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民族近代以来180多年的历史、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100多年的历史、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70多年的历史都无不充分证明: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于2021年7月1日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时庄严宣告:“经过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持续奋斗,我们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在中华大地上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正在意气风发向着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纵观党百年奋斗的“四个历史时期”,创造了中华民族几千年历史上最恢宏的“四个伟大成就”:从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建立至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即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开天辟地”完成救国大业,创造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成就;从1949年10月至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即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改天换地”完成兴国大业,创造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伟大成就;从1978年12月至2012年11月党的十八大召开,即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翻天覆地”推进富国大业,创造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成就;从2012年11月至今,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惊天动地”推进并将在本世纪中叶实现强国大业,创造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成就。新中国乡村发展与变迁的70多年亮眼历程,是党领导人民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缩影,彰显出中国共产党的理想信念(“马克思主义信仰、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和根本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见证着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站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国未来建设与发展的战略制高点,伴随着城乡一体化,处于数字新基建高频期,建成“智慧中国”,迫切需要智慧城市与智慧乡村携同前行。“智慧”将与“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相提并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智慧”,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一个重大理论与实践命题。中国未来30年,是千年以来最好的30年,实现2030年“碳达峰”与2060年“碳中和”的目标,乡村将成为奢侈品。展开智慧乡村大背景大航标大趋势研究,其重大的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历史意义和时代意义,就在于为努力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树立新的里程碑。
一、智慧乡村的大背景
党的十九大对建设网络强国、数字中国、智慧社会作出战略部署。2021年4月28日,《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加强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意见》明确要求“加强基层智慧治理能力建设”“市、县级政府要将乡镇(街道)、村(社区)纳入信息化建设规划,统筹推进智慧城市、智慧社区基础设施、系统平台和应用终端建设,强化系统集成、数据融合和网络安全保障。健全基层智慧治理标准体系,推广智能感知等技术。” 在中华大地上,新型智慧城市、智慧社区、智慧乡村……必将构筑“智慧中国”新图景。
(一)新型智慧城市全新概念的首次提出与发展
随着新一代信息技术、物联网、云计算等技术的深入发展和广泛应用,智慧城市已成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领域关注的重点。2016年4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网信工作会议上首次提出了“新型智慧城市”的概念。2020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赴浙江考察时指出,通过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手段推进城市治理现代化,大城市也可以变得更“聪明”。从信息化到智能化再到智慧化,是建设智慧城市的必由之路,前景广阔。2021年11月19日,国家信息中心主办的“第一届中国新型智慧城市建设峰会”在山东青岛隆重召开。建设真正以人民为中心,实现民生服务便捷、社会治理精准、社会经济绿色、城乡发展一体、网络安全可控的新型智慧城市,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立足我国城市发展实际,顺应信息化和城市发展趋势,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培育新的增长点、增强发展新动能而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近年来,全国各地积极推动新型智慧城市建设,在政务服务、交通出行、医疗健康、公共安全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和进展,向建成“智慧中国”担当着“急先锋”重任。“智慧中国”将在现代化新征程上,再创让世界刮目相看的更大奇迹。新型智慧城市建设的大背景下,为城市基本单位的社区带来了新机遇和新挑战。
(二) 深入推进智慧社区建设的目标愿景与发展
智慧社区是充分应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手段,整合社区各类服务资源,打造基于信息化、智能化管理与服务的社区治理新形态。2022年5月10日,民政部、中央政法委、中央网信办、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安部、财政部、住房城乡建设部、农业农村部等九部门印发《关于深入推进智慧社区建设的意见》 (民发〔2022〕29号) ,明确提出了智慧社区建设目标:到2025年,基本构建起网格化管理、精细化服务、信息化支撑、开放共享的智慧社区服务平台,初步打造成智慧共享、和睦共治的新型数字社区,社区治理和服务智能化水平显著提高,更好感知社会态势、畅通沟通渠道、辅助决策施政、方便群众办事。从集约建设智慧社区平台、拓展智慧社区治理场景、构筑社区数字生活新图景、推进大数据在社区应用、精简归并社区数据录入、加强智慧社区基础设施建设改造等6项重点任务入手,深入推进智慧社区建设,夯实新型智慧城市和“智慧中国”建设的基石。深入推进智慧社区建设的大背景下,为蕴藏着无限希望与动能的乡村建设带来了新机遇和新挑战。
(三) 乡村建设行动注入智慧的城乡融合与发展
乡村建设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任务,也是国家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2022年5月22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乡村建设行动实施方案》,明确提出了行动目标:到2025年,乡村建设取得实质性进展,农村人居环境持续改善,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往村覆盖、往户延伸取得积极进展,农村基本公共服务水平稳步提升,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显著加强,农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进一步增强。从加强乡村规划建设管理、实施农村道路畅通工程、强化农村防汛抗旱和供水保障、实施乡村清洁能源建设工程、实施农产品仓储保鲜冷链物流设施建设工程、实施数字乡村建设发展工程、实施村级综合服务设施提升工程、实施农房质量安全提升工程、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实施农村基本公共服务提升行动、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深入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等12项重点任务入手,扎实推进乡村建设行动(概括起来就是“183”行动:“1”,就是制定一个规划,确保一张蓝图绘到底;“8”,就是实施八大工程,加强农村重点领域基础设施建设;“3”,就是健全三个体系,改善农村公共服务和乡村治理) ,抓好硬件(基础设施建设)和软件(公共服务)两个方面,为注入智慧的城乡融合与发展做足功课。《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21—2035年)》、国家发改委印发《2022年新型城镇化和城乡融合发展重点任务》也强调“提升智慧化水平”“促进城乡融合发展”。城乡融合,不是消灭乡村。而是,化解城乡二元化结构壁垒的有效途径。城乡二元结构体制,是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一个严重障碍,主要表现为城乡之间的户籍壁垒,两种不同资源配置制度,以及在城乡户籍壁垒基础上的其他问题。乡村,也将成为化解城市工业化危机的承接地。乡村建设行动注入智慧的的大背景下,为建设“智慧乡村”“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带来了新机遇和新挑战。
二、智慧乡村的大航标
国家文件层面首次出现发展“智慧乡村”。2021年5月17日,财政部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做好农村综合性改革试点试验工作的通知》(财办农〔2021〕24号) 提出:“加强信息技术运用,利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互联网+’方式方法,发展智慧农业、智慧乡村,改善乡村管理服务,提升乡镇和村为农服务的能力,提高乡村产业发展和公共服务、公共管理、公共安全保障水平。”“坚持东、中、西部统筹兼顾,综合考虑各地发展建设基础、开展试点意愿、改革创新工作推进、代表性、典型性等因素,按照三年规划、分年实施的方式,2021年,在北京、河北、内蒙古、吉林、江苏、浙江、安徽、福建、山东、河南、湖北、湖南、广东、深圳、广西、四川、云南、甘肃等18个省份继续开展试点试验。”意味着“智慧乡村”将在全国18个省份正式开始新一轮“农村综合性改革试点试验”中得以长足发展。建设智慧乡村,实现城市与乡村“智慧”的有效衔接,无疑是新时代中华大地的新航标。
(一) 璀璨耀眼的智慧中国大潮势必破除城乡数据孤岛
2020年世界智慧城市大奖(WSCA)被上海荣膺,开创了中国城市获荣的先河。智慧城市,听起来不得了,看起来那么大,但细细品味,智慧灯杆、智慧停车、智慧旅游、智慧出行……无不与您、我生活息息相关,与城、乡如影随形。智慧城市的概念源于欧美,自IBM公司2008年提出智慧地球的理念以来,激起了各国建设智慧城市的浪花。中国智慧城市建设的大幕,也由《国家智慧城市试点暂行管理办法》2012年发布后被正式拉开。2013年,住建部公布了103个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名单。2015年,中国经济增速放缓,从盲目追捧期走向实施落地期的智慧城市建设投资回归理性。2016年,中国开启了从1.0向2.0的跨越,建设一批示范性新型智慧城市被纳入国家“十三五”规划纲要正式提出。中国启动智慧城市建设和在建智慧城市的城市数量,2017年已超过500 个,2018年占全球的百分之48领跑全球。2020年,疫情成了“照妖镜”,或多或少反映了中国智慧城市自建设以来的成果和弊端。中国吹响“新基建”的号角,各类新型技术迎来了爆发式增长。回顾中国智慧城市建设历经的三个发展阶段:从智慧城市概念导入的分散建设阶段,到智慧城市试点探索的规范发展阶段,再到2016年正式进入以人为本、成效导向、统筹集约、协同创新的新型智慧城市发展阶段。目前正处于由数据驱动,将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5G等重点技术融合进新型智慧城市建设的阶段。相较于“智慧城市”,其更加重视顶层设计与数据的融合,发展重点在于进一步强化城市智能设施统筹布局和共性平台建设,破除数据孤岛,加强城乡统筹,形成智慧城乡一体化运行格局。
(二)新基建下的智慧中国发展势必填平城乡基础差距
我国的基础建设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以建立能源与工业品生产体系和生产能力为主要目标,第二阶段以提升“流通能力建设”及“城镇化建设”为主要目标。目前所处的第三阶段以提供产业治理、信息治理、生态治理和安全治理服务的基础设施体系为主要目标,其中重点包括了信息治理基础设施。什么是新基建?它与传统基建相比有哪些不同?基础设施是经济社会活动的基础,具有基础性、先导性和公共性的基本特征,对国民经济发展至关重要。传统基础设施建设主要指“铁公机”,包括铁路、公路、机场、港口、水利设施等建设项目,在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具有重要的基础作用。新基建则主要指以5G、数据中心、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物联网为代表的新型基础设施,本质上是信息数字化的基础设施。2022年,新基建风口再次爆发。当下不仅是“新基建”的起爆点,而且有加速的迹象。新基建项目不断加码,甚至破天荒推出“东数西算”。比如新一代超算、云计算、人工智能平台等开工项目,投资超过1900亿元……意味着,接下来是新基建遍地开花的加速爆发期。千亿、万亿级别的投入,带来的是爆发式的业绩增长。随着AI技术、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不断发展,“智慧理念”逐步深入人心,加速各行各业发展。智慧城市在通过智能计算技术的应用中,使得城市管理、教育、医疗、房地产、交通运输、公用事业和公众安全等城市组成的关键基础设施组件和服务,更互联、更高效、更智能。无人驾驶汽车、智慧路灯、ETC、智慧监控系统、无感支付、智慧天气预报等,在这些领域发展,更好服务于城市居民,“智慧理念”无处不在,对居民生活产生深刻的影响。智慧社区是通过信息技术,对社区智能化改造。监控系统、门禁系统、物业服务、生活服务等方面,提升服务质量,加强社区安全,提高便捷性。在物业服务方面,实现无纸化,节约能源,同时提高服务效率,提升住户满意度。在出行方面,智能门禁设备让出门更加便捷,刷脸进出社区,享受科技发展成果。智慧社区对于生活的改变,是全方位的,未来智慧社区会产生更多智能化服务。智慧家居同样是通过AI技术、物联网、云计算等技术,串联家居产品。用户从进入家门的那一刻,智能家居开始为“主人”服务,打开灯光、开启悦耳的音响,开启空气净化器等等。这些在纯互联网时代是不敢想象的,在物联网、AI人工智能等技术,蓬勃发展的今天,“智慧理念”在实际应用中,表现得非常卓越。智慧城市与智慧乡村不可分割,但智慧乡村不能简单复制智慧城市,而是要从实情出发创造性地复制。通过信息基础设施复制,实现城乡一体追求相同水准;通过产业特色复制,全方位大力推广“精准农业”;通过管理服务复制,城区信息系统直接部署乡村;通过投资模式复制,让社会力量参与乡村更新。智慧乡村建设包括基础建设层+智慧应用层。基础建设层指的是:首先是电网的建设,然后是通讯网络和物联网,最后有条件的建设数据平台。智慧应用层指的是:重点打造“产业、生态、乡风、治理、民生”五大智慧应用层。智慧乡村就是将信息化渗透到乡村的方方面面,核心不是基础设施的建设而是智慧的应用,从应用层面获取经济效益、工作效率和生活满意度的提升。智慧应用设计应立足地方实际需求,构建地方特色的应用体系,而应用层往往是相互关联的,可以综合在一个平台中。智慧乡村建设重点在应用层,以构“2+1+5+N”的智慧体系为依托,打造五个支撑平台,推广18个智慧应用。两网,即通信网和物联网;一中心,即智慧乡村运营管理中心;五个平台,即产业支撑平台、旅游支撑平台、生活支撑平台、管理支撑平台、数据支撑平台;多个应用包括智慧+产业、智慧+乡村、智慧+民生、智慧+扶贫、智慧+医疗、智慧+教育等等。总之,就是要用网络联通世界,用科技填平城乡差距,实现资源互补。
(三)厚植铺垫的智慧中国根基势必实现城乡融合发展
“发展智慧乡村旅游”的提法,是2017年国家发改委、国家旅游局等14部委共同制定印发《促进乡村旅游发展提质升级行动方案(2017年)》中首次提出的。党的十九大作出了建设“智慧社会”的战略部署,这是对“智慧城市”建设的延伸和拓展。为此,将“智慧城市”的实践经验,推广移植到乡村地区,建设“智慧乡村”,契合新时代城乡融合发展的客观需要,有助于缩小城乡之间数字鸿沟,实现“智慧城市”和“智慧乡村”的有机结合、融合发展。与智慧城市一样,智慧乡村概念界定的核心在于精确定义“智慧”,但社会处于变化发展中,其智慧发展依赖于所处的特定地理特征、社会文化等环境条件,因而只能对其作出一个相对宽泛、模糊的定义。总体上,国内学者侧重于信息技术的应用与融合;欧盟成立智慧乡村工作委员会并启动“智慧乡村”行动,则侧重于将数字通信技术作为可选工具中的一种,强调人的作用,村民为自己思考,主动寻求解决方案,并考虑村庄之间、小城镇及其和城市之间的联系,建立新的合作和联盟方式。综合来看,智慧乡村是智慧发展理念在乡村区域的应用,由智慧城市概念延伸而来。基于上述分析,智慧乡村是指以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和移动互联等新兴信息技术为依托,通过在农村产业经营、乡村治理、居民生活、资源环境等多领域的智慧化应用,充分发挥人的智慧创造性地解决农村地区面临的矛盾与问题,全面服务于乡村振兴和可持续发展的创新发展形态。具体而言,智慧乡村呈现以下几个方面的基本特征:一是空间形态。互联网平台的出现打破了地域性的隔阂,在空间形态上呈现分散化布局,通过网络将人与人、人与物相连接。传统乡村单一的社会空间结构不再适应创客者的需求,未来乡村互联网的工作环境呈现“创客+产业+互联网”休闲化特征,工作环境、休闲空间和宜居空间边界发生模糊,将出现紧密联系的复合形态。二是互动体验。互联网时代的“参与互动”将极大地调动人们多种意义感官,更加受到人们的追捧和喜爱。乡村记忆和文化的传承不再停留在走马观花,丰富的互动参与给参观者留下更深的印象,同时也为儿童打造寓教于乐的数字文化体验空间。三是融合功能。“跨界融合,连接一切”是互联网+的精神核心内涵,新的产业将呈出现新的业态需求,以乡村农业生产、交通和居住三大传统空间为基础,在智慧乡村规划结构中纳入旅游休闲、创客物流和农田观光等新兴功能,打造产业复合,游居完备的乡村功能型融合模式。智慧乡村建设机遇在哪里?21世纪以来19个指导“三农”工作的中央一号文件直接提出带“智慧”的有:智慧农业、智慧气象、智慧农业林业水利工程、发展智慧乡村旅游。“智慧农业”这一新概念最初于 2014 年提出,2016 年智慧农业首次被写入中央一号文件中,标志着我国的智慧农业发展已上升至国家经济战略发展高度。2017 年中央一号文件中提出加快科学技术研发,实施智慧农业工程,推进农业装备智能化与农业物联网的快速发展。2018 年中央一号文件《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提出大力发展数字农业,实施智慧农业水利工程,推进遥感技术应用和物联网试验示范和实施数字乡村战略。2019 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培育一批具有农业战略科技创新的力量,推动智慧农业、绿色投入品等领域自主创新。2020 年 5 月 6 日,农村部办公厅发布《“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试点工作方案》,计划在一百个县开展“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试点,智慧农业在农业现代化发展中的地位愈发重要。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发展智慧农业的举措有哪些?一是实施数字乡村建设发展工程。推动农村千兆光网、第五代移动通信(5G)、移动物联网与城市同步规划建设。二是完善电信普遍服务补偿机制。支持农村及偏远地区信息通信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建设农业农村遥感卫星等天基设施。发展智慧农业,建立农业农村大数据体系,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农业生产经营深度融合。三是完善农业气象综合监测网络。提升农业气象灾害防范能力,加强乡村公共服务、社会治理等数字化智能化建设。2022年1月4日,在连续发布的第19个中央一号文件即《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做好 2022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强调:推进智慧农业发展,促进信息技术与农机农艺融合应用。加强农民数字素养与技能培训。以数字技术赋能乡村公共服务,推动“互联网+政务服务”向乡村延伸覆盖。着眼解决实际问题,拓展农业农村大数据应用场景。加快推动数字乡村标准化建设,研究制定发展评价指标体系,持续开展数字乡村试点。加强农村信息基础设施建设。2022年5月22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乡村建设行动实施方案》,进一步明确指出:发展智慧农业,深入实施“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和“数商兴农”行动,构建智慧农业气象平台。推进乡村管理服务数字化,推进农村集体经济、集体资产、农村产权流转交易数字化管理。推动“互联网+”服务向农村延伸覆盖,推进涉农事项在线办理,加快城乡灾害监测预警信息共享。深入实施“雪亮工程”。深化乡村地名信息服务提升行动。
三、智慧乡村的大趋势
乡村振兴战略,为乡村的传承与复兴提供了重要机遇。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纲要》,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于2019年5月印发了《数字乡村发展战略纲要》。自2021年6月1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乡村振兴促进法》对乡村作了界定:“本法所称乡村,是指城市建成区以外具有自然、社会、经济特征和生产、生活、生态、文化等多重功能的地域综合体,包括乡镇和村庄等。”2021年10月24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明确了构建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提升能源利用效率、提高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降低二氧化碳排放水平、提升生态系统碳汇能力等五方面主要目标,确保如期实现碳达峰、碳中和。中国未来30年,其实蕴藏着一个走在“乡村振兴”前沿,以新时代智慧民生构建为核心,推进智慧乡村建设的不可逆转的大趋势。
(一) 契合新时代城乡融合发展的大趋势
自 2008 年起,IBM 先后提出“智慧地球”远景和“智慧城市”理念,引起全球各个国家和地区的普遍关注和积极响应。“智慧城市”是综合运用互联网、云计算、物联网、3S(RS 遥感、GPS 全球定位系统、GIS 地理信息系统)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构筑人类社会与物理系统之间的智慧感知、反应、调控的能力,从而能够迅速、灵活、实时、准确地解决城市运营管理遇到的各类难题。提高“智慧城市”建设极大地提高了城市运营管理中的效率和效能,特别是在有效破解交通拥挤、环境污染、资源短缺、安全隐患等“城市病”方面,都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让城市生活变得更加美好。近年来,我国积极推动“智慧城市”建设,在党中央作出的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网络强国战略、“宽带中国”战略、国家大数据战略、“互联网+”行动等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中都将之作为重要内容。2015 年 12 月,中央城市工作会议上部署推进智慧城市建设。2016 年 11 月,国家发展改革委、中央网信办、国家标准委联合发布了《新型智慧城市评价指标(2016 年)》。各地纷纷探索“智慧城市”建设,在理念、内涵、目标、路径、模式等方面都有了不少创新性的进展。例如,深圳市的全国首个新型城市运营管理平台、杭州市的“城市大脑”等等。目前,我国已经是全球“智慧城市”建设最为积极的国家之一,开始跻身领跑者的优势地位。党的十九大作出了建设“智慧社会”的战略部署,这是对“智慧城市”建设的延伸和拓展。为此,将“智慧城市”的实践经验,推广移植到乡村地区,建设“智慧乡村”,契合新时代城乡融合发展的客观需要,有助于缩小城乡之间数字鸿沟,实现“智慧城市”和“智慧乡村”的有机结合、融合发展。目前我国沿海发达省份,普遍已经具备建设“智慧乡村”的基础条件。从浙江省来看,作为习近平总书记“三农”思想的重要发源地,进入新世纪以来,通过由“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到高水平建设“美丽乡村”的接续发力,浙江的农村发展水平走在全国前列。浙江的信息经济发展基础厚实,将之作为支撑未来发展的 7 大万亿级业之首进行重点培育,2016 年 11 月被确立为全国首个“国家信息经济示范区”。浙江农村的信息化条件良好,浙江省智慧农业云平台已经搭建,网上文化家园创建活动积极推进,农村电子商务全面普及,涌现出一大批“电商专业村”,一批以淘宝“特色馆”为典型的第三方农产品电商平台。全省全部自然村实现通电通电话,百分之99左右的村安装有线电视、通宽带互联网,平均每百户农户拥有电脑 64.9 台,手机 260.3 部,“互联网+”已经深刻地改变了农村产业发展和农民生活方式。可见,浙江农村已经具备建设“智慧乡村”的良好基础条件。2021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支持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意见》,赋予浙江重要示范改革任务,先行先试、作出示范,成为首个“全国共同富裕示范区”。
(二)契合新时代全域空间布局的大趋势
“智慧乡村”有着“智慧城市”的共性一面,为此需要重视移植在城市探索实践中获得的成功经验,同时必须立足乡村实际,探寻规律性认识,找到新路子。通过全面摸清农村的人口、产业、资源、环境、建筑、村居、管网、交通等“家底”,进行数据化处理,经过智能化加工,贯通乡村治理、农业生产、民生事业等方方面面,构建起具有农业农村特色的数据采集、运算、应用、服务体系。在乡村治理中,推广智慧治理新模式,以网络化、平台化、远程化等信息化方式,以“最多跑一次”理念构建“云上乡村”政务服务云平台,促进农政务信息资源的共享开放服务,推动乡村治理的智慧化决策和精细管理;在地理信息大数据支持下,提高村庄和集镇规划、村庄设计和农房设计的水平;围绕建设乡村“大花园”,以治脏、治乱、治堵、治房、治水、治垃圾等为重点,形成全天候、多层次的智能多源感知体系,加强环境数据的智能化监测,不断提升重点风险防范水平和应急处理能力。在现代农业发展中,推广运用智能化农机、在线监测设备、遥感技术、病虫害远程诊断、农用航空、精准灌溉技术等新技术,实现农业生产的在线监测、精准作业和数字化管理,通过线上“微信互动、网上订购”,线下物流配送,实现线上线下特色农产品的实时动态相结合,充分提升农业供给体系的质量和效率。在农村资源开发中,通过对山水林田湖、民风民俗和乡土文化等独特资源嫁接互联网,进行智慧化开发,让乡村资源插上“翅膀”,催生出美丽经济新业态,为农民增收致富注入全新的活力和动力。例如,以全域景区化为目标,依托农村的绿水青山、田园风光、乡土文化、特色村庄等资源,培育民宿经济、休闲农业、乡村旅游、健康养生等新产业新业态。通过建设乡村文化旅游资源多媒体数据库,建立图像库、音频库、3D 全景图、虚拟现实库等乡村文化旅游资源数据库,实现乡村文化旅游的数字化全方位展示。借助“互联网+旅游”方式,促进导游、导览、导视、订票等旅游服务智慧化,提供全域全时全方位的旅游体验。在农村社会事业发展中,创造性地推广运用智慧社区、智慧金融、智慧应急、智慧医疗、理念新技术新方式,将极大地打破农村地区优质公共服务资源稀缺和地理位置限制的瓶颈,促进城市公共服务向乡村延伸,使得乡村成为安居乐业的幸福家园。例如,智慧医疗包括建设医疗数据共享与交换平台,健康档案、电子病历、人口信息等医疗卫生数据库,以及公共卫生、医疗服务、医疗保障、药品管理、计划生育等应用系统,为乡村居民提供全领域、全覆盖、全生命周期的智慧医疗健康服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