替宗教极端思想作说辞,绝不能借口涉及宗教问题而推脱清除宗教极端思想的责任。新疆借鉴国际经验,结合本地区实际,采取坚决措施,依法开展反恐和去极端化斗争,沉重打击了暴恐势力的嚣张气焰,有力遏制了宗教极端思想的滋生蔓延,满足了新疆各族人民对安全的殷切期待,保障了基本人权,维护了社会和谐稳定。新疆的反恐、去极端化斗争,是人类正义、文明对邪恶、野蛮的斗争,理应得到支持、尊重和理解。国际上有的国家、组织或个人,奉行反恐和人权“双重标准”,对此横加指责,胡说八道,完全违背了人类公理和基本良知,这是一切爱好正义和进步的人所绝不能答应的。

    第三篇章 干什么

    关于亮剑文化研究院秘书长工作从哪几个方面着手?2022年6月23日,面试发言时,我是这样回答的:

    秘书长,广而言之,负责机关日常事务和主持秘书处工作。根据亮剑文化研究院组织架构实情,秘书长应自觉服从领导,从严要求自己,善于团结同事,主动谋划作为。在广泛调查研究、集思广益的基础上,争取领导和方方面面的重视与支持,形成合力,以建成国家级研究基地为目标,从三个方面着手:

    一是抓研究。

    做好研究这篇大文章,突出党建引领、建好学术梯队、申报重大项目、加快科研产出。

    二是抓结合。

    做好结合这篇大文章,与学院工作结合,与学科建设结合,与教学相长结合,与社会需求结合。建机制、搭平台、促发展。

    三是抓传播。

    做好传播这篇大文章,举办学术讲座、策划系列活动、创办亮剑期刊、加强开发交流。提升师生人格素养、精神素养、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素养,让师生对学校、对社会、对国家充满使命感,激励师生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贡献。

    亮剑文化研究院秘书长展开工作,很有必要了解地方特色。

    叫响“新疆是个好地方”

    2022年6月23日,东方财富刊发王思超《新疆:以文化赋能 以旅游发力 叫响“新疆是个好地方”》文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大力实施“旅游兴疆”战略,推动一项项政策精准实施、一个个项目落地生根、一笔笔资金集中注入,旅游产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文旅融合成效显著、全域旅游深入推进、市场主体不断壮大、旅游产品不断丰富。截至目前,新疆(含兵团)共有16家5A级旅游景区、386家星级饭店和796家旅行社。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相关负责人介绍,近年来,新疆科学编制各级各类旅游发展规划,开发旅游项目,夯实产业基础,破解交通瓶颈,优化配套设施,发展乡村旅游、智慧旅游,保障旅游安全。如今,随着文化润疆工程的逐步推进,新疆以文化赋能、以旅游发力,让“新疆是个好地方”品牌愈发具有影响力。

    扶持力度加大

    近年来,文化和旅游部高度关注新疆文化和旅游业发展。2020年11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与中外文化交流中心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在日本大阪、比利时布鲁塞尔等地开展了线上新疆文化和旅游周以及新疆文化遗产周等活动。

    去年10月,文化和旅游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政府联合主办“新疆是个好地方——对口援疆19省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展”,吸引了超2万人次线下参与,线上点击量超5000万次。

    2018年以来,文化和旅游部组织19个援疆省市文化和旅游部门,以及中国旅游集团、华侨城集团、中青旅控股股份有限公司等企业,与新疆相关地市签署旅游合作框架协议,推动中国旅行社协会、中国旅游车船协会的会员单位代表赴疆踩线,与新疆部分旅游企业结对签约,在新疆组织全国自驾游业务培训班、中国旅行社协会工作会议等。此外,文化和旅游部还在规划编制、项目支持、客源送疆、人才培训、文物保护、文艺创作等方面对新疆进行全方位支持。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旅游促进条例》已于去年7月1日起实施,从立法角度为旅游业发展提供保障。近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政府出台《自治区贯彻落实国发〔2022〕12号文件精神推进经济稳增长一揽子政策措施》。《措施》提出,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加快旅游业发展。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疫情防控工作指挥部综合组、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于日前联合印发了《关于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旅游业发展的通知》。

    千方百计引客

    近年来,新疆围绕自然生态和特色文化,突出“大”“美”二字,集中力量打造“新疆是个好地方”品牌,吸引全国各地的游客。

    今年6月,新疆迎来多个旅游专列、包机等旅游团。6月6日,喀什迎来搭载60名游客的山东援疆包机;6月9日,乘载131名来自浙江等地游客的新东方快车专列前往天山南北体验南北疆大环游;6月17日,乘载2000余名浙江等地游客的“诗画浙疆”百团万人游阿克苏千人专列抵达阿克苏;6月19日,喀什迎来乘载着923名来自广东等地游客的“万人游喀什”首趟旅游专列。

    “截至6月20日,我们接待了来自江苏、湖北、湖南等地的500多游客。”乌鲁木齐市多彩假期国际旅行社总经理易鹤玉说。

    与此同时,新疆各地迎来的自驾游散客也逐渐变多。“独库公路6月10日通车,第二天,沿线景区的游客接待量实现了成倍增长,游客大多通过自驾前来。”那拉提旅游风景区管委会旅游发展管理局副局长车华说。

    近年来,新疆推进“旅游兴疆”战略的实施,围绕全域旅游、文旅融合等开展了一系列工作,推出了以自然风光游、丝路古道游、乡村旅游、冰雪旅游、红色旅游、自驾(房车)游、低空旅游、康养旅游等为主题的产品,吸引了大量游客。

    不断探索“旅游+”

    近年来,新疆不断推进“旅游+”,夯实旅游发展基础,加快旅游配套项目建设,打造了“旅游+航空”“旅游+铁路”“旅游+交通”“旅游+通信”“旅游+气象”等产品。

    2020年以来,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与各航空公司加强合作,推进支线、环线以及旅游航线的开通。“我们联合旅行社推出以疆内支线机场为旅游目的地的双飞两日游、三日游等产品。6月22日,我们开通了阿克苏—克拉玛依—阿勒泰旅游航线。下一步,我们计划推出更多‘旅游+航空’产品。”华夏航空股份有限公司新疆大区负责人袁小勇说。

    近年来,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还与中国铁路乌鲁木齐局集团合作,推出“坐着火车游新疆”、新东方快车豪华旅游专列等产品,推动“旅游+铁路”产品的发展。

    新疆各地州市也将旅游业作为重要战略支柱产业,设立专项资金,推动文化和旅游综合体等大项目落地。2020年以来,克拉玛依市乌尔禾区政府加快“西部乌镇”建设,整合哈克村、查干草村资源,打造了集旅游民宿、乡村民俗、休闲农业、自驾营地于一体的乡村振兴项目。

    “西部乌镇项目是我们推进‘旅游+’的有益探索,为当地提供了3000多个就业岗位,促进了‘旅游+自驾’的发展。此外,为推动‘旅游+航空’发展,我们开通了乌尔禾—喀纳斯、乌尔禾—那拉提两条航线。”乌尔禾区文化体育广播电视和旅游局局长徐伟迪说。

    在探索“旅游+”的基础上,新疆也在不断加强旅游基础设施的建设。塔村·归园田居景区是阿克苏文化旅游发展集团在温宿县打造的乡村旅游景区。2020年9月,该景区推动游客服务中心项目建设,引入星空帐篷、小木屋、火车民宿、飞机舱餐厅、观光花海、云中漫步游乐园等特色项目,带动了周边200余名村民就业。

    此外,新疆还致力于解决“三难一不畅”问题,加快停车场、旅游厕所、加油站等建设,启动丝路古道、风景道建设,推动新疆人游新疆、本地人游本地,带动了自驾游、近郊游、短途游、乡村游的发展。

    最是文化润人心

    2022年3月22日,生活晚报刊发徐英《最是文化润人心——六师五家渠市文化惠民活动扫描》文载:博物馆里,通过一幅幅照片、一件件实物,重温光辉历程,汲取力量;文化馆中,歌声悠扬、翰墨飘香,各种文化培训班人气十足;智慧图书馆里,读者刷脸即可自助借还图书;群众家门口,文艺演出精彩纷呈……

    近年,六师五家渠市因各类文化活动的开展,带动和提高了五家渠人的参与热情,从而滋养着五家渠人的文化气质,使这座城市更具魅力。

    文化惠民 添彩幸福生活

    “文艺小分队来慰问演出,让我们在家门口就能欣赏到精彩的文艺节目,真好!”近日,六师新湖农场居民杨星仔开心地说。

    新年伊始,六师五家渠市文艺小分队的队员们走进各团场,表演舞蹈、戏曲等节目,为群众送上精美的文化大餐。

    2021年,六师五家渠市文化系统创新启动“点单式”精准文化服务,征集优秀文艺作品124个深入基层演出;设置流动书屋7个,新增流动图书点4个;选派专业教师赴基层团场开展合唱、舞蹈等文化艺术辅导468课时……让“文化惠民”暖风吹进千家万户。

    “手臂弯曲,身体前倾,动作柔和一点……”3月18日,在六师五家渠市文化馆培训室,舞蹈班的学员正在老师的指导下随着音乐翩翩起舞。

    六师五家渠市文旅发展服务中心文化馆培训部负责人段荣荣介绍,目前,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美术馆免费向公众开放。文化馆免费开放23个活动厅(室),馆内常驻12个业余文艺团体,常年举办群众性文化艺术免费培训班,年均活动人次18.8万。

    数字文化 提升服务效能

    近日,笔者在六师五家渠市党委楼里看到,读者正通过“24小时智慧图书馆”借阅图书。“这台设备设有人脸识别和支付宝扫码借书功能,很方便。”图书馆工作人员单思伊说。

    据了解,“24小时智慧图书馆”集科技和文化于一体,内置党建、文学、历史等10余类图书各450册,主体是由智能自助借还书柜(微型图书馆)构成,读者可自助在书柜借阅和归还图书。

    免费注册账号,成功登录,查找阅读……2021年,六师五家渠市文化部门开展“网上文化馆、网上图书馆、微信公众号”等数字文化建设项目,将公共文化服务与数字化建设有机结合,让公共文化资源轻松揣进群众“口袋”中。

    打造精品 构筑文化高地

    “在这里,我看到了军垦前辈们开荒造田、戈壁建城,书写了艰苦卓绝的屯垦戍边史诗。”曾在六师志愿服务的北京交通大学研究生王鲁苹在参观六师五家渠市军垦博物馆后发出这样的感慨。

    六师五家渠市军垦博物馆、一○三团知青馆、一○二团八一纪念馆,这些都是六师特色的标志性传播红色文化和弘扬兵团精神的重要文化阵地。六师五家渠市军垦博物馆被列为“全国关心下一代党史国史教育基地”、兵团“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自开馆至今,累计接待游客50万人次。

    近年,六师五家渠市着力打造以活动品牌为抓手、以基地拓展为基础、以队伍建设为核心、以百姓需求为重点的文艺惠民体系;相继创立“百姓大舞台”等文艺惠民活动品牌,年均举办品牌惠民活动超过20场次,受益群众超过5万人次。

    同时,师市文联组织各领域文艺工作者,深入一线采风创作,产生了一大批文艺精品,相继编辑出版了《亮剑之师》丛书之《亲历军垦》《建城戍边》等图书。拍摄制作了多首“我唱五家渠”歌曲MTV,拍摄制作了《英雄六师》《亮剑之师》等专题片。一部部反映屯垦戍边历史、弘扬兵团精神的文艺作品,构筑起六师文化事业繁荣发展的新高地。
新疆高等职业教育的“领航人”

    早在2019年7月19日, 经济参考报刊发李金霞《梁军疆:新疆高等职业教育的“领航人”》文载:梁军疆身上的“标签”不少,他是全国高职高专就业协作会常务理事、民办教育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新疆民办教育学会(研究会)监事长、亮剑文化研究会会长、新疆科技教育集团董事长。

    他整合资源创办了集学前教育、基础教育、中等职业教育、高等职业教育,社会培训、职业技能培训,教育资源开发,人力资源开发、研究与评价等为一体的新疆科技教育集团,并带领各成员单位凝聚共识、形成合力,共同探索出一条高质量、高标准、高要求的创新发展之路,为我区打造教育高地贡献了力量;他先后提出了“培养职业型本科人才、职业型研究生人才,将职业教育融入高等教育中。”在当时都颇具前瞻性、实用性的人才培养理念,为我区培养适应未来市场竞争需要、具有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提供育人范例。

    2005年至2011年,梁军疆连续七年获得国家人力资源优秀个人奖与杰出贡献奖,并连续三年获得杰出培训师奖;在2012年举办的“2011冠军新疆·价值楷模”新疆教育行业年度评选活动中,被评为“素质培养的楷模、发现育人的榜样”。

    一座座教育教研院所拔地而起

    早在30年前,还在上大学的梁军疆,就在首府做了一次详细的社会调查,“那时的家教还不多,通过和老师沟通,我知道很多学生是需要家教的。”梁军疆说。

    正是看到了新疆教育培训市场巨大的发展潜力,1992年,梁军疆创办了新疆大学职业技术培训中心。在此期间,他一边以新疆大学职业技术培训中心为根据地,进行创业,另一边以“新疆大学跨世纪教育发展公司”“乌鲁木齐众研管理咨询公司”等企业为实训基地,“取经修行”。

    8年的沉淀与修行,擦亮了梁军疆这把做事沉稳果敢的“快刀”,这个集财富与经验于一身的实干家,终于在2000年开始开拓他教育领域的创业版图。

    2000年起,梁军疆陆续创办了新疆人力资源培训学院、新疆金领技工学校、新疆翰林人才测评研究中心、新疆新金领职业培训学校、乌鲁木齐市水磨沟区南湖幼儿园、第六师五家渠市亮剑文化研究会,并担任法人。接手了乌鲁木齐市南湖中学、乌鲁木齐市南湖实验学校、新疆科技职业技术学院,并担任法人。

    2010年,梁军疆整合教育资源,创建了“新疆科技教育集团”,并任集团董事长,一个集学前教育、基础教育、中等职业教育、高等职业教育、社会培训、职业技能培训、教育资源开发、人力资源开发、研究与评价等为一体的“教育帝国”宣布成立。

    前十年用来“厚积”,后十年用来“薄发”,这种稳扎稳打的发展模式虽然使梁军疆的创业路比别人坦荡很多,但还是不可避免地遇到了诸多难题,首当其冲的就是教师队伍的建设问题。

    “教育发展,教师为本,这些年,我们做教育遇到的最大的一个难题就是我们的教师队伍流动性很大,建设一支稳定的教师队伍是一件棘手事儿,这也是整个行业亟待解决的问题。”梁军疆说。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梁军疆根据学校实际,不断地创新体制机制,终于经过一段时间的摸索后,一套属于集团独有的薪酬待遇机制新鲜出炉。

    梁军疆根据民办学院自主经营、机制灵活的特性,将个人业绩、学校收益与教师的薪酬待遇挂钩,最大限度的满足教师的物质需求。并鼓励有能力、有想法的优秀教师成为院校的法人代表,满足教师的自身价值体现。

    这一机制的实施,吸引了疆内外一大批高学历人才的进驻,经过多年的发展,一支学历高、素质高、业务水平高的教师队伍扎根集团。

|<< << < 1 2 > >> >>|

(责任编辑:cmsnews2007)
·上一篇:智慧乡村的大背景大航标大趋势
·下一篇:无
·智慧乡村的大背景大航标大趋势
·我的老乡潘文郁
·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智慧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奋斗——拟再次为总
·共产党员要持续带头学党史
·襄阳持续推进地方党史基础研究工作
·坚定中国共产党人的历史自信
·红色旅游在襄阳(组图)
·李家武:红色旅游在襄阳(组图)
·让红色影视基地旅游火起来
·李家武:让红色影视基地旅游火起来
中国红色旅游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红网”或“特稿”或带有中红网LOGO、水印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频视频稿件,版权均属中红网所有,允许他人转载。但转载单位或个人应当在正确范围内使用,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红网”和作者,否则,中红网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2、本网其他来源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
3、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或本网站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该及时向本网站书面反馈,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尽快移除被控侵权的内容或链接。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来信:js88@vip.sina.com
5、声明:凡投稿者一经采用,一律没有稿酬,且版权归中红网所有!
沿着红色足迹再出发
广东省韶关市政协机关党员到苏区南雄开展七一主题党
肖锋:广东省韶关市政协机关党员到苏区南雄开展七一
特稿:广东省韶关市政协机关党员到苏区南雄开展七一
肖信华:湘潭大学拓展党员教育培训“新阵地” 21幅可
特稿:湘潭大学拓展党员教育培训“新阵地” 21幅可视
改革开放40年 他从生产队长到省农科院院长
改革开放40年 他从生产队长到省农科院院长
父亲的《往事回忆》(之二)
竹枝强:红军故乡芦山儿女感党恩 听党话 跟党走(组
特稿:2015年“9·9”深情缅怀毛主席(组图)
特稿:2015年12月26日,毛主席亲属怀念他老人家
特稿:图说谁参加了叶选宁的遗体告别(组图)
特稿:痛悼李昭 怀念耀邦——李昭同志遗体告别仪式
特稿:深切怀念李昭同志 齐心同志送来花圈(组图)
特稿:董必武之子董良翮同志追悼会在北京八宝山举行(
特稿:最后一位开国中将王秉璋同志遗体告别仪式在京举
特稿:老一辈革命家谭震林同志长子谭淮远病逝
特稿:2016年“9·9”深情缅怀毛主席(组图)
特稿:粟裕大将夫人楚青遗体送别仪式在京举行(组图)
特稿:纪念何长工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在京举行(
特稿:毛主席亲属、身边工作人员和人民群众到毛主
特稿:李力群同志与高岗同志合葬仪式在京举行(组
特稿:中国人民志愿军第38军后代举办《“万岁军”
特稿:共和国不会忘记——纪念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
特稿:先行者习仲勋在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时刻(组
特稿:王树声大将夫人杨炬同志告别仪式在京举行(
特稿:“徐文惠大姐,您永远活在我们心中!”(组
特稿:深切怀念李力群同志(组图)
特稿:各界人士前往八宝山与女红军王定国告别(组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意见反馈 | 版权声明
投稿QQ:402022481  463917348
投稿邮箱:js88@vip.sina.com
中红网—红色旅游网 版权所有
冀ICP备05003408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58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