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脑灵”。所谓“脑灵”,就是要善于培养自己敏捷思维和快速反应的能力。概括起来,就是三点:一是要有敏锐性。做好史志信息工作敏锐性尤为重要,而敏锐性来自于对党的方针、政策的深刻理解,与政治责任感和政治鉴别力息息相关。要增强史志信息意识,做到工作开展到哪里,史志信息就跟进到哪里。时刻关注史志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新探索、 新经验,保证史志信息“鲜度”,体现史志信息的新颖性。二是要有前瞻性。史志信息内容还表现在对事物发展未来的预知,要根据事物发展的连续性、延续性和因果性原理,对事物进行合理的超前预测和判断,这样的史志信息往往对上级的决策具有更大的价值,是上级需要的“解渴茶”“精神快餐”。同时,它有时还发挥着与政策相关类同的作用和引领作用。三是要有时效性。要努力使自己的主观认识跟上客观形势发展的变化,及时觉察事物的信息价值和社会效果。对一些周期性、复杂性工作,把握好报送信息的“火候”。做到“言当其时”,而不是“事后诸葛亮”“马后炮”,力争做到了解领导意图快,发现捕捉信息快、编报传递信息快。
3.“功底厚实”。所谓“功底厚实”,就是不仅要熟悉工作业务还要具备一定的理论功底、较强文字表达能力和史志信息写作技巧。大文章检验水平,小文章更见功底。“信息文字要精炼、精干、精致。有时把三千字浓缩成五百字可能就是精品,而把五百字放大到三千字可能就是废品”。如何夯实功底呢?概括起来,就是要在“学、读、写、听、看”五个字上下功夫。一是多“学”。一个人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自己学习本领。学习是进步的阶梯,是成功的路径。古人说过:“圣贤由学而成,道德由学而进,才能由学而得”。做史志信息工作就要有这种坚韧不拔的学习精神和态度,做到先学一步,学深、学透一点。二是多“读”。通过读来接受知识的过程,就是一个人思想形成的过程。读什么样的书,怎么读书,决定着自己的前进方向。不读书就意味着眼界狭窄、视野不宽、信息不灵、思考乏力、境界低下。做史志信息工作的“读”就是读好的范文、读上级部门的重要文件、读报刊上的好文章、读基层的好材料,还要读一点哲学。三是多“思”。哲学家黑格尔说过:“人是靠思想活着的”。思考深沉的人必然是行动有力的人。作为信息工作的“思”就是要消化读过的东西,变为自己的。要经常思考本部门的工作部署,要经常思考工作中的难点、热点问题,要结合上级要求和本地实际思考。四是多“听”。听,实际上就是一种信息收集的方式,它是客观外在的信息作用于我们主观内在感知的过程。现代心理学研究成果表明,“善于倾听也是一种能力”。做好信息工作的“听”,就是听领导的讲话,听本部门其它业务科室对工作的认识、分析等,听社会各界对本单位、系统工作的反映、评价等。五是多“看”。从哲学的角度来说,客观事物通过我们的视觉作用于我们的思维,又通过我们的思维形成对客观事物的综合评价、心理感知,这就是“看”。从史志信息工作的角度来说,“看”就是看自己是怎么写的,别人是怎样改的。史志信息经修改后刊载出来,要仔细看有那些方面是别人改的,自己原先是怎么思考的,最后定稿刊登是怎样的。如果是自己起草的信息文稿,要从第一稿到最终定稿仔细看,从中总结和体会修改的思路、补充的内容等等。好文章是改出来的,好信息同样需要修改打磨,以打造出精品力作。
“小信息,大作派”“小触点,大作用”“小舞台,大作为”。展信息魅力,秀史志风采。我最后想再次呼吁各位同事,尤其是年轻的朋友们:从现在起与信息结缘,从写好史志信息启航,为红色旅游呐喊助威。
|